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達摩院AI抗疫新戰報:已診斷3萬多疑似病例CT影像,準確率96%

2020-12-25 量子位

乾明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

人工智慧抗疫,效果到底如何?阿里達摩院從前線傳來最新戰報:

截止到2月23日,阿里達摩院醫療AI團隊研發的新冠肺炎CT影像識別算法,已對3萬多個臨床疑似病例進行了診斷。實際結果顯示,單個病例影像數據的上傳和分析可在20秒內完成,準確率達到96%。

這一最早應用於鄭州「小湯山」的算法,現已在湖北、上海、廣東、江蘇等16個省市的41家醫院上崗。接下來,很快就會部署應用到全國100多家新冠肺炎定點醫院。

如此戰果,是阿里達摩院多年技術積累的直接體現,也少不了達摩院30多位技術工程專家「連軸轉」的研發支持。

更重要的是,這意味著AI技術在抗疫過程中的價值得到了驗證。在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達摩院高級研究員、IEEE Fellow華先勝看來,這將對醫療行業後續發展產生深入的影響。

而眼下,它最緊迫的任務,依然是在達摩院和阿里雲的驅動下,完全打贏疫情阻擊戰。

抗疫緊急,要有更高的效率

阿里達摩院醫療AI團隊研發新冠肺炎CT影像識別算法,來自抗疫過程中日益關鍵的高效率需求。

新冠疫情早期,核酸檢測是新冠肺炎診斷的主要參考標準。但隨著確診案例樣本變多,臨床診斷數據得到積累,很多醫療機構都發現,靠核酸檢測確診病例很容易造成漏診。

將CT影像結果納入診斷標準,逐步成為防控疫情的必要措施。

2月5日,國家衛健委公布的診療方案第五版中,正式將CT 影像臨床診斷結果作為新冠肺炎病例判斷的標準之一。

雖然這直接加快了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的確診速度與準確度,但對於前線醫生來說,卻是不小的負擔。

在臨床診斷過程中,醫生人肉辨別CT影像效率較低。

據了解,一位新冠肺炎病人的 CT 影像大概在300張左右,每診斷一個病例,影像醫生需要投入大約為5-15分鐘時間。一名醫生每天連續不間斷工作12個小時,只能診斷大概72個病例。

而截止到2月4日晚,全國一共有疑似病例23260例,追蹤到(新冠肺炎患者)密切接觸者252154人……提升臨床診斷效率,成為抗疫期間核心需求之一。

這也是阿里達摩院從疫情爆發伊始,就已經在投入資源發力的重要方向。

華先勝說,他們先是收集到了5000多個病例的CT影像樣本數據,訓練模型學習樣本的病灶紋理,研發出全新的AI算法模型。

然後在鍾南山等多個權威團隊發表的關於新冠肺炎患者臨床特徵的論文、最新診療方案的指導下,以及新冠肺炎病例數據基礎上進行快速迭代優化。

△阿里巴巴工程師現場調試CT影像AI產品

於是就有了現在應用到41所定點醫院的CT影像識別系統:從上傳CT圖像到返回結果只需要20秒,區分新冠肺炎患者的準確率達到96%。

而且,在增效的同時,還能直接算出病灶部位的佔比比例,進而量化病症的輕重程度。

華先勝解釋,這不僅得益於達摩院醫療AI團隊多年的技術積累——醫學影像識別一直是其研究中的重要方向,還在於合作夥伴們的全力支持,他們為研發算法提供數據支撐,也在算法系統的推廣過程中給出了極大幫助。

