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新冠肺炎影像醫學專家:鎂光燈下的「偵察兵」

2020-12-25 中國新聞網

圖為張曉琴參加新冠肺炎病例遠程會診。 張瑋 攝

(抗擊新冠肺炎)中國北疆新冠肺炎影像醫學專家:鎂光燈下的「偵察兵」

中新網呼和浩特4月18日電 題:中國北疆新冠肺炎影像醫學專家:鎂光燈下的「偵察兵」

中新網記者張瑋

「這名患者最初收治入院診斷是普通型病例,肺部影像稍有一點磨玻璃狀,但是不到10天就轉為危重型,肺部影像顯示呈『白肺』。」18日一早,每天一次的新冠肺炎遠程會診在內蒙古自治區遠程會診中心進行,內蒙古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成員、內蒙古人民醫院影像醫學科主任張曉琴坐在電腦屏幕前分析著每一張肺部影像片。

「這名患者通過診治,目前病情已經趨於穩定。」張曉琴明顯鬆了口氣。

2020年春節,中國被一場新冠肺炎疫情襲擊,位於中國北疆的內蒙古也未逃脫這場戰「疫」。

圖為內蒙古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每天進行一次的遠程會診。 張瑋 攝

除夕到現在,將近3個月的時間,內蒙古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從與國內本土疫情作鬥爭,到轉戰境外輸入疫情,有一支被譽為「幕後英雄」的小分隊,他們爭分奪秒地聚焦在鎂光燈下,透過一張張CT片「偵查」病毒所在。

在新冠肺炎臨床確診病例、疑似病例的診斷過程和患者出院管理的各環節中,儘管新冠病毒核酸陽性是診斷該病的「金標準」,但其陽性率僅為30-50%,而胸部薄層CT敏感性高,能早期發現新冠肺炎胸部改變。胸部薄層CT檢查及診斷則成為新冠肺炎診斷的一項重要依據。

內蒙古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張曉琴帶領7名影像醫科專家加入救治團隊中,她告訴記者,由於新冠肺炎病情變化特別快,一個病人的CT也許要高頻次地反覆做好幾遍。

「工作量是我們平時工作的2—3倍。」張曉琴說,「時間緊,任務重,最多2個小時必須出片。」

圖為張曉琴帶領的影像醫學科團隊。 受訪者供圖 攝

影像醫學專家為確診病例、疑似病例、發熱病例的診斷、鑑別提供專業且有效的影像診斷建議。

內蒙古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孫德俊說:「他們就像團隊裡的『偵察兵』,『偵查』出來病灶在什麼地方,我們才能準確『出擊』。」

3月19日,內蒙古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實現「雙清零」,同時接到新任務--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的國際航班將被分流到呼和浩特白塔國際機場。境外輸入疫情便成為專家組的「新戰場」。

內蒙古位於中國北部邊疆,與蒙古國和俄羅斯接壤,邊境線長達4200餘公裡,擁有中國最大的中蒙陸路口岸和中國最大的陸路口岸。

4月6日,滿洲裡口岸首次檢出來自俄羅斯的新冠肺炎入境確診病例。口岸疫情防控形勢逐漸嚴峻起來。

截止到4月18日7時,內蒙古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93例,其中本土確診病例75例,境外輸入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18例。

如此嚴峻的形勢讓專家組更是忙到「起飛」。每天一次的遠程會診,最忙的時候專家組從早晨8點會診到晚上10點。而張曉琴帶領的影響醫學科專家需要整理當日會診患者的CT資料、準備第二天會診所需的CT片子。

「有那麼幾天是半夜12點回家的。」面對如此高強度的工作,已過知命之年的張曉琴非常淡然,「航班落地時間不同,也遇到過整宿待命的情況。」

近3個月,專家組影像醫學團隊每天要看幾十人,甚至上百人次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出院病例的CT影像,他們常常盯看片機一看就是大半天,眼睛看花了,就滴著眼藥水,閉上眼睛休息幾分鐘接著看。

作為專家組影像醫學團隊組長的張曉琴對每一位確診病人的影像診斷都了如指掌。

張曉琴向記者講述道:「入境確診病例中有一位危重型的法籍華人。她的病情發展很快,已經做了有創插管。」

按照常理,患者上呼吸機後不便於做CT,通常採用床頭胸片進行病情觀察。

「當這名患者在生死線上掙扎的時候,床頭胸片已經明顯不足以達到能對診療作出精準判斷了。專家組毅然決定推著患者和儀器進CT室。」張曉琴回憶道,隔離病區的20多名醫護人員有的推著病人、有的推著氧氣罐、有的護著呼吸機和氧氣面罩……就這樣,順利完成一次最艱難的CT檢查。

「現在這名患者的情況趨於穩定了。這是我們最開心的事。」採訪最後,張曉琴終於露出笑容。

在張曉琴心中,影像醫學團隊就是一線醫護人員的「眼睛」,只有他們提前在短時間內做出精確判斷,才能為臨床提供可靠的診斷參考依據。

截至4月18日7時,內蒙古累計治癒出院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04例,本土治癒病例74例,境外輸入治癒病例30例。(完)

