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內寶寶發育指標大全,全通過了,才能正式宣告你家娃平安無事

2020-12-20 母嬰參考

執筆:王彩雲

編輯:劉穎娟

定稿:蘇子後

自從孩子出生後,家長關注的重心就是他們的生長發育情況,只要他們能夠健康快樂長大,父母也就別無所求了。

可若是1歲以下的寶寶,自我表達能力有限,父母恐怕很難發現問題,就很容易耽誤最佳的治療時間,那麼,這時父母應該怎麼辦呢?專家給大家分享一些辨別的小竅門——

家長如何在家判斷自家1歲前的寶寶是否發育正常?

主要可以從下面幾項發育指標來判定,如果孩子都能做到,說明其身體發育一切正常,反之,則需要趕緊去醫院檢查一下:

1、寶寶的眼睛觀看四周

寶寶出生的第一周,視力還較為弱,僅僅能看到8~15釐米處的物體,可以用眼睛追隨著物體的移動。

到1個月的時候,能夠看清楚15~30釐米內的物體。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到2個月的時候,能夠進行自我協調注視,還可以區分出不同的顏色,但還不能分辨深淺,可以在視力範圍內的90度內,眼球跟隨著物體而進行運轉,且看清父母的臉。

在3~4個月時,可以看清75釐米左右位置的物體,視力約0.1,可以固定看物,眼球可以追隨著母親的身體而進行轉動,對顏色變得敏感,喜歡看自己的手和顏色鮮豔的物體。

第5~6個月時,可以注視到較遠的物體,如街上的過往的行人,視力達0.1,能夠準確看清面前的物體,並追隨物體移動。

第7~8個月,能夠辨別出物體的遠近和空間感,開始喜歡和大人玩「躲貓貓」遊戲。

第9~10個月,能夠跟隨物體進行上下左右移動,可以追隨落下的物體,找到掉落的地方,可以區分簡單的幾何體、物體的不同形狀等。

第11~12個月,能夠追隨物體的移動而移動,視力可達0.2。

2、可以正常吃奶

吃奶基本上是每個寶寶無生俱來的一種本能,若是剛開始的時候吃奶方式不太對,只要寶媽糾正幾次後,就能夠快速學會。

這種在醫學上稱之為吮吸反射,是哺乳動物及人類先天具有的反射之一,在胎兒時期孕18周的時候就已經形成,出生後表現得更為明顯。

具體表現為將東西放入嬰兒的口中會主動吸吮,在出生後的3~4個月自行消失,逐漸被主動的進食動作所代替,但是在睡覺或其他場合,仍會持續一段時間的自發性吸吮,1歲後會完全消失。

若是出生時吸吮動作錯誤,寶媽糾正多次,寶寶依舊還是採用錯誤的吃奶方式,或是1歲後還出現這一反射,那就很可能影響口腔發育或是智力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建議家長及時帶娃去醫院進行檢查,確保他們是正常生長發育的。

