...新冠肺炎CT智能診斷項目攻關 5名醫生將9萬餘元科研勞務費捐醫院

2020-12-17 澎湃新聞

隨州市中心醫院參與工信部新冠肺炎CT智能診斷項目攻關 5名醫生將9萬餘元科研勞務費捐醫院

2020-03-08 09:23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榮譽屬於醫院,屬於全體醫務工作者,我們團隊自願將此筆勞務費捐贈給醫院,作為抗疫一線工作人員補助發放。」3月6日,隨州市中心醫院醫學影像科謝鵬等5名醫生,將參與工信部新冠肺炎CT影像人工智慧輔助診斷項目的9萬餘元科研勞務費如數捐贈給醫院。

2月9日,市中心醫院醫學影像科副主任謝鵬收到了北京安德醫智科技有限公司發來的科研邀請,該公司受國家工信部科技司委託,正聯合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天壇醫院等單位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CT影像人工智慧輔助診斷」專題攻關。在向院黨委匯報後,該院迅速於2月10日參與此科研項目,由黨委委員、辦公室主任胡必富,醫學影像科主任江廣斌主持,謝鵬為項目負責人,帶領趙紀偉、呂國兵等醫學影像科部分同仁,在完成日常新冠肺炎影像診斷工作之餘,加班加點投入科研,完成項目組指定的數據採集、數據脫敏、數據傳輸和鑑別診斷工作。

該團隊從全市4000餘個樣本中,篩選出495名新冠肺炎患者的CT影像及報告等數據,清除醫院、患者相關敏感信息後,傳輸給專題攻關團隊,為科研提供有力支持。

2月22日,由隨州市中心醫院等30餘家定點救治醫院聯合參與研發的BioMind 新冠肺炎CT影像AI定性輔助診斷系統問世,陸續投入使用。該系統針對新冠肺炎的診斷結果與核酸檢測陽性結果符合率超過95.5%,全程僅需十幾秒。

目前,市中心醫院新冠AI定性診斷系統已安裝完畢,正在進行系統調試,投入使用後將極大提高診斷效率,緩解醫生在前線的疲勞與壓力。謝鵬等醫生仍在做相關的學術研究。

3月6日,收到勞務費後,謝鵬和團隊成員寫下認捐書,將此次科研的92880元勞務費全部捐給醫院。「我們從參與項目之初就決定捐獻所有勞務費。」謝鵬說,「疫情發生以來,市中心醫院的醫務工作者冒著危險夜以繼日地奮戰在一線,面對疫情,我們也想儘自己的一點微薄之力。」(劉詩詩、熊仕偉)

