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附屬小學竇桂梅:為學生聰慧與高尚的人生奠基 - 中華人民...

2020-12-25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清華大學附屬小學 竇桂梅

  教育部出臺的《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為學校落實國家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進一步明晰了方向,對學校德育工作常態化進行了切合實際的指導。結合清華附小的工作實踐,談談我對《指南》的理解和認識。

  一、成志教育,成為學生一生成長的行動指南

  清華附小在從成志學校到成志教育的百餘年發展歷程中,始終堅持德育為先,把學生價值觀塑造放在首要位置。始終不忘老校長周詣春提出的「完整人格之教育」,堅持「立人為本、成志於學」的校訓,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和輸送了一大批優秀人才。

  總結一百多年來的教育實踐,清華附小提出「成志教育,照耀一生」。「志」的內涵為「理想與抱負」「實踐與行動」「意志與品質」。「成志」首先要「承志」,即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其次要「立志」,牢記習總書記「從小學會立志」的囑託,把人生最重要的志向同祖國和人民聯繫在一起,成為人生的脊梁;再次要「弘志」,即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努力使自己成為未來的榜樣,引領社會和時代的發展。學校將「成志教育」具化為「身心健康、善於學習、學會改變、審美雅趣、天下情懷」學生五大核心素養的校本表達,

  希望通過「成志教育」,讓學生擁有「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宏願,進而使其成為學生一生成長的行動指南。

  細讀《指南》可以發現,「成志教育」與《指南》無論是在整體構建層面,還是在具體實踐層面,都具有高度一致性。如,在德育內容方面,清華附小的「成志教育」就契合了《指南》提出「理想信念教育」,即「深刻領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自覺將個人理想與祖國發展緊密聯繫起來,培養學生對黨的政治認同、情感認同、價值認同,不斷樹立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奮鬥的信念和信心」。

  二、發揮課程育人作用,細化實施德育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指南》指出:「堅持遵循規律符合中小學生年齡特點、認知規律和教育規律,注重學段銜接和知行統一,強化道德實踐、情感培育和行為習慣養成,努力增強德育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針對性、實效性。」在德育內容方面「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落實到中小學教育教學和管理服務各環節」。

  基於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成志教育」所制定的學生五大核心素養,清華附小構建了「1+X課程」體系。「1」指基於兒童實際,對國家課程進行教育性加工所形成的必修課程,以學科課程為主,著力打好兒童全面發展的共同基礎;「X」指學校自主開發的特色課程,以綜合實踐為主,滿足兒童選擇性學習的個性需求;「+」指兩者之間相輔相成,以「1」為基礎,創生「X」,以「X」為創新空間,促進「1」的綜合運用。從目標角度看,二者雖有所側重,但從各自的功能出發,都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服務,培育和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從管理角度看,依據二者的獨特性,採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課程制度創新。在「1+X課程」實施過程中,我們將其分解為低、中、高三個學段的銜接課程,即低年段(1-2年級)啟程課程,達到基礎牢;中年段(3-4年級)知行課程,實現腰杆硬;高年段(5-6年級)修遠課程,追求起點高。

  清華附小通過創新課程體系,不斷地將德育尤其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落實、落細、落活。

  首先,在明確價值取向基礎上細化培養目標。

  學校提出培養學生的三個關鍵價值取向,即「健康、陽光、樂學」,並將其具體化為「10+」培養目標:即育人總目標是:一流好人格、一身好體魄、一生好習慣、一個好興趣、一種好思維;學科素養目標是:一手好漢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一項好才藝、一門好外語。從德育的角度,六大主題養成目標是:言行得體、協商互讓,誠實守信、自律自強、勇於擔當、尊重感恩……學校把人格塑造放在課程目標的首位,凸顯立德樹人,落實德育為先的教育根本任務。

  在多年實踐的基礎上,學校細化學科核心素養目標,構建課程作業系統。編制出版《小學語文質量目標指南》《小學數學質量目標指南》《小學英語質量目標指南》,將國家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內容融入其中。2014年9月,清華附小主題教學獲得首屆國家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2015年,作為國內課程改革的學校代表,我出席在聯合國總部的校長論壇以及中芬校長論壇,講述中國基礎教育改革的理念和清華附小的課程故事,產生了廣泛的國際影響。