此外,雲計算的優勢也在這次算法研發與推廣中體現了出來。

他說,有阿里雲團隊在背後支撐,醫療AI團隊研發出第一版本算法只用了2天。

而且這一算法研發成功後就在阿里雲上線了,全國各地的醫院只要接入公有雲,就能快速免費使用這一服務。

所以此次抗疫AI大顯神威,有達摩院AI算法的功勞,但也離不開背後阿里雲的底氣,這是一次「雲+AI」的完美案例。

AI出擊,達摩院的全方位抗疫

上述AI影像,還不是達摩院技術抗疫的全部。

除了新冠肺炎影像CT算法,達摩院醫療AI團隊還和阿里雲聯合研發了新冠肺炎輔助診斷算法和病歷質檢算法,將AI從診斷應用到了治療階段。

前者結合患者影像CT診斷結果、流行病學史以及其他臨床症狀,來輔助醫生快速對新冠肺炎病例完成診斷,進一步提升診斷準確率與效率。

後者是應用到病例治療過程中的算法,能夠評估患者治療過程和病歷質量,從而提升治療質量。

此前,2月1日浙江省疾控中心上線的自動化全基因組檢測分析平臺,也是阿里達摩院的成果之一。

藉助阿里達摩院研發的AI算法,原來數小時的疑似病例基因分析縮短至半小時,加上傑毅生物技術的新型檢測設備,更是大幅縮短疑似患者確診時間。

達摩院介紹,這一平臺還能有效防止病毒變異產生的漏檢,並精準檢測出可能存在的病毒變異情況,為後續疫苗與藥物研發提供支撐。

華先勝透露了這一平臺的應用情況:「每天都在工作,準確率近乎100%,正進一步推廣到更多地方使用。」

在疫情防控方面,達摩院的AI同樣在發揮效力。早在1月22日,達摩院資深總監趙昆就開始緊急召集團隊,居家辦公的幾十名工程師用5天時間推出智能疫情機器人。

藉助衛生部門提供的知識包,經過連續多個通宵的測試和調優,機器人已能答覆大部分常規問詢。1月27日在浙江上線第一天,它對用戶諮詢的解決率就超過了92%。

之後,智能疫情機器人支援浙江、黑龍江、山東濟南等地,並增加了呼叫服務,幫助一線工作人員疫情隨調等等。

「抗疫是阿里達摩院優先級最高的事情「,華先勝說,「醫療AI團隊全員投入,其他日常項目都暫緩推進。」

他進一步補充,這也是阿里巴巴整個集團的態度,不僅各個業務線對外提供了大量支持,在內部有抗疫資源需求時,審批也是一路綠燈。

而接下來,阿里達摩院將會優化目前應用到抗疫前線的算法,提高這些算法系統的易用性,同時將這些抗疫中的成果進一步沉澱,之後應用到未來的醫療場景之中。

醫療AI的實彈大練兵

這一次疫情之下,不只是阿里達摩院,醫療AI的多數玩家都參與到了抗疫之中,以自身之長提供解決方案。

在華先勝看來,這次疫情是整個行業的一次大練兵。

他說:「很多競爭對手都成了並肩作戰的夥伴。(抗疫)也讓我們與合作夥伴的協同變得更加深入。「

這位達摩院大牛還預測,醫療AI的價值在抗疫中得到驗證,會對醫療行業和公眾產生深遠的影響。在接下來幾年,將會看到整個醫療行業的數位化和智能化程度大幅度提升。

然而,要將醫療AI應用到更多的場景,進入尋常生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論是獲取更多的醫療數據,還是尋找更加切合的商業模式,以及政策法規的支持等,都是醫療AI行業需要解決的問題。

但突發疫情也讓其前景變得更明朗。華先勝認為,接下來醫療AI將會從醫生走向大眾,從高成本走向普惠,從應用於醫療走向應用於健康。

他做了一個這樣的類比:「就像我們現在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GPS會告訴我們怎麼走。未來數據越來越多、設備越來越多、技術越來越強的時候,醫療AI也會做到這一點。」

