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木木果。
魁梧的身材,捲曲的頭髮,酷勁十足的墨鏡……7月8日晚,「用心吶喊:彝族盲人歌手俄木木果音樂會」在成都馬丘比丘咖啡館舉行。剛到而立之年的俄木木果,3歲時因疾病永久失明,然而對音樂的熱愛給了他生活的信心。
2011年,俄木木果從涼山來到成都闖蕩,先後在朋友的幫助下發行了兩張專輯。如今第三張專輯也即將面世。對於俄木木果而言,音樂是「心靈的藥物」,他用音樂的方式參與公益活動,力所能及地回饋社會。□本報記者 餘如波
對於自己的音樂,永遠也不會滿意
除了少量專場音樂會,俄木木果晚上大都在成都的酒吧駐唱,九眼橋、寬窄巷子、少陵路等都曾留下他的足跡。
1987年,俄木木果出生於涼山州喜德縣。年幼的俄木木果因病雙目失明,時常感到苦悶,沒事便在家裡「亂唱、亂吼」,或者爬到村裡的樹上大喊大叫,沒想到這樣真有助於舒緩情緒,他逐漸喜歡上音樂。15歲那年,姑姑花100元買了把吉他,俄木木果抱著「三天三夜沒撒手」,從此開始瘋狂自學。
19歲時,俄木木果離開家鄉外出闖蕩,成了一名流浪歌手,並於5年後正式落腳成都。迄今為止,俄木木果已在好心人的資助下發行了兩張專輯,不過他卻謙虛地表示「現在都不好意思再說起」。他的第三張專輯預計在今年10月前後推出,除了自己的原創民謠新作,還將收錄彝族人在火塘邊喝酒時哼唱的歌謠,以及利用彝語詩歌譜曲創作而成的歌曲等。「新專輯的音樂元素會更加豐富、多元,對於自己的音樂,我永遠也不會滿意。」
這兩年,一大批彝族歌手嶄露頭角,逐漸在公眾當中有了名氣。不過俄木木果覺得,他們的很多作品屬於流行音樂範疇,原汁原味的彝族音樂還沒有被真正認識。「有時候參加所謂的民謠演出,觀眾總是讓我們唱《南山南》《董小姐》這些歌。」俄木木果欣賞胡德夫、周雲蓬、小河等音樂人,認為嚴格意義上的民謠音樂,必須植根於其賴以生存的社會、文化土壤。
做公益,其實也是幫助自己
俄木木果最遺憾的事情,是因為失明喪失了學習的機會。剛到成都時,他曾在川大竹林村宿舍區住過兩年,由於對文學的喜愛,時常到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詩人幹天全家中拜訪。如今只要沒有演出任務,俄木木果總在住地利用手機APP「聽書」,《基督山伯爵》《悲慘世界》《老人與海》等文學經典,都是他非常喜愛的作品。
一些人覺得,俄木木果這樣做沒什麼意義,他卻不這麼認為,「好比以前我吃了很多蕎麥和土豆,它們在無形中為我提供營養,塑造了我的體魄,那麼我現在讀的這些書,也可能在今後發揮它們的作用。」
平日裡,俄木木果基本上獨自生活,自己外出購物、做飯、洗衣服……除了行動稍慢,他並未覺得不便。「我在街上從來沒有摔倒過。」他覺得,眼睛只是「輔助心的感官」,只要「用心」,沒有做不好的事情。
長期以來,俄木木果還利用音樂的方式,力所能及地提供公益服務,自閉症患兒、孤寡老人、麻風病康復者等他都曾關注。2014年雲南魯甸地震發生後,他通過公益機構朋友的幫助,在成都舉辦了一場針對受災兒童的公益演出,並將募集到的近4萬元善款和愛心物資親自送到災區。「那天晚上,好多孩子圍在我身邊聽我唱歌,那種感覺讓人特別滿足。」
俄木木果覺得,音樂是「心靈的藥物」,做公益其實也是幫助自己。如今,他又琢磨著為涼山州的盲人做些事情。「可能會募捐一些聽書機,也可能在條件允許時建立一所特殊學校,讓他們獲得學習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