相關焦點

  •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放射診斷科:抗擊新冠肺炎的「偵察兵」
    在疫情防控大戰中踐行初心使命他們堅守著厚重的防輻射門,在黑白影像背後尋找疾病的蛛絲馬跡,快速準確地出具影像診斷報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戰中,第一時間將患者從發熱病人中識別出來對疫情防控至關重要,放射診斷科就是這樣一支疫情診斷「偵察兵」。
  • 未來派,科技派,看易聯眾醫學影像如何賦能新冠肺炎診治
    作為深入一線的「偵察兵」——CT影像是如何智贏新冠肺炎的呢?而作為專注醫學影像多年的易聯眾(300096,股吧)睿圖又是如何攻堅肺炎難題,提供影像服務的呢?火眼金睛,明察秋毫,直擊新冠肺炎快速篩查的難題診治效率是決勝戰疫的關鍵。新冠病毒具有無形、高潛伏性、高傳播性等特點;對於診斷醫師來說,既要承擔高負荷工作強度,還要確保不漏診、不誤診。
  • 走進醫學影像科:他們出具的CT報告,是診斷新冠肺炎的重要依據
    2月14日,在重慶市公共衛生醫療救治中心醫學影像科,主任呂聖秀和同事正在進行病例討論。記者 張錦輝 攝重慶日報消息,2月14日17點過,夜幕初垂,重慶市公共衛生醫療救治中心(簡稱市公衛中心)醫學影像科內燈火通明,清空的通道上,等候著當天最後一批患者。「他們都是新冠肺炎的確診患者,今天有25人來照CT。」醫學影像科主任呂聖秀說。醫學影像科的醫生好比戰場上的偵察兵,他們出具的檢查報告,是診斷新冠肺炎患者病情的重要依據。
  • 盤點丨22款「CT+AI」新冠肺炎輔助產品,記錄影像AI的「全行業」抗疫
    阿里雲方面表示,輔診助手基於5000例新冠肺炎CT影像數據,對AI模型進行訓練,20秒就可完成在疑似病例中區分新冠肺炎、普通病毒性肺炎及健康的CT影像,識別準確率達96%。目前阿里達摩院的新冠病毒肺炎AI輔診助手已在湖北、上海、廣東、江蘇等16個省市的41家醫院上崗,診斷3萬個臨床疑似新冠肺炎病例CT影像,下一步計劃推廣到全國100多家新冠肺炎定點醫院完成部署應用。
  • 護理工作助力醫學影像學科發展
    護理工作助力醫學影像學科發展 2021-01-16 09: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駐馬店市中醫院放射影像科——抗疫前線的「偵察兵」 ——記CT團隊...
    在抗擊新冠肺炎的戰役中,很多人都知道醫院的預檢分診、發熱門診、隔離病區是抗擊疫情的第一線,卻很少有人知道,還有一個地方也是抗擊疫情的前沿陣地,那就是醫院的放射影像科。他們默默堅守,逆流而上,在抗疫前線充當著「偵察兵」的角色,與其他臨床科室共同戰鬥在最前線,他們就是放射影像科團隊,賀興有幸成為其中一員。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胸部CT作為影像學排查新冠肺炎的重量級武器,為判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提供了重要依據。隨著門診已經有發熱疑似病人就診,院領導果斷決策,安排一臺專用CT用於發熱排查,要求放射科立即成立CT檢查組。
  • 卞修武委員:帶領「病理戰疫隊」揭開新冠肺炎真面目
    建國內首個生物安全級屍檢方艙和「戰地」病理科遺體病理解剖是全面揭開新冠肺炎「真面目」的最直接手段,是實現其「最後診斷」的唯一途徑。在卞修武的手機屏保上,一直保留著他們團隊首次發現和報導的肺內新冠病毒的「真面目」——肺部特徵性病變和電鏡下的肺內新冠病毒。
  • 世界各國醫學專家線上線下共聚「亞洲醫學周」
    張欣迪 攝中新網上海12月12日電 (記者 陳靜)第三屆「亞洲醫學周——亞洲醫學創新與發展論壇」12日線上線下舉行,吸引了來自中國內地、港澳臺地區以及北美、東亞、東南亞、歐洲、澳洲等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參與。
  • 盤點那些被專家認可的新冠肺炎"有效藥"
    專家評價:由鍾南山院士擔任,若干位藥物研發和臨床專家參與專家論證,共同研判磷酸氯喹對於新冠肺炎的療效。認為「該藥是一個上市多年的老藥,用於廣泛人群治療的安全性是可控的。基於前期臨床機構所開展的研究結果,可以明確磷酸氯喹治療新冠肺炎具有一定療效」。鍾南山在2月18日答媒體記者問中也提到「磷酸氯喹夠不上特效藥,但有治療效果,副作用不大,值得研究和探討。」
  • 世界各國醫學專家線上線下共聚「亞洲醫學周」-中新社上海
