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葉刀》發布首份新冠肺炎逝者病理報告,有助了解發病機制

2020-12-25 澎湃新聞

2月18日,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在線發布了全球首例新冠肺炎(COVID-19)逝者的病理報告。這份報告詳細講述了一名50歲男子從發病到死亡的全過程,通過患者死亡後微創病理檢查(該方法與臨床採用的組織活檢操作相同,只是操作時間在患者死亡後),在遺體上獲取活檢標本,從而研究出該逝者的病理特徵。

據悉,該論文由中科院院士王福生領銜,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發表,研究團隊包括了代表中國臨床研究最高水平的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研究人員指出,此研究將有助於了解新冠肺炎的發病機制,並改進對該病的臨床救治策略。

患者看病全過程 發病14天後死亡

該論文在開頭指出,新冠肺炎是一種急性疾病,病死率為2%。截至2月15日,確診病例66580例,死亡1524例。然而,由於幾乎無法進行屍檢或活組織切片檢查,目前尚無病理報告。因此,研究人員通過「屍檢」獲取了組織活檢樣本(死亡後微創病理檢查),研究了一名死於新冠肺炎患者的病理特徵。

據悉,這名50歲男子於2020年1月21日前往醫院,因發燒、發冷、咳嗽、疲勞和呼吸急促等症狀而被收治。診療中,他報告了1月8日至12日到武漢的旅行記錄,在1月14日(生病的第一天)有輕微的寒戰和乾咳的最初症狀,但沒去看醫生,一直工作到1月21日。胸片顯示兩肺多處斑片狀影,取咽拭子標本。1月22日確診。

根據疾病最初出現的天數和入院天數確定的病程時間表。圖自《柳葉刀》

他立即被送進隔離病房,並通過接受氧氣面罩補充氧氣。給予幹擾素α-2b(500萬單位,每日兩次,霧化吸入)和洛匹那韋聯合利託那韋(500 mg,每日兩次,口服)抗病毒治療,莫西沙星(0.4克,每日1次,靜脈注射)預防繼發感染。鑑於其嚴重的呼吸短促和低氧血症,醫生給其使用了甲潑尼龍(80毫克,每日兩次,靜脈注射)以減輕肺部炎症。

服藥後患者體溫由39.0℃降至36.4℃,但咳嗽、呼吸困難、乏力等症狀無明顯改善。發病第12天,首次就診後,胸部胸部X光片顯示雙肺進行性浸潤和瀰漫性網格狀陰影。由於患有幽閉恐懼症,患者多次拒絕重症監護病房的呼吸機支持;因此,患者接受了高流量鼻插管(HFNC)氧療(60%濃度,流速40L/min)。發病第13天,患者症狀仍然沒有改善,但血氧飽和度保持在95%以上。發病第14天下午,其低氧血症和呼吸急促惡化。

發病後第8天、第10天和第12天進行胸片檢查。(A)雙肺的亮度降低並倍增 觀察到斑片狀陰影增多。心影輪廓大致在正常範圍內。橫膈膜面光滑,肋膈角清晰(發病第8天)。(B)雙肺呈現瀰漫性毛玻璃樣陰影(發病第10天)。(C)胸片顯示雙肺進行性浸潤,瀰漫性網格狀影。肺左側上、下小葉可見小面積肺氣腫(發病第12天)。圖自《柳葉刀》

儘管接受了HFNC氧療(100%濃度,流速40L/min),但患者的血氧飽和度降至60%,出現心臟驟停。患者立即接受了有創通氣、胸外按壓和腎上腺素注射。不幸的是,營救沒有成功,該男子於北京時間1月27日18:31死亡。

病理特徵和非典、MERS明顯相似

就在患者死亡後的當天,研究人員立即對遺體採取了活檢樣本的提取,這些樣本取自該患者的肺、肝和心臟組織。組織學檢查顯示,該病例雙側瀰漫性肺泡損傷伴細胞纖維黏液樣滲出物。右肺可見明顯的肺細胞脫落和透明膜形成,提示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左肺組織顯示肺水腫伴透明膜形成,提示早期ARDS。兩肺均可見以淋巴細胞為主的間質性單核細胞炎性浸潤。多核合胞體細胞伴非典型性肺細胞增大具有非典型肺炎細胞的多核合胞細胞。肺泡腔內可見細胞核較大、核仁明顯,兩親性粒狀細胞質,呈病毒性細胞病變樣改變。核內或胞漿內未發現明顯的病毒包涵體。

