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調查機構詢問一所小學的孩子們問題:日常學習生活是媽媽管理還是爸爸管理。
超過九成的學生都回答說是媽媽管理的,他們很少能見到爸爸。其實父親在家庭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很多父親以自己工作忙為理由,從來不過問孩子的學習生活,把所有的事情都推給孩子的母親,這其實是一種錯誤的教學方式。家長們必須要明確一件事,教育小傢伙們不是有一個人管理就可以了,所有的家庭成員都需要參與到教育中去。
看看下面這個事例:
強強的爸爸是一家建築公司的業務經理,由於要負責管理公司的業務對接,平時工作非常繁忙,每天早出晚歸,他基本上不陪伴強強,而且有時候工作忙幾天都不回家,只偶爾在電話裡跟兒子聊上幾句。強強的父親想當然的認為孩子有媽媽一個人管理就可以,並給了強強多於其他孩子數倍的零花錢以及撫養教育費用。
但是,強強的心態發生了變化。漸漸地,媽媽發現強強經常表現出不良情緒,經常會不好好吃飯,還特別愛哭。強強常常追問媽媽:「我都不記得上一次見到爸爸是什麼時候了,為什么爸爸一直都不回家,是不是不要我們了啊……」媽媽帶強強去醫院檢查也查不出什麼毛病來。最後媽媽帶強強去看心理醫生,才逐漸了解到了問題的關鍵所在,心理醫生告訴強強的媽媽,強強 患了一種名叫「父愛缺乏症」的心理疾病,如果不治療的孩子,孩子還會焦慮和抑鬱,孩子的父親一定要多陪伴孩子,才能治癒這個心理疾病。
父親在子女教育中很重要,但是現在社會,很多父親是家裡的頂梁柱,經常會讓孩子的媽媽負責教育孩子,自己一頭扎進工作當中,實際上這是錯誤的。這會導致孩子媽媽任務加重,同時使得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嚴重缺失。如果孩子的父親不經常參與到教育中,實際上會對孩子產生不利影響,讓孩子出現一系列問題。例如,上述案例中的強強由於長期缺乏與爸爸的接觸,從而產生了各種缺乏安全感的心理症狀,即心理學上所謂的「父愛缺乏症候群」。實際上這種心理疾病就是小傢伙們經常見不到父親引起的,如果父親也參與到家庭教育中來,孩子就打消這個顧慮了。
在教育中爸爸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父親在教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如果孩子出生後,父親積極參與到孩子的教養中來,那麼孩子的身心就能更加健康。一些離異更要注重父親的教育,雖然由於離異的原因父親可能沒辦法長時間陪伴孩子,但是如果孩子常常能見到自己的父親,父親參與到教育中,絕大多數孩子還可以起到積極作用。
科學家發現,男性與女性的大腦有一定的區別,尤其是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像能力等,孩子的父親在這方面都要比孩子的母親強很多。如果爸爸們能參與到孩子教育中來,相比媽媽能變換出更多遊戲,還可以讓孩子想像力以及邏輯思維得到鍛鍊。
另外一些野外活動,比如騎車、遊泳、球類等,媽媽是沒辦法陪著孩子進行的,需要爸爸陪伴孩子,這樣才能讓孩子享受運動的快樂,同時保障孩子的安全。
不僅如此,爸爸們的教育和媽媽們是不一樣的,他們的教育有一種寬嚴相濟的獨特模式,讓孩子們感到一種威信,不再去婆婆媽媽。尤其是對於男孩子,爸爸的教育更加重要,能夠讓這些小傢伙勇敢起來。
我國託幼機構的大部分教師都是女性,如果在家裡還是媽媽負責教養孩子,這樣的男孩子會柔弱、靦腆,遇到事情就婆婆媽媽的,有女性化性格的傾向,不利於孩子們的健康發展。
單純依靠母親一個人的力量,很難教養出身心健康的孩子。父親在孩子的教養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和所扮演的角色是母親無法替代的。因此,爸爸們應該儘量從百忙中多抽出點時間來,讓孩子享受一下爸爸的陪伴。
爸爸們一定要多和熊孩子交流
由於爸爸平時工作比較忙,與孩子交流的機會比較少,所以很多孩子都非常渴望與爸爸進行交流。因此,爸爸應該儘量每天抽出一些時間來與孩子溝通、交流,這是爸爸了解、教育和培養孩子的前提和基礎。
哪怕只是在雙休日抽出兩個小時與孩子聊聊天、談談心, 日積月累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在與孩子交流的過程中,爸爸可以給孩子講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也可以給孩子講一些具有啟迪意義的故事,讓孩子從中汲取智慧和營養。別總是抱怨自己的工作忙時間不夠用,每天一兩個小時,只要爸爸們努力,還是可以抽出這點時間的。
要成為熊孩子們的「情感教練」
親子教育專家指出,要做一名合格的父親,僅僅人陪在孩子身邊是遠遠不夠的。孩子更需要得到父親在情感上的支持和幫助,因此,父親要學會做孩子的「情感教練」。而要想做到這一點,最重要的就是要經常陪孩子談心,傾聽孩子的感受,讓孩子從自己身上獲得情感支持和幫助,尤其是男孩子,父親的情感教育更加重要。
教小傢伙們一些「男人的技能」
在家庭生活中,父親常常承擔著很多男性化的責任,例如搬運重物,修理電器、家具等。作為一名合格的父親,不僅要肩負起這些責任,還應該在適當的時候將這些生活技能教給孩子。 例如,在孩子年齡尚幼時,父親可以教他如何正確使用浴室、馬桶等;在孩子年齡稍大時,可以教他如何騎自行車,如何正確、安全地使用或修理家用電器等。
爸爸教孩子修自行車
很多父親都抱怨自己的工作忙,實際上這只是一個藉口,調查顯示大部分父親都缺乏耐心,他們覺得教育小孩子是很「幼稚」的事情,不如交給孩子的母親去做,實際上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在育兒過程中,爸爸們也一定要積極參與進來,這樣孩子才不會缺乏父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