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8-10天可達治癒水平!

2020-12-19 上觀

3月1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藥物疫苗和檢測試劑研發攻關最新情況。除了疫苗研發相關進展,藥物研發攻關成為現場關注的焦點。

科技日報記者獲悉,科研攻關組進一步強化對一線臨床救治的支撐和服務。針對輕型、普通型向重型轉化的阻斷,我國重點推動磷酸氯喹、法匹拉韋和中醫藥;針對重型、危重型患者救治,重點推動恢復期血漿、託珠單抗、幹細胞和人工肝的臨床應用,目前均已取得良好的進展。

15個省份和兵團「雙清零」

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介紹,目前,有15個省份和兵團實現本土現有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雙清零「,其中5個省份實現本土現有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觸者「三清零」,國內疫情形勢向好態勢鞏固拓展。

米鋒表示,要加強重症患者救治和出院病例健康管理,全面落實企事業單位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措施。同時,境外疫情呈現快速擴散態勢,境外輸入病例逐漸增多,要嚴防境外疫情輸入。

幹細胞療法8-10天可達治癒水平

眾所周知,重症患者的治療對挽救患者的生命至關重要。國內探索使用幹細胞療法等新技術、新方法治療新冠肺炎,目前進展如何,什麼人群可適用?

針對科技日報記者提問,科技部生物中心主任張新民解釋說,幹細胞可有效降低新冠病毒在患者體內引起的劇烈炎症反應,減少肺損傷、改善肺功能,對肺部進行保護和修復,對於減輕患者肺纖維化具有積極作用。


科技部生物中心主任張新民

張新民介紹,在前期臨床研究的基礎上,應急科研攻關項目支持的王福生院士、周琪院士和劉中民教授團隊均已入駐武漢,開展對(危)重症患者的臨床研究與治療,已治療64例患者。

治療結果顯示,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患者安全、有效,能夠使重症、危重症患者呼吸困難很快緩解或停止加重,在臨床表現、呼吸功能、影像檢查等方面均實現好轉,一般8-10天可達治癒水平。另外,幹細胞對於肺纖維化進程的阻斷以及促進肺部損傷修復的作用,顯示其對於防止肺纖維化、改善新冠肺炎患者遠期預後具有獨特優勢。

為規範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的臨床研究與應用,3月10日,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幹細胞生物學分會和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聯合發布《幹細胞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臨床研究與應用專家指導意見》。

7種由高校聯合企業研發的檢測產品已投入臨床使用

近日有媒體報導,國內高校已向一些境外國家捐助檢測試劑盒。對此,教育部科技司司長雷朝滋在發布會上表示,在這次疫情防控和科研攻關當中,高等學校及其附屬醫院是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他說,剛才記者提到的信息,可能是3月12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向喬治亞政府捐贈了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的情況報導。

教育部科技司司長雷朝滋

雷朝滋介紹,在核酸檢測方面,高等學校研發出多病原檢測新技術,剛才提到的捐助試劑盒,由清華大學、四川大學聯合相關企業研發。2月底,通過國家藥監局審批,可同時檢測包括新冠病毒在內的6種呼吸道病毒,喬治亞政府也是了解到相關情況後,通過駐華使館向中國政府提出這方面請求。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按照中央的部署,在科技攻關組的支持下,教育部組織高等學校迅速開展應急攻關,在22所有研究積累和技術優勢的高校,針對核酸、抗原、抗體等不同檢測對象,選擇了多種技術路線進行布局。」雷朝滋表示,初步統計,已有7種由高校聯合企業研發的檢測產品,通過國家藥監局審批,並在本次抗疫當中投入臨床使用。

雷朝滋說,據不完全統計,清華大學、四川大學、廈門大學、電子科技大學、重慶醫科大學等5所高校研發的14種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獲得歐盟CE認證,正式取得進入歐盟市場的資質。「我們不僅捐贈了一批試劑,也已經向義大利、英國、荷蘭等十餘個國家開始供貨。」

阻止輕型、普通型患者向重型、危重型發展,中醫藥大顯身手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司長李昱表示,中醫藥在阻止輕型、普通型的患者向重型、危重型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兩組數據為證: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司長李昱

一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設立應急專項,對10個省市1261名服用「清肺排毒湯」的患者臨床觀察顯示,沒有1例輕型患者轉為重型,沒有1例普通型患者轉為危重型。

