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量子力學的世界

2021-02-08 鄭州德優量子科技

量子計算技術和量子通信技術近幾年一直是科技界的熱門話題,而人們對於「量子」的概念確很陌生,本文帶領大家一起了解下量子力學的發展。

經典力學,基本定律是牛頓運動定律或與牛頓定律有關且等價的其他力學原理,它是20世紀以前的力學,有兩個基本假定:其一是假定時間和空間是絕對的,長度和 時間間隔 的測量與觀測者的運動無關,物質間相互作用的傳遞是瞬時到達的;其二是一切可觀測的物理量在原則上可以無限精確地加以測定。

牛頓


到19世紀末,經典力學和經典電動力學這些理論在描述微觀系統時的不足越來越明顯於是,20世紀初時,在馬克斯·普朗克、尼爾斯·玻爾、沃納·海森堡、薛丁格等一大批物理學家的共同努力下,量子力學誕生了

通過量子力學的發展,人們對物質的結構以及其相互作用的見解被革命化地改變,許多現象也得以被解釋。量子力學是現代物理學的理論基礎之一,是研究微觀粒子運動規律的科學,使人們對物質世界的認識從宏觀層次跨進了微觀層次。

薛丁格的貓


一、量子論的早期

1 .普朗克的能量子假設

量子理論是在普朗克為了克服經典理論解釋黑體輻射規律的困難,引入能量子概念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愛因斯坦提出光量子假說、運用能量子概念使量子理論得到進一步發展。玻爾、德布羅意、薛丁格、玻恩、狄拉克等人為解決量子理論遇到的困難,進行了開創性的工作,先後提出電子自旋概念,創立矩陣力學、波動力學,詮釋波函數進行物理以及提出測不準原理和互補原理。終於在1925年到1928年形成了完整的量子力學理論,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並肩形成現代物理學的兩大理論支柱。

普朗克在黑體輻射的維恩公式和瑞利公式之間尋求協調統一,找到了與實際結果符合極好的內插公式,迫使他致力於從理論上推導這一新定律。但是,他經過幾個月的緊張努力也沒能從力學的普遍理論直接推出新的輻射定律。最後只好用玻爾茲曼的統計方法來試一試。他根據黑體輻射的測量數據計算出普適常數,後來人們稱這個常數為普朗克常數,也就是普朗克所謂的「作用量子」,而把能量元稱為能量子。

年輕帥氣的普朗克


2.光電效應的研究

普朗克的出能量子假說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但是,不論是他本人還是同時代人當時對這一點都沒有充分認識。愛因斯坦最早明確地認識到,普朗克的發現標誌了物理學的新紀元.1905年,愛因斯坦在其論文《關於光的產生和轉化的一個試探性觀點》中,發展了普朗克的量子假說,提出了光量子概念,並應用到光的發射和轉化上,很好地解釋了光電效應等現象。在那篇論文中,愛因斯坦總結了光學發展中微粒說和波動說長期爭論的歷史,提示了經典理論的困境,提出只要把光的能量看成不是連續的,而是一份一份地集中在一起,就可以作出合理的解釋。與此同時,他還大膽地提出了光電方程,當時還沒有足夠的實驗事實來支持他的理論,因此,愛因斯坦稱之為「試探性觀點」。但他的光量子理論並沒有及時地得到人們的理解和支持,直到1916年,美國物理學家密立根對愛因斯坦的光電方程作出了全面的驗證,光量子理論才開始得到人們的承認。

1905年3月,年輕的愛因斯坦將自己的論文送往德國《物理年報》的編輯部,當時的愛因斯坦只是德國專利局一個小小的職員,愛因斯坦研究物理也只能利用業餘時間,稍乏自信的愛因斯坦靦腆地對《物理年報》編輯說:如果您能在你們的年報中找到篇幅為我刊出這篇論文,我將感到很開心!這篇論文名為《關於光的產生和轉化的一個推測性觀點》,1921年愛因斯坦就是依靠它走上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講臺。愛因斯坦也因為發現「光電效應」獲得諾貝爾獎。也是他一生唯一一次獲獎。不是因為偉大的相對論!