3、大動作跟得上

2個月的寶寶,可以微微地抬起自己的頭部,不過其頸部肌肉的力量尚不足以支撐頭部的重量,家長需要做好保護。

4~5個月的寶寶,可以慢慢學會自己翻身。

6~7個月的寶寶,在大人的幫助下可以獨坐幾分鐘。

8~10個月的寶寶,可以自己獨立坐穩,慢慢學會爬行,並在大人的攙扶下或是自己扶著沙發站起來。

11~12個月的寶寶,可以獨站,然後學習走路。

4、精細動作跟得上

正常情況下,剛出生的寶寶就具有抓握能力,且隨著月齡的增加,這種能力會逐漸增高。

且手指的靈活能力也會隨之增強,而若是在4個月後,寶寶還是緊緊地握著拳頭,絲毫不能打開自己的拳頭,就可能存在著腦癱的風險。

正常情況下,4個月的寶寶,已經能夠嘗試著去主動抓握放置在桌上的玩具,只是由於視力發育尚不完善,因此可能對於眼前的物品不容易精準的抓到。

5~6個月的寶寶,由於視力不斷發育,手眼協調能力已經基本具備,可以用兩隻手分別抓住一樣東西,並慢慢地可以雙手間交換物品。

7~8個月的寶寶,可以抱著自己的手、腳進行啃咬,還會出現扔、撕、抓等行為,還能靈活使用自己的大拇指和其他的四個手指夾取東西。

9個月的寶寶,可以用食指和拇指捻起黃豆、花生米等,這種精細的小動作,預示著大腦發育的水平較好。

10個月的寶寶,已經知道放棄手中的物品,然後選擇其他自己喜歡的東西。

11~12個月的寶寶,可以將小球放入盒子裡,並能夠拿筆進行塗鴉,還會翻開書本了。

5、會跟成人進行互動

正常情況下,寶寶在3個月後,就會跟成人進行互動,當你在跟他說話或是微笑的時候,娃也會回應微笑,或是開始咿咿呀呀地說起話來。

反之,很可能出現了發育遲緩的情況,最好帶娃到醫院檢查。寶媽平時可以多和寶寶一起互動,對他的發育很有幫助。

6、會自娛自樂

寶寶在自己睡醒後,或是家長讓他獨自一人的時候,他們會很開心,吮吸著手指,亦或者好奇地擺弄著玩具等方式進行自娛自樂,此時父母就不用太擔心,這是一種很正常的表現。

相關焦點

  • 1歲內寶寶發育標準,父母對照一下,全通過則說明寶寶平安無事
    「我家寶寶前幾天剛學會翻身了,小模樣簡直萌死我了」「啊那你家寶寶幾個月了呀,看起來和我的寶寶差不多大,怎麼我的寶寶還不會翻身,會不會是營養沒跟上」相信大多數媽媽都經歷過這樣的對話,初為人母的時候,由於缺乏經驗,又害怕寶寶的發育會跟不上同齡人,所以聊天時總會時不時的問問情況。
  • 幼兒1-2歲生長發育指標,你家寶寶一樣嗎?
    文/可馨育兒 幼兒1-2歲生長發育指標,你家寶寶一樣嗎?一、前滷門閉合寶寶長到一歲半的時候,大多數寶寶的前滷門已經完全閉合了,發育快的寶寶甚至在一歲半以前就已經閉合了,即使還沒有閉合,也已經很小了,不仔細看根本看不出來。
  • 1歲寶寶發育合格「評估指標」,4項能力缺一不可,你家娃達標沒
    一些專家也給出了一周歲寶寶的生長評估指標,這些指標可以科學地幫助家長評估孩子成長還存在哪些問題,4向指標缺一不可,一起來看看你娃達標沒。如果您家孩子一歲了還不怎麼說話,也不用太著急,解決的辦法是:多與孩子溝通對話,給孩子一個良好的語言氛圍。如果到了一歲半還不會說話,請趕緊帶著孩子去醫院系統檢查一下。
  • 三歲寶寶的生長發育情況應在這個範圍內,對照看看你家娃達標了沒
    那麼,對於三歲的寶寶來說,他們的身體發育指標是怎樣的才算是正常的呢? 1.身高 其實對於三歲以內的寶寶來說,他們的身高發育大都滿足一定的生長規律:0~3 個月:3.5 cm/月,4~6 個月:2 cm/月,7~9 個月:1.5 cm/月,10~12 個月:1 cm/月,1~ 2 歲:10~11 cm/年,> 2 歲:4~7 cm/年,寶媽們可以對照這個生長規律來看自家寶寶的身高生長是否正常
  • 一歲內寶寶發育規律,若你家娃全達標,說明他身體棒大腦發育好