二是武漢江夏方艙醫院共收治了564名患者,這些患者都是輕型和普通型的,同樣沒有1例轉為重型和危重型。

在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治療中,中醫藥也發揮了很好的作用,特別是在退高熱、促進滲出吸收、提高氧合水平、降低肺纖維化方面都發揮了很好的作用。中西醫相互配合、相互協作,有效降低了病亡率。需要強調的是,在國家發布的診療方案中,所有的中藥方劑都顯示出非常好的臨床療效,這些方劑都是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設立的科研攻關專項的臨床科研成果,顯示了科技對臨床救治的強有力支撐作用。

李昱坦言,在這次疫情抗擊中,中醫藥參與面之廣、參與度之深、受關注程度之高,都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前所未有的。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先後派出5批近800人的專業隊伍馳援武漢,全國支援武漢的醫療隊裡有近5000人來自中醫藥系統,全國有97個中醫醫療機構作為定點醫院參與救治工作。全國除湖北以外的地區,中醫藥參與救治的病例佔累計確診病例的96.37%,在湖北地區中醫藥的參與率也達到91.05%。中醫藥作用的發揮還體現在抗擊疫情整個過程中,包括預防、治療和康復全過程。

動物模型發揮三方面作用

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研究員秦川介紹,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科技攻關組積極推動動物模型的研發和應用,將其作為五個攻關方向之一。組織國內的優勢單位,充分利用在非典、高致病性禽流感和中東呼吸綜合症等歷次研究中有基礎的單位,第一時間建立了動物模型,為科學家認識疾病、病原體、傳播途徑、藥物篩選、疫苗研發等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研究員秦川


那麼,動物模型是什麼呢?秦川現場進行了一場生動的科普:就是在實驗室裡研製的新冠「病人」。疫苗和藥物都要經過這種特殊的「病人」的檢驗,才能用到真正的病人身上。中國醫學科學院已經建立了表達人病毒受體的人源化轉基因小鼠模型,也建立了恆河猴模型,中國科學院也建立了恆河猴模型,這都是第一時間建立的模型,這些最早成功並經過鑑定的動物模型,使我國率先突破了藥物和疫苗從實驗室走向臨床的關鍵技術瓶頸,再現了疾病發生發展的動態過程,加深了我們對新冠的認識。

秦川進一步解釋說,目前動物模型在三方面發揮作用:

一是明確病毒傳播途徑。中國醫學科學院通過動物模型定性研究了氣溶膠、糞口傳播等多種途徑的可能性,實驗結論納入了國家衛健委新冠肺炎診療方案第六版。

二是用於藥物的篩選。我們很快篩選出有效的成藥,並已用到臨床救治中。

三是驗證疫苗的有效性。科技攻關組同步部署5條技術路線進行疫苗研發,研發中充分考慮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這個過程是嚴格按照國家法律法規程序開展的。目前已有8種疫苗在中國醫學科學院進行有效性評價,部分疫苗的有效性評價工作完成。

為全球抗疫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當前,國際疫情形勢依然比較嚴峻,中國疫情防控的哪些做法可供國際社會參考?這是最近大家經常討論的話題。

「新冠疫情不僅是中國的挑戰,也是世界各國面對的共同挑戰。」張新民介紹說,目前科研布局方向對路,各項任務進展順利,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

比如,以實戰為導向,用病毒機理研究指導疫情防控實踐,大力促進藥物、醫療裝備研發和臨床救治相結合;廣泛應用高新科學技術,運用大數據開展輿情趨勢研判;綜合多學科力量,強化科研攻關支撐和服務前方一線救治的部署,讓科研成果更多向臨床一線傾斜……

「這些防控策略、技術成果和標準經過了實踐檢驗,中方秉承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願意與國際社會共同分享。」張新民說,在藥物篩選研發方面,中國向世界公開新冠肺炎診療方案及藥物篩選結果,法匹拉韋、恢復期血漿、中藥等重點藥物已向發生疫情的相關國家提供;在疫苗研發方面,中國已有多家企業或科研機構與國外開展合作,推進新冠疫苗研發等。

「公共衛生安全是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需要各國攜手應對。」張新民表示,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多個國家出現,中國將進一步加強同世衛組織溝通交流,同有關國家特別是疫情高發國家在溯源、藥物、疫苗、檢測等方面的科研合作,共享科研數據和信息,為取得全球抗疫的最後勝利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相關焦點

