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我們談到,在學習數學的時候要把握住課前、課中和課後,每一個環節都比較重要,他們是環環相扣、緊密聯繫的,不是孤立的個體,今天我們要來繼續談談學習數學的那點事。
1.換個方式看課本上的例題
我們知道,無論是大考還是小考,試卷都是以課本為基礎的,部分題目又超脫於課本之上。所以,在學習數學上,就會出現這麼一個怪現象:在課上,老師講的都能聽懂,但是一回家,自己寫回家作業的時候,發現竟然有一部分或者對於某些同學有大部分都不會寫的情況,這是為什麼呢?首先,我們剛剛在上面說了,可能會有一些題目超脫於課本之上,這些題目就要求我們靜下心來慢慢的思考。其次,老師在講例題,或者你自己看書本上的例題時,真正搞懂了嗎?這個我們要打個大大問號。所以,在看例題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勤加思考、舉一反三。或者我們看完例題後,可以把書上的參考答案給遮起來,自己再做一遍,看看自己是否真的搞懂了,也可以拿本課外書,找到相同類型的題目,再做一題,看看自己能不能正確的解出來。甚至於能不能自己再換種思路,看看自己的思路和給我們的思路有什麼區別,誰的更好一點。這樣我們的思維就打開來了,對待問題也會更加的全面。
2.深刻理解課本中的概念
概念可以說是數學的基石,我們數學上需要記性性的內容相對來說會少一點,大部分都是需要我們理解的。所以,在學習概念的時候,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不能一味地靠記性,要側重於理解加記憶。特別是老師在講解公式或者定理推導過程時,一定要認真聽講。大部分同學都是這麼一個狀態:覺得老師推導的過程就是浪費時間,自己把公式死記硬背下來不就可以了,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我們不僅要認真聽,下課的時候還要學會自己動手,看看自己能不能把公式推導出來。我們必須在牢記其內容的基礎上知道它是怎樣得來的,又是運用到何處的,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運用它來解決問題。深刻理解概念,還需要多做一些練習,什麼是「多做多練習」,怎樣「多做練習」呢?在後面我們會詳細的來聊一聊。
3.探究出題者出題目的
老師們可能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你們一定要知道出題者是什麼目的,為什麼要出這道題。但是部分學生可能會想,出題老師的目的就要要我的命,不想讓我做出來,當然這只是一句玩笑話。那這個題目到底考我們的是哪個知識點,有沒有什麼陷阱在裡面,這個是需要我們去深入研究的。一道題的價值不在於做對、做會,而在於你明白了這題想考你什麼。
4.多做練習不等於題海戰術
平時,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會讓我們多做練習、多做練習。要想學好數學,必須多做練習,但有的同學多做練習能學好,有的同學做了很多練習仍舊學不好,究其因,是「多做練習」是否得法的問題,我們所說的「多做練習」,不是搞「題海戰術」。給你一節課的時間,與其抓緊時間大汗淋淋地做二、三十道考查思路重複的題,不如深入透徹地掌握一道典型題。例如深入理解一個概念的多種內涵,對一個典型題,盡力做到從多條思路用多種方法處理,即一題多解;對具有共性的問題要努力摸索規律,即多題一解;不斷改變題目的條件,從各個側面去檢驗自己的知識,即一題多變。
5.整理錯題不懈怠
我們一定要養成整理錯題的習慣,不能一道題目反反覆覆的出現,你還是反反覆覆的錯,究其根本,是你沒有徹徹底底的搞懂題目的意思,所以整理錯題,我們不能懈怠。我們平時做練習題時,或多或少會出現一些問題,這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一而再再而三的犯同一個錯誤。因此平時注意把錯題記下來,做錯題筆記包括三個方面:
①最好將錯題再抄一遍,不要為了圖方便,直接把錯題剪下來,然後貼在錯題本上。因為在抄的過程,也是我們一個反思的過程,我為什麼會錯?這個題目考我的是哪個知識點?我現在有沒有掌握?對這個知識點是不是還是一知半解?②錯誤原因是什麼,是自己粗心大意了?還是因為審題不清?還是因為一些其其它什麼原因。③錯誤糾正方法及注意事項,根據錯誤原因的分析提出糾正方法並提醒自己下次碰到類似的情況應注意些什麼
好了,今天我們先聊到這裡,我們下次繼續深入的研究應該怎麼去學習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