不過,它的目的地——是健康。

相關焦點

  • 20秒分析一個新冠病例CT影像!AI診斷已落地數十家醫院
    AI(人工智慧)臨床診斷技術,已在越來越多城市的抗疫一線獲得應用。2月21日,澎湃新聞記者獲悉,目前,阿里達摩院AI已對3萬個臨床疑似新冠肺炎病例CT影像進行了診斷,基於5000多個病例的CT影像樣本數據,學習訓練樣本的病灶紋理,研發了全新的AI算法模型,單個病例影像分析可在20秒內完成,準確率達到96%。
  • 新冠肺炎診斷AI 輔助:達摩院出品,96% 準確率
    阿里巴巴昨日表示,達摩院聯合阿里雲針對新冠肺炎臨床診斷研發了一套全新AI診斷技術,AI可以在20秒內準確地對新冠疑似案例CT影像做出判讀,分析結果準確率達到96%,大幅提升診斷效率。2月16日啟用的河南鄭州小湯山已經引入該算法輔助臨床診斷。
  • AI 輔助診斷新冠肺炎:達摩院出品,96% 準確率
    根據國家衛健委公布的診療方案第五版,臨床診斷無需依賴核酸檢測結果,CT 影像臨床診斷結果可作為新冠肺炎病例判斷的標準。在這樣的一個大背景下,研究者們為 AI 找到了它的新用途——用 AI 來輔助診斷病例。更重要的是,效果出奇地好。
  • 準確率達96% 達摩院最新AI算法將輔助新冠肺炎臨床診斷
    △AI自動識別新冠肺炎病例CT胸片記者從阿里雲方面獲悉,達摩院聯合阿里雲針對新冠肺炎臨床診斷研發了一套全新的AI診斷技術,可在20秒內對疑似案例的CT影像進行判讀,分析結果準確率達到96%。被稱為鄭州版「小湯山醫院」的鄭州岐伯山醫院將於2月16日起正式收治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目前已引入該算法輔助臨床診斷。目前,除核酸檢測外,CT影像臨床診斷結果也可作為新冠肺炎病例判斷的標準。據介紹,新冠肺炎患者的CT胸片的影像特徵表現為單肺或雙肺多發、斑片狀或節段性磨玻璃密度影等細微變化。
  • 盤點丨22款「CT+AI」新冠肺炎輔助產品,記錄影像AI的「全行業」抗疫
    (以下公司按照名稱首字母排序)阿里達摩院2月15日,阿里巴巴達摩院和阿里雲聯合推出 「新冠病毒肺炎AI輔診助手」,率先引入這個產品的是被稱為鄭州版 「小湯山醫院」 的鄭州岐伯山醫院,該醫院於2月16日起開始收治新冠肺炎確診患者。
  • 智造頭條|達摩院最新AI診斷技術:新冠肺炎CT影像識別準確率達96%...
    (來源:證券日報)03達摩院最新AI診斷技術:新冠肺炎CT影像識別準確率達96%2月15日,達摩院聯合阿里雲針對新冠肺炎臨床診斷研發了一套全新AI診斷技術,AI可以在20秒內準確地對新冠疑似案例CT影像做出判讀,分析結果準確率達到96%,大幅提升診斷效率。
  • 新冠肺炎CT影像綜合分析AI輔助系統英文版上線
    日前,由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聯合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和國內多家醫院,以及中國抗癌協會腫瘤人工智慧專委會、中國人工智慧學會智慧醫療專委會等多方合作,依託「天河人工智慧創新一體化平臺「構建的新冠肺炎CT影像綜合分析AI輔助系統自上線以來,天津、北京、湖北、上海、山東、安徽、黑龍江等全國三十餘家醫院
  • 中國新冠肺炎AI診斷技術支援日本醫院
    JBC工程師正在開發阿里雲新冠肺炎AI的日語應用版本。 鍾欣攝中新網北京3月31日電(記者劉育英)記者3月31日從阿里巴巴獲悉,日本醫療科技機構JBC近日開始向日本醫院提供中國的新冠肺炎AI技術服務,這將幫助醫生通過CT影像快速進行新冠肺炎篩查。該技術由阿里健康聯合阿里雲、達摩院研發提供,20秒即可完成一次CT診斷,準確率達96%。
  • 阿里健康聯合阿里雲、達摩院 開放新冠肺炎AI技術助日本抗疫
    【來源:環球網綜合】3月31日消息,日本醫療科技機構JBC近日開始向日本醫院提供中國的新冠肺炎AI技術服務,這將幫助醫生通過CT影像快速進行新冠肺炎篩查。該技術由阿里健康聯合阿里雲、達摩院研發提供,已在中國近170家醫院上線,20秒即可完成一次CT診斷,準確率達96%。(JBC工程師正在開發阿里雲新冠肺炎AI的日語應用版本) JBC是日本知名的醫療科技機構,與日本山梨大學醫學院具有長期合作關係。
  • 中國科技館收錄數字抗疫藏品 首張AI識別新冠CT入選
    鳳凰網科技訊 5月29日消息,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來臨之際,一個特別的藏品入選中國科技館「2020數字館藏」——AI識別標註的第一張新冠肺炎CT影像。達摩院院長張建鋒現場展示了這張CT影像,並接過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懷進鵬頒發的收藏證書。
  • 讓AI加入戰「疫」!復旦科研團隊幫助新冠肺炎診斷更高效!