世界上最聰明的大腦

光電效應

3. 固體比熱的研究

1906年,愛因斯坦將普朗克的量子假說應用於固體比熱,解釋了固體比熱的溫度特性並且得到定量結果。然而,這一次跟光電效應一樣,也未引起物理界的注意。不過,比熱問題很快就得到了能斯特的低溫實驗所證實。量子理論應用於比熱問題獲得成功,引起了人們的關注,有些物理學家相繼投入這方面的研究。在這樣的形式下,能斯特積極活動,得到比利時化學工業巨頭索爾威的資助,促使有歷史意義的第一屆索爾威國際物理會議的召開,討論的主題就是《輻射理論和量子》,這次會議在宣傳量子理論上起了很好的作用。

能斯特


4.量子假說運用於原子模型

哈斯是奧地利的一位年表物理學家,他在研究黑體輻射時很早就注意到了量子論。湯姆生專門討論原子結構的書《電與物質》和維恩的文章促使他運用量子公式來闡述原子結構,這是將量子假說運用於原子結構的最初嘗試。丹麥人玻爾堅信盧瑟福的有核原子模型學說,為了證實其正確性,玻爾利用量子假說來解決原子的穩定性問題。要描述原子現象,就必須對經典概念進行一番徹底的改造,因為一致公認的經典電動力學並不適於描述原子規模的系統行為。1913年,玻爾在他的第二篇論文中以角動量量子化條件作為出發點來處理氫原子的狀態問題,得到能量、角頻率和軌道半徑的量子方程。可見,玻爾的對應原理思想早在1913就有了萌芽,並成功地應用於原子模型理論。玻爾的原子理論完滿地解釋了氫光譜的巴耳末公式;從他的理論推算,各基本常數如e、m、h和R(裡德伯常數)之間取得了定量的協調。他闡明了光譜的發射和吸收,並且成功地解釋了元素的周期表,使量子理論取得了重大的進展。玻爾於1912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波爾


二. 量子力學的建立與發展

1.德布羅意假說

1923年9月—10月間,德布羅意連續在《法國科學院通報》上發表了三篇有關波和量子的論文,提出實物料子也有波粒二象性,認為與運動粒子相應的還有一正弦波,兩者總保持相同的位相,後來他把這種假想的非物質波稱為相波。他把相波概念應用到以閉合軌道繞核運動的電子,推出了玻爾量子化條件。德布羅意的博士論文得到了答辯委員會的高度評價,認為很有獨創精神,但是人們總認為他的想法過於玄妙,沒有認真地加以對待。後來引起人們的注意是由於愛因斯坦的支持。當時他正在撰寫有關量子統計的論文,於是就在其中加了一段介紹德布羅意工作的內容。這樣一來,德布羅意的工作立即得到大家注意。

普朗克於1918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德布羅意獲得192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德布羅意


2.電子自旋概念的提出

玻爾理論提出之後,最令人頭疼的事莫過於反常塞曼效應的規律無法解釋。為了解釋半量子數的存在,理論家費盡了心機,提出了種種假說。1924年,泡利通過計算發現,滿殼層的原子實應該具有零角動量,因此他斷定反常塞曼效應譜線只是由價電子引起,而與原子實無關。顯然價電子的量子論性質具有「二重性」。他提出二重性實際上就是賦予電子以第四個自由度,然而,泡利自己也無法說清二重性和第四個自由度的物理意義。這時,一位來自美國的物理學家克羅尼格對泡利的思想非常感興趣。他從模型的角度考慮,認為可以把電子的第四個自由度看成是電子暢敘有固有角動量,電子圍繞自己的軸在作自轉。根據這個模型,他還作了一番計算,得到的結果竟和用相對論推證所得相符。但泡利對他的想法持強烈反對態度,因而,克羅尼格不敢把自己的想法寫成論文發表。半年後,荷蘭著名物理學家埃倫費斯特的兩個學生在不知道克羅尼格工作的情況下提出了同樣的想法,並寫成論文發表了。這得到了海森伯的贊同,不過,如何解釋雙線公式中多出的因子2,一時還得不到解答。玻爾試圖從相對論推出雙線公式,但仍然沒有結果。終於,在1926年,在哥本哈根研究所工作的英國物理學家託馬斯才解決了這個問題。這樣一來,電子自旋的概念很快被物理學界普遍接受。

