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科研成果助推確立新冠肺炎臨床診斷標準:重視CT影像表現

2020-12-11 中國新聞網

甘肅科研成果助推確立新冠肺炎臨床診斷標準:重視CT影像表現

2020-02-14 14:23:11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蘇亦瑜 責任編輯:蘇亦瑜

  (抗擊新冠肺炎)甘肅科研成果助推確立新冠肺炎臨床診斷標準:重視CT影像表現

  中新網蘭州2月14日電 (記者 魏建軍)甘肅省科技廳全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感染的肺炎疫情科研攻關專家組14日發布消息稱,甘肅抗擊疫情的重大科研成果,即重視CT影像特徵診斷新冠肺炎(NCP),助力中國NCP臨床診斷標準確立。

資料圖:醫護人員為新冠肺炎患者進行CT檢查。

中新社

發 高翔 攝

  1月31日,甘肅省科研攻關成果祁小龍教授作為通訊作者、雷軍強教授作為第一作者的《2019-nCoV肺炎確診病例CT影像特徵》在國際放射學首位期刊Radiology在線發表。同期,北美放射學會(RSNA)發布官方新聞引用該院COVID-19臨床研究學術團隊的成果。

  北美放射學會建議,放射科醫師作為一線醫護團隊將協助2019-nCoV的早期診斷,這不僅有利於疾病的早期治療,還將對病人隔離及有效的公共衛生響應起到關鍵作用,同時呼籲全球放射醫師關注新冠肺炎CT影像學表現。

  甘肅的這一來自抗擊疫情一線的科研成果,引起國際醫療界關注和反應。此外,美國放射腫瘤學會院士呼籲:用CT做為新冠肺炎確診標準刻不容緩。

  同樣在抗擊一線的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教授張笑春結合臨床經驗表示,CT作為快速診斷有特有優勢。

  2月13日,路透社專題採訪了祁小龍教授及以色列、韓國、印度等國際專家,就新冠肺炎診斷中CT影像的價值進行了報導。

  基於抗擊新冠肺炎臨床經驗的積累及相關研究的深入,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可能存在部分假陰性受到質疑,尤其對於核酸檢測陰性而CT表現典型者,可能影響臨床排查與治療。

  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最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第五版)對第四版進行更新,在確診關注影像學表現的同時,將其也納入到出院標準裡,且在湖北,將影像表現作為臨床診斷依據。

  這也標誌著蘭州大學第一醫院院長李汛教授帶領的甘肅COVID-19肺炎疫情科研攻關項目初步研究成果,對現階段抗擊新冠肺炎的推進具有重要臨床意義。

  而其智能影像團隊在蘭州大學第一醫院院長助理祁小龍教授、放射科主任雷軍強教授的帶領下,就「基於智能影像技術的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防控體系構建」科研攻關成果,將對今後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起到科學防控作用。(完)

