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超10個科研攻關項目成果已應用於新冠肺炎臨床救治

2020-12-23 中國青年網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4月14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陳鼎 記者 張曼玉)在4月14日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孫燕榮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科研攻關組已累計部署27個項目,承擔攻關項目的醫院、高校、科研機構以及企業等單位達152家。參與攻關的科研人員超過3200人。截至目前,獲得臨床批件正在開展臨床研究的藥物有4項,形成指導意見或專家共識5項,超過10項成果已被納入新冠肺炎診療方案,應用於臨床救治中。

  孫燕榮介紹,科研攻關組堅持「老藥新用」的基本思路,在嚴謹的體外研究和機制研究基礎上快速形成包括磷酸氯喹、法匹拉韋以及中醫藥等為主打藥品的基本格局。「堅持規範、有效的臨床研究,快速明確具有潛在治療作用的藥品,早日進入臨床研究。中西醫結合、中西藥並用,為臨床救治提供了解決方案。」

  在臨床治療新技術研發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進展,孫燕榮表示,幹細胞治療一直是各界高度關注的熱點,在武漢已經完成了超過200例的幹細胞治療,從目前結果看,幹細胞應用於新冠肺炎的臨床治療安全性良好,臨床結果提示,可以通過改善肺部的炎症來提高重症患者的救治率,使患者肺部病灶好轉,呼吸功能得以改善。截至目前,全國已經採集超過2000份恢復期血漿,在臨床上的應用超過700例,並顯示出非常好的治療效果。同時,科研攻關團隊在武漢開展了隨機、雙盲、對照的臨床研究,正在進行數據分析和系統總結。初步結果顯示,在臨床改善方面,患者應用恢復期血漿治療明顯好於對照組,ICU住院天數的中位數也明顯低於對照組。

  「我們還在積極推動自主研發藥物的科研攻關工作,高度重視我國自主研發的藥物,加快推進包括中醫藥,以及可利黴素、漢防己甲素、阿茲夫定等一系列藥物在臨床方面的研究,希望更快地產出更多成果應用於疫情防控。」孫燕榮補充說。

