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新四軍借條」續:部隊番號是否存在引爭議

2020-12-25 新華網客戶端

採訪對象供圖

採訪對象供圖

  新京報快訊(見習記者 程媛媛)近日,河南信陽市光山縣村民要求政府兌現68年前的新四軍3萬元借條,引起軍史專家的熱議。就此,新京報記者採訪多位學者,就新四軍第五師番號及借款人名問題作出多種分析。

  借糧款收據顯示,「新四軍第五師野戰軍政治部軍令部江克成向湘店(後更名為南向店鄉)的張炎山借現金叄萬元。」借款日期是中華民國三十五年六月四日(1946年6月4日)。

  今日下午,信陽當地市縣兩級公安機關派出6部車,20餘人前往南向店鄉調查, 光山縣政府一工作人員透露,借條的鑑定工作或待12號APEC會議結束後進行。

  新四軍第五師番號的取消時間

  昨日(5日),知名專欄作家陶短房對記者表示,資料記載,五師在1945年確實有野戰軍的提法,但五師番號在1945年10月30日被取消,五師和八路軍南下支隊(359旅)等部隊合編為中原軍區,退出新四軍序列。「一年後的借條怎麼會沿用不存在的番號」。

  今日,網友韓東言介紹說,新四軍五師在1945年短暫成立了兩個野戰軍,但10月後就改為了中原軍區。從理論上講,1946年6月野戰軍的說法在歷史上是不成立的。1946年6月21日,新四軍開始突圍,6月4日時,可能有許多小股軍隊分散突圍。

  「目前為止,沒有史料顯示中央軍委在抗戰勝利後和中原突圍前有取消新四軍第五師番號的命令。」湖北大悟新四軍第五師紀念館副館長黃劍林說,在1946年6月27日,中原突圍時還在使用第五師的名稱。黃劍林稱,中原軍區的「十月堅持時期(1945年9月-1946年6月)」,物資相當匱乏,中原突圍是一個分界點,之前很多番號還在繼續沿用,例如,王震率領的359旅在中原突圍之後返回延安時仍在使用359旅番號。

  「看照片此借條為印刷版,一次性數量較多,光山地區是老的革命根據地,有可能在1946年6月沿用印刷借條。」黃劍林推測道。

  聶平翻閱資料後稱,1946年6月,中原部隊數萬人處在經扶、光山、羅山、禮山四縣間狹小地區,南向店鄉應在其中,駐守光山的是中原軍區第一縱隊第二旅。

  軍令部是否存在

  一位要求匿名的歷史學者@同山飛來石稱,由於新四軍是國軍番號,按照國軍的建制,應該有軍令部這麼一個機構。但新四軍又是中共的軍隊,就只有政治部,沒有軍令部。可能就因為這樣的特殊情況,政治部是新四軍內部稱謂,而軍令部是對外使用的稱謂。借錢時將軍令部與政治部一同寫上,其用意或許是避免以後找不到借款人。

  「目前從史料上看,沒有什麼新四軍軍令部的記載,可能因為作用不大,但不排除存在的可能性。」湖北大悟新四軍第五師紀念館副館長黃劍林稱。

  新四軍還是四軍?

  借條中「四軍」很容易辨認,但借條橫縫處受到汙損,字跡模糊不清,「新」字並未顯現。有人質疑借款方或許為「國民革命軍第四軍」而非「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

  但該借條中縫有斷開的跡象,有網友指出「角度不對,把紙放平整,就會發現缺口。」

  就此問題,記者向多位歷史學家求證,均表示應該以實物調查為準。

  簡、繁字體問題

  借條中,手寫內容有簡體字和繁體字,油印部分基本為繁體字。網友韓東言分析稱,有些字的手寫體是書體的變化而非簡繁體的問題,比如「張」字。「叄、萬、軍」等字採用繁體形式。

  江克成是化名,或為劉少卿?

  有專家在網上質疑江克成或為化名,網帖稱「江嶽洪」、「江克成」、「江司令」都是新四軍第五師劉少卿將軍使用過的化名。

  但資料顯示,劉少卿於1946 年1月17日調離新四軍第五師。【點擊返回歷史首頁】

  相關新聞:

  拆除百年老屋發現紅軍借據 為向老百姓借錢憑證

  借款票據標明,所借款項為5元錢,分七年償還,每年付給利息兩角五分。支付利息的憑證——七張小票也連在這張票據上。票據上面注有"國民經濟人民委員林伯渠,財政人民委員鄧子恢,以及毛澤東主席"字樣和三人的印章。借款日期為1934年10月1日。

  退休幹部珍藏紅軍借條 上書「推翻國民黨」字樣

  雖然紙張殘破嚴重,但依稀可以從胡亂的拼湊中看出這是一件高27釐米、寬17釐米,用套紅色裝飾圖案和深藍色楷書體印製並用毛筆填寫的借據原件。據老劉講,他是受一位吳姓女士委託來證實借據的真偽。