相關焦點

  • 新冠肺炎診斷標準之爭:CT影像還是核酸檢測
    「我建議重視武漢中南醫院張笑春主任的建議,不能過分迷信和依賴核酸檢測,至少不能把核酸檢測作為唯一的診斷手段,對於核酸檢測陰性但有直接或間接接觸史及臨床表現者,應立即行CT檢查,對CT表現典型者,可歸入確診病例,對CT表現不典型的,也應隔離觀察。」長徵醫院胸部放射科專家肖湘生教授表示。
  • 智能醫生的締造者 新冠肺炎AI影像輔助診斷系統
    來源:鳳凰網綜合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給各疫區本就處於飽和狀態的醫療系統增加了巨大的壓力。多年來致力於用先進科技解決民生問題的推想科技了解到這一情況之後,調集主創團隊,多方奔走,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主要特徵,推出了新冠肺炎AI影像輔助診斷系統。為醫生提供了早期預警、快速篩查、鑑別診斷、病程進展分析等功能。
  • 抗體、核酸、CT、臨床:新冠肺炎診斷標準的變與不變
    (抗擊新冠肺炎)抗體、核酸、CT、臨床:新冠肺炎診斷標準的變與不變  中新社北京2月20日電 題:抗體、核酸、CT、臨床:新冠肺炎診斷標準的變與不變  中新社記者 馬海燕 張素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19日發布。如何準確判斷是否「中招」?
  • 【央廣網】CT在新冠肺炎診斷治療中起啥作用?上海「指導意見」專家...
    【央廣網】CT在新冠肺炎診斷治療中起啥作用?從國家診療方案第五版中要求「在湖北省內增加『臨床診斷病例』分類——即具有肺炎影像學特徵的疑似病例」,到第六第七版的這一診斷標準的取消,CT影像到底在新冠肺炎的診斷中發揮了什麼作用?如何客觀看待其價值?
  • 復旦科研團隊幫助新冠肺炎診斷更高效!
    CT影像靠人工鑑別需耗費大量時間精力?面對新冠疫情診斷的現實需求,復旦大學科研團隊正在攻關的人工智慧輔助診斷或許能夠給出更好的選項。1月29日,由復旦大學副校長張志勇牽頭,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和大數據研究院聯合上海市(復旦大學附屬)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放射科,正式啟動了2019-nCoV肺炎影像學AI智能輔助診斷相關研究工作。
  • 準確率達96% 達摩院最新AI算法將輔助新冠肺炎臨床診斷
    △AI自動識別新冠肺炎病例CT胸片記者從阿里雲方面獲悉,達摩院聯合阿里雲針對新冠肺炎臨床診斷研發了一套全新的AI診斷技術,可在20秒內對疑似案例的CT影像進行判讀,分析結果準確率達到96%。被稱為鄭州版「小湯山醫院」的鄭州岐伯山醫院將於2月16日起正式收治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目前已引入該算法輔助臨床診斷。目前,除核酸檢測外,CT影像臨床診斷結果也可作為新冠肺炎病例判斷的標準。據介紹,新冠肺炎患者的CT胸片的影像特徵表現為單肺或雙肺多發、斑片狀或節段性磨玻璃密度影等細微變化。
  •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李子平教授:醫學影像是臨床診斷最可靠的結果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作為診斷及病情預後評估的關鍵一環,醫院的放射診斷科無論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日常醫療診斷中都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對於此次新冠病毒的檢測問題,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委員、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放射診斷專科主任李子平教授表示,「在疫區,CT掃描與核酸檢測同等重要!新冠篩查要麼是檢測核酸,這個準確率可達50%至60%。也就是說50%左右病人核酸檢測是陰性,但是他還是新冠病人。
  • 新冠AI診斷效果如何?怎樣改進?長徵醫院影像科主任解答
    新冠AI診斷效果如何?怎樣改進?在眾多醫療人工智慧產品中,數肺部疾病智能輔助診斷系統最為成熟。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不少AI企業推出新冠肺炎人工智慧輔助診斷系統,其中部分還被應用到疫情嚴重地區的醫院。這些系統的使用效果如何?有哪些可改進之處?
  • 20秒分析一個新冠病例CT影像!AI診斷已落地數十家醫院
    2月21日,澎湃新聞記者獲悉,目前,阿里達摩院AI已對3萬個臨床疑似新冠肺炎病例CT影像進行了診斷,基於5000多個病例的CT影像樣本數據,學習訓練樣本的病灶紋理,研發了全新的AI算法模型,單個病例影像分析可在20秒內完成,準確率達到96%。
  • AI+CT可提升新冠肺炎診斷效率 但臨床數據還需積累
