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樓下去快遞,聽到有小區的阿姨說,那誰家的媳婦給外面的孩子補課呢,聽說很賺錢,就是教些拼音、讀寫,教孩子學算術,在那報名的人挺多的,好像很賺錢的樣子。
另外一個阿姨說,就教個拼音、算術,一學期就要四五千塊,這也太貴了。
幹教育也太賺錢了。
是這樣子的嗎?現在做教育太好賺錢嗎?我也想知道。
回家後又看到一個問題《認識個95年的姑娘教英語月入3萬,96年男孩月入5萬,滿滿的都是錢,做教育真的很賺錢嗎?》
看到這個問題,忍不住想說兩句,題主的意思是教育領域的錢好賺?教育領域是很大,教育領域的競爭也很激烈,有學校教育,有補課的機構,還有各種小的補習班,也不是誰想賺錢就能賺錢的。
「要想人前顯貴,必先人後受罪」
題主看到了姑娘和小夥子的收入,隔著屏幕都感覺羨慕,但是你沒有看到他們的付出。
老話說「要想人前顯貴,必先人後受罪」,還有句話是說,「冬練三九,夏練三伏」,「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作為現在的人,還不能僅僅是練功那麼簡單,當老師,尤其是補課之類的老師,除了會教書,還得會營銷,能拉得來客戶,能受得了麻煩。
從我最近認識的一個四十多歲女人的經歷,我們看看收入背後的付出,你就不會只是感嘆收入高,你會充分地認識到有付出才會有回報。
我最近從@今日頭條中認識了一個四十多歲的教大家寫作的人,頭條上她的名字是@雪舞梅香,通過她的專欄《0基礎業餘寫作賺零花錢經驗分享》我和她建立了聯繫。
她對自己的介紹是「曾經迷茫的中年大媽,從小喜愛文字卻只在日記裡自嗨。業餘時間學習寫作,半年賺到稿費10000+,已籤約多個平臺,已經幫助了200+位朋友文字變現。」
加入她的社群以後,我發現,她不光從自己寫作過程中的感受給大家教怎樣寫作,教大家拆解頭條上榮獲青雲計劃的文章,分析各個文章的特點、寫法,給大家提供各種徵稿的渠道,告訴大家不同的公眾號有不同的風格,寫文章前一定要先分析公眾號的特點,光憑一腔熱血,不行。
更重要的是她會督促大家學習打卡,讓大家先動起來,不至於聽課了就了了,打卡十次她會對你的文章進行點評。
最最重要的是她會聯繫一些平臺,把能為這些平臺寫作的小夥伴拉到一個群裡,讓大家互相切磋,取得爆款的文章和作者會給予獎勵,給大家看到別人的進步,堅信前進的動力。
我以前曾經也買過類似的寫作課程,買完以後老師就不管了,任由自己發揮,群裡面沒有指導,更沒有互動,出不了三個月,自己就沒有動力了。
有付出才能有回報
看看她為了寫作這個事情都做了些什麼,頭條上有她的專欄,知乎上有寫作的圈子,知識星球上有付費的問答,荔枝微課上有專門為寫作錄製的音頻課程,每天她除了上班以外,還得和群裡的小夥伴互動,給予大家前進的動力。
看看2月份社群人員的成績
1.新增SVIP 2人,VIP 85人,來了好多優秀的朋友,特別喜歡這樣高能的團隊
2.新增13人本年度首次文字變現,百人榜計劃進度46/100,其中11 人超過4位數,2人超過5位數。VIP會員1人獲得頭條優質帳號獎金5000元,青雲計劃6篇,微頭條爆款100多篇。
3、知乎寫作訓練營第一期結營,1個多月的時間,有14人粉絲增加1000+,前5名分別增加了8900、7800、6261、5500、3200,實在太意外!2020年知乎達人榜進度15/20,萬粉計劃達成2人。
你的努力在哪,哪就會開花結果。
截止目前寫作變現的圈子有七千多人,自己思量下她的收入會有多少?看到她的這些付出,你覺得簡單嗎?
話說題主的問題,教育真的很賺錢嗎?不是教育賺不賺錢,是要有付出才會有回報,不論哪個行業?
你的努力在哪,哪就會開花結果。如果你像這位女子的付出,我相信你的回報一定不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