相關焦點

  • 科技部:超10項科研攻關成果被納入新冠肺炎診療方案用於臨床救治
    會上,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孫燕榮表示,疫情發生之後,科研攻關組第一時間部署了應急科研攻關項目,在這些項目中一直是把「可治」作為主要目標,部署了藥物研發與臨床救治的相關科研攻關項目,累計部署了27個項目,承擔攻關項目的單位包括醫院、高校、科研機構以及企業,參與機構多達152家,其中在武漢的有47家。
  • 科技部:總結新冠肺炎救治經驗,形成報告論文是必要的
    今天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新冠肺炎疫情藥物研發和科研攻關最新進展情況。會上,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吳遠彬介紹說,科技部會同衛健委聯合中華醫學會,專門建立了專業性的學術討論交流平臺,在中華醫學期刊網開設了新冠肺炎防治和整治專欄,引導科技人員規範科研成果暨進展對外的發布。當前,眾多科研人員投身到防治心觀肺炎疫情的戰役當中,取得了這方面的一些新進展。
  • 打卡介苗預防新冠肺炎?
    4月14日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新冠肺炎藥物研發、疫苗研製等科研攻關進展情況,請科技部、中醫藥局、藥監局有關負責人回答媒體提問。  【目前中國已有3個疫苗獲批進入臨床試驗】  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吳遠彬:科研攻關組布局了病毒的滅活疫苗、核酸疫苗、重組蛋白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減毒流感病毒載體疫苗這樣五條技術路線。目前已有三個疫苗獲批進入臨床試驗。
  • 打卡介苗預防新冠肺炎?你關心的問題有回應了
    、疫苗研製等科研攻關進展情況,請科技部、中醫藥局、藥監局有關負責人回答媒體提問。【目前中國已有3個疫苗獲批進入臨床試驗】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吳遠彬:科研攻關組布局了病毒的滅活疫苗、核酸疫苗、重組蛋白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減毒流感病毒載體疫苗這樣五條技術路線。目前已有三個疫苗獲批進入臨床試驗。
  • 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8-10天可達治癒水平!
    針對輕型、普通型向重型轉化的阻斷,我國重點推動磷酸氯喹、法匹拉韋和中醫藥;針對重型、危重型患者救治,重點推動恢復期血漿、託珠單抗、幹細胞和人工肝的臨床應用,目前均已取得良好的進展。科技部生物中心主任張新民張新民介紹,在前期臨床研究的基礎上,應急科研攻關項目支持的王福生院士、周琪院士和劉中民教授團隊均已入駐武漢,開展對(危)重症患者的臨床研究與治療
  • 多國批准使用「中國方案」藥品治療新冠肺炎
    恢復期血漿、託珠單抗……多國批准使用「中國方案」藥品治療新冠肺炎  科技日報記者 劉垠 劉園園  目前,我國已有三個疫苗獲批進入臨床試驗,腺病毒載體疫苗全球首啟二期臨床研究;新一輪新冠藥物正在攻關中,單克隆抗體、特異性免疫球蛋白均在列……  4月14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新冠肺炎藥物研發
  • 打卡介苗可減少患新冠肺炎的可能性?專家回應
    其中,陳薇院士團隊的腺病毒載體疫苗首個獲批進入臨床研究,已於3月底完成了一期臨床試驗受試者的接種工作,並於4月9日開始招募二期臨床試驗志願者,這是全球首個啟動二期臨床研究的新冠疫苗品種。4月12日,國家藥監局批准了中國生物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聯合申請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也進入了臨床試驗。
  • 科技部:幹細胞可有效降低新冠病毒在患者體內引發的炎症反應
    科技部:幹細胞可有效降低新冠病毒在患者體內引發的炎症反應 在3月1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科技部生物中心主任張新民表示,幹細胞可以有效降低新冠病毒在患者體內引發的劇烈炎症反應,減少肺損傷
  • 科技部:成立新型肺炎科研攻關專家組 鍾南山任組長
    &nbsp&nbsp&nbsp&nbsp科技部:成立新型肺炎科研攻關專家組 應急科技攻關項目部署10個方面&nbsp&nbsp&nbsp&nbsp中新社北京1月24日電 中國科學技術部24日通過其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消息稱
  • 科技部、衛生健康委聯合中華醫學會建立防控新冠肺炎科研成果的...
    健康中國 近日,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決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重要指示精神,支持廣大科研人員集智攻關、協同創新,幫助科研人員、醫護人員和社會公眾及時了解防治新冠肺炎科研成果和重要進展,科技部、衛生健康委聯合中華醫學會建立了專業性的學術討論交流平臺,供科技人員發布成果、發表觀點
  • 已有三個疫苗獲批進入臨床試驗!還有多久能用上?
    針對中國的疫苗進展,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吳遠彬介紹,目前已經有三個疫苗獲批進入臨床試驗。 其中,陳薇院士團隊的腺病毒載體疫苗首個獲批進入臨床研究,已於3月底完成了一期臨床試驗受試者的接種工作,並於4月9日開始招募二期臨床試驗志願者,這是全球首個啟動二期臨床研究的新冠疫苗品種。 4月12日,國家藥監局批准了中國生物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聯合申請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也進入了臨床試驗。
  • 卡介苗可預防新冠肺炎?何時可用上疫苗?關於疫苗的回應來了
    今年下午3點,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新冠肺炎藥物研發、疫苗研製等科研攻關進展情況,請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吳遠彬、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司長李昱、國家藥監局藥品註冊司副司長楊勝、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孫燕榮、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軍志回答媒體提問。
  • 臨床醫學院與智利天主教大學新冠肺炎聯合攻關暨國際科研合作啟動...
    清華新聞網7月9日電 北京時間7月2日晚,清華大學臨床醫學院與智利天主教大學相聚「雲端」,順利召開了新冠肺炎聯合攻關暨國際科研合作啟動會。會議由清華大學臨床醫學院、精準醫學研究院、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院長董家鴻院士召集,清華大學拉美中心主任、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陳濤濤主持,智利天主教大學副校長佩德羅·布雄(Pedro Bouchon)教授以及智利天主教大學和清華大學的相關教師出席了會議。 董家鴻在致辭中講到,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各國人民的身體健康、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等多個方面都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 卡介苗對預防新冠肺炎有效?工程院院士:尚無確切研究數據支持
    紅星新聞記者 趙倩 嚴雨程 北京報導相關新聞<<<疫情發生之後,科研攻關組在第一時間部署了應急科研攻關項目,在這些項目中一直是把「可治」作為主要目標,部署了藥物研發與臨床救治的相關科研攻關項目,累計部署了27個項目,承擔攻關項目的單位包括醫院、高校、科研機構以及企業。
  • 中央指導組在華中科技大學考察時強調:以科研攻關推動一線防控救治
    她指出,該設備的廣泛應用對未來企業的復工復產很有幫助,既能做到嚴格防控,也有利於靈活管理,同時還可以對體溫異常者進行行蹤追溯,有助於流行病學調查。校黨委常委、副校長陳建國教授介紹了學校關於新冠肺炎藥物研製的相關工作。
  • 國務院:重磅國產創新藥可利黴素對新冠肺炎有效
    整理 | 阿妮婭這是可利黴素首次公開出現在治療新冠肺炎有效藥物的官方名單裡1.國產新藥,首次推薦新冠肺炎有效藥物3月26日上午10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在控制輕型、普通型治療,抗病毒治療以及對於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救治方面,
  • 國際機構發布統計報告:中南醫院新冠肺炎研究論文排名全球第二
    湖北日報訊(通訊員李晗)近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在國際著名科研數據服務機構「數字科學」(Digital Science)發布的報告統計中,位於「國際期刊發表關於新冠肺炎科研論文」排行榜全球第二。該院多篇論文注重核心治病能力前沿學術研究,揭示了新冠肺炎規律性特徵,具有臨床治療指導意義。
  • 抗疫科研攻關進展怎麼樣了?我們採訪了武漢市華中科技大學科研團隊
    原標題:抗疫科研攻關進展怎麼樣了?我們採訪了武漢市華中科技大學科研團隊疫情發生以來,科技部會同衛健委、藥監局等13個部門組建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技攻關組,先後部署42個國家應急項目,組織動員全國優勢科技力量開展疫情防控科技攻關。
  •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新冠肺炎研究論文排名全球第二
    「數字科學」(Digital Science)6月初發布了一份報告《新冠肺炎如何改變研究文化》(How COVID-19 is Changing Research Culture),該報告稱截至2020年6月1日,全球新冠肺炎相關研究產出42700篇,3100個臨床試驗,420個數據集,750篇政策文檔,以及超過150個科研資助項目,發表關於新冠肺炎相關科研文章最多的前兩家臨床醫院是麻省總醫院和武漢大學中南醫院
  • 新冠肺炎疫苗預計將在四至五月份開啟臨床試驗
    「雖然時間緊迫,但一些藥物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對藥物研發而言,始終要堅持六個字:安全、有效、可供。」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說。 磷酸氯喹,一款原本用於治療瘧疾的「老藥」,現已進入第六版新冠肺炎診療方案,有望在更多應用的基礎上進一步總結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