    為了他們的健康成長,孩子一歲前的發育規律媽媽不得不掌握。「為什麼別人家的寶寶四歲就能翻身,我家的寶寶卻不行,是不正常嗎?」「寶寶都一歲了,才只能勉強站起來,這樣的情況需要接受治療嗎?」因為別人家的孩子比自己孩子發育超前了,就會懷疑自家的孩子是否存在問題,事實上,只要寶寶在大致的發育範圍之內,都是正常的,並不需要特別擔心。下面就給大家羅列一份來自兒科專家關於一歲內寶寶牙齒發育、語言發育、運動等各方面規律的研究報告,若你家孩子全都達標了,說明他身體棒大腦發育好。
  • 1歲內寶寶「大動作」發育對照表,你家寶寶發育達標了...
    媽媽們聚在一起,多半就是討論寶寶們,娃上學了,媽媽們討論的是學校教育問題,娃沒有上學的媽媽們,討論的是幼兒園的問題,寶寶剛剛出生不久的媽媽們,討論的是自家寶寶發育情況,比如說會抬頭了,會爬了,會走路了等等。
  • 各階段娃該掌握啥技能?2歲內寶寶「大動作發育表」,父母了解下
    嬰幼兒大動作的發育,是寶寶腦部健康發育的重要指標,更是衡量寶寶運動能力的指標之一。當了爸媽以後,寶寶第一次抬頭、第一次走路...都能讓我們驚喜好久!而一旦比較別家娃,寶寶某個動作跟不上,就會讓我們陷入焦慮,擔心孩子有問題。
  • 2歲寶寶有啥發育指標評估?能做到這些事,說明孩子超前發育了
    而寶寶2歲後,會正式進入一個生長發育關鍵期,這一階段,寶寶的骨骼迅速成長,相應的四肢也會加快發育速度,獨自行走、手指精細化動作,都會在這個年齡段發生。那兩歲孩子的發育指標評估是什麼呢?根據對兒童體格發育的調查,國家衛生部婦社司組織有關人員,研究制訂了《中國7歲以下兒童生長發育參照標準》,該標準已於2009年6月2日由衛生部正式公布,並且在這個表中,男孩和女孩的發育情況是不同的。
  • 寶寶發育健康的各項指標,看看你家孩子及格了嗎?
    對於5歲以下的孩子,家長最關心的是身高、體重和其他發育情況,擔心孩子比同齡人發育落後,不妨來了解一下寶寶發育健康的各項指標,看看孩子有沒有及格。寶寶發育健康的各項指標是怎樣的?1、一個月1~2周內的寶寶動作笨拙,稍微有顫動的手臂活動,能把手舉到視線範圍內,也能把手放在嘴邊,雙手會緊緊握成拳頭狀,頭能轉動到另一側。焦距範圍在20.3~30.4釐米,特別喜歡黑白色或顏色對比強烈的圖案。
  • 1歲以內的寶寶「大動作」發育對照表,你家寶寶發育達標了嗎?
    媽媽們聚在一起,多半就是討論寶寶們,娃上學了,媽媽們討論的是學校教育問題,娃沒有上學的媽媽們,討論的是幼兒園的問題,寶寶剛剛出生不久的媽媽們,討論的是自家寶寶發育情況,比如說會抬頭了,會爬了,會走路了等等。
  • 1歲寶寶成長發育指標大全,你家娃達標了嗎?全過了寶媽才能放心
    孕育生命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十月懷胎,媽媽們在經歷了各種擔心之後,終於能和自己的寶寶見面了。然而,孩子出生了,媽媽們才知道,原來這才是孩子成長的開始。而很多新手媽媽們在帶孩子的過程中,都有這樣的疑惑,自己家寶寶現在的發育狀況,是否就是正常的呢?那麼,1歲以內的小寶寶在發育上,有哪些標準呢?
  • 寶寶大腦幾歲會發育完全?三歲前出現這些標誌,恭喜你,娃很聰明
    寶寶大腦幾歲會發育完全?三歲前出現這些標誌,恭喜你,娃很聰明朋友小陸而兒子是個8個月的早產兒,剛出生時在保溫箱裡住了一個多月,每天小陸都往返家和醫院兩邊,看著睡在保溫箱的寶寶,心理壓力很大,擔心未來寶寶的生長發育出現問題,特別是孩子大腦發育。
  • 8個月寶寶發育指標大全,你家寶寶達標了嗎?
