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考試要經過哪些步驟?

2021-02-07 文學常識競賽


一年一度的高考,是人生中很少能有機會改變自己的時刻,千萬人將在這一考之後,人生際遇發生大的變化。其影響力絕不亞於古代的科舉考試。那麼科舉考試是否和現在一樣競爭激烈呢?


童生試:也叫「童試」,明代由提學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學政主持的地方科舉考試,包括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在明、清代是最低一級的考試,考中被稱為「生員」,俗稱「秀才」或「相公」,只有考中了生員,才有資格參加正式的科舉考試。方能進入府、州、縣學習,所以又叫入學考試,應試者不分年齡大小,都稱童生。


鄉試:也稱為「大以」是明清兩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舉行的一次考試,因在秋八月舉行,故又稱秋闈(闈:考場)。凡本省生員與監生、貢生、蔭生、官生,經科考錄科,錄遺考試合格者均可應考,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後發布正副榜。發榜時桂花開,所以發榜被稱為「桂榜」。鄉試考中者被稱為舉人,正榜所取的叫舉人,比如範進中舉。第一名叫解元。比如《唐伯虎點秋香》中唐伯虎被稱為唐解元,說明其在鄉試中取得第一名。


會試:各地考生在前一年的秋季開始進京,冬季到達京城,參加明年春天的考試,會試是一種全國性的考試,可以理解為現在的國考,一般由朝廷禮部主持,因此被稱為「禮闈」,又稱「禮部試」、「春試」、「春闈」。明清兩代,每三年在京城舉行的一次考試,皇帝任命正副總裁,各省的舉人及國子監監生皆可應考,會試在春天舉行,也在春天發榜,發榜時杏花開,所以發榜被稱為「杏榜」。會試會錄取三百名為貢士,第一名叫會元。成貢士後可參加殿試。

殿試:是科舉考試最高級別的考試,皇帝在殿廷上,對會試錄取的貢士親自策問,以定甲第。實際上,皇帝有時委派大臣主管殿試,並不親自策問。錄取分為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號,第一名稱狀元(鼎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的稱號;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的稱號。二三甲第一名,皆稱傳臚,一二三甲,統稱進士。

各種考試主要是考八股文和試帖詩等。八股文題目出自四書五經,略仿宋代的經義,但是措辭要用古人口氣,所謂代聖賢立言。結構有一定的程式,字數有一定的限制,句法要求排偶,又稱為八比文、時文、時藝、制藝。

科舉考試的內容主要是八股文。八股文主要測試的內容是經義,《詩》《書》《禮》《易》《春秋》,五經裡選擇一定的題目來進行寫作。題目和寫作的方式都是有一定格式的。八股文中有四個段落,每個段落都要有排比句,有排比的段落,叫四比,後來又叫八股。

八股文在當時是非常重要的,它關係到一個人能不能升官,能不能科舉考試中進士升官。所以在小說中說:「當今天子重文章,足下何須講漢唐。」

「漢」是指漢代的文章,「唐」指的是唐詩,漢代的文章也好,唐代的詩歌也好,都不如當今皇帝所看重的八股文,八股文在當時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當時的人們都一門心思地撲在八股文上,只有八股文章才能敲開科舉考試的大門。


最後,作為今年特殊的高三學子們,願你們在這多出的一個月的時間裡浴血拼搏,期待你們一個月之後的凱旋!!!