  村民曬64年前解放軍借馬欠條 當地稱絕不賴帳

  1949年,14歲的湖南省寧遠縣冷水鎮村民張蘭庭隨父親張土榮在藍山縣竹管寺行醫遇到解放軍發起解放藍山之戰。為轉移傷員,有位解放軍軍官借走了張土榮一匹行醫用的馬,留下借據時表示待仗打完後將把馬還回來。多年過去,借走的馬一直沒有還回來,這張借據在張土榮去世後由張蘭庭珍藏至今。

相關焦點

  • 村民要政府兌新四軍68年前借條:三萬塊現大洋
    11月3日,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村民致電新京報,稱家中有一張1946年由新四軍開出的借條,借條顯示其祖父曾借給新四軍3萬元。該村民多年向政府要求兌現無果。從法律角度看,此借條是1946年所立,而民法通施行於1987年,故該借條主張有效期為2007年,超過20年之後,特殊情況可參照民法通則137條,法院應延長其訴訟時效期限。  記者了解到,張志良自2005年起至今曾不間斷地向光山縣政府主張兌換借條。
  • 細數八路軍、新四軍的識別標誌
    抗戰勝利後,國共兩黨即舉行重慶談判,先後籤訂「雙十協定」「停戰協定」,並於1946年1月31日通過「政協決議」,國民黨接受了中共和平建國基本方針。決議規定實行「軍隊國家化」,中共武裝納入「政府軍」。這種形勢下,八路軍、新四軍不可能取消國民黨帽徽。
  • 細數八路軍、新四軍的識別標誌
    即便是抗日戰爭結束後,八路軍、新四軍也沒有立刻取消帽徽。抗戰勝利後,國共兩黨即舉行重慶談判,先後籤訂「雙十協定」「停戰協定」,並於1946年1月31日通過「政協決議」,國民黨接受了中共和平建國基本方針。決議規定實行「軍隊國家化」,中共武裝納入「政府軍」。這種形勢下,八路軍、新四軍不可能取消國民黨帽徽。
  • 新四軍六巨頭都是誰?最後的命運如何?
    新四軍是抗戰時期我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全稱是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新四軍軍長是葉挺,副軍長是項英,參謀長是張雲逸,副參謀長是周子昆,政治部主任是袁國平,副主任是鄧子恢。皖南事變後,新四軍遭受重創,葉挺被扣押,項英、周子昆、袁國平相繼犧牲,新四軍番號被國民政府撤銷。
  • 最高院司法觀點:以"借條""欠條"等形式發生的民事爭議,是否均屬於...
    最高院司法觀點:以"借條""欠條"等形式發生的民事爭議,是否均屬於民間借貸糾紛 2020-12-20 10: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四軍首任軍長葉挺是中將,為啥到陳毅當軍長時差點授上將軍銜?
    八路軍、新四軍改編之初幹部曾有過軍銜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根據國共兩黨達成的協議,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納入國民革命軍序列,部隊編制、機構設置、人員配備和服裝等,基本都與國民黨軍隊相同。並且,按照國民革命軍的軍銜等級,給各級幹部都授了軍銜。
  • 《新四軍騎兵團徵戰發展紀實》
    一、內容簡介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黃淮大地上活躍著一支「快如風,閃如電」的「紅色哥薩克」,她就是由著名抗日將領新四軍4師師長彭雪楓等師領導組建的騎兵團。這支部隊是新四軍以及後來的華中野戰軍、華東野戰軍惟一的建制騎兵團,是彭雪楓的三件寶(《拂曉報》、拂曉劇團、騎兵團)之一。本書講述的就是這支英雄部隊的傳奇故事。
  • 漲知識|抗戰初期八路軍、新四軍擬實行軍銜制度,但未能實現
    抗戰勝利後八路軍、新四軍再次準備實行軍銜制抗日戰爭勝利之後,國共兩黨於1945年10月10日籤訂了「雙十協定」,1946年1月10日籤訂了「停戰協定」。1946年1月31日,由國共兩黨、其它黨派和無黨派人士代表舉行政治協商會議,通過了「政協決議」,國民黨接受了我黨和平建國基本方針。決議規定實行「軍隊國家化」。
  • 1941年1月6日,新四軍在安徽涇縣茂林地區遇襲,「皖南事變」爆發
    1940年10月19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正副參謀總長何應欽、白崇禧,向朱德、彭德懷、葉挺發出代電(即「皓電」),大肆造謠誣衊堅持抗戰、團結、進步的共產黨及其領導的武裝力量,並強令黃河以南的八路軍、新四軍於1個月內開赴黃河以北。第二次反共高潮由此拉開序幕。
  • 最高院司法觀點:以"借條""欠條"等形式發生的民事爭議,是否均屬於民間借貸糾紛?
