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怪人》一部恐怖的電影

2020-12-15 露露的錦衣玉食

這部片子不算新鮮了,為什麼今天要把它拿出來說呢,主要是因為五年後重溫此片,看出了一些當年沒看出來的東西。殭屍在歐美,儼然已經成為了一種文化,與吸血鬼、狼人並稱為三大恐怖傳說。其形象脫胎於著名的科學怪人·弗蘭肯斯坦。腐爛的身軀,殘破的肢體以及不太夠用的智商幾乎定義了絕大部分殭屍形象。

1935年的經典電影《科學怪人》中的弗蘭肯斯坦形象,嚴格一點的來講,我們常在歐美電影裡見到的殭屍形象,其實應該叫做喪屍更貼切一點。而真正的殭屍,反而是起源自我國民間傳說中的「活跳屍」。關於這一點,大家可以觀摩一下林祖師的各個經典案例進行了解。

我們的殭屍喜歡吸人精氣,洋殭屍卻鍾愛腦子。喜歡吃腦子,基本可以視為老一輩殭屍攻擊人類的最大驅動力,中醫裡講求「以形補形」,這樣看來,因為殭屍沒腦子,所以殭屍愛吃腦子,這看起來還蠻通順的。

而中外殭屍的共同點,則是行動遲緩不怕死,一口毒牙會傳染。別說你武功多高,只要被咬上一口,基本就可以準備遺言了。這也讓殭屍成了殺傷力最大的邪惡生物,畢竟,被龍咬掉一半身體也還有可能活下來,但是要被殭屍啃了一下,除非你是主角,不然肯定就沒救了。

影片的開頭,是無數災害的閃現,夾雜著嘈雜的人類社會的雜音,從濃烈的色彩到凌亂剪輯,故事一開始,就讓我們對即將發生的事有了一個心理準備,那就是「肯定沒好事兒」

像很多故事一樣,大事件往往始於一個平凡的清晨、午後、傍晚。而這個故事的開頭,是我們的不辣的皮特伴著第一縷陽光的床戲。呃,我是說,躺在床上的戲。

哦吼,可別想多,帥氣的爸爸,溫柔的媽媽,可愛的兩個女兒,一個幸福滿滿的四口之家躍然眼前,本著好萊塢一貫的作風,越是美好的東西越糟心的原則,結合開頭的一系列災難預演,我很擔心接下來導演要怎麼虐這一家子。

不過導演的打算卻幸運的讓這種擔憂落到了空處,為什麼呢,因為顧不上啊!影片在第八分鐘直接進入了高潮,搖晃驚恐的鏡頭,四散哭喊的人群,整個城市突然就瘋了,災難毫無預警的襲來。而引起這一切的元兇,就是我們今天講了半天的「殭屍」。

信佛的朋友都知道,上帝給你關了一道門,一定會給你打開一扇窗,「擦破皮就完蛋」的強大殺傷力之下,行動遲緩就是殭屍最大的弱點,但是在這部片子裡,導演大膽的開創了「殭屍快跑」的概念,咬人還是那個咬人,但殭屍已經不是那個殭屍了,片子裡的殭屍們個個都是飛毛腿,一邊跑一邊咬,瞬間就讓擁擠的城市化作煉獄。

看到這觀眾朋友們可能想:導演你不地道啊,人家打牌都是先出對三,你怎麼上來就扔炸彈啊。導演笑了笑說:你想多了,這只是我手牌裡最小的一張。紐約也撲街了,小城鎮也撲街,大城市也撲街。

反正影片的前二十分鐘,只要你能看到的、聽到的城市,一律撲街。上樓也不行,躲屋裡也不行,這殭屍是鐵了心要給自己「身嬌智障」的印象正名。

當然了,主角既然叫主角,肯定是開了鎖血的,而我們的不辣的皮特經過一番驚心動魄的逃亡,也成功無傷通關了殭屍都市,來到了大洋上的一艘航母上。

到了這大家終於能喘口氣了,按照一般的套路,這都可以作為大結局了,但在本片中,一切才剛剛開始。

接下來的劇情中我們會了解到,原來這是一種肆虐全球的瘋狂病毒(除了病毒也沒別的原因了),人類社會已經完了之類云云,最後得出的結論就是,世界還有救,而拯救世界的任務就落在主角飾演的這個調查員的身上了。

從接下來到最後,當然是一番歷險,尋找希望,希望破滅,希望又生的套路。符合好萊塢的一貫套路,有犧牲自己拯救隊友的大兵,有靈光一閃發現答案的學者,親情、友愛、英雄、美女。該有的都有,沒有的還是沒有。