原標題:《隨州市中心醫院參與工信部新冠肺炎CT智能診斷項目攻關 5名醫生將9萬餘元科研勞務費捐醫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急防控所急,衝鋒勇向前——華中科技大學以科研攻關推動疫情防控...
    新華社武漢3月3日電題:急防控所急,衝鋒勇向前——華中科技大學以科研攻關推動疫情防控救治觀察新華社記者李偉10家附屬醫院8900張床位、數萬名醫護人員投入戰「疫」……處於武漢保衛戰的主戰場,華中科技大學兩路作戰
  • 甘肅科研成果助推確立新冠肺炎臨床診斷標準:重視CT影像表現
    )甘肅科研成果助推確立新冠肺炎臨床診斷標準:重視CT影像表現  中新網蘭州2月14日電 (記者 魏建軍)甘肅省科技廳全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感染的肺炎疫情科研攻關專家組14日發布消息稱,甘肅抗擊疫情的重大科研成果,即重視CT影像特徵診斷新冠肺炎(NCP),助力中國NCP臨床診斷標準確立。
  • 抗疫科研攻關進展怎麼樣了?我們採訪了武漢市華中科技大學科研團隊
    原標題:抗疫科研攻關進展怎麼樣了?我們採訪了武漢市華中科技大學科研團隊疫情發生以來,科技部會同衛健委、藥監局等13個部門組建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技攻關組,先後部署42個國家應急項目,組織動員全國優勢科技力量開展疫情防控科技攻關。
  • 臨床醫學院與智利天主教大學新冠肺炎聯合攻關暨國際科研合作啟動...
    清華新聞網7月9日電 北京時間7月2日晚,清華大學臨床醫學院與智利天主教大學相聚「雲端」,順利召開了新冠肺炎聯合攻關暨國際科研合作啟動會。清華大學憑藉科研積累和創新優勢,在基礎研究、疫苗攻關、快速檢測試劑盒製備、智能防疫系統研發等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派出了多支援助醫療隊,分別奔赴湖北武漢、北京地壇醫院、小湯山醫院等定點醫院進行醫療支援。3月27日,在首次G20領導人云上聚首18小時後,一場前所未有的大學校長在線會議在清華大學準時開啟。
  • 復旦科研團隊幫助新冠肺炎診斷更高效!
    面對新冠疫情診斷的現實需求,復旦大學科研團隊正在攻關的人工智慧輔助診斷或許能夠給出更好的選項。1月29日,由復旦大學副校長張志勇牽頭,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和大數據研究院聯合上海市(復旦大學附屬)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放射科,正式啟動了2019-nCoV肺炎影像學AI智能輔助診斷相關研究工作。
  • 盤點丨22款「CT+AI」新冠肺炎輔助產品,記錄影像AI的「全行業」抗疫
    阿里雲方面表示,輔診助手基於5000例新冠肺炎CT影像數據,對AI模型進行訓練,20秒就可完成在疑似病例中區分新冠肺炎、普通病毒性肺炎及健康的CT影像,識別準確率達96%。目前阿里達摩院的新冠病毒肺炎AI輔診助手已在湖北、上海、廣東、江蘇等16個省市的41家醫院上崗,診斷3萬個臨床疑似新冠肺炎病例CT影像,下一步計劃推廣到全國100多家新冠肺炎定點醫院完成部署應用。
  • 科技部:超10個科研攻關項目成果已應用於新冠肺炎臨床救治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4月14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陳鼎 記者 張曼玉)在4月14日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孫燕榮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科研攻關組已累計部署27個項目,承擔攻關項目的醫院、高校、科研機構以及企業等單位達152家。
  • 智慧兒童醫院解決方案,胸部CT新冠肺炎智能評價系統……上海多家...
    智慧兒童醫院解決方案中覆蓋超過300種兒科常見疾病;胸部CT新冠肺炎智能評價系統能夠精確測算各類肺炎疾病嚴重程度進行分級……今天,記者了解到,上海市多家醫院正在進行智慧醫療體系建設,一一系列智慧兒童醫院方案、胸部CT新冠肺炎智能評價系統等AI應用已在上海兒童醫學中心、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
  • 20秒分析一個新冠病例CT影像!AI診斷已落地數十家醫院
    2月21日,澎湃新聞記者獲悉,目前,阿里達摩院AI已對3萬個臨床疑似新冠肺炎病例CT影像進行了診斷,基於5000多個病例的CT影像樣本數據,學習訓練樣本的病灶紋理,研發了全新的AI算法模型,單個病例影像分析可在20秒內完成,準確率達到96%。
  • 中央指導組:加快新冠肺炎疫苗、治療技術和藥物科研攻關
    中央指導組:加快新冠肺炎疫苗、治療技術和藥物科研攻關 時間:2020-04 中央指導組:加快新冠肺炎疫苗、治療技術和藥物科研攻關 針對前期沒有特效藥可用的狀況,篩選出中藥「三藥三方」等一批具有明顯療效的藥物,不斷完善診療方案,患者治癒率從初期的14%提升到93%。
  • 助力疫情防控 市中心醫院影像科參與國家新冠肺炎人工智慧攻關
