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尾草科原百合科,單子葉植物,草本,有根莖或鱗莖,葉多為蓮座狀排列或兩列疊生,是多肉植物中最重要的科之一。內含:蘆薈屬、蒼角殿屬、鯊魚掌屬、十二卷屬等。獨尾草科也被稱為日光蘭科、蘆薈科、阿福花科。葉片具有很強的儲水能力,表面堅硬,不易失水。最佳生長溫度為15攝氏度-30度,低於零度會被凍傷。喜歡生長在排水性能好,不易板結的疏鬆土質中。主要分布在非洲、地中海沿岸和中亞地區,只有鳳尾百合屬(或稱「雞尾蘭屬」)是原產於紐西蘭的,本科植物多為肉質植物,大多數種類生長在南非。
玉露(Haworthia cooperi)為百合科十二卷屬多肉植物中的"軟葉系"品種。植株初為單生,以後逐漸呈群生狀。肉質葉排列成蓮座狀,葉長2~3cm,寬1.3~1.5cm,兩邊圓凸,葉色碧綠,頂端呈透明或半透明狀,俗稱"窗",表面有深色縱線條,頂端有細小的絲狀須。總狀花序,小花白色,有綠色縱條紋。由於玉露的花朵觀賞價值不高,若不留種,可將花葶從基部拔掉,以免消耗過多養分。需注意的是花葶不要用剪刀剪,要用手左右晃著拔掉,這樣可以避免殘花梗留在葉片之間,對以後新葉的生長造成不利影響。玉露的變種及園藝種很多,常見的有大型玉露、姬玉露、紫玉露、白斑玉露、毛玉露、帝玉露、扁葉玉露及大量的雜交種、優選種,像在多肉植物愛好者中流行的"白帝城"、"樓蘭"等品種都可列為玉露類。玉露喜涼爽的半陰環境,主要生長期在較為涼爽的春秋季節,要求有一定的空氣溼度。耐乾旱,不耐寒,忌高溫潮溼和烈日暴曬,怕陰蔽,怕土壤積水,生產中一般採用溫室內盆栽或苗床地栽。
十二鎬,百合科十二卷屬多肉植物,屬硬葉系,和條紋十二卷相似。十二鎬葉細長硬質,深綠色,葉背點紋較粗厚形成一列列白紋,葉正面也有白斑,葉片放射性排列形成蓮座。有如鷹爪一般,形狀銳利的葉片,分布著白色的條紋。很容易養護,日照不足也可以生長。請避免澆水過多。土壤過溼可能導致腐爛。春秋季節,適當增加澆水頻率,會迅速生長。炎熱的夏季要減少澆水,並常常給葉片噴霧。冬天也應少澆水,並放在朝南的溫暖室內。十二鎬過去這個名字還比較常見,但慢慢的不怎麼流行了,可能在形態上和條紋十二卷相似(樣子並不討好),而繁殖上沒有條紋十二卷便利,慢慢的被條紋十二卷取代了市場。十二鎬跟條紋十二卷一樣比較好養護。配土上園土、沙土即可種植,泥炭混顆粒土也可種植,不適合露養,更適合少日照,如放在室內窗戶邊。在澆水上可以幹透澆透,度夏容易。
不夜城蘆薈 Aloe nobilis,百合科蘆薈屬多肉植物,原產南非。葉綠色、細長三角狀,肥厚,蓮花狀排列,葉緣有白色鋸齒狀肉刺,葉面及葉背有散生的白色肉質凸起,是非常常見的小盆栽,和仙人掌一樣,被商家打造成防輻射綠植,但實際植物都無防輻射效果。不夜城蘆薈冬末至早春開花,鬆散的總狀花序從葉叢上部抽出,小花筒形,橙紅色,不常見(可能需經歷一定的低溫)。不夜城蘆薈是常見的桌面小盆栽之一,養護可以說是完全沒有難度,只要不是盆土長期潮溼(大半月),或者盆土長期乾燥(兩三月),植株基本不會死亡。適合室內明亮處養護,也可放在窗臺半日照,甚至全日照露養都可以,過量光照可以使不夜城蘆薈葉片變色。澆水,可快幹透再澆透,也可以幹透幾天後再再澆透,非常隨意。種植不夜城蘆薈的配土也很隨意,任何種植多肉植物的配土都可以,甚至園土也行,也有用來水培。
「銀角」,由日本人命名,』Gintsuno』正是由日語「銀角」一詞音譯得來。而」白肌赤耳」應該是早年國內某前輩因其外形特點而叫出來的(對不起,這點上我確實無從考究),這名字已被日本人用在了一款園藝蟹上。「銀角」是50多年前平尾博氏從南非**到日本的,當時並沒有產地記錄。後來在N of Prince Albert地區發現了更多類似的大型種,研究表明它們很類似白亞塔,可能是和產地重疊的冬星天然雜交最後形成大體型的群體。雖然現在研究者還是採用』Gintsuno』這個名字來稱乎它,但很可能會在將來某個時候宣布為一個新的物種或亞種。
