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修武委員:帶領「病理戰疫隊」揭開新冠肺炎真面目

2020-12-16 環球網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

卞修武委員一刻都沒停歇過。

從2月8日奔赴武漢抗疫一線,到4月16日圓滿完成任務後隨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回撤,回到重慶繼續與團隊討論新冠肺炎病例的最後診斷,深入研究病理機制,再到來京參加全國兩會……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線,中國科學院院士、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病理科主任、全軍臨床病理學研究所所長卞修武帶領著他的「病理戰疫隊」,完成了40例患者遺體解剖病理診斷和深入研究工作,建立了目前已知範圍內全世界數量最多、病理數據最齊全的首個新冠肺炎病理樣本與信息庫,並牽頭總結國內總共91例新冠肺炎解剖的診斷和研究成果,填補新冠肺炎診療規範中病理學內容的空白。

建國內首個生物安全級屍檢方艙和「戰地」病理科

遺體病理解剖是全面揭開新冠肺炎「真面目」的最直接手段,是實現其「最後診斷」的唯一途徑。在卞修武的手機屏保上,一直保留著他們團隊首次發現和報導的肺內新冠病毒的「真面目」——肺部特徵性病變和電鏡下的肺內新冠病毒。

「病理即疾病發生發展和結局的原理。」卞修武表示,病理解剖就類似「偵察兵」,病理診斷就像臨床醫生的「眼睛」。由解剖獲得的新冠肺炎病理研究結果,對於認識新冠肺炎的病理改變和本質、揭示發生機制和發展規律、完善臨床診治方案,都有重大幫助,並能從根本上尋找新冠肺炎的致病和致死原因,給臨床救治危重症患者提供依據。

疫情暴發伊始,作為全國政協委員的他,1月份就通過全國政協委員「履職平臺」等途徑提出開展新冠肺炎屍檢工作的建議方案,並被國家採納。2月初,卞修武主動請纓,獲準後他立即和擅長穿刺工作的影像學專家到達武漢,成為軍事醫學專家組成員。

傳染病屍檢工作的特點可以概括為,「髒、累、險、嚴、慎、隱」,其中如何防控其傳染性是難點。疫情下的武漢,沒有符合要求的屍檢室和配套設施,卞修武克服重重困難,從全國各地緊急籌措,「3天集成負壓屍檢方艙」「兩天建立紅區病理科」「兩小時獲批屍檢機構資質」,在移動手術方艙基礎上,在火神山醫院建了首個符合負壓過濾的生物安全屍檢方艙和病理制樣與診斷室(病理科)。

建議建立病理樣本庫 加強病理平臺建設

「病理解剖是直接觸摸病毒,而且是活病毒,危險性不亞於甚至超過ICU(重症監護病房)。」卞修武說,但他們沒人退縮。他清楚地記得,在武漢進行的第一例解剖是在2月18日夜,整個過程持續了3個多小時。初春的寒夜,他們防護服內的衣服全部溼透。

卞修武帶領來自全國各科研院所的病理學團隊,與病毒進行「殊死搏鬥」,先後完成40例患者遺體解剖(包括全身系統解剖和局部穿刺「微創解剖」)病理診斷和深入研究工作,牽頭組織制定了新冠肺炎屍檢方案,形成疫情期間全國病理科工作指南等系列規範和共識。

卞修武說:「我在病理解剖公報中,總結這次疫情中全國系統屍檢和穿刺共91例,是在全世界第一次把這個病的病理變化寫成共識,進入診療方案,向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

卞修武表示,通過本次疫情中的屍檢工作和病理學研究,積累了一系列生物安全條件下的病理平臺診斷體系構建經驗,同時也暴露了我國病理學發展中多年積累下來的一些短板。這次全國兩會,他從國家生物安全角度、我國病理學發展建設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提案。

他建議建立國家級新冠肺炎病理樣本庫,使這類重大新發傳染病樣本資源得到安全、科學、規範、充分利用,深入開展新冠肺炎研究;加強對涉及生物安全、國家社會組織經濟利益的重要研究資源和成果的樣本信息採集、整理和保護,並共享和交流;從國家安全和醫學發展層面,要加強病理平臺建設,完善遺體捐獻和屍體解剖法規。