  其次,突出特色、抓住重點,增強德育的根基和實效性。

  在整體課程構建的基礎上,清華附小重點抓好經典閱讀、體育健康、創新實踐等,通過做出亮點、做出特色,帶動整體課程質量的提高,強化課程育人,提高德育實效性。

  抓好經典閱讀,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清華附小在1-6年級開設了經典閱讀必修課程,並研發1-6年級必讀書和選讀書書單。經典閱讀內容涵蓋語文、數學、英語和科學等學科,實現課外閱讀課內化,課內閱讀系列化。學校在每月4月份舉辦「長滿書的大樹」經典讀書月主題活動,通過對國學經典、現當代兒童學作品的閱讀,讓兒童親近母語,讓豐厚的中華文化滋養兒童的精神發育。學校於2014年和2015年連續舉辦兩屆國際兒童閱讀論壇,講中國故事,傳播中華文化。

  《指南》中提出「推進書香班級、書香校園建設,向學生推薦閱讀書目,調動學生閱讀積極性。提倡小學生每天課外閱讀至少半小時。」我可以自信地說,清華附小學生每天的課外閱讀時間遠遠超過了半個小時。

  抓好體育健康,體格、人格、價值教育並重。清華附小將體育作為核心課程,提出「身體是教育,足球是教材」「每天體育三個一,健康工作五十年」。學校將校園足球作為特色,班班有球隊,人人會踢球,男女齊上陣。清華附小是全國校園足球示範學校,每年都要舉辦「馬約翰杯校園足球班級聯賽」,凝聚團隊意識,鍛鍊拼搏精神。2015年1月,清華附小足球隊受邀到阿根廷進行足球交流;2015年9月,又受邀赴英國進行交流。小小足球不僅成為清華少年健康體格的重要載體,也為學生的家國情懷培養、價值觀教育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抓好創新實踐,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能力。清華附小開設了實踐創新課程,增加了種植、養殖以及頭腦創新思維(DI)、創新發明等多樣化的實踐與實驗活動。2014年,學校派學生赴美國田納西州參加國際DI大賽,讓學生感受到國際創新的大環境,激發學生的責任意識和國家榮譽感。

  再次,用兒童樂於接受的語言和形式開展德育。

  清華附小從小學階段兒童身心特點出發,採取兒童樂於接受的多種形式進行德育。

  細化德育內容。按照六大養成教育主題,師生共同創編《三字口訣歌》,學生人人會背、會唱。

  規範、強化儀式教育。《指南》中指出「儀式教育活動要體現莊嚴神聖,發揮思想政治引領和道德價值引領作用,創新方式方法,與學校特色和學生個性展示相結合。」清華附小堅持「4+1」升旗模式,即每周一進行集會,周二至周五採取非集中式的升旗儀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和要求具化為對國旗的熱愛、對國家的認同。每周升旗儀式上,學生進行宣誓;開學典禮上,教師進行宣誓;一年級學生入隊儀式上,高年級學生向一年級學生講述隊史、紅色革命故事,在傳承中相互影響,共同進行價值觀教育。

  以藝術化的形式進行歷史教育。以迎接建校百年為契機,師生校友自編自演原創校史劇《丁香花開》,以藝術的形式進行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帶動600多名師生、校友參加演出。面向清華大學、北京市、全國及20多個國家的專家校長進行了3場公演,將價值觀教育輻射到全社會。在每年的中國共產黨建黨紀念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紀念日、七七抗戰紀念日、九三抗戰勝利紀念日、九一八紀念日、烈士紀念日、國家公祭日等重要歷史節點,學校以校史為切入點,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文化教育。

  創新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實踐活動。開展「百天好習慣」養成活動,要求學生從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全校開展「光碟行動」;開展家庭志願微公益實踐活動,在社區敬老愛老,赴貧困地區捐書互動,赴太陽村進行義演交流活動;開展研學旅行活動,學生走進「南昌」尋訪第一面軍旗;走進古都「西安」,探尋「一帶一路」的起源。同時,學校不斷將德育效果外顯化,師生將「微笑、感謝、讚美」作為三張名片,所到之處,傳遞友善的力量。

  三、全員育人、全員參與,全校形成了重視德育的良好氛圍

  管理是基於價值追求的行為。《指南》指出:「學校要建立黨組織主導、校長負責、群團組織參與、家庭社會聯動的德育工作機制。」

  注重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強化黨員的理論學習、信仰與旗幟作用。我作為學校黨總支書記給全體黨員講黨課,解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明確學校的德育工作方向。教職工代表深入革命老區開展扶貧公益支教活動,通過發揮黨員的模範作用,推動學校的德育發展。

  帶動家長共同參與。清華附小2014年至2017年連續四年開展評選「十大成志好家風榜樣」活動,藉助微信等載體傳播好家風故事,通過學生、教師和家長,在全社會營造重視家教的良好氛圍。正如《指南》所要求的:「要積極爭取家庭、社會共同參與和支持學校德育工作,引導家長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營造積極向上的良好社會氛圍。」

  學校注重校園文化對學生隱性德育的薰陶。校園裡的「七大建築,十二大景觀」,包括清華大學第一批共產黨員施滉以及馬約翰、朱自清、顧蔚雲等名師的雕像,使師生耳濡目染,發揮著潤物無聲的教育作用。

  百年來,清華附小發揮「價值觀引領、課程引領、公益服務引領」作用,初步形成了「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清華附小將以《指南》發布為契機,繼續努力辦根植於民族靈魂的卓越小學,為探索世界基礎教育的中國方案而努力!

