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末高校擴招前,哪怕只是考上一個大學專科,那孩子也是一個村兒的榮耀,更不要說是考上了大學本科。畢竟,那個時候,能考上大學的,本就是鳳毛麟角。
高校擴招以後,就不一樣了。在很多人看來,這擴招後的大專畢業生,充其量就是過去的高中生水平,甚至連中專生都趕不上,畢竟學生的資質不一樣。個別觀點偏激者甚至認為,現在的大專畢業生根本就不能算作是大學生。而本科學歷層次,社會更看重的還是985、211等重點高校的畢業生,就業數據就很能說明問題。
就每一個高中生而言,考上名牌大學是第一目標,實在不行一般高校的重點本科也行,再退一步的話至少也要上個本科,哪怕只是三本。然而,目標歸目標,每年本科招生就那麼大個規模,總有幾百萬考生要讀大專,難免有些遺憾。
不過,專科生仍有機會升入本科院校就讀,這就是專升本機制。在校大專生只要通過了專升本考試,成績優勝者就可升入本科層次就讀,畢業時核發全日制本科學歷學位證書。但是,專升本並不容易,競爭非常激烈。好在今年國家擴招專升本32.2萬人,對廣大在校大專生來說,無異於重磅利好,提供了更多讀本科的機會。
專升本順利畢業,就拿本科學歷、學士學位,這本是好事情。可是,榆林學院2020屆的一位畢業女生,拿到了畢業證、學位證,不是高興而憤怒。
因為她拿到的學位證書與統招本科生略有區別,證書上有專門的標註,多了「專升本」3個字。這位吳姓女生很不接受,認為往屆生的證書未這樣標註,部分同學拿到的證書也沒作標記。吳同學憤怒地表示:「我覺得加上專升本字樣,就是對我們的一種歧視,也會影響找工作。」
校方回應稱,這省裡統一要求的,只是實事求是,沒標的是印錯了,已聯繫學生要求召回。
說真的,我非常能理解吳同學的心情。好不容易PK勝出讀上了本科,就想拿一個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畢業證書、學士學位證書,就此洗白曾經考上專科的歷史,現在還要在學位證書上專門標註出來,找工作必然遭遇用人單位異樣眼光,心裡肯定不好受。
學歷學位證書印製格式和表述,都有專門規定,榆林學院的回應當予認可。如果上級沒要求,學位證書可不標註「專升本」,作為培養大學生的校方,又何樂而不為呢?
關於學位證書上是否標註「專升本」,網友爭論很激烈。一種觀點就是榆林學院畢業生吳同學的歧視論,認為影響畢業生就業,不該標註;另一種觀點則認為要實事求是,本來就是專升本,標註出來又有何不妥呢?
寫到這裡,很想問一句:為何其他本科統招生的學位證上不標「本科提前批」「本科一批次」「本科二批次」「復讀」「降級」等字樣呢?
榆林學院吳同所說的,學位證書標註「專升本」影響找工作,這是不爭的事實。個人認為,學位證書真不該標註「專升本」這幾個字。
本科學歷學位證書是評價結果的證明,表示畢業生完成了大學本科的全部學業且考核合格,所學知識達到了一定的水平。
「專升本」則只是一個過程,就好比高考、錄取和培養一樣。至於學生是應屆高中畢業生還是復讀生,是本科提前批還是本科一、二批次錄取,本科期間有沒有降級,這些過程性的東西,校方統統都不管。
只要學生按期完成全部學業且合格,就是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畢業生,按規定核發統一的畢業證、學位證。事實上,高校核發的統招本科生「雙證」上,也並未單獨標記「提前批」「一本」「二本」「復讀」「降級」等字樣。所以,學位證書標記「專升本」就是人為在「貼標籤」。要麼都標註,要麼都不標,這樣才是公平的。
按照榆林學院的說法,學位證書上標註「專升本」是省裡統一要求。只是不知道,這樣的要求僅僅是陝西省嗎?全國其他省份也這樣標註?
不管是國家層面還是省級層面的要求,學位證書標註「專升本」的做法,似乎都應當改進才是。專升本的學生也是從競爭中脫穎而出的,他們的畢業標準、授位要求,與其他統招生沒什麼兩樣,核發的「雙證」不應該區別對待才是。
培養一個本科畢業生,國家是花了大價錢的。「專升本」上來的畢業生,高校培養周期更長,國家花費代價更大,可別因為人為「貼標籤」,而影響了他們的就業之路。
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巨大,找一份工作不容易,該鬆綁的還得主動松,該改革也要積極改。說真心話,從促進就業的角度講,當去掉學士學位證上「專升本」那幾個字才是。友友們,你認為呢?歡迎關注、留言評論。
(圖片源於網絡,若有不妥,聯繫速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