    AI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T影像的智能化診斷方面正在發揮作用,尤其是對核心疫區醫療資源緊缺狀況起到緩解。為全力應對疫情,各方正在合作開展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人工智慧CT影像診斷的科研工作。第一財經記者2月4日晚獲悉,由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依圖醫療開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智能CT影像評價系統已經於1月28日在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正式上線。該系統採用創新的人工智慧全肺定量分析技術,為臨床專家提供基於CT影像的智能化新型冠狀病毒性病灶定量分析及療效評價等服務,更為高效、準確地為臨床醫生提供決策依據。
  • CT不再作為臨床診斷標準!
    > 對於「診斷標準」的修改有關。而第五版的湖北省「診斷標準」分為「疑似病例」、「臨床診斷病例」、「確診病例」三類,其中對「臨床診斷病例」的描述是「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學特徵者」。 由此可見,根據第六版,也就是最新「診療標準」,確診病例必須至少滿足以下病原學證據中的一個:而此前第五版「診療標準」中的「臨床診斷病例」因不滿足核酸檢測陽性,所以不再被劃定為確診病例。
  • 新冠肺炎診斷AI 輔助:達摩院出品,96% 準確率
    病毒檢測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關鍵一環。病毒檢測速度的快慢,直接影響著隔離、診斷、救治等一系列工作的效率。AI診斷技術在抗擊新型冠狀肺炎疫情領域又傳來好消息。阿里巴巴昨日表示,達摩院聯合阿里雲針對新冠肺炎臨床診斷研發了一套全新AI診斷技術,AI可以在20秒內準確地對新冠疑似案例CT影像做出判讀,分析結果準確率達到96%,大幅提升診斷效率。2月16日啟用的河南鄭州小湯山已經引入該算法輔助臨床診斷。
  • 中國新冠肺炎AI診斷技術支援日本醫院
    JBC工程師正在開發阿里雲新冠肺炎AI的日語應用版本。 鍾欣攝中新網北京3月31日電(記者劉育英)記者3月31日從阿里巴巴獲悉,日本醫療科技機構JBC近日開始向日本醫院提供中國的新冠肺炎AI技術服務,這將幫助醫生通過CT影像快速進行新冠肺炎篩查。該技術由阿里健康聯合阿里雲、達摩院研發提供,20秒即可完成一次CT診斷,準確率達96%。
  • 新冠肺炎放射學診斷意見:胸片漏診率高,推薦CT檢查,核酸檢測仍是金...
    放射學診斷不是確診方法;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陽性,是診斷新冠肺炎的金標準。 2.放射學檢查流程: 新冠肺炎的影像診斷流程圖。 3.
  • 華中科技大學與華為雲聯合推出新冠肺炎AI輔助診斷系統
    華中科技大學與華為雲聯合推出新冠肺炎AI輔助診斷系統 2020-02-12 22: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阿里達摩院AI抗疫新戰報:已診斷3萬多疑似病例CT影像,準確率96%
    抗疫緊急,要有更高的效率阿里達摩院醫療AI團隊研發新冠肺炎CT影像識別算法,來自抗疫過程中日益關鍵的高效率需求。新冠疫情早期,核酸檢測是新冠肺炎診斷的主要參考標準。但隨著確診案例樣本變多,臨床診斷數據得到積累,很多醫療機構都發現,靠核酸檢測確診病例很容易造成漏診。
  • 周敏:流感、普通肺炎與新冠肺炎的鑑別診斷——阻擊新冠 權威在線(8)
    主要從三個方面介紹,首先我們要了解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的臨床及影像學特徵,這非常重要,因為在醫院裡不僅是呼吸科,其他科室也會碰到相關的病例,這就需要大家了解新冠肺炎,這樣才能減少漏診的情況。其次,我會介紹流感病毒性肺炎的臨床及影像學特徵。
  • 回顧性研究證實:CT診斷不應作為新冠肺炎確診標準
    在2月初衛健委發布的第5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中,曾經要求將CT檢測結果作為臨床診斷標準,作為核酸檢測的補充。但在之後第6版中,又取消了這一要求。這是為什麼?《美國放射學雜誌》近日發表了一篇關於新冠肺炎的放射學文獻包括有限的回顧性研究,該研究認為,CT檢測不具備作為新冠肺炎診斷標準的能力。
  • 未來派,科技派,看易聯眾醫學影像如何賦能新冠肺炎診治
    作為深入一線的「偵察兵」——CT影像是如何智贏新冠肺炎的呢?而作為專注醫學影像多年的易聯眾(300096,股吧)睿圖又是如何攻堅肺炎難題,提供影像服務的呢?火眼金睛,明察秋毫,直擊新冠肺炎快速篩查的難題診治效率是決勝戰疫的關鍵。新冠病毒具有無形、高潛伏性、高傳播性等特點;對於診斷醫師來說,既要承擔高負荷工作強度,還要確保不漏診、不誤診。
  • 臨床執業醫師實踐技能第一站CT影像診斷公式及做題經驗
    【例】腹部CT片的閱讀:按大綱要求,重點看肝、脾、腎、胰腺四種臟器有無病變影像。(1)肝:若肝實質內有低密度腫塊影(巨塊型肝癌可有密度更低的壞死灶),應診斷為肝癌。若肝包膜下、實質內有高密度影,表明有出血徵象,應診斷為肝破裂。(2)脾、腎:若包膜完整、包膜下有高密度影,診斷為包膜下血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