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谷泰文全名:
這個全名融合了兩個古老的印度語言:巴語和梵語, 其意譯為:
天使之城,宏偉之城,永恆的寶石之城,永不可摧的因陀羅之城,世界上賦予九個寶石的宏偉首都,快樂之城,充滿著像似統治轉世神之天上住所的巍峨皇宮,一座由因陀羅給予、毗溼奴建造的城市。
曼谷的名字十分有趣全名共有41個字是世界上名字最長的首都。那是1782年拉瑪一世在這裡建立新都後取名為「共臺甫馬哈那坤棄他哇勞狄希阿由他亞馬哈底陸浦歐叻辣塔尼布黎隆烏冬帕拉查尼衛馬哈灑坦」意思是「神仙的城偉大的城玉佛的宿處堅不可摧的城被贈予九塊寶石的世界大都會幸福的城……」(Krung Thep Mahanakhon Amon Rattanakosin Mahinthara Ayuthaya Mahadilok Phop Noppharat Ratchathani Burirom Udomratchaniwet Mahasathan Amon Piman Awatan Sathit Sakkathattiya Witsanukam Prasit)這樣長的城名念起來實在太不方便國人們便簡稱為「共臺甫」意思是「天使之城」當地華僑根據音譯稱它為「曼谷」。
曼谷的全名共有172個英文字母被吉尼斯世界記錄(Guinness Book of Records) 列為世界上最長的地名。
曼谷歷史
1767年,暹羅阿瑜陀耶王國首都大城(Ayutthaya)被緬甸攻陷焚毀。吞武裡王朝將首都南遷至昭披耶河西岸的吞武裡府(Thonburi)。
1782年曼谷王朝拉瑪一世,把都城從湄南河以西的吞武裡遷至河東的曼谷。在此造宮殿、修城牆,大皇宮和玉佛寺是其中最傑出的代表,並興建了曼谷最早的九條街道,以唐人街的三聘街最為著名。昭披耶河東岸從一個小型市集和港口開始發展。
拉瑪二世和三世時期,城內增建和維修了許多佛寺,其中以臥佛寺和金山寺為代表。
朱拉隆功大帝(1868年-1910年)時代,王宮群向北建設,並拆除了大部分城牆;後任的國王繼續往北建造宮殿。
1916年建立了第一所大學,朱拉隆功大學。
1937年以昭披耶河劃分成曼谷和吞武裡兩市。
1971年兩市再合併成曼谷-吞武裡都市區,面積達290平方千米。
1972年組成曼谷吞武裡京都,又稱大曼谷,面積2000平方千米;新都心移往昭披耶河東岸,西岸現在被視為舊市區。
如今的曼谷已然成為中南半島最大城市,東南亞第二大城市,為泰國政治、經濟、貿易、交通、文化、科技、教育、宗教與各方面的中心。曼谷是繁華的國際大都市,融合東西方文化、包羅萬象的"天使之城"。是貴金屬和寶石的交易中心。經濟佔泰國總量的44%,曼谷港承擔著泰國90%的外貿。曼谷旅遊業十分發達,被評選為2013全球最受歡迎旅遊城市。曼谷是國際活動中心之一,每年有多達二、三百起的各種國際會議在此舉行。城內設有聯合國亞太經社委員會總部、世界銀行、世界衛生組織、國際勞工組織以及20多個國際機構的區域辦事處。曼谷被譽為"佛教之都",是"世界佛教聯誼會"總部及亞洲理工學院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