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醫學教授劉良:新冠肺炎逝者屍檢病理結果將很快揭曉

2020-12-09 生活報

自2月16日凌晨完成第一例新冠肺炎逝者遺體解剖之後,劉良團隊至今已經獲得了9例逝者的病理樣本。

病理解剖場地要求極嚴

早在1月22日,劉良就呼籲對新冠肺炎逝者進行病理解剖,並聯合團隊向相關部門遞交緊急報告,強調病理解剖的重要性。

記者:什麼原因導致一直到2月16日,您才能做第一例解剖手術?

劉良:因為這個場地保證不了,解剖場地它必須要負壓的,但我們國家沒有,它只有負壓的實驗室,沒有負壓的解剖室。

記者:為什麼這一次對於遺體的解剖要求這麼嚴?

劉良:因為它確實是個未知的東西,而且它是烈性傳染病。

記者:但是您看一方面因為醫學裡面畢竟有一個倫理的這個東西在裡面。

劉良:對。對於死者家屬要告知他們,我要做這個解剖你同不同意、願不願意,在這種緊急狀態下家屬見不著,家屬不能到醫院去,他沒辦法談。電話聯絡以後能不能算作證據,也不好說。所以去面對面溝通的話,時間的問題、空間的問題,所以難度很大。

記者:您在等待期待的過程中心態是什麼樣的?

劉良:我著急。因為不斷有人在死去,然後都很茫然,早一天如果知道他的病變,對臨床治療是非常有價值的。

「用自己的遺體,能為更多人的健康鋪路」

2月16日凌晨一點左右,劉良團隊三人進入解剖間,開始新冠肺炎逝者的第一例病理解剖。

記者:是遺體先進去的還是您先進去的?

劉良:遺體後進去。

記者:你們在房間裡面等遺體?

劉良:等。

記者:第一步怎麼走?

劉良:我們先把場子給它清理乾淨,把布揭開了以後我們就集體給他鞠躬。

記者:這是規矩是吧?

劉良:是規矩,但是特別對他,是對這位非常非常的尊敬。

記者:為什麼?

劉良:很不容易,能把這個遺體捐出來做解剖的家屬,作的貢獻實際上很大,所以我們對他鞠躬,鞠躬時間特別長。

記者:為什麼鞠躬時間長?

劉良:就是表示敬意。

記者:這個是完全發自內心的?

劉良:發自內心的,非常感謝這些人,他們是大愛的。

記者:就是自己走了,但是用自己的遺體,能為更多人的健康鋪路。

劉良:對。

與時間賽跑 希望在明天

由解剖獲得的新冠肺炎病理已送檢,有望尋找到新冠肺炎的致病性、致死性病理,給未來臨床治療危重症患者提供依據。

劉良:今天(24日)早上鍾南山院士給我打過電話,著急,他說我們前線的醫生,就等你這個結果了,否則的話我們都不知道,這個治療到底怎麼辦,治療效果怎麼評估?

記者:您聽鍾院士這個電話的時候,您心裡怎麼想的?

劉良:我著急,趕快抓緊時間,因此我們(2月)15日的晚上,16日凌晨做的到今天(2月24日),其實已經開始有初步結果了。初步結果我們內部在討論,形成一個共識,可能明天後天就會發出來,發出來以後給一線的醫生,他們去反饋消息。

