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一等獎成果、《巴蜀全書》階段性成果——《宋會要輯稿》

2021-02-13 四川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

    《宋會要輯稿》由清代學者徐松將《永樂大典》中收錄的宋代官修《宋會要》加以輯錄而成。全書共366卷,分為帝系、后妃、樂、禮、輿服、儀制、瑞異、運歷、崇儒、職官、選舉、食貨、刑法、兵、方域、蕃夷、道釋等17門,內容豐富、卷帙浩大,堪稱宋代史料之淵藪。該書雖有殘缺,但保存了大量的元修《宋史》諸志及其他有關史籍未載入的宋代史料。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長舒大剛教授認為,《宋會要輯稿》與《宋史》《續資治通鑑長編》構成了三大宋代資料寶庫。

    儘管《宋會要輯稿》內容豐富,卷帙浩大,但因輯錄稿文字錯誤繁多,又無標點斷句,一向被視為「難啃」的硬骨頭。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王雲海先生為首的國內宋史研究者就曾醞釀重新整理《宋會要輯稿》,並印出了整理方案和樣稿,可惜均未能展開。

    20世紀90年代,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與美國哈佛大學、臺灣「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合作,對《宋會要輯稿》進行初步校點,形成了電子版的《宋會要輯稿》。後來,在《巴蜀全書》工程推動下,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對上述電子版進行精校、精勘、精加工,旨在打造一部具有較高學術水平的古籍整理著作。電子版《宋會要輯稿》約有校記近1.5萬條,而校勘本《宋會要輯稿》校記則達到3.3萬餘條,對原來的校記也作了很多增刪改寫。最終形成了1400餘萬字的校勘本《宋會要輯稿》,並於2014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

    據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劉琳介紹,本次校勘的貢獻主要在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弄清了《永樂大典》中所收《宋會要》的底本。《宋會要》的底本歷來眾說紛紜,沒有定論。通過這次的校勘整理,專家們發現其底本是四川崇慶人張從祖編修、四川井研人李心傳續編的《總類國朝會要》。考慮到此書系四川學者所編,所以《宋會要輯稿》被收入《巴蜀全書》。

    第二,糾正年、月、日錯誤。《宋會要輯稿》在輯錄、轉抄的過程中,年、月、日的錯亂極其嚴重,專家們將糾正年、月、日的錯誤作為校勘的重點工作之一,全書共改正年、月、日錯誤2800餘條(處)。

    第三,鑑別非「會要」之文。專家們通過紀日表述方式、記事的體裁與風格、所記的時代與地域,以及其他抄錄他書的痕跡進行辨別,共發現誤抄六百多處,約幾萬字。

    第四,乙正錯簡之處。專家們發現並乙正的錯簡59處,少的地方有10餘字,多的有3000餘字,總字數達3萬餘字。

    第五,勘正錯誤的行款。《宋會要輯稿》中的行款錯誤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分條不當,正文、注文互混,標題混亂。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原所長陳祖武教授認為,校勘本《宋會要輯稿》的整理與出版樹立了三個標杆。第一,參與校勘本《宋會要輯稿》編纂的專家們,嚴格校勘,一絲不苟,為古籍整理與出版工作樹立了標杆。第二,參與的專家們不僅從事文本校對,而且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梳理,為宋史研究,尤其是宋代典章制度史研究樹立了標杆。第三,校勘本《宋會要輯稿》的完成,為如何開展國家資助的重大項目、如何打造學術精品,樹立了標杆。