泡利

3.矩陣力學的創立

矩陣力學的創立者海森伯1924年到哥本哈根跟玻爾和克拉末斯合作研究光色散理論。在研究中,他認識到不僅描寫電子運動的偶極的振幅的傅立葉分量的絕對值平方決定相應輻射的強度,而且振幅本身的位相也是有觀察意義的。海森伯由這裡出發,假設電子運動的偶極和多極電矩輻射的經典公式在量子理論中仍然有效。然後運用玻爾的對應原理,用定態能量差決定的躍遷頻率來改寫經典理論中電矩的傅立葉展開式。這樣,海森伯就不再需要電子軌道等經典概念代之以頻率和振幅的二維數集。他當時並不知道這就是矩陣運算,於是就向玻恩請教有沒有發表價值。玻恩經過幾天思索才發現海森伯用來表示觀察量的二維數集正是線性代數中的矩陣,此後,海森伯的新理論就叫《矩陣力學》。玻恩著手運用矩陣方法為新理論建立一套嚴密的數學基礎。與數學家約丹聯名發表了《論量子力學》一文,首次給矩陣力學以嚴格的表述。接著,玻恩、約丹、海森伯三人合作,系統地論述了本徵值問題、定態微擾和含時間的定態微擾,導出了動量和角動量守定律,以及強度公式和選擇定則,從而奠定了量子力學的基礎。海森堡獲得193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海森伯

4.波動力學的創立

愛因斯坦發表的關於量子統計理論的論文中提到了德布羅意的物質波假說,這引起了薛丁格的注意,使他萌發了用新的觀點研究原子結論的想法。1925年10月,薛丁格得到了一份德布羅意的博士論文,使他有可能深入地研究德布羅意的位相波思想。1926年1—6月間,薛丁格一連發表了四篇論文,題目都是《量子化就是本徵值問題》,從經典力學和幾何光學的對比提出了對應于波動光學的波動方程。這一組論文奠定了非相對論量子力學的基礎。薛丁格把自己的新理論稱為波動力學。狄拉克與薛丁格共同榮獲193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薛丁格

薛丁格方程

5.波函數的物理詮釋

波動力學提出後,人們普遍對薛提出的波動力學中的某些關鍵概念(如波函數)的物理意義還不明確。玻恩在1926年6月發表了《散射過程的量子力學》一文對波函數進行了詮釋,波動力學才為公眾普遍接受。愛因斯坦曾把光波振幅解釋為光子出現的機率密度,這一觀點引導了玻恩對波函數的詮釋,可見,愛因斯坦在量子力學的發展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玻恩


6.測不準原理和互補原理的提出

測不準原理也叫不確定原理,是海森伯在1927年首先提出來的,它反映了微觀粒子運動的基本規律, 海森伯在創立矩陣力學時,對形象化的圖象採取否定態度。但他在表述中仍然需要「坐標」、「速度」之類的詞彙,這些詞彙已不再等同於經典理論中的那些詞彙。為解釋這些詞彙坐標的新物理意義,海森伯抓住雲室實驗中觀察電子徑跡的問題進行思考。他意識到電子軌道本身的提法有問題,人們看到的徑跡並不是電子的真正軌道,而是水滴串形成的霧跡,水滴遠比電子大,所以人們也許只能觀察到一系列電了的不確定的位置,而不是電子工業的準確軌道。因此,在量子力學中,一個電子只能以一定的不確定性處於某一位置,同時也只能以一定的不確定性具有某一速度 。可以把這些不確定性限定在最小範圍內,但不能等於零。這就是海森伯對不確定性的最初思考。海森伯的測不準原理是通過一些實驗來論證的,他還通過對確定原子磁矩的斯特恩-蓋拉赫實驗的分析得出結論:能量的準確測定如何,只有靠相應的對時間的測不準量才能得到。

原子噴泉

海森伯的測不準原理得到了玻爾的支持,但玻爾不同意他的推理方式,認為他建立測不準關系所用的基本概念有問題。於是提出了互補原理。他指出,平常大家總認為可以不必幹涉所研究的對象,就可以觀測該對象,但從量子理論看來卻不可能,因為對原子體系的作何觀測,都將涉及所觀測的對象在觀測過程中已經有所改變,因此不可能有單一的定義,平常所謂的因果性不復存在。對經典理論來說互相排斥的不同性質在量子理論中卻成了互相補充的一些側面。波粒二象性正是互補性的一個重要表現。其他量子力學結論也可從這裡得到解釋。