相關焦點

  • 首例新冠肺炎逝者遺體解剖報告發布,看主刀醫生劉良怎麼說
    2月28日,世界首例新冠肺炎逝者遺體解剖報告公布。日前,總臺記者專訪主持這次遺體解剖的劉良教授。這份報告中包含了哪些重要信息?這次解剖過程又有哪些特殊之處?病變仍聚焦肺部 其他臟器損害有待研究2月28日,世界首例新冠肺炎逝者遺體解剖報告公布,《報告》結果提示:新冠肺炎主要引起深部氣道和肺泡損傷為特徵的炎性反應,肺部纖維化及實變沒有SARS導致的病變嚴重,而滲出性反應較SARS明顯,對於心肌及心外膜、腎臟、脾臟、消化道器官、腦部是否存在與病毒感染相關的損害表現有待進一步研究。
  • 劉良還原新冠肺炎逝者解剖後的肺:深部氣道有黏稠分泌物
    2月28日,世界首例新冠肺炎逝者遺體解剖報告公布。日前,總臺記者專訪主持這次遺體解剖的劉良教授。這份報告中包含了哪些重要信息?這次解剖過程又有哪些特殊之處?病變仍聚焦肺部 其他臟器損害有待研究2月28日,世界首例新冠肺炎逝者遺體解剖報告公布,《報告》結果提示:新冠肺炎主要引起深部氣道和肺泡損傷為特徵的炎性反應,肺部纖維化及實變沒有SARS導致的病變嚴重
  • 首例新冠肺炎逝者遺體解剖報告發布 總臺記者專訪主刀醫生劉良
    2月28日,世界首例新冠肺炎逝者遺體解剖報告公布。  日前,總臺記者專訪主持這次遺體解剖的劉良教授。這份報告中包含了哪些重要信息?這次解剖過程又有哪些特殊之處?  病變仍聚焦肺部 其他臟器損害有待研究  2月28日,世界首例新冠肺炎逝者遺體解剖報告公布,《報告》結果提示:新冠肺炎主要引起深部氣道和肺泡損傷為特徵的炎性反應,肺部纖維化及實變沒有SARS導致的病變嚴重,而滲出性反應較SARS明顯,對於心肌及心外膜、腎臟、脾臟、消化道器官、腦部是否存在與病毒感染相關的損害表現有待進一步研究。
  • 網傳第一例屍檢解剖報告提示要吸痰不能上呼吸機?劉良教授闢謠了
    (健康時報記者尹薇)「大家都在關注遺體解剖後的結果,昨天晚上我們上海醫療救治團隊呼吸、重症、感染等多學科幾十位專家在這裡開會,連線了第一例病理報告提供者、王福生院士團隊的專家趙景民教授,通過分享病理報告解讀,印證我們上海方案在救治中的很多技術細節是合理的。我們還抓住每一個細微進展來優化治療方案。」
  • 首例新冠肺炎屍檢報告發布 主刀醫生:「肺已經不是肺了」!
    2月28日,世界首例新冠肺炎逝者遺體解剖報告公布。   spleen:脾臟   digestive tract:消化道   ▌新冠肺炎病變與SARS有類似,也有自身特點   主持首例新冠肺炎逝者遺體解剖的劉良教授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新冠肺炎的病變與SARS有類似之處,也有自己的特點。
  • 全球首份新冠英文屍檢報告:患者肺部覆蓋著厚厚的黏液
    原標題:全球首份新冠英文屍檢報告:一名未接受任何治療的患者,肺部覆蓋一層厚厚的黏液近日,美國頂級醫院克利夫蘭診所(Cleveland Clinic)發布了全球首份英文新冠屍檢報告,能夠讓衛生專家深入了解新冠病毒對肺部的影響
  • 全球首份新冠英文屍檢報告:一名未接受任何治療的患者,肺部覆蓋一...
    這項研究發表在《美國臨床病理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Pathology)上,研究人員對2020年3月在俄克拉荷馬州死亡的兩名男性進行了屍檢。屍檢結果顯示,這名男子的肺部覆蓋著一層厚厚的類似黏液或油漆的物質。它導致了氣道炎症和肺泡損傷--肺泡是肺部的小而有彈性的氣囊,這導致他呼吸困難。該結果證明新冠病毒會對肺部造成損害。
  • 專家解讀新冠肺炎逝者屍檢:肺部狀態不一定是致死原因
    自2月16日凌晨完成了第一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的屍體解剖後,截至2月25日,專家團隊一共完成了11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的病理解剖。目前,解剖初步結果正在內部討論,形成共識後將於近期發布,指導一線臨床醫師進行診斷治療。「現在屍檢做得很有限,我們出來的結果只有3例,數量較少不一定有代表性。總體上看跟SARS病變有很相似的地方,但還沒有明確的結論。」
