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月16日凌晨完成第一例新冠肺炎逝者遺體解剖之後,劉良團隊至今已經獲得了9例逝者的病理樣本。
病理解剖場地要求極嚴
早在1月22日,劉良就呼籲對新冠肺炎逝者進行病理解剖,並聯合團隊向相關部門遞交緊急報告,強調病理解剖的重要性。
記者:什麼原因導致一直到2月16日,您才能做第一例解剖手術?
劉良:因為這個場地保證不了,解剖場地它必須要負壓的,但我們國家沒有,它只有負壓的實驗室,沒有負壓的解剖室。
記者:為什麼這一次對於遺體的解剖要求這麼嚴?
劉良:因為它確實是個未知的東西,而且它是烈性傳染病。
記者:但是您看一方面因為醫學裡面畢竟有一個倫理的這個東西在裡面。
劉良:對。對於死者家屬要告知他們,我要做這個解剖你同不同意、願不願意,在這種緊急狀態下家屬見不著,家屬不能到醫院去,他沒辦法談。電話聯絡以後能不能算作證據,也不好說。所以去面對面溝通的話,時間的問題、空間的問題,所以難度很大。
記者:您在等待期待的過程中心態是什麼樣的?
劉良:我著急。因為不斷有人在死去,然後都很茫然,早一天如果知道他的病變,對臨床治療是非常有價值的。
「用自己的遺體,能為更多人的健康鋪路」
2月16日凌晨一點左右,劉良團隊三人進入解剖間,開始新冠肺炎逝者的第一例病理解剖。
記者:是遺體先進去的還是您先進去的?
劉良:遺體後進去。
記者:你們在房間裡面等遺體?
劉良:等。
記者:第一步怎麼走?
劉良:我們先把場子給它清理乾淨,把布揭開了以後我們就集體給他鞠躬。
記者:這是規矩是吧?
劉良:是規矩,但是特別對他,是對這位非常非常的尊敬。
記者:為什麼?
劉良:很不容易,能把這個遺體捐出來做解剖的家屬,作的貢獻實際上很大,所以我們對他鞠躬,鞠躬時間特別長。
記者:為什麼鞠躬時間長?
劉良:就是表示敬意。
記者:這個是完全發自內心的?
劉良:發自內心的,非常感謝這些人,他們是大愛的。
記者:就是自己走了,但是用自己的遺體,能為更多人的健康鋪路。
劉良:對。
與時間賽跑 希望在明天
由解剖獲得的新冠肺炎病理已送檢,有望尋找到新冠肺炎的致病性、致死性病理,給未來臨床治療危重症患者提供依據。
劉良:今天(24日)早上鍾南山院士給我打過電話,著急,他說我們前線的醫生,就等你這個結果了,否則的話我們都不知道,這個治療到底怎麼辦,治療效果怎麼評估?
記者:您聽鍾院士這個電話的時候,您心裡怎麼想的?
劉良:我著急,趕快抓緊時間,因此我們(2月)15日的晚上,16日凌晨做的到今天(2月24日),其實已經開始有初步結果了。初步結果我們內部在討論,形成一個共識,可能明天後天就會發出來,發出來以後給一線的醫生,他們去反饋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