    對此,應當以民間借貸糾紛還是以其他法律關係糾紛立案受理,有兩種不同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既然當事人以"借條"、"欠條"等形式將雙方法律關係明確簡化為欠款糾紛,就應當尊重當事人的意思自治,以民間借貸糾紛予以立案審理。第二種觀點認為,應當根據當事人的真實法律關係作為確定雙方爭議的案由。
  • 在華中抗戰的新四軍,為何在解放戰爭時,卻去往了山東?
    山東八路軍部隊主力,由紅軍時期的紅一軍團、抗戰時期的115師發展而來,林彪曾任軍團長、師長。自1940年夏季之後,山東工作由羅榮桓主持。此時,山東八路軍已有8個師、12個警備旅。根據中央命令,山東八路軍主力6個師(第1、2、3、6、7師和第5師一部)、新四軍黃克誠的第3師等原八路軍115師發展而來的部隊,或走海路或走陸路,相繼來到東北。林彪於1945年10月29日到達瀋陽,兩天後被正式任命為東北人民自治軍(後改稱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
  • 【勝利迴響】八省遊擊隊匯成新四軍
    1937年上半年。蔣介石一面與共產黨談判紅軍改編,一面卻命令限期「剿滅」南方「殘匪」。南方紅軍遊擊隊遭受的「搜剿」、「清剿」,一直持續到盧溝橋的炮聲響起,此時國民黨軍因對日作戰急需,不得不將各部集中到交通要道上準備上前線。這時中共中央終於溝通了同隱蔽在贛粵邊山林中的項英、陳毅等人的聯繫,他們當即根據中央的決定,說服分散在各地的遊擊隊,要他們停止與國民黨軍的作戰,準備改編。
  • 中國五大戰區13個集團軍,番號從71到83,有什麼特殊含義?
    番號之中隱藏著我國部隊建設的許多故事,或許有些軍迷會注意到「空番號」的存在,中國五大戰區現行的十三個集團軍番號從71開始編到83而並非從頭開始計數,這究竟是為什麼?又有怎樣的特殊含義呢?理論上來說,13年重新整合統編的集團軍應當替代過去七十個集團軍的位置,但這樣會使大批歷史悠久的集團軍番號被抹去,被整合的若干個原集團軍中應當選取哪一個作為現行番號保留下來,也會引起很大爭議。
  • 歷史上的今天:1946年的6月26日全面內戰爆發
    1946年初6月26日,蔣介石密令全面圍剿解放軍,內戰面前黨中央如何在危機時刻提前出擊,有請軍事史專家、國防大學徐焰少將為您送上歷史上的今天:  徐焰:今天是6月26日,1946年的6月26日,解放軍中央軍區部隊在國民黨軍進攻下被迫突圍,全面內戰爆發。
  • 90個第一|新四軍打響抗日第一槍:蔣家河口伏擊戰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研究員潘澤慶接受記者採訪時說,蔣家河口伏擊戰雖規模不大,但影響較大,「它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鼓舞了新四軍的抗日士氣,拉開了華中敵後遊擊戰的序幕。」「1937年秋,我所在的紅28軍在當時的湖北黃安縣七裡坪改編為新四軍第4支隊,我當時在第9團擔任衛生隊隊長。」
  • 廖漢生將軍的新四軍徵程
    同時,由於新四軍代軍長陳毅提出新四軍缺少幹部,要求調派大批幹部支援,中共中央又決定組織幹部大隊隨軍南下,補充到新四軍第五師中去。八路軍南下支隊,由八路軍第一二〇師第三五九旅主力和3個幹部大隊組成,王震任司令員,王首道任政委,下分6個大隊。第一、第二、第三大隊為第三五九旅戰鬥部隊,第四、第五、第六大隊是幹部大隊。
  • 此人向新四軍借道,不料自投羅網,部隊被繳械,本人被活捉
    1943年春天,蘇北發生的事:國民黨江蘇省主席韓德根被新四師解除武裝和活捉後,韓德根與中共籤訂和平密約,得以逃脫。有趣的是,韓德根雖然被活捉,但與新四軍第三師副團長張愛萍有關。新四軍第四師師長是彭雪楓,怎麼抓住第三師的張愛萍呢?
  • 如何書寫借條!(附借條範本)
    另外,民間也常將利率表述為不規範的「月息幾分」,如「月息兩分」,一般指「月利率2%」(民間對年月分釐利息的表達習慣並不一致),為避免不必要的爭議,利率應採用「年/月 百/千分比」予以表述。如果是無需利息的借款,則上述借條範本的正文部分可簡化為「為購買房屋,今收到韓梅梅以現金出借的¥20000.00元(人民幣貳萬元整),借期陸個月,貳零壹伍年拾貳月壹日到期還清。
  • 皖南事變後,重新組建的新四軍,實力有多強?出了3位大將
    我軍幾十年來經歷了風霜雪雨的洗禮,經歷了滄桑歲月的沉澱,傳誦了很多讓人驚嘆的傳奇故事,其中有一支部隊,歷經千難萬險,命懸一線,仍然大難不死,成長為一個成熟老練的部隊,它就是新四軍。如果他能夠看到中國解放,想必在天安門廣場上看到百花齊放的人中有他,葉挺將軍在1946年時不幸死於空難。新四軍除了元帥之外,還有很多立下了汗馬功勞的指揮官。皖南事變之後,重新組建了新四軍,整編主力師七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