櫻水晶 Haworthia cooperi var. picturata 百合科十二卷屬多肉植物。櫻水晶葉 匙狀,前端尖,葉尖及兩側有細毛,略呈鋸齒狀。肉質葉呈緊湊的蓮座狀排列,翠綠色,半透明狀,有明顯的脈紋窗格,通透感強。在陽光較為充足的條件下,其脈紋為褐色。櫻水晶秋末、春初開花,總狀花序從葉腋間抽生,花梗直立而細長,花朵小巧,白色,細長筒狀,花瓣向外外翻。櫻水晶較易養護,跟其他十二卷一樣,是典型的冬型種多肉植物,同時不需要太多光照,適合室內養護、悶養。平時散光或少量光照即可,如發現葉片攤開有徒長跡象,應少量增加點光照,如發現植株葉色變灰變黑,那就是光照過強,應注意減少光照。如櫻水晶窗格不明顯,可考慮悶養,或噴霧增加溼度。櫻水晶的種植配土可純顆粒土或大比例顆粒土與少量泥炭混合。澆水可幹透澆透,夏季適當控水少澆,注意通風,散 光養護。
天使之淚,因葉面上的白色疣突如同流動的淚珠而得名,為百合科、十二卷屬(也稱瓦葦屬)、大型硬葉亞屬多肉植物。本種為園藝種,由美國園藝工作者S.A.Hammer育成,原產於南非的瑞鶴(Haworthia marginata)是其最原始的親本。植株無莖,成型的植株有7~8片肉質葉,葉厚實,呈三角錐形,螺旋狀排列成蓮座形,深綠色,葉表有大而凸起的白色瓷質疣突,葉背的疣突較葉面多,有點狀、縱條狀等形狀,有些植株老葉的疣突則呈半透明的綠色,看上去不如新葉那麼鮮亮。花梗粗壯,有分枝,小花灰白色帶綠條紋。
天使之淚喜溫暖、乾燥與陽光充足的環境,怕烈日暴曬,怕積水,耐乾旱。主要生長期在春、秋季,要求有充足的陽光,如果光照不足,會造成植株徒長,株型鬆散。澆水掌握"不幹不澆,澆則澆透",避免盆土積水,以免造成爛根。如空氣乾燥,可向植株噴霧,增加空氣溼度,可有效防止葉尖乾枯。因天使之淚生長緩慢,不必施肥,可將顆粒狀緩釋肥料放在土壤表面,供植株慢慢吸收。夏季高溫時,植株生長基本停止,可放在通風良好、又無直射陽光處養護,否則強烈的直射陽光會灼傷葉面,造成難看的瘢痕,並避免雨淋,嚴格控制澆水,以防腐爛。冬季放在室內陽光充足處,如夜間最低溫度不低於10℃,並有10℃左右的晝夜溫差,可正常澆水,使植株繼續生長,如果達不到這樣的溫度,控制澆水,使植株休眠,也能耐5~10℃低溫。可在每年秋季進行換土,並剪除腐爛的老根,保留健壯的新根。盆土要求疏鬆、透氣,排水良好,並具較粗的顆粒度。目前常用赤玉土加腐殖土或腐葉土、草炭土混勻後栽培,並加入少量骨粉等石灰質材料以及殺蟲、滅菌藥物。
臥牛錦(Gasteriea armstrongii.f.variegata)為百合科沙魚掌屬多年生肉質草本植物臥牛的斑錦變異品種。原種臥牛植株無莖或僅有短莖,具粗壯的肉質根,幼株葉兩列疊生,成年後隨著葉片的增多葉片逐漸排列成6-10釐米的蓮座狀。肉質葉肥厚,葉質堅硬,呈舌狀,先端有小尖、葉背先端有明顯的的龍骨突、葉長3-7速米,寬3-4.5釐米,厚約1釐米。葉表綠色或墨綠色,稍有光澤,密布小疣突,使葉片顯得較為粗糙。總狀花序,花葶高20-30釐米,小花下垂,下部橙紅色,上部綠色,由於是下垂生長,因此看起來是上紅下綠。
臥牛原產南非的開普省,臥牛錦為園藝品種,以生長緩慢著稱。宜溫暖千燥的環境,適合在充足而柔和的陽光中生長。不耐寒,怕水澇,耐幹阜和半陰,烈日曝曬和過於蔭蔽都不利於臥牛錦的正常生長。春、秋季節為臥牛錦的生長旺盛期,給予充足的光照,若光線不足,會導致暗淡無光澤,黃色斑紋減退;保持盆土溼潤而不積水,並在空氣乾燥時經常向植株噴水,以增加空氣溼度使葉色清新潤澤,黃色斑錦明顯,但盆土不宜過溼,否則會造成根部腐爛。
柏加蘆薈 Aloe peglerae,百合科蘆薈屬多肉植物。柏加蘆薈原產於威特沃特斯蘭德和馬加利斯堡山的山坡上,通常成群分布。柏加蘆薈葉披針形,灰綠色,覆有薄粉,蓮座狀排列,向內彎曲包在一起(養護黃金不同也會向外伸展的)。新葉邊上有白色的刺,會慢慢變成紅褐色,葉背也有刺。柏加蘆薈單花莖,小花聚生於花莖上,花紅色的,紫色雄蕊從花管突出,通過鳥,蜜蜂和風來授粉。柏加蘆薈易養護,對水分的需求不高,平時澆水可幹透澆透,忌盆土長期潮溼,冬天溫度低於5℃最好控水甚至斷水。夏季適當遮陰,春秋季節可充分日照,忌長期淋雨。柏加蘆薈的主要繁殖方式為播種,但是由於其生長較為緩慢,所以繁殖效率並不高,加上被不少人非法採集,棲息地被破壞,已經被列為瀕危物種,從野外收集這種植物是非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