同時,他還提出成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理學專家委員會」,進一步總結和推動形成新冠肺炎病理學國際共識和診斷指南;在屍檢結果和重要發現方面要集中發出中國聲音,體現新冠肺炎防控方面病理工作的國家行動;以屍檢發現為基礎,結合臨床科學問題,加強新冠肺炎的病理學等基礎醫學研究,更好地指導臨床實踐。

相關焦點

  • 代表委員的戰「疫」故事丨卞修武:建立病理樣本庫 獻策生物安全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卞修武就一直奮戰在抗疫最前沿,他率領團隊對新冠肺炎患者的病理進行深入研究,建立了目前已知範圍內全世界病理數據最齊全的首個新冠肺炎病理樣本庫,為一線臨床診治提供最基礎、最可靠的依據。
  • 一堂好課|卞修武院士:危機時刻,如何進行有效的醫患溝通?
    病理剖析,抗疫中精準反擊的重要武器2020疫情期間,面對新冠肺炎這一完全陌生的病毒領域,通過病理剖析揭開新冠肺炎病毒的「真面目」,幫助臨床醫生分析用哪種「武器」進行精準反擊,至關重要。異常艱難 病理檢查中的醫患溝通而在疫情初期,針對新冠肺炎傳染病病理解剖的工作具體規定尚未出臺。
  • 重大進展:卞修武、張定宇等發現新冠肺炎患者的新型病理特徵
    由於新病例的迅速增加,2019年冠狀病毒病(COVID-19)很快引起了全球關注,病原體被鑑定為SARS-CoV-2。截至目前(10月4日),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實時統計數據,全球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3495萬例,死亡人數達103萬。這些數字每天都會更新,而且預計還會進一步增加。
  • 在戰疫第一線書寫人民至上答卷
    圖片由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提供【決戰最前沿】2020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病理科主任卞修武院士、老年醫學與特勤醫學科主任熊瑋、ICU主任尹昌林、心內科主任張志輝、血管外科黃學全教授、中醫與風溼病免疫科王勇教授、兩位「南丁格爾」、護理專業博導孫薇……為了決勝疫情抗擊,西南醫院選派多學科骨幹出擊,將自己最精銳的部隊投入抗疫戰場。西南醫院還是軍隊定點收治單位。
  • 捐資捐物獻智 禪城區政協委員戰疫有力量
    連日來,禪城區政協委員洪玉珊為籌集防控物資不斷奔走,2月25日下午,當她把一批物資送到禪城區政協時,終於鬆了一口氣。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禪城區政協迅速行動,全面動員政協力量參與疫情防控。政協委員響應號召,積極行動,走到戰疫最前線,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展現了政協委員擔當和作為。
  • 《柳葉刀》發布首份新冠肺炎逝者病理報告,有助了解發病機制
    2月18日,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在線發布了全球首例新冠肺炎(COVID-19)逝者的病理報告。這份報告詳細講述了一名50歲男子從發病到死亡的全過程,通過患者死亡後微創病理檢查(該方法與臨床採用的組織活檢操作相同,只是操作時間在患者死亡後),在遺體上獲取活檢標本,從而研究出該逝者的病理特徵。
  • 由遺體解剖獲得的新冠肺炎病理送檢,會有什麼樣的幫助?專家解讀
    在國家法律政策允許下,並徵得患者家屬同意,全國第一例、第二例由遺體解剖獲得的新冠肺炎病理2月16日完成送檢。記者從武漢市金銀潭醫院獲悉,16日凌晨3時許,全國第一例新冠肺炎遺體解剖工作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完成,並成功拿到新冠肺炎病理。
  • 鍾南山領銜,呼吸領域「國家隊」的戰疫記
    3月7日,應伊拉克紅新月會請求,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派遣志願專家團隊一行7人從廣州飛赴巴格達,支援伊拉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其中,來自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2名醫療專家「逆行」出徵。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派遣志願專家團隊赴伊拉克支援新冠肺炎防控,來自廣醫一院的2名醫療專家隨隊出徵。
  • 《細胞》在線發表華中大研究結果 為抗擊新冠再添依據