玻恩、海森伯等人提出了量子力學的詮釋之後,遭到了愛因斯坦和薛丁格等人的批評,他們不同意對方提出的波函數的機率解釋、測不準原理和互補原理,雙方展開了一場長達半個世紀的大論戰,許多理論物理學家、實驗物理學家和哲學家捲入了這場論戰,至今還未告結束

20世紀初建立的量子力學,在物理學界引起了一場異常激烈而且曠日持久的論戰。這場論戰的參與者都是當時理論物理的精英,主要有以尼爾斯·玻爾(Niels Bohr)為核心的哥本哈根派,包括波恩(Max Born)、海森堡(Werner Karl Heisenberg)、泡利(Wolfgang Ernst Pauli);還有就是哥本哈根派的反對者,主要有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路易斯·德布羅意(Louis de Broglie)、薛丁格(Schrödinger)。論戰的內容涉及到對量子力學的物理圖景、基本原理、完備性甚至哲學基礎和世界觀等根本問題的爭論。

一張近代物理史上分量最重的珍貴合照

根據論戰內容和時間可將這場大論戰劃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1926年薛丁格應玻爾邀請到哥本哈根做《波動力學的基礎》的演講並由此爆發第一次論戰;第二階段,1927年第五屆索爾維會議上關於「新量子理論的意思」的第二次論戰;第三階段,1928年第六屆索爾維會議上關於不確定原理的第三次論戰;第四階段,1935年EPR論文發表,引起了關於量子力學對物理實在描述的完備性的第四次論戰。

薛丁格對EPR論文進行了詳細的數學表示和推廣,並受此啟發,同年也發表了一篇題為《量子力學的現狀》的論文,提出了更多的疑難,如其中很著名的「薛丁格的貓」疑難。

同年7月13日《物理評論》編輯部收到了玻爾的論文,這篇文章的題目和EPR文章的題目一樣,也取名為《能認為量子力學對物理實在的描述是完備的嗎》,玻爾更仔細地闡明了他的「互補性原理」,然後從這種觀點出發,反駁EPR關於完備理論的物理實在性,力主量子力學對物理實在性的描述,進而肯定量子力學理論是完備的。玻爾認為EPR文章中所提出的那種關於物理實在性的判據,本身就是站不住腳的。從而EPR的論證也就不能說明量子力學的不完備性。玻爾認為:測量手段會影響賴以定義物理量的條件,而這種條件對於描述確定的「物理實在」的現象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兩個局部體系A粒子和B粒子在未觀測之前是一個用統一波函數描述的總體系——雙粒子糾纏態,它們是相互聯繫的整體,正因為這種關聯,粒子的自旋處在疊加態,這時所謂的自旋不具有物理意義,直到對其中任何一個粒子的測量,自旋才能稱為確定的「物理實在」的現象,而這種測量必定會擾動原先作為整體的另一個粒子的狀態,因為兩粒子原本是協調統一的,之間就無需傳遞什麼超光速的信息。這樣一來玻爾並不認為EPR的理想實驗違背了物理定域性,只是不贊同他們關於物理實在性的描述。玻爾認為量子現象是一種整體性的概念,只有在完成測量以後,才能稱得上是一個現象,純粹地屬於外在世界的性質、規律在量子力學中是不存在的。

EPR論證未被玻爾接受,同樣玻爾的反駁也不能令愛因斯坦信服。這場論戰表明,在EPR的「經典實在觀」看來,量子力學是不完備的,而在玻爾的「量子實在觀」看來,量子力學是非常完備和自洽的。

兩人在哲學基礎上的完全不同,直到愛因斯坦逝世也沒能得到調和。愛因斯坦的結論是:「目前流行的看法是,只有在物理實在的概念削弱之後,才能體現已由實驗證實了的自然界的二重性(粒子性和波性)。我認為,我們現有的實際知識還不能做出如此深遠的理論否定;在相對論性場論的道路上,我們不應半途而廢。」

這段話寫於他逝世的前三年1952年。在生命的最後三十年裡,愛因斯坦義無反顧地走上了這條道路,孤獨地尋找著一種比量子理論更為基本的理論。

1962年,就在玻爾去世的前一天,他還在黑板上畫了當年愛因斯坦光箱實驗的草圖,解釋給前來的採訪者聽。這幅圖成了玻爾留下的最後手跡。

至此,量子力學發展史的這場大論戰也結束了,雖然這是一場十分尖銳、激烈和曠日持久的論戰,但論戰雙方卻始終保持著真摯、深厚的友誼,這是一場真正的學術論戰,是學術論戰的光輝典範。這場論戰大大地促進了人們對量子論本質更深刻的認識,並且支持和深化了正統量子力學觀點,同時也開闢了量子信息學等這樣一些有廣大應用前景的新研究方向。

