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周五傍晚的廣州北京路,酷熱和暴雨接踵而至,卻不影響市民遊客覓食的心情。華燈初上,與北京路交界的惠福美食花街人聲鼎沸,從地道廣府小食、各式中華風味,到正宗的亞洲美食,在這裡都能找到,不少市民還專門來參加亞洲美食節的打卡活動。廣州人潘立帶著從上海來的幾位朋友也匯入人潮中來,「70後」潘立見證了惠福路美食街的興盛,早在上世紀90年代,以富臨為代表的粵菜餐館就為惠福路帶來源源不絕的人氣,「脆皮豬手、牛雜、腸粉……上大學時我們就喜歡來惠福路找好吃的。」
進入新世紀,越茗苑、大頭蝦、龍目等東南亞美食風靡全城,到惠福路等位食飯成為廣州人的潮流,也開啟了惠福路薈萃亞洲美食的序幕,越南、泰國、印尼等正宗東南亞美食成行成市。後來,與之相鄰的教育路又發展成為日本料理一條街,想吃一碗魚生飯,很可能要等位一兩個小時,但完全無礙市民和遊客的熱情,「只要好吃,就願意等。」潘立說,20年來,國內外的朋友來廣州,他都會帶來惠福路吃飯,因為這裡既有地道的廣府風味、亞洲美食,又有各式最潮的網紅店,再刁鑽的美食需求都能滿足,「美食花街越來越醇香,這裡天天都有亞洲美食節」。
自此,廣州有了專門的美食步行街
在潘立印象中,過去的惠福路雖然食肆林立,但人車混雜,檔次並不高,真正迎來大變身應該是2010年。
北京路文化核心區管委會副主任劉紀耀親歷了惠幅美食花街的變化,他說,2010年藉著亞運會在廣州舉行的契機,越秀區投入2700多萬元開展惠福路綜合升級改造工程,整飾沿線外立面、招牌廣告和市政道路,設置綠化景觀和燈飾,引導沿路兩側的五金批發零售業態全部改為餐飲美食,250米長的惠福東路還變身步行花街,廣州有了自己專門的美食步行街,還成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北京路文化旅遊區的特色美食功能區。
升級美食花街後,惠福路各地小吃遍布,各國餐廳林立,世界食客匯聚,業態不斷升級,樸實老字號和潮流網紅店交相輝映。脆皮豬手、特色牛雜、腸粉、艇仔粥、叉燒包等廣府美食,日本壽司、泰國咖喱、越南湯粉、印尼炒飯等亞洲美食,還有喜茶等網紅飲品,長沙大香腸、旋風炸土豆、法國奶脆棒等各地小吃,更有一大批經歷百年而不衰的老字號名店。並向相鄰的教育路、大南路輻射,與周邊廣百、粵海仰忠匯、名盛廣場、五月花廣場等商業綜合體一道,成為北京路文化旅遊區每年7000萬客流量的主力擔當,是「食在廣州」的一道亮麗名片。
數以百萬的人氣,
美食盛會永不落幕!
著名美食家莊臣對惠福美食花街也有很深的感情,從2011年廣府廟會首設美食區開始,莊臣就立足惠福美食花街進行美食策劃,引入了西關陳添記魚皮、佛山無影腳盲公丸、香港麗的雲吞麵、張太公竹篙粉、八珍煎餃等粵式小吃,讓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本地市民一站享用到廣府美食,為惠福美食花街帶來了數以百萬計的人氣。
為了讓廣府美食區永不落幕,莊臣在惠福美食花街開設了莊臣美食坊,讓上述小吃入室經營,隨時來到惠福路都能享用到。記者所見,雖然外面大雨傾盆,店內享用美食的食客吃得十分滋味,豎起大拇指。
而今年投入運營的粵菜博物館,位於北京路與惠福路交界,前身是著名粵菜酒樓聚寶。而今,一樓「廣州味道」美食體驗區具有濃濃的廣府風情,可以品嘗到仁信甜品、鑫記竹升面、澳門撈魚皮、澳門食神烤肉等粵港澳特色美食,同樣是魚皮,澳門撈魚皮與廣州西關陳添記魚皮風味不同,交相輝映。此外還有場景模擬區、動態展示區、廣府手信區等,不久之後,就有省港澳的粵菜大師在現場展示粵菜文化和烹飪技藝,還會擺擂臺,不容錯過。「在惠福路,可以體味到『食在廣州』的精髓」,潘立說道。
文/廣報全媒體記者廖靖文
圖/廣報全媒體記者黎旭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