    研究團隊系統報導了新冠肺炎去世患者肺、脾、肝、心臟、腎臟、甲狀腺和睪丸等七種器官的組織病理學改變,通過基於高壓循環技術(PCT)及TMT標記結合鳥槍法蛋白質組技術,對新冠肺炎患者以及非新冠肺炎患者相應組織樣本進行質譜數據採樣和蛋白質組學分析
  • 【學術前沿】劉新東/卞修武/王巖教授團隊揭示一類Tfh細胞通過分泌...
    2020年8月21日,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劉新東/卞修武/王巖教授團隊在Science在線發表了題為SOSTDC1-producing follicular helper T cells promote regulatory follicular T cell differentiation的工作。
  • 全國第一、二例新冠肺炎遺體解剖完成 親歷專家這樣說
    1月9日,新冠肺炎出現首個死亡病例,而在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出現一個多月後,研究一直無法開展,直到2月16日,全國第一、二例新冠肺炎遺體解剖完成。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法醫病理學專家劉良教授(中)三人團隊承擔了當天第一、二例解剖「推動起來太難了,可死亡因素搞不清楚怎麼行?」
  • 戰疫一代 青春不敗——新冠肺炎疫情對當代青年價值觀影響調查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這對於價值觀正處於形成期的90後、00後而言,經歷的不僅僅是一場前所未有的疫情大考,更是一段飽含人間大愛的集體記憶、一場升華家國情懷的互動儀式,這必將成為他們心理成長和思想成熟的人生標記。
  • 江蘇21人檢驗醫療隊奔赴烏魯木齊 支援新冠肺炎核酸檢測工作
    通訊員供圖7月18日中午12:06,根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治工作需要,為全力支援新疆新冠肺炎篩查工作,江蘇省派出的21人檢驗醫療隊從南京祿口機場飛往新疆烏魯木齊,支援新疆新冠肺炎篩查核酸檢測工作。江蘇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副主任、一級巡視員、省疫情防控領導小組醫療救治組組長李少冬到機場為隊員們送行。
  • 新京報:揭開王爾德高級段子手的真面目
    原標題:揭開王爾德高級段子手的真面目   把王爾德最著名的話劇《不可兒戲》搬上中國舞臺,我首先想到的是故事完全契合中國現狀。王爾德的金句跟近年中國流行的段子有極其相似的地方,但網絡段子是散落的珍珠,而王爾德段子已經串成了精美的項鍊。   我一直好奇,為什麼中國搬演的外國戲中沒有王爾德。
  • 《是院士也是戰士》八集系列戰疫廣播劇(第七集)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為了傳遞偉大的抗疫精神,中國科技館聯合湖北廣播電視臺、湖北之聲、湖北經濟廣播共同製作推出了《是院士也是戰士》八集系列戰疫廣播劇,該劇已於2020年12月1日在湖北首播,並將陸續在學習強國、中國數字科技館等平臺播出。希望能夠用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科學家精神、凝聚中國力量!
  • 法醫學教授劉良:新冠肺炎逝者屍檢病理結果將很快揭曉
    自2月16日凌晨完成第一例新冠肺炎逝者遺體解剖之後,劉良團隊至今已經獲得了9例逝者的病理樣本。病理解剖場地要求極嚴 早在1月22日,劉良就呼籲對新冠肺炎逝者進行病理解剖,並聯合團隊向相關部門遞交緊急報告,強調病理解剖的重要性。記者:什麼原因導致一直到2月16日,您才能做第一例解剖手術?
  •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援鄂醫療隊戰疫記
    1月28日,陳爾真率隊出徵,148名來自上海40家醫院的醫護人員馳援武漢,入駐武漢市第三醫院。這裡的ICU和重症病房都是普通病房臨時改的,為了解決院感防控問題,陳爾真帶領團隊舉行了6場培訓會。  「只要有一個隊員倒下,就是全盤皆輸。」嚴謹苛刻的管理,最終兌現了醫護人員「零感染」的承諾。
  • 揭開無症狀感染的廬山真面目,它並不可怕
    原標題:追擊無症狀|揭開無症狀感染的廬山真面目,它並不可怕最近,大家可能都被有關無症狀感染的消息刷屏了。雖然目前有關無症狀感染者的流行病學特點、感染率等等方面,都缺乏科學研究和結論,但我們可以通過已經獲得的新冠病毒的一些研究結果和已知的相關病毒的一些基本事實,來推敲一下有關無症狀感染的幾個基本要素(感染、潛伏期、症狀),試圖拼湊出她背後可能的廬山真面目。首先,感染是指細菌、病毒等病原體侵入人體,並在體內生長繁殖,導致局部或全身炎症反應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