  • 科技部:幹細胞可有效降低新冠病毒在患者體內引發的炎症反應
    科技部:幹細胞可有效降低新冠病毒在患者體內引發的炎症反應 在3月1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科技部生物中心主任張新民表示,幹細胞可以有效降低新冠病毒在患者體內引發的劇烈炎症反應,減少肺損傷
  • 日本製藥巨頭樂敦將開展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臨床試驗,系日本國內首創
    中新社·華輿訊 據東方新報報導 日本製藥巨頭樂敦公司23日宣布,將於今年8月開始利用幹細胞再生技術治療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人體臨床試驗。這將是日本首次開展類似的實驗。新冠肺炎如果發展成為重症,細胞因子將變得不可控,持續產生進而導致出現細胞因子風暴。樂敦公司的相關研究就是要通過植入幹細胞,來抑制細胞因子的產生,從而緩解症狀。臨床試驗將首先在8位重症患者身上實施,預計在本月內向日本政府提出試驗申請。預定試驗時間為今年8月至12月,如果進展順利,試驗也可能提前結束。
  • 連續3天共8位新冠肺炎患者從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治癒...
    2 月 12 日上午 10 點半,陽光穿透雲霧,讓人們感受到春的溫暖。就在當天上午,根據安徽省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綜合評估,又有 2 位新冠肺炎患者從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感染病院治癒出院,向醫護人員表示感謝。
  • 我市已完成8例新冠肺炎治癒患者醫保報銷
    全市醫保部門始終堅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各定點救治醫療機構第一時間完成我市8例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出院醫保報銷工作,個人不再承擔任何醫療費用。2月10日,通渭縣李某某治癒出院,通渭縣人民醫院和醫保局及時按照「先診療後付費」政策,對該患者進行了「一站式」即時結報。
  • 看看中國治癒一名新冠肺炎要花多少錢
    看看中國治癒一名新冠肺炎要花多少錢 01 治癒一名新冠肺炎患者花多少錢 前兩天,看到一組關於新冠肺炎治療費用的數據,讓人觸目驚心。
  • 美國總統以身試藥,「新冠治癒藥」真有奇效?
    10天前首次確診新冠肺炎,10天後第一次離開華盛頓舉辦公開活動,川普就在集會上發表了長達65分鐘的演講,大談新冠肺炎疫情。中間川普摘下口罩拋向人群,現場的數千名觀眾中也幾乎沒有人戴口罩。川普聲稱,已完全康復,「他們(醫生)說我有免疫力,我感覺精力充沛。我會走近並親吻每個人。」然而,川普迅速復原和具備免疫力的背後,充滿了疑問。
  • 新型幹細胞療法治癒糖尿病小鼠!終結胰島素注射時代又近一步
    近日,加拿大電視網(CTV News)報導了一則阿爾伯特大學研究人員攻克糖尿病治療的新聞,文章稱該研究小組已經能夠用一種新的幹細胞方法治癒患有糖尿病的老鼠,採用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的細胞製造胰島細胞,然後將這些細胞植入糖尿病小鼠體內,將糖尿病逆轉到基本治癒的程度。
  • 10萬元一針的騙局:中國幹細胞治療亂象叢生
    古往今來,追求長 生不老都是熱門 話題,幹細胞技術似乎 帶來了新希望。近日, 中國 4 位富豪遠赴烏 克蘭接受幹細胞治療, 試圖打破自然規律,花 重金換取健康長壽。 新聞曝光後,更把頗受 爭議的幹細胞療法推 上了風口浪尖。
  • 全球第二位被治癒的愛滋病患者已經出現 | 全球科技要聞
    不過研究者也表示,這兩位患者接受移植的最初目的,是為了治療癌症,目前用該手段治療愛滋病還不具備普適性、存在較大風險。相關閱讀:世界第二例愛滋病治癒病例可能誕生!研究發現,年齡較大、SOFA評分(反映了多器官功能障礙的程度)較高、血液中D-二聚體水平較高是導致新冠肺炎成年患者死亡的潛在危險因素。在死亡患者的併發症中,敗血症最常見,其次才是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和心力衰竭等。他們還發現,倖存患者的中位排毒期(病毒核酸檢測陰性的時間)為20天,最長排毒期為37天。
  • 昨日,赤峰市第3例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出院!
    2月18日,經自治區和赤峰市兩級新冠肺炎專家組會診,赤峰市元寶山區1例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出院。2月4日晚,赤峰寶山醫院1例77歲男性患者被診斷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這是赤峰市確診的第3例患者。該患者於2月5日凌晨轉至市傳染病防治醫院接受治療。