縱觀整個影片,它是很普通的,我在當年看的時候,也覺得它很普通,但是如今再看,我發現這真是一部偉大的片子。

以往的這類電影,往往會著力於塑造群像,拯救世界的團隊,披荊斬棘最後救世界於千鈞一髮之時;又或是災難之下的人心險惡、善惡交織的道德反思。

但本片並沒有遵從這個套路,相反,在這部電影中,角色是被弱化的,簡單的來龍去脈的交代,點到即止,甚至很多角色,都不需要交代。影片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災難本身之上,肆虐的殭屍對人類社會的破壞,以及這些破壞帶來的直接結果。

實際上,這也不是一部個人英雄主義電影,影片試圖從各條線索去建立「主角之所以是主角,只是因為他在對的時間出現在了對的地點」這個概念。拯救世界,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事。

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原因,無非是因為,這部電影所描述的事,真的是太大了。從片名中的「世界大戰」可見一斑,既然是戰爭,當然不是一個地區或一群人的是,是整個世界的事。

而本片最大,也是最值回票價的看點,就是嘆為觀止的、開創性的殭屍場面。讓我們用一波動圖來感受一下。

如果說上面的圖讓我們感受到這種新型殭屍的速度與壓迫力,那麼下面的圖更是直接讓我們感受到了為什麼「殭屍」可以作為我們人類世界大戰的對手。

話說就在美國國土集體淪陷的同時,大洋彼岸的中東很有「預見性」的建立了一座堅不可摧的防禦城池。

先不管推動這套防禦系統的理由有多麼無釐頭,單看這個陣勢,還真不是區區殭屍可以搞掉的。但是看多了故事的朋友們心知肚明,堅不可摧的城池出現在故事裡,就是用來被襯託什麼叫做無堅不摧的。而我們的殭屍對手面對這樣一座堡壘是怎麼辦的呢?很簡單,它們爬牆。

看到這腎上腺飆升的畫面,原著作者馬克斯·布魯克斯可以安心了,幻想了多年的「殭屍浪」,終於拍上了大銀幕。而這股浪頭不僅拍下來五億美元的票房,也註定讓這一畫面在影史上留下了經典的一筆。

在本片之前,熒幕上的殭屍做了很多年的弱勢群體,行動基本靠走,沒腦子還長得醜,少數幾個有顏值的代表,還肩負著在鏡頭前面被爆頭的重任。與其說殭屍片裡殭屍殺人,不如說看人怎麼花式虐殭屍。

而本片中的「超速殭屍」的出現,無疑對殭屍題材作品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比如韓國殭屍片《釜山行》,又或是3A大作《往日已逝》。

釜山行中的一些鏡頭,而所有能對某種文化產生影響的作品,無論能找出多少BUG,又或是有多少劇情上的漏洞,都值得我們尊敬。殭屍世界大戰,一部令人尊敬的作品。眼看著就要寫完了,有朋友可能要問了,你不是說看出了些不一樣的東西嗎?是啥呀?