相關焦點

  • 階段性成果!
    階段性成果!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和教育部黨組關於脫貧攻堅的工作部署和要求,我校積極落實定點幫扶任務,對「校地結對幫扶」脫貧攻堅定點聯繫單位——甘肅省宕昌縣展開了一系列幫扶工作,秉持「宕昌所需,中財所為」的原則,制定了包括消費扶貧、教育扶貧及智力扶貧、產業扶貧、黨建幫扶等內容的一攬子扶貧工作計劃。開展系列培訓工作是學校定點幫扶宕昌一攬子工作方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 暨南大學19項成果獲教育部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近日,教育部正式公布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獲獎名單。暨南大學19項成果獲獎獲獎總數較上屆(8項)大幅提升獲獎總數排名全國第18位全省第2位(教育部公布獲獎信息截圖)獲獎成果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12項,三等獎5項,青年成果獎1項,一等獎首次取得突破。
  • 田建平 鄭麗|宋代國子監出版新考 ——以《宋會要輯稿》為中心
    《宋會要輯稿》記載,太祖重建國學,翰林學士陶谷撰記。徽宗御製《闢雍記》,翰林學士薛昴撰序,重修監學,翰林馮熙載撰記。紹興十三年(1143年)六月二十一日,詔差禮部侍郎兼權直學士院王賞撰《興建太學記》。《宋會要輯稿》記載,國子監的標準職位設置為:祭酒1人,司業1人,丞1人,主簿1人,太學博士3人,學正1人,學錄1人,書庫官1人,教諭1人。
  • 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舉行基礎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成果培育...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14日5時12分訊(王小洪)  昨(13)日,由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主辦的重慶市基礎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成果培育專項培訓會在南開中學和沙坪垻區樹人景瑞學校舉行,來自全市各區縣教委、教研機構、中小學、職業學校和部分高校的800多名幹部、教師參加培訓會。
  • 第五屆社科優秀成果獲獎項目推介(特等獎、一等獎)
    全書主體部分為7章34節,加上概述和附錄,共26.8萬字。2019年9月,該成果作為範本,在全國革命老區發展史編纂工作會議上展出。 該成果自2019年10月問世以來,成為謳歌黨謳歌人民謳歌時代、傳播紅色文化、弘揚老區精神的豐厚載體。
  • 教育部公布:在這項評選結果中,四川大學再次名列全國前茅
    近日,教育部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評選結果公布,四川大學共有29項成果獲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科),獲獎總數位列全國第12位,其中一等獎2項、二等獎20項、三等獎4項、青年獎2項、普及獎1項,其中一、二等獎總數位居全國第9位。
  • 湖南大學獲2018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12月27日,教育部公布2018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湖南大學3項成果獲獎。其中,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何人可教授主持的「面向國家戰略的數位化與國際化設計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獲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該校也是今年湖南省唯一獲得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的高校。
  • 寧波大學一科研成果獲教育部高等學校自然科學獎
    寧波大學一科研成果榮獲2006年度教育部高等學校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2006年度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獎評審結果日前揭曉。以寧波大學為第一完成單位、該校工程力學學科王禮立教授為第一完成人的科研成果「固體中非線性彈塑性加-卸載波和粘彈性波的傳播」榮獲2006年度教育部高等學校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 取得階段性成果
    本報焦作訊(記者劉華通訊員高武劍)今年以來,焦作市公安機關堅決貫徹執行中央決策部署,把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作為重要政治任務擺在全局突出位置,向黑惡犯罪發起全面攻勢,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高度重視周密部署,形成強大輿論氛圍。
  • 南昌航空大學5項科技成果榮獲2019年度江西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我校五項科技成果榮獲2019年度江西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省委書記劉奇、省長易煉紅與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獲得者合影留念9月2日,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省委書記劉奇、省長易煉紅等省領導以及在贛兩院院士出席大會並為2019年度江西省科學技術獎獲獎單位和個人頒獎。