    核酸檢測準確率不高?CT影像靠人工鑑別需耗費大量時間精力?面對新冠疫情診斷的現實需求,復旦大學科研團隊正在攻關的人工智慧輔助診斷或許能夠給出更好的選項。1月29日,由復旦大學副校長張志勇牽頭,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和大數據研究院聯合上海市(復旦大學附屬)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放射科,正式啟動了2019-nCoV肺炎影像學AI智能輔助診斷相關研究工作。
  • 人工智慧助力抗「疫」:輔助中小企業復工、加速病例影像篩查
    日前,上海臨港國際人工智慧產業研究院(Slailab)整合旗下產業資源,在遠程辦公、AI監控、自動化生產等方面助力中小企業復工,推動旗下AI企業抗「疫」,利用人工智慧加速新冠肺炎病例影像篩查。與此同時,作為產業轉化和技術孵化平臺,Slailab將實際享受的免租政策下沉到入駐企業,降低小微企業疫情期間的損失。
  • 抗體、核酸、CT、臨床:新冠肺炎診斷標準的變與不變
    從最早的核酸檢測、影像CT檢測到臨床診斷、再到最近的抗體檢測,新冠肺炎診斷標準也在隨著情況的變化而變化。資料圖:檢測人員正在負壓實驗室開展核酸檢測工作。張浪 攝  「一刪一增」管窺疫情一角  第六版方案刪除了「臨床診斷」這一項,重新把CT有肺炎表現但核酸陰性的患者劃入了「疑似病例」的範疇,也取消了湖北省內外診斷標準的「雙軌制」。
  • 達摩院AI進入中國科技館,首張AI識別新冠CT成科技抗疫歷史見證
    5月29日消息,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來臨之際,一個特別的藏品入選中國科技館「2020數字館藏」——阿里巴巴達摩院AI識別標註的第一張新冠肺炎CT影像。達摩院AI作為科技抗疫的歷史見證,被寫入中國科技發展史。
  • 新冠肺炎診斷標準之爭:CT影像還是核酸檢測
    張笑春稱,目前武漢市家庭聚集性發病越來越多,而且大多起病隱匿,甚至多次核酸陰性,無任何臨床症狀。如採取家居留觀的方式,必然造成疫情進一步蔓延。應該立即啟動只要與疑似病例有過接觸者均排查CT,只要CT陽性就近集中隔離於酒店賓館或學校,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工作。
  • 全民抗疫,中國科技企業亮出的十大黑科技
    3 無人機無人機怎麼抗疫?2月8日,大疆出動多架無人機,對深圳龍崗工業園區進行消殺,2小時搞定了60萬平方米。減少了人工操作,避免了交叉感染,還大大提高了效率。由於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中,湖北省臨床診斷將「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像學特徵者」作為病例標準,醫生需要通過判斷病人的肺部是否呈「毛玻璃樣」來判斷其是否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
  • 智能醫生的締造者 新冠肺炎AI影像輔助診斷系統
    並已陸續在北京、武漢等多地及海外多國上線使用,為科技抗疫和我國的疫情防控提供了強力支持,得到了國內外的一致讚譽。鳳凰網:新冠肺炎AI影像輔助診斷系統對疫情控制產生了那些影響?推想科技王少康:在疫情發生之初,武漢等地的新冠肺炎救治定點醫院和發熱門診都在超負荷運轉,患者需要排隊幾個小時等待檢查,交叉感染的風險巨大。
  • 湖北新增病例為何大幅增加?臨床診斷病例和疑似病例有何不同?
    據湖北省衛健委官網2月13日消息,2月12日0時-24時,湖北新增新冠肺炎病例14840例,較前幾日大幅增加。原因何在?湖北省衛健委今日公布的《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情況》給出答案:從今天起,湖北省將臨床診斷病例數納入確診病例數進行公布。
  • 阿里雲百度雲戰「疫」 引爆AI生態三大應用
    依託阿里雲的強大算力與達摩院新算法,該平臺可對病毒樣本進行全基因組序列分析比對,能夠有效防止病毒變異產生的漏檢,並將原需數小時的全基因分析流程減少到半小時,大幅提高病例的確診速度和準確率。構築開放的AI生態,阿里的優勢在於已經擁有完整的人工智慧布局,在AI晶片、AI雲服務、AI算法、AI平臺、產業AI實現全線領先,即以「雲+AI+IOT」的方式完成了技術生態的全面布局。
  • ...數位化抗「疫」:中國科技Seize Opportunities in Crisis!
    雖然中國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採取的措施看起來old-fashioned但其實背後卻有技術、服務與社會治理方式的創新做支撐,是名副其實的數位化、科技化抗「疫」:美國科技雜誌Science Magazine網站發文《中國的積極舉措遏制了新冠肺炎疫情,但其他國家可能難以借鑑》文中提到:近些年在中國普及的支付寶和微信,對於這些限制措施的實施非常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