本文圖片文字均來自網絡,版權屬於原版權方,如有侵權/錯誤/不實,請聯繫小編處理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完美世界》科舉考試答案匯總 科舉考試答題器下載
    導 讀 完美世界手遊每天都會在遊戲中舉辦科舉考試,如果玩家全部答對可以獲得豐厚獎勵,大家都知道科舉考試都有哪些問題答案嗎
  • 古代的科舉考試要考多少場?
    在中國歷史上,貧苦的百姓只有通過科舉,才能成為達官顯貴。百姓們都知道,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只要能夠金榜題名,就能放下鋤頭,成為朝廷的官員。所以古代讀書人大多數還是目標考上狀元為自己最大的人生目標。
  • 科舉制度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科舉考試都考了哪些?
    其實我們現在的社會也是基本有著類似的一套考試體系,一個孩子從幼兒園開始,一生中需要經歷大大小小不計其數的考試。但是,這些考試與古代那些科舉考試是有著本質的區別。     那麼,古代科舉考試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制度呢?他是如何發展,又是如何消亡的呢?今天,小編就來告訴大家。
  • 《夢幻誅仙手遊》科舉考試答題答案大全 科舉考試玩法介紹
    導 讀 夢幻誅仙手遊科舉考試怎麼玩?夢幻誅仙手遊科舉考試有哪些獎勵?夢幻誅仙手遊科舉考試怎麼參與?
  • 《天龍八部手遊》科舉考試題目答案大全 科舉考試答題器
    導 讀 天龍八部手遊科舉考試題目有哪些種類?
  • 清代科舉考試除了正科、恩科外,還有哪些名目不同的考試?
    科舉考試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一般情況下,讀書人要經過縣試、院試、鄉試、會試等程序,然後才能進入殿試,成為天子門生,從此走上仕途。明清時期是科舉最為成熟的時期,尤其是清代,超過了以往各朝。此外在科舉形式上也較為廣泛。清代的科舉通常情況下諡每四年舉行一次,即所謂的正科。
  • 古代科舉考試,在哪些情況下會「延期」進行
    ——雷蒙阿隆 對於參加科舉的考生們來說,最怕遇到的狀況估計就是科舉改日期。 畢竟和高考不同,科舉是三年一次,而且是升級式的考試。自古以來,科舉分為鄉試 會試 殿試三個臺階。
  • 閒話科舉考試 \\ 溫慶華
    隋朝科考屬初創階段,為地方薦舉與中央考試相結合。由五品以上京官、地方總管、刺史薦舉考生。隋煬帝大業二年,開設進士科,用試賦試策進行考試,這是科舉制度確立的重要標誌。唐代是科考制度化並逐步完善的時期。考試種類分常科與制科兩種。常科每年舉行,考試科目有秀才、明經、進士等50多種。其中,明經、進士兩科應試者最多,考進士科難度最大,往往百取一二。以至當時進士有「白衣公卿」、「一品白衫」之稱。
  • 組裝新電腦要經過哪些步驟?
    自己組裝電腦,要經過哪些步驟呢?一、常規裝機流程1、確定手裡有多少銀子,比如3000元左右,5000元左右,8000元左右,1萬元以上。發燒友:要玩高端遊戲。4、CPU、主板搭配好,再決定顯卡、內存條、硬碟,算好電源功率(儘可能用品牌好的,功率大的500-700W),根據主板型號,選好機箱型號(主板與機箱型號要相同,或者機箱可選大一點型號的,便於散熱)。
  • 高考作文·前世 最後的科舉考試仍可取
    胡適寫下一篇「亂談考據」的短文,不料改卷老師也有考據癖,居然給了他100分。這其中,自然有運氣的成分。百年白雲蒼狗,時至2014年,像胡適這樣的高分作文似乎越來越不大為人所關注,倒是高考語文考試甫一結束,零分作文即粉墨登場,受到歡迎。此一流變,意味深長。不過,要對作文考試真正有所理解,還得從它的源頭——科舉考試說起。
  • 清朝科舉
    歷朝歷代的當權者都希望麾下人才濟濟、不拘一格,又害怕他們恃才傲物、難以駕馭,因此,既能選拔人才,又能磨滅創造性的科舉考試應運而生,經過近一千二百年的打磨