  • 禮泉縣國土空間規劃編製取得階段性成果
    10月30日,禮泉縣自然資源局召開《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階段性成果匯報會,對禮泉縣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取得的階段性成果進行總結匯報。會上,規劃編制單位相關負責人對禮泉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階段性成果進行了匯報,匯報中詳細介紹了禮泉縣國土空間規劃基礎及國土利用現狀分析,提出了本輪國土空間規劃的總體格局、目標戰略、區域協調和急需解決的問題,梳理了規劃工作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及問題,對下一步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
  • 聚焦「生命的律動」主題 重慶巴蜀小學項目學習成果浸潤童心
    中國網11月19日訊 11月19日,重慶市巴蜀藍湖郡小學2020——2021學年度秋季「生命的律動」體育節拉開了帷幕,今年的入場儀式聚焦「生命的律動」主題,巴蜀藍湖郡小學的孩子們把項目學習成果帶到了體育節現場
  • 「蒙漢在線機器翻譯系統」 取得階段性成果
    9月16日,2017年度內蒙古自治區蒙古語言文字信息化專項扶持重點項目——融合大數據與多語言開放域的蒙漢文知識圖譜構建及其應用技術共享服務平臺論證會在呼和浩特民族學院召開。 會上,該項目主要技術開發人烏格德勒博士對項目的階段性成果「蒙漢在線機器翻譯系統」進行了現場演示,並闡述了系統的相關技術。
  • 共享課改成果、共話教師使命、共赴未來之約 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3月30日22時45分訊(記者 許義麗 李卓君)3月29日,2018年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推廣活動之走進巴蜀暨長江經濟帶基礎教育創新大會在重慶市巴蜀小學校舉行。今日,來自北京、江蘇、浙江、江西等城市的5所一等獎獲獎學校,共享了他們「做」出的成果,為與會者呈現出不同視角的鮮活教育改革實踐案例。會上,還開展了互動沙龍,教育大咖集思廣「議」,共探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下的教學改革和教師使命,並溫情發布了由無數個教育同行者共書的《給未來教師的一封信》。
  • 海南舉辦掃黑除惡成果展 展示階段性成果傳遞信心決心
    原標題:我省舉辦掃黑除惡成果展 通訊員 蔣升 攝   花梨木雕塑、名酒、金條、槍枝……4月12日,海南省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成果展在省公安廳舉辦,海南省掃黑辦組織省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和各市縣掃黑辦負責同志,參觀成果展。展會上繳獲的各類物品令人震撼,讓參觀者稱讚「打掉這些犯罪團夥真是挖掉了社會毒瘤」。
  • 物理所科技成果獲北京市科學技術一等獎
    2月1日,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召開的「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科技成果「輕元素新納米結構的構築、調控及其物理特性研究」獲北京市科學技術一等獎,該成果主要完成人為王恩哥、白雪冬、於傑、馬旭村、劉雙、張廣宇、王文龍、許智、郭建東、吳克輝、支春義、鍾定永、劉開輝、呂文剛、張文星。
  • 南開大學宿舍文化建設成果獲評教育部特等獎
    南開大學宿舍文化建設成果獲評教育部特等獎 >  中新網天津12月15日電 (記者 張道正)教育部日前公布了第七屆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評選結果。
  • 德開小學益智課堂階段性成果展示
    為了更好地推進益智課堂建設活動向縱深發展,在探討、交流、益智、科學探索中享受教學研究帶給我們的快樂,近日,德開小學舉行益智課堂階段性成果展示,集中展示了本學期該校益智課堂實驗班開啟的實踐探索與可喜成果。活動分為教師研究分享和學生成果展示兩個環節。在教師研究分享環節中,苗文靜老師帶來《益智課堂 益彩紛呈》的研究報告,回顧她利用益智器具開展益智課堂的過程,苗老師表示:「小遊戲大智慧。
  • 十三五課題研究專題報導 | 暨課題園階段性成果展示活動集錦
    盛夏六月,碩果纍纍,康軒學前教育研究院課題實踐基地在各地均開展了階段性成果展示開放活動。幼兒在戶外建構遊戲中,通過操作各種建構材料,運用思維、想像創造性地構造物體形象、反映周圍生活的遊戲。專家:山東女子學院董旭花教授、《早期教育》雜誌薛菁華主編、教育部國培專家王冬梅園長等。專家結合觀摩活動進行深入淺出的點評,並肯定課題的研究價值,並從幼兒遊戲的過程、教師的指導、園所課題研究思路、開展的形式等方面提出具體的建議,同時指出建構遊戲給幼兒發展帶來的價值。
  • 北川縣首例涉惡團夥案件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果
    北川縣首例涉惡團夥案件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果 2020-06-16 03: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