相關焦點

  • 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校長、教師 竇桂梅
    讓「兒童站立課堂正中央」,帶領團隊兩次獲得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創新教育扶貧方式,為900個貧困縣的3800個遠程教學站打造「永遠在線的課堂」;把816節直播課送上教育戰線「抗疫」的最前線,……34年中,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教師竇桂梅永遠站在課堂上。
  • 2018年北京海澱重點小學:清華大學附屬小學
    清華大學附屬小學一、學校簡介【學校簡稱】清華附小【所在城區】海澱區【升學方式】直升、派位【諮詢電話】010-62782441、010-62784656【學校地址】海澱區雙清路30號清華大學校內【學校概況】清華大學附屬小學坐落於全國著名高等學府——清華大學校內。
  • 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校長竇桂梅:十年每天千次點讚 點亮學生人生
    2020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名單於日前出爐,北京地區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校長竇桂梅當選。面對這麼多頭銜,竇桂梅卻說:我的第一身份是教師。從長白山腳下小山村走來,15歲以優異成績考入吉林師範學校,30歲成為吉林省最年輕的特級教師。把每一節課都當作研究課,永遠站在講臺上,成了竇桂梅的人生信條,她這一站就是34年。2010年底,竇桂梅成為清華附小第16任校長,繁忙的工作讓她幾乎沒有半點閒暇。
  • 「兒童的成長是我的最高榮譽」——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校長、教師竇桂梅
    」;把816節直播課送上教育戰線「抗疫」的最前線,……34年中,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教師竇桂梅永遠站在課堂上。——題記  提起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教師竇桂梅,人們並不陌生。從主題教學到成志教育,她的粉絲遍及教育界,甚至在偏遠鄉村,都會遇到家長正用她的推薦書單給孩子網購兒童讀物……她是全國著名語文特級教師,教育學博士,但竇桂梅更願意說:我的第一身份是教師。
  • 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校長竇桂梅談校長領導力:校長要思考一棵樹怎樣轉變為一片森林
    讓我先從三個小故事講起。那麼,從中師生到教育學博士,從當一名好教師到特級教師,從吉林市實驗小學到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曾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的我們,自我的領導力到底是什麼呢?我認為,那就是努力縮短嘴和腳的距離。自我領導力不是向最牛的校長、最有資源的學校去對標,而是立足於優化國家課程,發揮自身專業長處,尋找自身的行走方式,從而形成專業的影響力。
  • 「兒童的成長是我的最高榮譽」——記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校長、教師竇桂梅
    「兒童站立課堂正中央」,帶領團隊兩次獲得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創新教育扶貧方式,為900個貧困縣的3800個遠程教學站打造「永遠在線的課堂」;把816節直播課送上教育戰線「抗疫」的最前線,……34年中,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教師竇桂梅永遠站在課堂上。
  • 2020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竇桂梅:為人生奠基 兒童成長是我最高榮譽
    央視網消息:今天(9月10日)是我國第36個教師節,我們首先祝每位老師節日快樂,向人民教師致敬! 在今年教師節到來前夕,中宣部和教育部聯合表彰「2020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全國12位教師當選。接下來,我們就先來認識其中一位——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校長、人民教師——竇桂梅。
  • 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校長竇桂梅:對校長領導力的思考與實踐
    會上, 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校長竇桂梅做了演講,分享了她作為校長的幾個思考,一起來聽聽她講了什麼。 那麼,從中師生到教育學博士,從當一名好教師到特級教師,從吉林市實驗小學到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曾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的我們,自我的領導力到底是什麼呢?我認為,那就是努力縮短嘴和腳的距離。 自我領導力不是向最牛的校長、最有資源的學校去對標,而是立足於優化國家課程,發揮自身專業長處,尋找自身的行走方式,從而形成專業的影響力。
  • 竇桂梅:兒童成長是我最高榮譽