相關焦點

  • 《科學怪人》將翻拍影史上最重要的恐怖電影之一
    1935版的《科學怪人的新娘》環球影業目前正在逐步擴展自己的電影宇宙,雖然這聽起來有點奇怪——這是由一群怪獸組成的電影宇宙。在環球旗下的版權中,有諸如範海辛、狼人。隱形人等一系列稀奇古怪的怪物類型IP在等待開發。而這一怪物宇宙的第一彈——《新木乃伊》已開始為上映宣傳。
  • 科學怪人
    科學怪人 2012-07-30 16:43 作者:何瀟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 電影史上科學怪人「顏值」大比拼
    「科學怪人」(弗蘭肯斯坦)是歐美電影中常常出現的元素,故事源自瑪麗·雪萊的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講述科學家弗蘭肯斯坦通過組裝人類的屍體部件創造了一個怪物,兩者因對彼此的恐懼而相殺。從此瘋狂科學家和他創造的怪物就成了科幻、恐怖電影最喜愛的題材之一,改編版本層出不窮,「弗蘭肯斯坦」一詞所指也漸漸從科學家變成了科學家所創造的怪物,怪物的形態也是五花八門,快一起來看看他們都長什麼樣吧!20.
  • 大戰關公,大戰科學怪人,3部科學怪人電影,又要開出什麼腦洞?
    續集定名為《布魯斯VS科學怪人》,據布魯斯坎貝爾所說,他想在續集中加入一些經典B級片中的熟悉面孔,找來羅伯特·英格蘭德(《猛鬼街》中弗萊迪扮演者)和凱恩·霍德爾(《十三號星期五》中傑森的扮演者)之類的演員,組成一部恐怖片版本的《敢死隊》。
  • 《科學怪人的新娘》翻拍 《侏羅紀公園》編劇執筆
    1935年版《科學怪人的新娘》劇照    1905電影網訊 自從環球影業要將自家旗下的經典恐怖片重新翻拍上銀幕以來,關於這些項目的爭論就從來沒有停止過日前,有消息傳出稱,翻拍版的《科學怪人的新娘》將會交到著名編劇大衛·凱普的手上。而大衛·凱普則將會把這個故事帶入到現代社會之中。如此一來,環球旗下的各種翻拍的恐怖電影的人物都會聚集到現代,這為創造環球恐怖片宇宙提供了便利。
  • 超級經典恐怖電影,恐怖的內容令人深思的同時
    這部一部電影相信很多人都沒看過,因為他的情節非常恐怖,而且他還涉及到人文倫理,這部電影曾經被很多家長稱為禁片。這部一部電影改編自小說《科學怪人》,又稱《弗蘭肯斯坦》,是大衛威考克斯導演、派屈克·伯金、蘭迪·奎德和約翰·米爾斯主演的恐怖科幻電影。
  • 《科學怪人》:如果你被告知你是人造人
    如果看過美國電影《科學怪人》或者諸如喪屍片《生化危機》,也許你會有自己的思考。《科學怪人》是一部美國1931年11月21日上映的科幻恐怖片,該影片由詹姆斯·懷勒執導。它改編自英國作家瑪麗·雪萊所撰寫的同名小說,講述了醉心於創造新生命的亨利·弗蘭肯斯坦博士用屍塊創造了一個怪物,結果怪物漸漸不可控並開始殺人的故事。
  • 經典恐怖片《科學怪人》原稿傳人600萬美元賣稿
    經典恐怖片原稿傳人賣稿發橫財《科學怪人》「賣身」600萬  由英國小說家瑪麗·雪萊於1817年創作的經典恐怖小說《科學怪人》,180多年來多次被改編成賣座電影。  「我們買斷這些原稿,可令瑪麗·雪萊家族史料集中存在單一地方,讓研究者更易搜集有關科學怪人的資料。」Bodleian圖書館文物收藏科負責人表示,原稿若被公開拍賣便可能從此不知去向,是文化界的巨大損失。  瑪麗·雪萊在1851年把原稿一分為二,其餘交予瑪麗·雪萊媳婦養女的阿寶傑家族保存。
  • 你曾經看過電影《科學怪人》嗎?是一部有點老的電影
    船長目睹這些後,起航返回了歐洲,並把故事講述給人們聽,這部電影改編自瑪麗·雪萊創作於1818年的小說,瑪麗·雪萊是著名詩人雪萊的夫人,而《科學怪人》則是世界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小說,小說情節跟電影類似,都是科學怪人維克託·弗蘭肯斯坦用電激屍塊的故事,有趣的是,因為小說中自始至終都沒有為怪物起名字,許多人在讀後都誤以為弗蘭肯斯坦就是怪物的名字
  • 電影科學怪人之再生情狂:弗蘭肯斯坦的懺悔
    弗蘭肯斯坦創造出來的科學怪人在內心吶喊:「我很醜但是我很溫柔」,然而這套說辭無論是在文學作品《科學怪人》還是在同名電影中都得不到人們的原諒和接納!人們見到他不是尖叫著飛也似的逃跑就是人人喊打……瑪麗·雪萊創作於1818年的歐洲文學史第一部科幻長篇小說《科學怪人》曾數次被拍成電影,然而最忠實原著的還是1994年的這部《科學怪人之再生情狂》,又名《瑪麗雪萊的弗蘭肯斯坦》,這部曾獲得奧斯卡金像獎的影片由羅伯特·德尼羅,肯尼思·布拉納,海倫娜·伯翰·卡特主演。