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右(A)、左(B)肺組織、肝組織(C)、心臟組織(D)病理表現。圖自《柳葉刀》

論文由此指出,新冠肺炎的病理特徵明顯類似於SARS和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冠狀病毒感染。對患者的肝活檢樣本進行分析,新冠肺炎感染表現為中度微血管脂肪變性,輕微的小葉和門脈活動,而此種病理改變,既有可能來源於新冠肺炎的感染,也有可能是藥物引起的肝損傷。在心臟組織中,有一些間質單核細胞炎性浸潤,但無其他實質性損害。

通過對外周血進行流式細胞分析,研究人員發現外周CD4和CD8 T細胞數量明顯減少,但是細胞的狀態較為活躍,證據是標記物HLA-DR在兩種細胞中雙陽性較高。(CD4細胞中佔 3.47%,CD8細胞中佔39.4%) 此外,在CD4陽性T細胞中,表達有關促炎反應的CCR4+CCR6+Th17標記物的濃度比例逐漸增加。CD8陽性 T細胞含有高濃度的細胞毒性顆粒,其中31.6%的細胞穿孔素陽性,64.2%的細胞顆粒溶解素陽性,雙陽性細胞佔30.5%。

研究稱,這些結果表明病人的T細胞存在過度激活現象,具體表現為Th17的增加和CD8 T細胞毒性的增加,這些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嚴重的免疫反應,致使病人受到自身免疫侵害。

淋巴細胞減少 可能是關鍵因素

研究人員進行的X射線圖像顯示,患者肺炎進展迅速,左右肺之間有些差異。此外,肝組織顯示中度微血管脂肪變性和輕度小葉活動,但尚無確鑿證據支持該症狀是由新冠肺炎感染或藥物引起的肝損傷。

在心臟組織中沒有發現明顯的組織學變化,這表明新冠肺炎感染可能不會直接損害心臟。

雖然不建議常規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COVID-19肺炎,但根據研究人員的肺水腫和肺透明膜形成的病理學表現,重症患者應考慮及時、適當地使用糖皮質激素和呼吸機支持,以阻止ARDS的進展。

研究人員提到,淋巴細胞減少是新冠肺炎患者的常見特徵,可能是與疾病嚴重程度和死亡率相關的關鍵因素。

在此嚴重的新冠肺炎病例中,研究人員指出,他們的臨床和病理學發現不僅可以幫助確定死亡原因,還可以提供有關新冠肺炎相關性肺炎發病機理的新見解,這可能有助於醫生及時制定類似重症患者的治療策略,降低死亡率。