  • 臺灣採用「血液淨化療法」治癒新冠肺炎
    央視網消息:臺灣的醫療團隊在救治一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時首次嘗試使用「血液淨化療法」,收到良好效果,將一度病危的患者成功治癒。這也是全球首個用此方法治癒新冠肺炎的案例。新華社資料圖患者是一名52歲的女性,3月15號確診感染新冠肺炎,隨即入院隔離治療,24號病情突然惡化,出現肺浸潤並插管治療。
  • 新冠肺炎治癒後遺症比SARS還嚴重?|新冠肺炎|後遺症|新型冠狀病毒|...
    新冠肺炎的確診病例每天都在增加,但治癒者的人數也在增加。如今許多謠言,也涉及到了這些治癒者們。經住院治療,病情逐漸改善,重慶市、區兩級醫療救治專家評估認為,符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解除隔離和出院標準,於2月7日治癒出院。廖某,男,34歲,重慶市合川區人。1月24日在合川區人民醫院就診,隨後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性肺炎。1月28日轉入重慶醫科大學附屬永川醫院。經住院治療,病情逐漸改善,重慶市、區兩級醫療救治專家評估認為,符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解除隔離和出院標準,於2月7日治癒出院。
  • 國內外雙重臨床案例見證,幹細胞治癒卵巢早衰,圓廣大女性母親夢!
    02 國際幹細胞治癒卵巢早衰臨床案例進展 英國《泰晤士報》發表題為《科學發展接近於讓更年期消失的階段》報導稱,美國加州科學家奧布裡·德格雷博士指出,幹細胞療法能夠使衰老過程發生逆轉,且有望在20年內讓更年期人為消失。
  • 新冠肺炎患兒治療有了「廣東經驗」
    廣州市婦兒中心新冠肺炎患兒治癒出院 羊城晚報記者 周巍 攝「在醫院住了51天,肛拭子核酸檢測終於轉陰,患兒目前在醫院醫學觀察14天。」近日,在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專家分享兒科抗擊新冠肺炎的「廣東經驗」的媒體見面會上,專家對新冠肺炎患兒的病情特點以及治療經驗做了詳細介紹。
  • 自閉症治療,包治癒的都是騙子丨壹讀精選
    因此,自閉症的診斷難度很高,診斷過程複雜。但許多醫院宣稱可以快速確診,根據財新記者在《自閉症醫療騙局》報導,在國濟中醫醫院,自閉症的問診過程非常快,並宣稱可依靠"EFG腦神經遞質檢測儀"進行8分鐘診斷。
  • 幹細胞移植的新開端,我國首例基因編輯應用重度地貧患者成功出院
    在「中華脊髓庫」的更新數據中,截止6月30日,超過8萬名的患者還在等待合適的幹細胞移植。,徹底擺脫輸血依賴,這是一種應用地貧的新方法。用基因編輯技術治療地中海貧血一直是一個熱門賽道,從CRISPR Therapeutics到Vertex Pharmaceuticals,歐美已有藥企在臨床試驗中使用基因編輯技術治癒地貧患者;然而,中國甚至亞洲地區卻遲遲沒有經基因編輯技術成功應用地中海貧血症的案例報導。
  • 新冠肺炎治癒患者描述症狀:不發燒不咳嗽就是腹瀉
    【南京:又有2名確診患者治癒出院】 南京2名新冠肺炎患者經過精心診治和護理,病情好轉,無發燒、無身體不適,經反覆核酸檢測均為陰性。經專家組評估,符合國家衛生健康委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解除隔離和出院標準。其中1例治癒出院,另1例轉出隔離病房進行康復治療。
  • 今天,一位七個月大的新冠肺炎嬰兒和媽媽治癒出院
    新冠肺炎患者莫某(左三)抱著7個月大的女兒果果(左二)出院了「我們出院了!謝謝醫護人員!」2月19日上午,新冠肺炎患者莫某抱著7個月大的女兒果果走出重慶三峽中心醫院。據悉,果果是截至目前重慶治癒的年齡最小的新冠肺炎患者。
  • 我國首例基因編輯治療重度地中海貧血患者治癒出院
    接受治療的地貧患者和主治醫生兩例接受治療的患者分別為7歲和8歲的男性兒童,均為輸血依賴型的重型β地貧患者(分別為β0/β0和β0/β+型),治療前的輸血頻率約為15-20天兩個單位的紅細胞。移植後,兩名患者體內胎兒血紅蛋白(HbF)在移植後1個月開始出現顯著上升,隨訪60天時HbF水平分別上升至76g/L和97g/L,隨訪75天的數據顯示兩名患者的總血紅蛋白分別達到了129g/L和115g/L,已擺脫輸血依賴。目前,兩名患者的治療後隨訪仍在進行中。
  • 白血病有治癒可能,無故出現3症狀,需及時就醫檢查爭取治療時間
    導語:白血病雖然可以治癒,但有一定的困難性,被人們稱為「血癌」,這種疾病起源於造血幹細胞。患了白血病,身體的血液、骨髓等組織和器官中會出現大量白血病細胞,這些細胞大量增生,導致患者正常的造血功能受到抑制,從而引起許多臨床症狀。那麼白血病是怎麼引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