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王彩雲
編輯:劉穎娟
定稿:蘇子後
自從孩子出生後,家長關注的重心就是他們的生長發育情況,只要他們能夠健康快樂長大,父母也就別無所求了。
可若是1歲以下的寶寶,自我表達能力有限,父母恐怕很難發現問題,就很容易耽誤最佳的治療時間,那麼,這時父母應該怎麼辦呢?專家給大家分享一些辨別的小竅門——
家長如何在家判斷自家1歲前的寶寶是否發育正常?
主要可以從下面幾項發育指標來判定,如果孩子都能做到,說明其身體發育一切正常,反之,則需要趕緊去醫院檢查一下:
1、寶寶的眼睛觀看四周
寶寶出生的第一周,視力還較為弱,僅僅能看到8~15釐米處的物體,可以用眼睛追隨著物體的移動。
到1個月的時候,能夠看清楚15~30釐米內的物體。
到2個月的時候,能夠進行自我協調注視,還可以區分出不同的顏色,但還不能分辨深淺,可以在視力範圍內的90度內,眼球跟隨著物體而進行運轉,且看清父母的臉。
在3~4個月時,可以看清75釐米左右位置的物體,視力約0.1,可以固定看物,眼球可以追隨著母親的身體而進行轉動,對顏色變得敏感,喜歡看自己的手和顏色鮮豔的物體。
第5~6個月時,可以注視到較遠的物體,如街上的過往的行人,視力達0.1,能夠準確看清面前的物體,並追隨物體移動。
第7~8個月,能夠辨別出物體的遠近和空間感,開始喜歡和大人玩「躲貓貓」遊戲。
第9~10個月,能夠跟隨物體進行上下左右移動,可以追隨落下的物體,找到掉落的地方,可以區分簡單的幾何體、物體的不同形狀等。
第11~12個月,能夠追隨物體的移動而移動,視力可達0.2。
2、可以正常吃奶
吃奶基本上是每個寶寶無生俱來的一種本能,若是剛開始的時候吃奶方式不太對,只要寶媽糾正幾次後,就能夠快速學會。
這種在醫學上稱之為吮吸反射,是哺乳動物及人類先天具有的反射之一,在胎兒時期孕18周的時候就已經形成,出生後表現得更為明顯。
具體表現為將東西放入嬰兒的口中會主動吸吮,在出生後的3~4個月自行消失,逐漸被主動的進食動作所代替,但是在睡覺或其他場合,仍會持續一段時間的自發性吸吮,1歲後會完全消失。
若是出生時吸吮動作錯誤,寶媽糾正多次,寶寶依舊還是採用錯誤的吃奶方式,或是1歲後還出現這一反射,那就很可能影響口腔發育或是智力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建議家長及時帶娃去醫院進行檢查,確保他們是正常生長發育的。
3、大動作跟得上
2個月的寶寶,可以微微地抬起自己的頭部,不過其頸部肌肉的力量尚不足以支撐頭部的重量,家長需要做好保護。
4~5個月的寶寶,可以慢慢學會自己翻身。
6~7個月的寶寶,在大人的幫助下可以獨坐幾分鐘。
8~10個月的寶寶,可以自己獨立坐穩,慢慢學會爬行,並在大人的攙扶下或是自己扶著沙發站起來。
11~12個月的寶寶,可以獨站,然後學習走路。
4、精細動作跟得上
正常情況下,剛出生的寶寶就具有抓握能力,且隨著月齡的增加,這種能力會逐漸增高。
且手指的靈活能力也會隨之增強,而若是在4個月後,寶寶還是緊緊地握著拳頭,絲毫不能打開自己的拳頭,就可能存在著腦癱的風險。
正常情況下,4個月的寶寶,已經能夠嘗試著去主動抓握放置在桌上的玩具,只是由於視力發育尚不完善,因此可能對於眼前的物品不容易精準的抓到。
5~6個月的寶寶,由於視力不斷發育,手眼協調能力已經基本具備,可以用兩隻手分別抓住一樣東西,並慢慢地可以雙手間交換物品。
7~8個月的寶寶,可以抱著自己的手、腳進行啃咬,還會出現扔、撕、抓等行為,還能靈活使用自己的大拇指和其他的四個手指夾取東西。
9個月的寶寶,可以用食指和拇指捻起黃豆、花生米等,這種精細的小動作,預示著大腦發育的水平較好。
10個月的寶寶,已經知道放棄手中的物品,然後選擇其他自己喜歡的東西。
11~12個月的寶寶,可以將小球放入盒子裡,並能夠拿筆進行塗鴉,還會翻開書本了。
5、會跟成人進行互動
正常情況下,寶寶在3個月後,就會跟成人進行互動,當你在跟他說話或是微笑的時候,娃也會回應微笑,或是開始咿咿呀呀地說起話來。
反之,很可能出現了發育遲緩的情況,最好帶娃到醫院檢查。寶媽平時可以多和寶寶一起互動,對他的發育很有幫助。
6、會自娛自樂
寶寶在自己睡醒後,或是家長讓他獨自一人的時候,他們會很開心,吮吸著手指,亦或者好奇地擺弄著玩具等方式進行自娛自樂,此時父母就不用太擔心,這是一種很正常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