    ——亞洲醫學創新與發展論壇」12日線上線下舉行,吸引了來自中國內地、港澳臺地區以及北美、東亞、東南亞、歐洲、澳洲等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參與。亞洲醫學周主題曲《WHATIF》正式發布。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上海市防控新冠疫情專家組成員吳凡教授分享了《COVID-19的中國響應》、來自尼泊爾的Dr.Shail Rupakhet和巴基斯坦的Dr.Zulfiqar Ali Soomro分別介紹了各自醫院抗擊新冠疫情的經驗。報告凝聚了各國醫院管理專家的智慧和思考。
  • 開拓超聲新時代 邁瑞醫學影像產品創新戰略升級
    9月26日,邁瑞醫療以「影萬像創新聲」為主題,舉辦醫學影像創新戰略發布會,本次活動採取線上直播、全國30多個分會場線下觀看的創新形式舉行,邀請業界醫療專家、合作夥伴等,共同見證邁瑞醫學影像的戰略轉型,探討超聲領域的創新突破和發展機遇,聯合展示超聲領域的領先技術和最新合作成果。
  • 醫學影像高級可視化技術讓影像診斷更輕鬆
    在這一背景下,飛利浦推出了全新第二代網絡工作站--IntelliSpace Portal星雲三維影像診斷中心,它是由飛利浦醫療信息系統依託北美KLAS評比蟬聯8年冠軍的工作站技術研發和生產,可連接並處理CT、MR和核醫學、
  • 第十一次全國醫學影像技術學青年與專業學術大會在冀召開
    省醫學會秘書長王振顯教授,省放射學會候任主委時高峰,省影技前任主委張寧教授,現任主委王紅光教授等國內外業界知名專家出席。並指出,隨著醫學影像設備的不斷發展,醫學影像技術日新月異,CT、MRI、介入、超聲和核醫學等亞學科不斷發展壯大,醫學影像學越來越被臨床醫學所依賴。
  • 新冠肺炎CT影像綜合分析AI輔助系統英文版上線
    日前,由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聯合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和國內多家醫院,以及中國抗癌協會腫瘤人工智慧專委會、中國人工智慧學會智慧醫療專委會等多方合作,依託「天河人工智慧創新一體化平臺「構建的新冠肺炎CT影像綜合分析AI輔助系統自上線以來,天津、北京、湖北、上海、山東、安徽、黑龍江等全國三十餘家醫院
  • 20秒分析一個新冠病例CT影像!AI診斷已落地數十家醫院
    2月21日,澎湃新聞記者獲悉,目前,阿里達摩院AI已對3萬個臨床疑似新冠肺炎病例CT影像進行了診斷,基於5000多個病例的CT影像樣本數據,學習訓練樣本的病灶紋理,研發了全新的AI算法模型,單個病例影像分析可在20秒內完成,準確率達到96%。
  • 新冠肺炎患者出院為何要居家隔離兩周?四川醫學專家詳解
    新冠肺炎患者出院為何要居家隔離兩周?四川醫學專家詳解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2-12 22:33:35
  • 愛康國賓正式成立核磁共振醫學影像中心
    據愛康國賓集團董事長兼CEO張黎剛介紹,此次愛康國賓投資近2000萬元引進了全球頂級配置的西門子3.0T核磁共振設備,並任命來自臺灣的原臺北榮民總醫院榮科醫學影像中心創辦人兼主任、資深放射科專家鄭慧正博士出任愛康核磁共振醫學影像中心的首席醫療官;美國杜克大學大腦成像研究中心主任、擬將出任美國白宮大腦計劃首席科學家(Principal Investigator)之一的宋無名教授將出任愛康核磁共振醫學影像中心首席科學顧問
  • 半年落地50多個國家 這家AI醫學影像公司憑什麼
    匯醫慧影創始人、CEO柴象飛  今年2月初,國家衛健委將新冠肺炎治療指南更新到第5版,將篩查手段改為「核酸檢測+CT影像」。這不僅意味著全國各省醫院CT掃描工作量激增、影像醫生面臨超大負荷,更大的問題是,大多數醫生對新冠肺炎很陌生,如何依據CT影像更加精準、快速判斷某人是否感染新冠,難度還很大。  大考面前,分秒必爭。「1月底左右,我們就跟一些定點醫院合作,迅速上線了『AI新冠肺炎輔助篩查系統』。」
  • 新冠肺炎會不會轉化為肺癌?專家給出了答案
    新冠肺炎會不會轉化為肺癌? 新冠肺炎會不會轉化為肺癌?新華社資料圖片新冠肺炎與肺癌關聯性尚不明確新冠肺炎會不會轉化為肺癌?疫情防控常態化會給肺癌患者帶來什麼影響?這是疫情觸發的肺癌防治新問題。權威臨床專家、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內科主任王潔說,肺癌很容易引起肺炎,慢阻性肺炎與肺癌的發生也可能有一定相關性,但新冠肺炎與肺癌的關聯性「短時間內還缺少科學證據」。
  • 【專家坐診信息】12月24日,山東省千佛山醫院影像醫學與核醫學科...
    【專家坐診信息】12月24日,山東省千佛山醫院影像醫學與核醫學科主任、博士生導師史浩教授來我院坐診 2020-12-22 17: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