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新冠肺炎)甘肅科研成果助推確立新冠肺炎臨床診斷標準:重視CT影像表現
中新網蘭州2月14日電 (記者 魏建軍)甘肅省科技廳全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感染的肺炎疫情科研攻關專家組14日發布消息稱,甘肅抗擊疫情的重大科研成果,即重視CT影像特徵診斷新冠肺炎(NCP),助力中國NCP臨床診斷標準確立。
資料圖:醫護人員為新冠肺炎患者進行CT檢查。
中新社發 高翔 攝
1月31日,甘肅省科研攻關成果祁小龍教授作為通訊作者、雷軍強教授作為第一作者的《2019-nCoV肺炎確診病例CT影像特徵》在國際放射學首位期刊Radiology在線發表。同期,北美放射學會(RSNA)發布官方新聞引用該院COVID-19臨床研究學術團隊的成果。
北美放射學會建議,放射科醫師作為一線醫護團隊將協助2019-nCoV的早期診斷,這不僅有利於疾病的早期治療,還將對病人隔離及有效的公共衛生響應起到關鍵作用,同時呼籲全球放射醫師關注新冠肺炎CT影像學表現。
甘肅的這一來自抗擊疫情一線的科研成果,引起國際醫療界關注和反應。此外,美國放射腫瘤學會院士呼籲:用CT做為新冠肺炎確診標準刻不容緩。
同樣在抗擊一線的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教授張笑春結合臨床經驗表示,CT作為快速診斷有特有優勢。
2月13日,路透社專題採訪了祁小龍教授及以色列、韓國、印度等國際專家,就新冠肺炎診斷中CT影像的價值進行了報導。
基於抗擊新冠肺炎臨床經驗的積累及相關研究的深入,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可能存在部分假陰性受到質疑,尤其對於核酸檢測陰性而CT表現典型者,可能影響臨床排查與治療。
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最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第五版)對第四版進行更新,在確診關注影像學表現的同時,將其也納入到出院標準裡,且在湖北,將影像表現作為臨床診斷依據。
這也標誌著蘭州大學第一醫院院長李汛教授帶領的甘肅COVID-19肺炎疫情科研攻關項目初步研究成果,對現階段抗擊新冠肺炎的推進具有重要臨床意義。
而其智能影像團隊在蘭州大學第一醫院院長助理祁小龍教授、放射科主任雷軍強教授的帶領下,就「基於智能影像技術的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防控體系構建」科研攻關成果,將對今後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起到科學防控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