本文主要由首都醫科大學在讀博士

谷思宇、崔夢甜翻譯

紅星新聞記者 王雅林

原標題:《《柳葉刀》發布首份新冠肺炎逝者病理報告,有助了解發病機制》

相關焦點

  • 首例新冠肺炎逝者遺體解剖報告發布,看主刀醫生劉良怎麼說
    知識就是力量 知識就是力量從2月中旬開始,在國家法律政策的允許下,我國開始陸續進行新冠肺炎患者的遺體解剖工作。2月28日,世界首例新冠肺炎逝者遺體解剖報告公布。日前,總臺記者專訪主持這次遺體解剖的劉良教授。這份報告中包含了哪些重要信息?
  • 首例新冠肺炎逝者遺體解剖報告發布 總臺記者專訪主刀醫生劉良
    從2月中旬開始,在國家法律政策的允許下,我國開始陸續進行新冠肺炎患者的遺體解剖工作。2月28日,世界首例新冠肺炎逝者遺體解剖報告公布。  日前,總臺記者專訪主持這次遺體解剖的劉良教授。這份報告中包含了哪些重要信息?這次解剖過程又有哪些特殊之處?
  • 首例新冠肺炎屍檢報告發布 主刀醫生:「肺已經不是肺了」!
    從2月中旬開始,在國家法律政策的允許下,我國開始陸續進行新冠肺炎患者的遺體解剖工作。   2月28日,世界首例新冠肺炎逝者遺體解剖報告公布。   spleen:脾臟   digestive tract:消化道   ▌新冠肺炎病變與SARS有類似,也有自身特點   主持首例新冠肺炎逝者遺體解剖的劉良教授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新冠肺炎的病變與SARS有類似之處,也有自己的特點。
  • 劉良還原新冠肺炎逝者解剖後的肺:深部氣道有黏稠分泌物
    從2月中旬開始,在國家法律政策的允許下,我國開始陸續進行新冠肺炎患者的遺體解剖工作。2月28日,世界首例新冠肺炎逝者遺體解剖報告公布。日前,總臺記者專訪主持這次遺體解剖的劉良教授。
  • 新冠肺炎論文爆棚,全球190篇中國115篇,科學家們都發現了什麼?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柳葉刀》(The Lancet)等世界級著名醫學雜誌還單獨為新冠肺炎開設了專欄。圖片來源:每經製圖在這一系列研究成果名錄之下,有武漢金銀潭醫院全球首發的新冠肺炎患者的臨床研究論文,有香港大學團隊基於家庭發病案例研究得出新冠病毒人傳人的事實,有美國華盛頓州衛生部公共衛生實驗室首發的在患者糞便中檢測到新冠病毒的研究,還有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團隊和香港大學管軼團隊在鍥而不捨地追溯新冠病毒的宿主……
  • 法醫學教授劉良:新冠肺炎逝者屍檢病理結果將很快揭曉
    自2月16日凌晨完成第一例新冠肺炎逝者遺體解剖之後,劉良團隊至今已經獲得了9例逝者的病理樣本。病理解剖場地要求極嚴 早在1月22日,劉良就呼籲對新冠肺炎逝者進行病理解剖,並聯合團隊向相關部門遞交緊急報告,強調病理解剖的重要性。記者:什麼原因導致一直到2月16日,您才能做第一例解剖手術?
  • COVID-19感染逝者屍檢的組織病理學和超微結構分析
    COVID-19感染逝者屍檢的組織病理學和超微結構分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22 15:28:30 美國華盛頓大學Benjamin T Bradley團隊對COVID-19感染逝者進行了組織病理學和超微結構分析
  • 專家解讀新冠肺炎逝者屍檢:肺部狀態不一定是致死原因
    自2月16日凌晨完成了第一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的屍體解剖後,截至2月25日,專家團隊一共完成了11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的病理解剖。目前,解剖初步結果正在內部討論,形成共識後將於近期發布,指導一線臨床醫師進行診斷治療。「現在屍檢做得很有限,我們出來的結果只有3例,數量較少不一定有代表性。總體上看跟SARS病變有很相似的地方,但還沒有明確的結論。」
  • 柳葉刀最新研究:新冠患者發病第一周深喉唾液病毒載量最高
    柳葉刀最新研究:新冠患者發病第一周深喉唾液病毒載量最高 南方+客戶端4月7日消息,《柳葉刀》最新發表一項關於SARS-CoV-2感染期間深喉唾液中病毒載量的時間變化和血清抗體反應的觀察性隊列研究。
  • 卞修武委員:帶領「病理戰疫隊」揭開新冠肺炎真面目
    從2月8日奔赴武漢抗疫一線,到4月16日圓滿完成任務後隨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回撤,回到重慶繼續與團隊討論新冠肺炎病例的最後診斷,深入研究病理機制,再到來京參加全國兩會……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線,中國科學院院士、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病理科主任、全軍臨床病理學研究所所長卞修武帶領著他的「病理戰疫隊」,完成了40例患者遺體解剖病理診斷和深入研究工作
  • 首例新冠危重症患者全肺活檢病理報告:肺成了古銅色