  • 三例新冠逝者屍檢結果:氣道粘液沒化解,給氧會起反作用
    病理醫生被稱作是醫生背後的醫生,是疾病的最終診斷者,更是臨床醫生最好的合作者。屍體解剖意義重大北京協和醫院副院長韓丁教授在接受《生命時報》表示,如果屍體解剖結果能經過專家認證,並迅速共享到臨床,意義非常重大。臨床是經驗性的東西,只有經過病例解剖,才能真正看到病情進展的結果和變化,到底病毒傷害到了人體的什麼器官?器官衰竭到什麼程度?
  • COVID-19感染逝者屍檢的組織病理學和超微結構分析
    COVID-19感染逝者屍檢的組織病理學和超微結構分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22 15:28:30 美國華盛頓大學Benjamin T Bradley團隊對COVID-19感染逝者進行了組織病理學和超微結構分析
  • 專訪法醫劉良:解剖新冠肺炎首例患者遺體是如何進行的?
    3月4日,國家衛生健康委下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法醫學系教授、湖北省司法鑑定協會會長劉良看到這份最新的診療方案後,在他的微博帳號「法醫劉良」上寫道:「終於等到你!深入研究沒放棄!」
  • 《柳葉刀》發布首份新冠肺炎逝者病理報告,有助了解發病機制
    2月18日,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在線發布了全球首例新冠肺炎(COVID-19)逝者的病理報告。這份報告詳細講述了一名50歲男子從發病到死亡的全過程,通過患者死亡後微創病理檢查(該方法與臨床採用的組織活檢操作相同,只是操作時間在患者死亡後),在遺體上獲取活檢標本,從而研究出該逝者的病理特徵。
  • 重大進展:卞修武、張定宇等發現新冠肺炎患者的新型病理特徵
    由於新病例的迅速增加,2019年冠狀病毒病(COVID-19)很快引起了全球關注,病原體被鑑定為SARS-CoV-2。截至目前(10月4日),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實時統計數據,全球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3495萬例,死亡人數達103萬。這些數字每天都會更新,而且預計還會進一步增加。
  • 劉良:各病例特點不同
    新京報訊(記者 王昱倩 逯仲勝)28日,主持解剖新冠肺炎患者遺體的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法醫系教授劉良,就有消息稱「解剖報告顯示,醫療救治過程中使用的呼吸機會致患者缺氧死亡」回應稱,每個病例有不同特點,將會與臨床專家溝通。
  • 我是法醫秦明的老師劉良,如何準確「翻譯」死者的語言,問我吧!
    我是劉良,原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法醫系系主任,也是湖北同濟法醫學司法鑑定中心司法鑑定人。在與死者打交道的30餘年中,我解剖過上千具屍體,經我手平過冤、昭過雪的案子有不少,其中不乏湖南黃靜案、山西討薪案、聶樹斌案等著名案件的複查。我帶出的學生幾乎「佔領」了中國各省市公安局,網紅「法醫秦明」也曾在央視拜我為師。我主編的《法醫毒理學》更是所有法醫學生必須學的國家規劃專業教材。
  • 第一例新冠肺炎解剖法醫劉良,他說法醫就是翻譯,替遺體說話
    關於法醫劉良,也是通過這次疫情我才聽說了他,知道他是這次疫情爆發以後呼籲解剖的第一人,也是實行解剖的第一主刀人,總共12例的新冠肺炎遺體解剖,劉良的團隊就操作了9例。在1月份的時候,劉良就已經回到鄭州老家,陪在妻兒的身邊準備過年,後來疫情開始不可控,劉良就在網上呼籲對因新冠肺炎去世的人進行解剖,以進一步的分析病理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