  • 從科學怪人到「奧創」
    ▌ 弗蘭肯斯坦及其變種從對「類人怪物」的科學反思到「恐怖角色」       電影裡的「弗蘭肯斯坦」的形象經過了數次的變遷,而且在很多層面上被好萊塢加以改編。好萊塢的恐怖電影的傳統裡,弗蘭肯斯坦總是以某種恐怖的、殺人狂魔的形象出現。無論在什麼樣的層面上,弗蘭肯斯坦只是一個「類人」的物種,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類。  但是人類的外形和器官,又讓它不再是「獸類」。所以,生物學上的定位,引發了它的其它各種問題。在被創造的伊始,弗蘭肯斯坦就是一個有著諸多問題的「怪物」。
  • 科學怪人為什麼要殺死這個小蘿莉?
    在這個西班牙的小村子裡,孩子們紛紛聚集起來,在電影院裡觀看《科學怪人》,他們由於驚惶而遮住眼睛。導演Victor Erice把安娜看到科學怪人時做出的一系列反應稱作「不可複製的時刻」,它不僅屬於電影,也屬於現實中的安娜。因為鏡頭裡人物反應的極度真實,所以給了影像無限的豐富。
  • 弗蘭肯斯坦|科學怪人—對人性和科技的反思碰撞出真正的現代組合
    1818年瑪麗·雪萊創作出的《弗蘭肯斯坦》(又譯《科學怪人》),被奉為近代西方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小說,科學怪人的形象成為暗黑故事主體人物的代表,數百年來不斷繁衍。一反電影改編中一路奔著科幻電影、黑色電影或是邪典電影的路數去,對於《弗蘭肯斯坦》來說,造人想像架構了「幻」的部分,試驗情節確立了「科」的形式,而對人性和科技的反思則讓「科」與「幻」碰撞出真正的現代組合。一百多年過去了,導演們仍然能被這個故事吸引,不僅是因為他們病態的好奇心,更多的是人類幹涉自然、把知識用於作善或作惡這個故事精髓令人痴迷。
  • 怪獸宇宙再集結 環球滿意《科學怪人的新娘》劇本
    1905電影網訊已經籌備了4年之久的影片《科學怪人的新娘》,似乎已經遭遇到了環球公司的拋棄。不過,該片編劇大衛·凱普在最近一次採訪中透露,影片尚未完全遭到環球公司的放棄,相反,他在隔離期間已經將劇本打磨成熟,環球方面對該劇本也相當滿意。
  • 新版《科學怪人的新娘》將顛覆原版角色 新主演是誰
    ­   湯姆·克魯斯主演的奇幻冒險大片《新木乃伊》(The Mummy)已經正式開始上映,這部電影也將開啟環球公司的「黑暗宇宙」,而「黑暗宇宙」下一部電影就是比爾·康頓執導的《科學怪人的新娘》(Bride of Frankenstein)。
  • 恐怖電影,何為緣起?
    一方面是當時距離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剛不久,美國公然引進一部德國電影引發了公民抵制;另一方面則是影片新穎奇特的藝術手法獲得了壓倒性讚譽,與當時好萊塢保守、陳腐的風格形成鮮明對照。尤其是在視覺表現上,《卡裡加裡博士的小屋》特意將環境做傾斜和扭曲的處理,在地面和牆壁繪製影子而不是自然光源投射的效果:這一切都是為了通過外部世界來呈現人物內心世界的狀況。
  • 恐怖電影《北平會館》——影史上一部極具正能量的恐怖電影!
    眾所周知,目前難以打破的恐怖片壁壘是,觀眾始終把「有沒有鬼」作為評判恐怖片好壞的唯一執念,但最好的恐怖電影,不是嚇人,而是嚇醒人,通過恐怖的方式,讓我們活得更清醒。而《北平會館》恰恰就是這樣一部充滿恐怖又極具正能量的電影!
  • 恐怖片原稿傳人賣稿發橫財 科學怪人賣身(圖)
    恐怖片原稿傳人賣稿發橫財 科學怪人賣身(圖)     本報綜合報導由英國小說家瑪麗·雪萊於1817年創作的經典恐怖小說《科學怪人》,180多年來多次被改編成賣座電影。
  • 神問答|有哪些好看的恐怖驚悚系列電影?
    關於「有哪些好看的恐怖驚悚系列電影?」這個問題,小編整理了多個來源的用戶回答,供大家更全面的了解。對於ID為「壹條電影」網友的精彩回答,大家紛紛點讚支持,他是這麼說的:上面網友已經提到很多經典的恐怖電影啦!我嘗試來補充一些沒有提到過的好電影。恐怖電影一向是以少花錢多嚇人為宗旨的,但是也有大投資恐怖片,比如《異形》系列啦!
  • 《雞皮疙瘩2》一部有趣的家庭恐怖電影
    這是《雞皮疙瘩》的續集,兩部電影都是根據R.L.斯汀的同名兒童恐怖小說系列改編的,上世紀90年代數以百萬計的年輕讀者都對它著迷,在那個時候我在課堂上教授天才文學的那些年裡,作為老師我們決定不把這些書算在兒童家庭閱讀清單上,因為寫作水平不高,我非常驚訝地告訴你,這部電影實際上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