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銀訊Fintech
近日,網貸天眼曾報導過的吉林信託兌付風波有了最新動態。
11月23日,吉林信託官網掛出了一份《關於召開「吉信·吉祥16號大連中比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受益人大會的公告》。根據公告,融資人於2020年11月23日向吉林信託申請提前償還貸款本息,並解除土地及在建工程抵押及股權質押,吉林信託將提前終止信託合同,需召開受益人大會。
據了解,吉信·吉祥16號,成立日期2020年3月13日,融資人是大連中比動力電池有限公司,總規模人民幣2420萬元,期限12個月,預期收益率10.1%/年(稅前),工業用地及地上建築(土地面積187989.68平方米,評估價值10145.95萬元)為融資人還本付息提供抵押擔保,抵押率為39.42%。
本次受益人大會採用通訊表決的方式召開,受益人大會召開時間是2020年12月9日,對以下事項進行表決:信託計劃提前結束,由融資人提前償還貸款本息,並解除土地及在建工程抵押及股權質押。
值得一提的是,與「吉祥16號」項目情況不同,其他信託項目的投資人則沒有這麼幸運。
據11月20日吉林信託也發出一則《關於召開吉信松花江77號山西福裕能源項目收益權集合資金信託》的公告,稱8月19日召開的受益人大會參與表決的信託單位受益人未達到法定要求未能召開,擬於2020年12月18日再次召開信託計劃受益人大會。據了解,該項目延期7年多,信託計劃91.18%轉股權、8.82%轉債權,投資人損失慘重。
此外,吉信匯融38號中科建設項目延期2年多,沒有任何解決方案,投資人先後4次前往吉林討債未果,吉林信託卻從未召開過受益人大會。
12月4日,據時代周報記者從一名接近吉林信託人士處獲悉,「匯融38號」已出現逾期情況,基本已經完成申報和確認債權人階段,將於2021年1月15日召開債權人會議談融資人破產重整,引進新股東事項,如果債權人不同意,融資人只能破產清算,走司法程序,「過程會慢些」。
深陷董事長落馬魔咒
吉林信託,近來可謂是流年不利。除了深陷兌付危機外,近日又因董事長正式被免,使其再次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12月1日,吉林省政府官網公布《關於邰戈免職的通知》,吉林省政府已於11月27日決定免去邰戈的吉林省信託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吉林信託」)董事長職務。
此前,吉林省紀委監委已對外公告,吉林信託黨委書記、董事長邰戈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正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事實上,在邰戈在職期間,吉林信託多次被罰。
2019年,因公司治理機制長期嚴重缺失,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運行不規範被吉林銀保監局罰款40萬元。2020年8月3日,因未嚴格審核信託目的的合法合規性,為銀行規避監管提供通道被監管罰沒40萬元。
據了解,在邰戈之前,吉林信託已有連續三任董事長落馬。首任董事長張興波於2007年被逮捕,後因受賄罪、貪汙罪被判死緩。
第二任董事長高福波於2007年6月接替空缺職務,2015年辭任董事長,2018年12月被調查。第三任董事長李偉於2015年10月到任,但不到兩年便落馬。
2019年年報顯示,吉林省財政廳代表吉林省政府持股97.496%,是吉林信託最終控制人;吉林省能源交通總公司、吉林炭素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吉林糧食集團有限公司、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四家股東,各持股0.626%。
投資應持「賣者盡責、買者自負」理念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信託業資產風險率已升至3.02%。相關數據統計顯示,今年二、三季度,集合信託違約事件為190起,涉及金額超過了820億元。
今年7月,新時代信託與新華信託被實施接管。也是在7月,監管部門表示正配合地方政府推動安信信託和四川信託兩家信託公司的風險處置工作。9月下旬以來,華信信託也連續發布多個公告,其多款集合資金信託產品延期兌付。
「近期信託產品風險有所增高,這與疫情、宏觀經濟環境有很大關係。但是這種情況並不是全行業性的,而是個別的,主要涉及的是經營不規範的信託公司。當前信託產品仍值得投資,但是需要投資者有所篩選。」某行業行業觀察人士表示。
「投資本身是有風險的,剛性兌付顯然與這種規律不符合。」資深信託投資者趙敏表示,「作為投資者來說,我傾向於選擇中等風險的信託產品。在挑選信託產品時,我會在意其資金使用的方向,自己更傾向於選擇符合發展趨勢的產業」。
趙敏認為,作為信託投資者,要在控制投資本金安全的前提下,選擇一個風控機制完善、風險管控能力較強的信託公司。他還認為,值得託付的信託公司應該包括經營指標排在行業前列,股東背景強大,有品牌保證力,具備優秀文化,真正的以投資為導向等幾個特徵。
「在選擇好受託人後,投資者要本著『賣者盡責,買者自負』的理念,保持良好的投資心態,參與明確的項目,懂得以金融消費者的身份來切實保護好自己的權益,看清每一筆產品的思維和邏輯,最終能夠取得和自我預期匹配的回報,這才是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