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會寧縣党家峴鄉依託區域優勢,圍繞產業興旺下功夫,按照「穩定面積、改善品質」的要求,努力將冬小麥打造成為特色產業,有效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助力群眾實現小康夢。
小雪雪滿天,來年必豐年。小雪時節已過,會寧縣党家峴鄉的冬小麥在雪水的澆灌下,已經破土而出,給冬天帶來綠色的生機。党家峴鄉土壤深厚肥沃,有機物豐富,適宜冬小麥的生長。近年來,鄉黨委政府在動員老百姓擴大種植面積的同時,不斷更新冬小麥品種,藉助現代科技手段提升冬小麥產量和質量。
會寧縣党家峴鄉毛家坪村黨支部書記王永乾:因為地理位置優勢,雨水多,產量高,平均每戶種植冬小麥15畝左右,通過鄉政府和村委會溝通增加了一些優良品種,以後想打造一個冬小麥品牌,讓老百姓增加收入。
凌冽寒風擋不住人民群眾脫貧致富的步伐。記者來到田地邊,看到農民郭仁文正在仔細查看雪後小麥苗的分櫱情況。望著溼潤的土壤和繁茂的麥苗,郭仁文笑容燦爛地說,今年的冬小麥產量很好,自己的收入比之前也提高不少,因為最近幾天的降雪帶來充足的水分,他對明年冬小麥的產量信心十足。
會寧縣党家峴鄉毛家坪村農民郭仁文:每年我都種十畝左右,一畝產量是800多斤,一畝賣800多塊錢,今年冬小麥長得特別好,明年收成肯定好著呢。
正午時分的毛家坪泛起炊煙,村民郭忙生也正忙著為家人準備午飯。她告訴記者,家裡平日裡大多以麵食為主食,而麵粉都是自家種的冬小麥磨成的,比市場上賣的好吃得多。
會寧縣党家峴鄉毛家坪村村民郭忙生:我們這個冬麥麵好得很,柔韌性好,做的飯特別香,比買的好吃得多,買的面我們基本沒吃過,偶爾外面吃一頓感覺沒有自家種的好吃。
要想發展致富,不僅需要群眾的觀念向現代農業思維轉變,產業帶動也是重要的一環,雙管齊下才能保證群眾長遠致富。近年來,党家峴鄉高度重視現代特色農業產業發展,通過黨建引領、政府引導、政策扶持、市場帶動的模式,大力發展冬小麥種植,在促進群眾增收致富上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下一步,該鄉將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把脫貧攻堅鞏固提升和鄉村振興戰略有機結合起來,做大做強地域特色產業,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加強產銷對接,特別是持續推動冬小麥產業不斷優化升級,努力實現全鄉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
党家峴鄉黨委副書記、鄉長宿念軍:我們党家峴鄉堅持走質量興農之路,全力打造綠色、生態、優質、安全的農產品,發展集中連片、規模高效的新興產業經營模式,促進農業生產專業化、機械化、規模化和集約化發展。另外,積極拓寬市場銷售渠道,延伸冬小麥產業鏈,在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同時,打造党家峴優質冬小麥特色品牌。
編輯|關雲丹 徐娟 劉琳
責編|吳秀娟 李豔
【來源:白銀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