  • 古代科舉考試有多難?看看清朝科舉考試的題目,你能考上嗎?
    但是,要憑著自己實力在科舉場上殺出一條血路,卻十分的艱難。科舉共分四級:院試——鄉試——會試——殿試,考中者分別稱為:秀才——舉人——貢士——進士。一、考中秀才有多難?秀才,才之秀者,即是讀書人中的優秀人才。考中秀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須經過三場考試:縣裡考一次,府裡考一次,最後到省裡提督學政那裡考一次,俗稱「小三元」。
  • 古代科舉考試中的倒黴孩子
    每年到考試的那幾天,各個媒體都會被某考生走錯考場,某考生忘帶準考證,某考生因為追劇睡過頭了等等問題佔據大量的篇幅。作為全國矚目的大事件,談論高考過程中的趣味新聞已成為我們喜聞樂見的事情,今天我們就嘮一嘮古代科舉考試中的趣事。首先說說準考證。
  • 古代科舉考試是這樣的,你知道雲南古代科舉考試的貢院在哪兒嗎?
    公園是古代科舉考場的考場。 也許你會問,雲南的古貢院在哪裡? 或者有沒有禮物? 事實上,雲南有公園,它的地點在雲南大學,雲南大學。雲南公園始建於明代洪治時期,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 每個人都可以從電視和電影中看到。
  • 明朝科舉考試是怎樣進行的
    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起源於隋朝,發揚光大於明朝。在中國歷史上,科舉制自公元605年始,至公元1905年終,歷經1300年的歷史。各個朝代的科舉制度略有不同,下面僅介紹明朝的科舉考試。科舉考試怎麼考?明朝的科舉考試分為三級。第一級是院試,相當於現在縣一級的考試。院試合格者被稱為秀才。秀才是沒有資格做官的,只是個知識分子而已。第二級的考試叫鄉試。一般在農曆八月舉行。
  • 古代高考考場(科舉考試)中考生是怎麼作弊的?
    自從隋朝選撥人才採取科舉制度以來,科舉制度就被野史稱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談到科舉制度,我們就不能不談科舉考試,也就是過去的全國性高考,談高考就又不得不談考場紀律,一談考場紀律那就自然涉及到作弊,那麼我們看看古代高考考場內的作弊有哪些方式?
  • 明清時期的科舉考試分幾級?
    屬國朝鮮一直奉行天朝的科舉制度相信很多人都在考前聽到過父母的嘮叨:「你看那個咱們這裡的誰誰誰,『』『』『』『』上一年人家考了個本市第一,是本地的高考狀元,你看人家多風光啊,他家裡還擺了幾十桌酒慶祝,人家學校還給送了獎金呢!balabala,人家多給家裡爭光啊,你也要加油啊。」然後留下一臉懵逼的你。
  • 古代科舉考試如何保證公平?
    科舉考試如何避免舞弊、保證公平?在各種破壞這種形式平等、導致偏袒的因素中,最值得我們注意的自然是來自權力的幹擾,雖然所有的偏向、所有的營私舞弊都要落實到使某個或某些考生被選中,但我們還是可以區別出主要通過訴諸既定權力的手段與主要通過考生個人的手段(如懷挾、請代)的區別,相應地,制度規則也有主要針對官員與主要針對士子之別。
  • 比高考更加重要的考試:古代科舉考試
    現代社會有高考,古代社會有科舉考試。高考如此重要,牽動著千千萬萬的家庭;而科舉考試在古代則更加重要。為什麼說科舉考試比高考更加重要呢?高考每年考一次,而科舉考試則是三年一次。一般來說頻次低的活動重要性要高於頻次高的活動,比如說四年一度的世界盃足球賽明顯要比一年一度的各國杯賽要重要一些。
  • 清代科舉PK現代高考:哪種考試的難度更大?
    科舉制度與高考相比有哪些特點?參加高考和參加科舉哪個難度更大?歷史沿用了一千多年的科舉制度為何走到了盡頭?對這些問題,也許大家心中都有疑惑,下面我們主要以清代科舉制度為例,逐一解答上述這幾個問題。一、古代科舉制度有什麼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