    (警告:文內有圖片可能引起不適) 新冠肺炎病理目前仍有待深入研究。除華中科技大學劉良等人實施的遺體解剖之外,部分科研團隊也在從組織活檢渠道獲取病理分析。中科院院士、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王福生教授率領的團隊,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肖書淵主任醫師團隊此前也均發布相關病理發現。
  • 流水式義葬新冠肺炎逝者,美猶太團體盡力彌補家屬遺憾
    Hebrew Free Burial Association 過去一世紀持續為沒能力風光大葬的猶太教徒完成人生最後一件事,新冠肺炎疫情一下子讓大量教徒病歿,每日都要處理為數眾多的遺體,讓協會面對空前的挑戰。
  • 首部《柳葉刀倒計時中國報告》提示:我國人群正面臨多重健康威脅
    12月3日,「柳葉刀倒計時」2020年度報告發布會在北京召開,兩部年度重磅報告發布——《2020年度柳葉刀倒計時全球報告》與首部《柳葉刀倒計時中國報告》。後者作為首部講述中國人群健康與氣候變化聯繫的報告,揭示了國內氣候變化危及人群健康的現狀,為國人敲響警鐘,提示大家面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健康挑戰,應充分認識到健康風險並做好預判。
  • ...新冠患者蛋白質分子病理全景圖病亡者體內有5336個蛋白質發生改變
    原標題:中國科學家首次揭示新冠患者蛋白質分子病理全景圖病亡者體內有5336個蛋白質發生改變◎通 訊 員 徐 珊 本報記者 劉園園記者1月11日從西湖大學了解到,該校生命科學學院特聘研究員郭天南帶領的課題組與合作團隊在《細胞》期刊在線發表最新研究論文,報告了新冠肺炎病亡患者體內多器官組織樣本中蛋白質分子病理全景圖。
  • 柳葉刀最新研究:義大利的實際感染規模可能比報告的數字多
    每經記者:餘佩穎 每經編輯:高涵截至北京時間3月20日20:30,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實時數據,義大利確診病例達41035例,且死亡病例躍居全球最高,達3405例。3月19日,多倫多大學達拉拉娜公共衛生學院在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發表一篇題為《義大利COVID-19疫情規模估算》的通訊文章。其中研究者認為,義大利的實際感染規模可能比報告的數字要多。成立於1972年的達拉拉娜公共衛生學院擁有加拿大最大的公共衛生學者群體。
  • 國際觀察|《柳葉刀》刊文揭新冠肺炎後遺症:感染病毒後可能誘發...
    《柳葉刀》發文稱新冠病毒與糖尿病存在雙向關係封面新聞記者 寧寧近日,全球20位知名糖尿病及內分泌領域專家在國際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共同發表了題為「給管理患有糖尿病的新冠肺炎患者的實用性建議新冠病毒與糖尿病之間存在雙向關係《柳葉刀》發文稱新冠病毒與糖尿病存在雙向關係該文章表示,迄今為止的臨床觀察表明,新冠病毒與糖尿病之間存在雙向關係。
  • 世界經濟論壇發布首份數字資產報告
    近日,世界經濟論壇(WEF)全球加密未來理事會(Global Future Council on Cryptocurrencies)發布首份數字資產報告(Crypto, What Is It Good For? -An Overview of Cryptocurrency Use Cases)。
  • 第八版新冠肺炎診療方案:新冠肺炎發病5天內傳染性較強 接觸新冠...
    對傳染源和傳播途徑進一步完善,增加「在潛伏期即有傳染性,發病後5天內傳染性較強」、「接觸新冠病毒汙染物也可造成感染」。全文如下:據國家衛健委消息,19日,國家衛健委辦公廳、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印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八版)》。
  • 中國疾控中心發布新冠肺炎流行病學特徵分析報告
    圖1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四類病例發病曲線以及確診病例報告日期與發病日期流行曲線(二)地區分布1月1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確認廣東省首例輸入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這是我國內地首例在湖北以外省份報告的確診新冠肺炎病例。
  • 全球首份新冠英文屍檢報告:患者肺部覆蓋著厚厚的黏液
    原標題:全球首份新冠英文屍檢報告:一名未接受任何治療的患者,肺部覆蓋一層厚厚的黏液近日,美國頂級醫院克利夫蘭診所(Cleveland Clinic)發布了全球首份英文新冠屍檢報告,能夠讓衛生專家深入了解新冠病毒對肺部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