    導語:8個月寶寶的身體發育標準、感知能力發育標準,以及具備哪些能力?總感覺自己家的寶寶不如別人家的寶寶,相信看了這些你就不焦慮了!她擔心自己家的寶寶發育不良,覺得自己家的寶寶處處不如別人。那麼她的寶寶到底是否正常呢?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答案。其實寶寶的生長發育都是有一定標準的,但是每個寶寶的情況又不一樣,有的寶寶發育會快一些,而有的寶寶會慢一些,所以全面了解寶寶的發育情況,是每個寶媽的必修課。現在我們一起來了解8個月的寶寶吧!
  • 新生兒一出生要做這些檢查,對比「發育指標」,看你家娃是否正常
    初為人父母的寶爸寶媽們,在寶寶出生之前,都會對寶寶的容貌有自己的憧憬,但是當寶寶真正出生後,往往和想像中的樣子會有很大的差距,甚至有些媽媽見到自己寶寶的第一眼都懷疑:這到底是不是我的娃? 沒錯的!這就是你的娃,在肚子裡孕育了10個月的娃,親生的娃!
  • 1歲內寶寶四大能力發育標準,若一個沒達標,孩子可能發育遲緩了
    ,若1歲之內的寶寶這四點沒有達到標準,說明可能發育遲緩了,要引起注意。其實,孩子的發育問題,可能是不少家長都會關心的,下面就由專家來向各位科普一下1歲內寶寶的發育標準,不妨參考看看你家孩子達標了沒——0-1歲寶寶的4大發育標準1、肢體能力發育一般來說 ,寶寶在3個月時就會出現俯臥抬頭的姿勢了,4個月可以進行自主翻身,到了6個月大時可以自己坐穩,7-8個月時會用手和膝蓋爬行,9個月練習站立,10個月後可以獨自站立或扶站,到了1歲左右就能夠獨立行走了。
  • 1歲內寶寶四大能力發育標準,若一個沒達標,孩子可能發育遲緩了
    ,若1歲之內的寶寶這四點沒有達到標準,說明可能發育遲緩了,要引起注意。 案例 橙子家的寶寶已經快9個月大了,同齡的孩子此時都能自己爬著玩了,可自家娃卻壓根不會,還是需要家人抱在手上
  • 1歲內寶寶4項重要指標,出現3種折磨人表現,說明寶寶生長迅猛
    1歲內寶寶每天都有新變化,媽媽發現寶寶每天都有「新本事」。每天等寶寶睡著之後,回味一下當天寶寶的表現,總覺得好像和昨天不一樣了。要麼長本事了,要麼更折磨人了,要麼衣服穿起來小了等等,其中很多媽媽更在意寶寶長高長胖等生長發育問題。
  • 3歲寶寶的成長發育指標,結果很喜人,對照看看你家寶寶達標了嗎
    文|凝媽我家二寶剛過完3歲生日,又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兒科學》將小兒年齡分為7期,胎兒期、新生兒期(0-28天)、嬰兒期(0-1周歲)、幼兒期(1-3歲)、學齡前期(3-6/7歲)、學齡期(6-7歲至12歲)、青春期(10-20歲)。
  • ...歲兒童身高、體重、頭圍發育指標,內附自測方法,你的寶寶達標了嗎
    寶寶的頭圍、身高、體重是最直觀、最重要的衡量和判斷寶寶生長發育是否正常的一項指標。也是爸爸媽媽特別重視的,總覺得自家娃「太瘦」或「太胖」,都希望自己家的寶寶有一個健康的成長指標。今天小編總結了寶寶的頭圍、身高、體重的自測方法以及各項指標,快來對比一下吧。
  • 一歲內寶寶精細動作發展暗示智力發育,你家達標沒?附上早教方法
    很多父母有了寶寶後,對寶寶的身高體重格外在意,不定時地量量長高了沒,長胖了沒。但要我說,新手爸媽更應該關注一歲內寶寶的動作發育,因為這是反映寶寶智力發育的重要標準。為什麼這樣說?因為動作發育是由大腦的神經系統帶動的,可以說動作發育是大腦發育的一個重要指標。如果只是長高長胖但動作發育遲緩,說不定可能是大腦某方面功能發育不足。家長如果能及時發現並做出適當的改善方法,對寶寶的智力發育有深遠作用。寶寶的動作發育包括大運動和精細動作兩方面。其中精細動作發育是指寶寶帶動手或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群做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