    日前,鞍山市中心醫院影像科範維鵬、王微、劉川等醫務人員在參與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開展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CT影像人工智慧輔助診斷」專題攻關中,積極提供測試病例數據支持並參與完成病例測試和審核工作,在醫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緊張工作中,仍能積極投身一線科研臨床工作,參加攻克重點
  • 工博會抗疫展品專區:智能CT系統20秒篩查新冠肺炎,試劑盒免核酸提取精準檢測
    東方網記者劉軼琳9月10日報導:上海市教委今天舉辦第22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高校展區首場新聞發布會。作為疫情防控常態化之下舉辦的首個國家級工業展會,本屆工博會高校展區將首次推出雲展覽活動,採用3D建模搭建展臺、展示展品,並錄入與線下展示同步的各類信息,展示高校的亮點項目和重點推介項目。
  • 回顧性研究證實:CT診斷不應作為新冠肺炎確診標準
    在2月初衛健委發布的第5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中,曾經要求將CT檢測結果作為臨床診斷標準,作為核酸檢測的補充。但在之後第6版中,又取消了這一要求。這是為什麼?《美國放射學雜誌》近日發表了一篇關於新冠肺炎的放射學文獻包括有限的回顧性研究,該研究認為,CT檢測不具備作為新冠肺炎診斷標準的能力。
  • 中央指導組在華中科技大學考察時強調:以科研攻關推動一線防控救治
    在展臺前,孫春蘭仔細了解可用於新冠肺炎患者抗體檢測的診斷試劑;可用於治療新冠肺炎、有抗病毒療效的中藥和西藥;針對患者、醫護人員長期戴手套、口罩、防護服、尿不溼等引起皮炎而研發的皮膚保護藥品;法醫學系劉良教授團隊撰寫的首例新冠肺炎患者遺體病理解剖診斷報告;藥學院李華教授團隊在新冠肺炎病毒藥物幹預靶點研究方面取得的重要進展;國家治理研究院歐陽康教授團隊和公共衛生學院多位教授團隊在新冠肺炎防控和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急方面的策略諮詢報告等
  • 智能醫生的締造者 新冠肺炎AI影像輔助診斷系統
    來源:鳳凰網綜合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給各疫區本就處於飽和狀態的醫療系統增加了巨大的壓力。多年來致力於用先進科技解決民生問題的推想科技了解到這一情況之後,調集主創團隊,多方奔走,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主要特徵,推出了新冠肺炎AI影像輔助診斷系統。為醫生提供了早期預警、快速篩查、鑑別診斷、病程進展分析等功能。
  • 內蒙古名中醫布赫巴雅爾榮獲全國「白求恩式好醫生」稱號
    9月27日,第四屆中國醫學人文大會在北京召開,全國451名醫師受到表彰。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內蒙古名中醫布赫巴雅爾榮獲「白求恩式好醫生」稱號,是內蒙古中醫界唯一獲此殊榮的醫生。
  • 新冠肺炎CT影像綜合分析AI輔助系統英文版上線
    日前,由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聯合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和國內多家醫院,以及中國抗癌協會腫瘤人工智慧專委會、中國人工智慧學會智慧醫療專委會等多方合作,依託「天河人工智慧創新一體化平臺「構建的新冠肺炎CT影像綜合分析AI輔助系統自上線以來,天津、北京、湖北、上海、山東、安徽、黑龍江等全國三十餘家醫院
  • 華中科技大學:醫工結合 科研抗疫有奇招
    CT(醫學掃描檢查技術)是一種肺炎疾病診斷的影像學方法,在傳統檢測方法中,患者的一份CT影像要被切成300至400張切片,醫生通過肉眼檢測,最快也要半個多小時給出結果。  據協和醫院放射科主任鄭傳勝介紹,該系統對新冠肺炎患者發病初期的進展以及治療效果可以進行準確判斷,最大限度解放了醫生的檢測工作,節省下來的人力和精力可以投入到其他更多工作中。目前,該系統已為全國幾十家醫院新冠肺炎患者提供精準檢測,日均調用量3000多次。
  • 中山醫院聯手中科院攻關破解疾病之謎
    該項目共獲得1454萬經費資助,其中中央財政經費資助454萬元,該課題實施時間1年。 ⊙ 中山醫院:與中科院聯合攻關破解疾病之謎 11月27日,中山醫院-中科院腦智卓越中心科研臨床醫療產業中心戰略合作籤約儀式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舉行。
  • AI 輔助診斷新冠肺炎:達摩院出品,96% 準確率
    雷鋒網了解到,在國家衛健委公布的第五版方案中,除核酸檢測外,CT 影像臨床診斷結果也可作為新冠肺炎病例判斷的標準。據了解,新冠肺炎患者的 CT 胸片的影像特徵表現為單肺或雙肺多發、斑片狀或節段性磨玻璃密度影等細微變化。一位新冠肺炎病人的 CT 影像大概在 300 張左右,這給醫生臨床診斷帶來巨大壓力,醫生對一個病例的 CT 影像肉眼分析耗時大約為 5 至 15 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