正是由於以愛因斯坦為代表的EPR一派和以玻爾為代表的哥本哈根學派的長期爭論,才使得量子力學越來越完備,很多問題得到了系統性的研究。1965年,貝爾在定域隱參量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個著名的關係,人稱貝爾不等式,於是有可能對隱參量理論進行實際的實驗檢驗,從而判斷哥本哈根學派對量子力學的解釋是否正確。從70年代開始,各國物理學家先後完成了十幾項檢驗貝爾不等式的實驗。這些實驗大多數都明顯地違反了貝爾不等式,而與量子力學理論預言的相符。但也不能就此對愛因斯坦和玻爾的爭論作出最後裁決。目前這場論戰還在進行之中,沒有得出最後的結論。


三、量子力學的應用

每次一提到量子領域,大家想到的都是神秘而又不懂的科學知識,無論何種知識都是從微觀甚至超微觀的角度去介紹它,但是很少人卻知道,量子領域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已經十分的廣泛了。可以說沒有量子力學,就沒有現在 的社會了,肯定有人會問量子力學在哪裡?其實你正沉浸於其中。

我們所熟知的一切電子產品,因為在電子產品中必備的電晶體,便是根據量子力學所研究出來的,無論是AMD又或者是英特爾,再者我們手機中的高通驍龍CPU,他們能夠存儲數十億個處理器全部都有歸功於量子力學。

在天文學,或者是天氣預報時,對於時間的要求是十分準確的,準確到不能有0.01秒的偏差,因為他們所有運算關於大自然又或者是星體軌跡的運算即使出現了0.01的偏差其導致的結果也是災難性的,所以,根據量子原理所組建的原子鐘,完美的解決了這個問題,最厲害的豔原子鐘,即使過了2000萬年,其時間誤差依然能保持在1秒之內。

在軍事領域上,量子力學可謂是大顯神威,無論是核武器的研究,又或者是飛彈系統的創建它都參與其中,甚至連雷射武器,都離不開量子力學。雷射武器之所以能被開發運用,其根本理論來源於普朗克發現的量子力學原理,裡面詳細介紹了光子,電子等現代雷射武器的原理。

而量子計算是一種遵循量子力學規律調控量子信息單元進行計算的新型計算模式。對照於傳統的通用計算機,其理論模型是通用圖靈機;通用的量子計算機,其理論模型是用量子力學規律重新詮釋的通用圖靈機。從可計算的問題來看,量子計算機只能解決傳統計算機所能解決的問題,但是從計算的效率上,由於量子力學疊加性的存在,目前某些已知的量子算法在處理問題時速度要快於傳統的通用計算機。

量子通信是指利用量子糾纏效應進行信息傳遞的一種新型的通訊方式。量子通訊是近二十年發展起來的新型交叉學科,是量子論和資訊理論相結合的新的研究領域。量子通信主要涉及:量子密碼通信、量子遠程傳態和量子密集編碼等,近來這門學科已逐步從理論走向實驗,並向實用化發展。高效安全的信息傳輸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基於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並因此成為國際上量子物理和信息科學的研究熱點。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

需要量子艙,量子艙配件,理療儀,量子產品,檢測儀的,歡迎聯繫!

