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wangshang / 王金成 劉飛越 / 2018-06-25
摘要:截至2018年5月底,螞蟻森林用戶超過3.5億,累計減排超過283萬噸,累計種植和養護真樹5552萬棵,守護3.9萬畝保護地。
文 / 天下網商記者 王金成
攝影 / 劉飛越
車窗外景色秀美,下過雨的山間雲霧繚繞,山腳下是一個個徽派建築的小村莊和連片的農田,再有十公裡就是黃山洋湖自然保護地了。
1
計程車司機焦師傅熱情地介紹著這裡的風物人情,還說起了多年前一起鄰居盜獵雲豹事件。
1990年代,山上野生動物多,當地經常有村民上山打獵。有一回,焦師傅鄰居在山上放野豬夾,意外困住了一隻路過的雲豹。被夾傷了腿的雲豹,對著鄰居齜牙咧嘴地怒吼著,但最終沒有逃過被打死的厄運。
「他們把豹子帶回家剝了皮賣了,還叫朋友到家吃肉。」焦師傅沒有去吃,鄰居因為盜獵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判刑。
但是,盜獵並沒有停止。
這片一萬多畝的山林裡面,曾經生活著豹、梅花鹿、黑麂、黃麂、長尾雉這樣的國家一級珍惜動物。後來,在盜獵、生態破壞等多重因素影響下,人們再也沒有發現過豹子的蹤跡。
湯仁秋(左)和王憲強
今年,螞蟻森林上線了保護地項目,其中一個就是黃山洋湖保護地。螞蟻森林的數億網友與桃花源公益基金會、綠滿江淮一起,保護這片山林的生態。項目剛上線不久,就都被集夠綠色能量的網友認領完了,現在湯仁秋和王憲強這兩位護林員就在這山間,守護這片山林的生態,想把豹子「等」回來。
2
35年前,20歲的湯仁秋見過真正的豹子。
「我記得是1983年3月份。」湯仁秋和原來國有林場的同事們上山種樹,走了沒多久,聽到有同事輕聲說有豹子,他循聲望去,20幾米外一頭金錢豹一閃而過,很快消失在樹林裡。
這麼近距離與野生豹相遇,所有人又驚又喜。短短幾秒鐘的時間,湯仁秋就看清了豹子的樣子。「不大,就這麼點長。」他用手比劃了一下,大概一米二三十。比劃完他馬上補充一句,豹子很小,但是尾巴很長。
這個季節,偶爾有人偷偷到山裡抓蛇和捕魚,這是湯仁秋和王憲強最近巡山重點要關注的。
這片山林被保護起來,就是它的一草一木都不要去破壞,讓它自然生長恢復生態。江徐芳是洋湖保護地項目主管,她和另外一名女生李琪同時負責這附近的另一個保護地——九龍峰自然保護地,他們也身兼巡護員的工作,「抓蛇捕魚會影響到這裡生態的自然恢復。」
螞蟻森林的護林員並不容易。每一次巡山,他們都要連走帶爬,路都是這麼找出來的,一趟下來起碼五六個小時。一年裡,他們巡山的任務裡程要達到八九千公裡之多。
有螞蝗鑽進去了
「這個季節雨水多,山裡螞蝗和毒蛇比較多。」王憲強說,儘管上山前都要穿上山襪,還是免不了螞蝗鑽進褲腿裡。至於蛇,只能用「打草驚蛇」的辦法,在草木茂盛的地方用樹枝條抽打驅趕。
碰到一條竹葉青
巡山的時候,他們還要時刻留意野生動物活動的痕跡,比如動物的糞便,動物在樹上蹭過的痕跡。這些都要拍下照片,並且用GPS設備打點,在巡山記錄上做好記錄,這活看起來有點像生態保護學家。
運氣好點,還能直接遇見野生動物。
「有一次碰到一隻豬獾在扒地,它比較遲鈍,我們圍著拍了好一會兒它才察覺。」江徐芳說。
大部分時間,發現野生動物不完全靠護林員的巡山,還有紅外相機設備的幫忙。在螞蟻森林洋湖自然保護地,每一平方公裡就裝了一臺紅外相機,一共8臺。只要有動物經過,紅外相機會觸發啟動,拍攝下一段10秒左右的視頻和三張照片,護林員會定期取回相機裡的存儲卡。
安裝紅外相機
半年時間,電腦裡已經存了很多照片,「目前為止拍到過黑麂、長尾雉、猴子、豪豬、豬獾等等很多。」遺憾的是,沒有拍到過豹子。
紅外相機拍到的藏酋猴、白鷳
保護這片生態,他們還有一個樂趣——夜巡。因為夜裡會有很多野生動物下到山下活動,能碰到的機會更大。而江徐芳有一次為了聽一聽娃娃魚的叫聲,專門和朋友打了電筒進山。
3
這一天,黃山雨過天晴。
早上八點多,湯仁秋和王憲強又一次出發巡山,同去的還有一位女護林員李琪,5號紅外相機被人偷拿走了,他們要重新去裝一臺。
從山下的湯劉村到保護區還有10公裡的路,他們各自騎一輛摩託車。路上碰到一條蛇,兩輛摩託車一起停下,靜靜等蛇遊到路邊。「我們的護林員都有這種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坐後面的李琪解釋。
發現一根長尾雉的羽毛
這一趟巡山「收穫」還不錯,半山腰的地方,又有螞蝗突破了山襪的防護,他們找到了一根釣魚竿,還有一根長尾雉的羽毛,下山路上他們成功勸退了兩名電魚的年輕人,「有些人勸他時好的,趁你不注意又會進來的。」湯仁秋說,經常進山偷捕偷獵的人他們都有數,平時也會特別留意。
勸退了兩名電魚的年輕人
湯仁秋和王憲強性格上一個熱一個冷,不過他們有共同的愛好,都喜歡上網看看時政新聞,看看球賽,「我們兩個人上山的時候,就聊聊新聞和體育比賽。」
個性偏冷的王憲強,這次卻毫不掩飾地表達了對這份工作的喜歡。成為一名護林員,需要掌握GPS定位系統、會使用望遠鏡、懂得野外安全急救技能,還要能識別不同的物種。
「現在做護林員,又學了很多新的東西,很快樂。」王憲強原來的同事經常會找他聊天,聽他講講巡山的事情。
有一次村裡的幹部專門請王憲強去給村民上一次生態保護的課,這讓他頗有自豪感。那天村委會議室裡坐滿了村民,聽他講怎麼認識動物和植物,怎麼發現動物活動的痕跡,一個多小時的課,40多個人聽得津津有味。
湯仁秋對這份工作理解簡單明了:「我就是想能夠再見到一次豹子。」螞蟻森林保護地上線後,他讓女兒教過,已經開始學習使用收集綠色能量了。湯仁秋認識的很多政府部門、老師、年輕人都在種螞蟻森林,他們也知道自己認領的保護地是老湯在幫他們守護。
帶走山上的垃圾
老湯說,他們看新聞知道,菜鳥、閒魚等越來越多的綠色環保相關公司,也開始接入螞蟻森林平臺,和他們一起努力。
據了解,截至2018年5月底,螞蟻森林用戶超過3.5億,累計減排超過283萬噸,累計種植和養護真樹5552萬棵,守護3.9萬畝保護地。
在螞蟻森林保護地,有數十個像湯仁秋、王憲強這樣的巡護員在守候,而在遙遠的荒漠化地區,數百名護林員在種植和養護著一片片螞蟻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