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又到了,「宅家」已久屯了不少肉的人們紛紛走出家門開始花式運動。氣溫不斷升高,運動後更容易大汗淋漓,此時一瓶冰冰涼涼的運動飲料成為許多人消暑解渴的首選,但專家提醒,運動飲料不宜飲用過快過多,沒有運動的人也不宜隨便喝。
補水補電解質,運動飲料有效果
運動飲料和普通飲料有什麼不同?記者走訪商超發現,市面上主流的運動飲料成分主要有水、鉀、鈉等電解質。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營養科醫生尤華智指出,從成分上看,運動飲料針對運動後的人群所需有一定道理。「運動伴隨著大量出汗,一是丟失水分,二是丟失鹽分,比如汗漬幹掉後衣服上白白的一層就是鉀鹽、鈉鹽。」通過運動飲料補水、補充電解水是可行的。
同時,水動樂橙味營養素飲料添加了少量維生素B6、煙醯胺,尖叫西柚風味運動飲料添加了少量牛磺酸、大豆肽粉,啟力8小時維生素飲品添加了少量肌醇。尤華智分析,激烈的運動中肌肉會分解消耗營養物質,運動飲料中添加的維生素、牛磺酸等成分,「有利於緩解疲勞,促進身體的恢復,提升運動的能力或者持久力。」
此外,近來飲料界出現無糖風潮,而多數運動飲料仍然有添加白砂糖、葡萄糖。尤華智表示,運動消耗大量熱量,添加糖分可以轉換成為血糖供能,是最直接的補充能量的物質。
不同運動目標,選擇不同運動飲料
對於體重正常,目標為強身健體,進行快步走等休閒運動或運動強度較低的人群,尤華智表示,此類運動主要消耗的是體內的水分、糖分、鹽分,對原有的身體平衡「破壞」程度較低,運動飲料的選擇可以以補充水分、調解體內電解質平衡為主。由於運動後也要進食,注意飲食均衡即可補充蛋白質、維生素等成分,無需刻意通過運動飲料補充。在此基礎上,如果有增加肌肉的需求,在碳水等能量充足的情況下,提升優質蛋白質的攝入就能促進肌肉的增加。
對於目標在提升體育成績或進行較高強度運動的人群,尤華智指出,此類運動出汗較多,細胞間質液和細胞內液都有參與,其中部分成分隨著汗液排出,對身體平衡的「破壞」程度也升高,最直接的反應是感到身體疲勞、肌肉疼痛。此時有必要補充身體丟失的各類營養物質,最好選擇糖分更高、含有維生素及胺基酸等成分的運動飲料,以提升身體的恢復能力;如果在運動過程中使用,對保持運動持久力、提升運動成績也有作用。
對於有減重需求的人群,尤華智強調,「減重需要有能量『缺口』,如果運動後飲用含糖量較高的運動飲料又囤積了能量」,可能降低減重效果。他建議,選擇低糖或不含糖的運動飲料,一般對於減重的影響不大。
又熱又渴,冰鎮運動飲料不宜「牛飲」
運動後體溫升高,冰鎮的運動飲料喝著十分過癮。對此尤華智表示,冰冰涼涼的運動飲料能促進身體散熱,有的運動飲料含有碳酸,進入消化系統後產生氣體,打嗝後帶走胃腸道的熱量,讓人感到涼快。但長期如此對胃腸道有不良刺激,有的人還會增加腹瀉、腸胃炎的風險。他建議,「一般情況下飲用常溫的運動飲料,正常體溫在35℃至36℃,喝接近體溫的水是最舒服的,對身體較好。」
在使用時間上,尤華智建議,如果想保持較好的運動能力,可以在運動前30分鐘左右飲用運動飲料;如果運動時間超過30分鐘至40分鐘、運動強度大,運動過程中也可以飲用;運動後飲用則注意速度一定要慢,以防止滲透壓的快速改變而導致身體不適,例如,「專業運動員在比賽時也會補液,但他們通常用液體潤口以降低口渴的感覺,然後吐出,再小口抿著飲用。」
運動飲料有用,但不運動別亂喝
商超走訪中,有消費者表示在沒有運動的情況下也會喝運動飲料,比如水動樂營養素飲料,寶礦力水特電解質補充飲料,並稱「喜歡它們清爽,帶有淡淡果味的口感」,他們都不認為只有運動才能喝運動飲料。
對此,尤華智指出,「水分和電解質的補充原則是丟失多少補多少。」如無運動則身體沒有丟失水分、糖分、鹽分或者礦物質,此時飲用運動飲料會額外增加以上成分的攝入,電解質改變體內滲透壓,也容易產生身體不適;如果運動飲料中含有促進代謝、緩解疲勞的特殊成分,在沒有運動的情況下飲用,也可能增加給肝臟和腎臟造成負擔的風險。同時,尤華智提醒,兒童一般不宜使用運動飲料,「運動飲料通常含糖,口感較好,符合孩子的口味需求,但也容易導致熱量攝入超標,產生不良的飲食習慣。」此外,過量飲用含有碳酸的運動飲料,會影響鈣的代謝,增加骨質疏鬆的風險;過量飲用含糖量過高的運動飲料,會影響糖的代謝;還會佔用胃腸道空間,衝淡胃液,影響食慾和進食。
還有消費者在採訪中分享使用運動飲料的「技巧」:運動飲料兌水喝,既解了喝飲料的「癮」,又減少了攝入糖分的比例。對此,尤華智指出,稀釋糖分的同時也降低了電解質的比例,但「補充足夠的水分,之後正常飲食,對身體影響不大。」 據《新快報》
Tips
一般運動者可自制「運動飲料」
「自己在家中調製葡萄糖水,加些鹽、檸檬酸,就可以製作成簡易的運動後飲品。」尤華智建議,用溫水製作,計算好分量,按需添加即可;自製運動飲料在微量元素等成分上和市售運動飲料有一定差距,但對於非專業比賽人群而言影響不大。
有專業運動需求的人群則需注意,自製運動飲料要在醫生或其他專業人士指導下進行,以免如咖啡因等促進代謝或緩解疲勞的物質在代謝後產生違禁成分。
【來源:呼和浩特新聞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