公司地址:鄭州市高新技術開發區臘梅路150號

服務熱線:400 167 1413

        業務微信:13140114291   高經理



相關焦點

  • 細思極恐的量子力學,量子真隨機與機械論的世界
    20世紀物理學最大的兩個成就是量子力學和相對論,他們一個是研究微觀世界的神器一個是研究宏觀世界的法寶,它們已經成為了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石。今天我們就粗淺的聊聊細思極恐的量子力學。量子力學這要對一門研究原子、分子、凝聚態物質,以及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的結構、性質的基礎理論,在研究的過程中,我們是越研究越糊塗,量子力學的大師,哥本哈根學派的創始人玻爾都稱自己不懂領子力學,在學習量子力學的過程中你會發現上完本科時你好像完全懂了,上完碩士你又迷糊了,上完博士你基本上是完全不懂了,量子力學就是這麼讓人匪夷所思,與我們的宏觀世界截然不同
  • 什麼是量子力學?什麼是量子糾纏?為什麼說量子力學很詭異?
    什麼是量子力學?量子力學是描述微觀物質的理論,與相對論一起被認為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本支柱,許多物理學理論和科學如原子物理學、固體物理學、核物理學和粒子物理學以及其它相關的學科都是以量子力學為基礎所進行的。
  • 顛覆世界的「量子力學曼哈頓計劃」
    量子力學並沒有支持自由意志,只是於微觀世界物質具有概率波等存在不確定性,不過其依然具有穩定的客觀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否認宿命論。,量子力學已經陪伴了人類118年。   量子力學在現實世界的十大應用   數千年來,人類一直依靠天生的直覺來認識自然界運行的原理。雖然這種方式讓我們在很多方面誤入歧途,譬如,曾一度堅信地球是平的。但從總體上來說,我們所得到的真理和知識,遠遠大過謬誤。
  • 費曼說:世界上沒有人懂得量子力學
    費曼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誰要是懂量子力學,那麼他就是真的不懂量子力學。」這句話看似矛盾,實際上對於很多有名的量子物理學家們,他們時常也對量子力學感到一頭霧水。1915年,愛因斯坦提出了廣義相對論,在1919年,廣義相對論預言被證實,但是與此同時,世界上真正能理解相對論的人屈指可數,而幾乎就在同一時期,量子力學的奠基人們說,世界上真正能理解量子力學的沒幾個,事實上量子力學太過於顛覆性。
  • 從零開始讀懂量子力學
    戴瑾博士撰寫的《從零開始讀懂量子力學》深入淺出地把讀者帶入了奇妙的量子世界,探尋微觀世界的奧秘,感受現代物理學的魅力,了解現代科技發展背後的秘密,感知未來技術的發展趨向。目前國內很需要這樣一本科普書。
  • 量子力學
    此後,它滲透到許多學科,包括量子化學、量子電子學、量子光學和量子信息科學。它的現代理論發展包括弦理論和量子引力理論。它還為現代元素周期表的許多特徵提供了一個有用的框架,並描述了原子在化學鍵形成過程中的行為和計算機半導體中的電子流,因此在許多現代技術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雖然量子力學被構建來描述非常小的世界,但它也能解釋一些宏觀現象,如超導體, 和超流體。
  •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到底什麼是量子力學
    近年來,量子力學一直是科學界的一個火爆詞彙,「遇事不決,量子力學」成為了科普作品評論區幾乎必備的一句話,今天我們就來簡單聊一聊量子力學,它到底有什麼神奇之處。還有以愛因斯坦、波爾、薛丁格、普朗克等人為首的量子物理。物理其實就是研究我們這個世界的規則,也就是世界觀。經典物理就是研究我們所能看見的宏觀世界觀,而量子物理研究的是我們看不見的微觀世界觀。
  • 什麼是量子力學?愛因斯坦起到什麼作用,量子力學就在我們身邊
    一直存在爭議,對於大部分人來說,聽到關於量子力學的事,估計就是這一句梗了吧:遇事不決,量子力學,解釋不通,穿越時空從這一句話裡不難看出量子力學對於現在的我們是一個很高深,很難懂的學科。那麼量子力學究竟是什麼樣的呢?
  • 好課分享:吳金閃教授:量子力學無基礎入門
    低價課程分享好課分享:吳金閃教授:量子力學無基礎入門(有需要的找我,你就可以擁有這個課程)----【完結】00宣傳片:閃教授帶你走進神奇的量子世界.mp401集:被神化的量子力學到底是什麼.mp402集:如何理解量子力學.mp403集:實驗一:為什麼鍍膜的鏡頭透光率更高.mp404集:量子力學的數學基礎:初中生都能懂的概率論.mp405