    原標題:致敬人民教師 | 2020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竇桂梅:為人生奠基 兒童成長是我最高榮譽央視網消息:今天(9月10日)是我國第36個教師節,我們首先祝每位老師節日快樂,向人民教師致敬!接下來,我們就先來認識其中一位——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校長、人民教師——竇桂梅。她立足講臺34年,堅守立德樹人使命,不斷探索教學改革,帶領團隊兩次獲得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疫情期間,竇桂梅又帶領團隊讓全國的小學生們實現停課不停學。
  • 恆大棕櫚島與清華附屬小學達成戰略合作
    日前,惠陽恆大棕櫚島攜手清華大學附屬小學在恆大棕櫚島鄉村會所舉行了清華恆大合作小學落地籤約活動,雙方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這意味著由雙方合作打造的清華恆大合作小學確定落址惠陽恆大棕櫚島,將為惠州教育的健康發展注入了全新元素和積極力量,並有望推動華南地區教育的升級。
  • 2020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竇桂梅:兒童成長是我最高榮譽
    2020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竇桂梅:為人生奠基 兒童成長是我最高榮譽央視網消息:今天(9月10日)是我國第36個教師節,我們首先祝每位老師節日快樂,向人民教師致敬!接下來,我們就先來認識其中一位——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校長、人民教師——竇桂梅。她立足講臺34年,堅守立德樹人使命,不斷探索教學改革,帶領團隊兩次獲得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疫情期間,竇桂梅又帶領團隊讓全國的小學生們實現停課不停學。每天早上準時站在校門口迎接全校學生,微笑問好、鞠躬、豎大拇指和學生們大拇指相碰。
  • 清華大學附屬小學真的要來濱海新區了!
    記者昨日從臨港經濟區管委會獲悉,臨港經濟區管委會社發局日前與清華大學附屬小學籤訂教育合作辦學框架協議,雙方將在教育教學、小學基礎建設進行深度共建,推廣清華附小辦學理念及育人課程等方面進行全面合作
  • 哪所學校最具變革力,等你來投票 清華大學附屬小學:「主題教學」撬動學校變革
    有一位教授如此評價清華附小的教學改革:在小學教育變革中,清華大學附小在實踐和學術兩個層面,起到了引領作用。國際著名的課程專家、《理解課程》的作者威廉•F•派納曾用兩個關鍵詞形容清華附小的孩子在學校的狀態,第一個詞是belonging,學生在校園裡有歸屬感,第二個詞是power,學生在校園裡享有權力。
  • 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校長,特級教師竇桂梅:家庭教育家長需要做什麼
    竇桂梅 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校長,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所副所長,她在一次訪談中提出在新形勢下的家庭教育,我們家長需要做什麼,同時要養成正確的家庭教育觀。首先,要明確家長的成功與否和孩子沒有任何關係。
  • 「兒童的成長是我的最高榮譽」——記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校長、教師...
    ,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教師竇桂梅永遠站在課堂上。——題記提起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教師竇桂梅,人們並不陌生。從主題教學到成志教育,她的粉絲遍及教育界,甚至在偏遠鄉村,都會遇到家長正用她的推薦書單給孩子網購兒童讀物……她是全國著名語文特級教師,教育學博士,但竇桂梅更願意說:我的第一身份是教師。
  •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教育,把一切的未來交給一切的人
    作者|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校長竇桂梅 2018年,我寫過一篇《塑造面向未來的教育》。 一個場景是改革開放前,小學我在低矮的草房裡上課。上午臨聘老師給我們講課,下午帶我們到田間「抓革命、促生產」。沒有人關注個體的「我」和童年的「我們」究竟該怎樣成長。勤奮的爸爸和會講故事的媽媽,以及對我們經常講「憶苦思甜」的老大爺,好像填補了小學的「知識」。
  • 清華大學附屬小學「1+X」課程落戶宿遷市實小
    宿遷網訊(記者 楊芹)8月21日上午,國內教育知名品牌「清華大學附屬小學『1+X』課程」落戶宿遷市實驗小學揭牌儀式在宿遷市實小南校區舉行。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莊永之,宿城區副區長葉曉晨,宿城區教育局局長卓成金、清華大學附屬小學三位專家、市實小校長王東平及該校教育集團教職工代表參加揭牌儀式。
  • 五一小學:五育並舉培養人 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在北京市海澱區五一小學的家政教室裡,來自芬蘭的米娜老師正在為四年級三班的孩子們演示如何製作瑪芬蛋糕,很快,學生們還會被分為六組完成製作蛋糕、榨果汁、布置餐桌等任務,親身感受其中的樂趣。這是今日在五一小學舉辦的「五育並舉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主題學術研討會分會場中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