  • 為了理解父親,數學不及格的他選擇走進量子力學的世界
    科幻片《無姓之人》中呈現了三個平行的時空其實,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讀於普林斯頓大學量子力學專業的研究生休·埃弗特(Hugh Everett)就提出了這一理論,並且有著嚴謹的數學方程作為後盾。從左至右:馬克、母親南希、姐姐麗茲、父親休拜訪量子力學專家唐·瑞斯勒 馬克的第一站,是前往唐·瑞斯勒(Don Reisler)家。
  • 大統一:從「牛頓力學」到「量子力學」
    人們陶醉於「盡善盡美」經典物理學大廈的境界:在牛頓力學為「地基」上解釋一切物理學問題,而把解釋不了的電磁現象,虛構作為天體物質在「以太」中的機械運動,整個物理世界都始源於絕對不可分的原子和絕對靜止的以太這兩種物質,科學發展視乎達到頂峰。十九世紀末,德國物理學家倫琴發現了一種能穿透金屬板使底片感光的X射線。不久,貝克勒爾發現了放射性現象,人們發現舊有的經典理論無法解釋微觀系統。
  • 為什麼物理學家費曼說,世界上沒有人懂得量子力學?
    (也就是美國原子彈的研製)同時,也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而他主要成就是集中在量子力學中。他曾經給大學本科生授課,這門課程的內容後來被整理成書,這本書就叫做《費曼物理學講義》,是如今最暢銷的大學物理學教材。作為20世紀在量子力學領域的大牛,為什麼費曼會說出:世界上沒有人懂得量子力學?世界上真的沒有人懂得量子力學?
  • 量子力學面臨的困境,該如何詮釋微觀世界詭異的現象?
    相同的實驗條件必然得到相同的實驗結果,既決定論的因果性觀念;一是相信科學理論都是對現象背後的客觀世界的規律的解釋,科學的目標在於掌握規律,作出預言。然而量子力學一開始就從根本意義上對這兩種信念提出了挑戰。
  • 什麼是量子力學?
    量子力學是物理學中與非常小的物理學分支。它產生了一些關於物質世界的非常奇怪的結論。在原子和電子的尺度上,許多經典力學方程,描述事物在日常大小和速度下移動的方式,不再有用。在經典力學中,對象存在於特定時間的特定位置。然而,在量子力學中,物體卻存在於概率的陰霾中;它們有一定的機會在A(愛麗絲)點,另一個機會是在B(鮑勃)點等等。
  • 量子力學解釋靈魂轉世,恐怖的量子力學顛覆人類世界觀
    量子力學    科學的探索和研究是永無止境的,但是對於世界探索的越深
  • 量子力學簡史
    經典力學、經典電動力學、經典熱力學和統計力學形成了物理世界的三大支柱。它們緊緊地結合在一塊兒,構築起了一座華麗而雄偉的殿堂。        人們也許終於可以相信,上帝造物的奧秘被他們所完全掌握了,再沒有遺漏的地方。
  • 【地理觀察】量子力學解釋靈魂轉世,恐怖的量子力學顛覆人類世界觀
    譚師出品 雙縫實驗是量子力學中,最為神奇的實驗之一。該實驗由英國科學家託馬斯·楊在1807年提出的,證明了光波動性;到了20世紀初,量子力學的出現,給雙縫實驗增加了新的解釋。
  • 量子力學很詭異?從十個方面全方位探索量子力學的「前世今生」!
    通過量子力學的發展,人們對物質的結構以及其相互作用的見解被革命化地改變,許多現象也得以被解釋。量子力學是現代物理學的理論基礎之一,是研究微觀粒子運動規律的科學,使人們對物質世界的認識從宏觀層次跨進了微觀層次。
  • 統計力學,量子力學中的量子數學方法和解釋
    統計力學,量子力學中的量子數學方法和解釋。陳建、伍定邊,王院士講的經典物理物理量子都有。潘慶,趙凱華等的近代物理。斯坦福的量子力學理論。上面這些都是最基礎的說幾個選修課,理論物理四大力學:電動,量子,量子統計,熱力學量子力學,電動力學(龐加萊),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量子力學佔理論物理課很大一部分比重。形式論,微分拓撲,代數拓撲都是很有意思的東西。
  • 什麼是量子力學?| 曹則賢
    本文將系統地解釋什麼是量子(quantum)、什麼是力學(mechanics),在對量子力學創建過程的回顧中講述構成量子力學的具體內容,然後會介紹幾例量子力學帶來的新技術。量子力學從來都不是什麼革命,它只是經典物理學自然的、邏輯的延續。量子力學一如物理學的其它分支,都是人類思想智慧的結晶。量子力學,還有相對論,這些百多年前的頭腦風暴,今天應該成為受教育者的知識標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