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漾濞:因地制宜種草莓促增收

2021-01-15 雲南網

種草莓促增收

眼下雖正值隆冬時節,但走進位於漾濞縣漾江鎮的桑不老村,會看到有一片紅綠相間的草莓地,綠的是草莓樹,紅的是草莓果,每天都有人到這裡採摘草莓,儼然成了冬日田園裡的一道風景。

種草莓促增收

這片草莓的種植戶是桑不老村民常興平,他們一家有五口人,前幾年靠在外嫁接各種苗木增加家庭收入。去年以來因為疫情的原因沒有外出務工,於是在家裡種植了4畝多草莓,品種為紅顏草莓和牛奶草莓,經他一家精心管理,草莓長勢喜人。常興平說釆了帶走的每斤15元左右,人最多時每天能達到幾十人,賣得好一天可以有2000多元錢收入。他說草莓每年8、9月份種下,11月份左右可以採摘,一直可以賣到端午節前後。

種草莓促增收

種草莓促增收

如今常興平一家雖然沒有外出務工,但是通過種植草莓和飼養家畜,家庭經濟收入同樣沒有降低,一家人生活很幸福。另外,種植草莓從平整地到下苗再到施肥除草都需要請村裡人幫忙,這不僅解決了自家的增收問題,也幫了村裡沒有外出務工的村民們增加收入。

雲南網記者 黃興能 通訊員 王發會 攝影報導

相關焦點

  • 信義街道:因地制宜謀出路 產業扶貧促增收
    脫貧攻堅戰打響後,信義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結合轄區實際,因地制宜謀出路 ,產業扶貧促增收,走出了具有信義特色的脫貧攻堅之路。今天的「鄉村振興這一年」特別節目,我們就來看看信義街道的脫貧攻堅之路。渭南經開區信義街道下轄11個行政村,92個村民小組43個自然村,共有6659戶279950口人,耕地面積5.12萬畝,屬於典型的城鄉結合鎮辦。
  • 【你笑起來真好看】雲南漾濞摘了「窮帽子」 有了新模樣
    當地人說,漾濞的快速發展,離不開產業興旺、民族團結、社會和諧這三大「法寶」。因地制宜 產業有奔頭漾濞,「漾」指水波蕩漾,「濞」指水暴至聲,古時漾濞人煙稀少、水流豐富,四處可見水波蕩漾及水暴之景,故取名「漾濞」。大理三件寶,蒼山、洱海、漾濞核桃。
  • 大理再添世外「桃園」,漾濞核桃度過「傳奇一生」--上觀
    近年來,市場上核桃價格持續下跌,漾濞核桃出現了增產不增收的現象,影響了群眾種植積極性和脫貧成果的鞏固。「前幾年核桃的價格不高,一些核桃樹結果卻沒人收,只能眼看著一顆顆綠果子掉落土裡爛掉,心疼啊。」蒼山西鎮馬廠村村支書楊龍說。在市場環境瞬息萬變、競爭激烈的當下,漾濞核桃作為全縣的支柱產業,不能再原地踏步吃老本,變革和轉型迫在眉睫。
  • 西莊鎮:葡萄園套種草莓促農增收
    本網訊 建水縣西莊鎮圍繞地區特色和市場特點,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積極引進特色草莓種植,採用葡萄園套種草莓技術,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據了解,葡萄園套種草莓技術既能在養分的吸收、光照和空間利用上互相取長補短,又能提高溫室利用率。近日,葡萄園裡的草莓採摘後批量上市,畝產達1.5噸,畝產值達18000元。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侯紅章:莓香四溢促增收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侯紅章:莓香四溢促增收 2020-12-22 21: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種草莓也能人工智慧?雲南「多多農園」現代農業技術助力品質提升
    雲南富民縣「多多農研科技大賽」及雪蓮果種植基地是消費體驗活動的第一站。烈日晴空下,位於昆明市富民縣幽靜山谷的8個溫室裡「章姬」草莓正在滋滋生長。與普通的草莓種植不同,這8個獨立溫室的草莓是由全球最頂尖的青年農業科學家與國內最會種草莓的頂尖農人來負責種植、管理的。
  • 雲南彌勒虹溪:「一花一葉」點靚群眾增收致富路
    圖一為當地農戶在花卉園基地「上班」 當地幹部告訴記者,這是近年來虹溪鎮以調整產業結構和脫貧攻堅為突破口,因地制宜,大力發展花卉產業,點亮群眾增收致富路一個縮影
  • 套種苦瓜、豆角,下市再種草莓,郟縣堂街鎮「一村一品」帶動群眾...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紅汛 通訊員 高鵬程「現在草莓已經快沒了,這四個棚裡我已經套種了苦瓜,剩下三個棚裡套種了豆角,等到苦瓜和豆角都下市了,就又可以種草莓了!」3月29日,郟縣堂街鎮石橋店村扶貧專幹陳亞鉻站在自己的草莓大棚門口說。
  • 遼寧東港:小草莓變增收「大引擎」
    近年來,遼寧省東港市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支持和科學種植,把草莓產業打造成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和縣域經濟的重要支撐。2019年,東港市草莓生產面積達到14.8萬畝,總產量達23萬噸,產值高達46億元,年出口創匯3500萬美元左右。
  • 草莓套種甜瓜辣椒 「一耕三收」每畝增收上萬元
    、辣椒的模式,助力農民增收。  3月2日下午,在江蘇句容白兔鎮照君草莓採摘園裡,草莓種植戶朱照君在鎮江市農科院專家的指導下,正組織工人在草莓田裡套種甜瓜苗,等到三月中旬,農戶還將在草莓田壟的兩邊種上辣椒苗 。
  • 威海文登發展特色旅遊農業 促進農民脫貧增收
    2017/3/10 13:19:47   來源:中國山東網       中國山東網威海3月10日訊 威海文登因地制宜
  • 雲南西疇:中草藥種植助農增收
    近年來,西疇縣全面實施石漠化綜合治理等重點生態工程,因地制宜發展中草藥種植。目前,該縣種植三七、重樓、山豆根等中藥材8.2萬餘畝,中草藥產業成為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帶動當地群眾脫貧增收致富。新華社發(陳欣波 攝)11月20日,在西疇縣山豆根規範化種植基地,一名務工人員在裝運山豆根幼苗。
  • 今年傅家邊的草莓「變了」
    記者採訪時看到,今年不少傅家邊的草莓,不是種在地上,而是掛在空中,方便遊客拎著籃子採摘。傅家邊不斷引進先進技術,更新草莓品種、改變種植模式,延長草莓採摘期,實現持續增產增收。   引進新品種,果期延長兩個月  上周六,位於傅家邊精品草莓園的美莓源草莓基地採了170多斤草莓,這是今年秋冬以來採摘最多的一天。
  • 合肥草莓娘子軍「徵戰」雲南獲大獎
    獨自穿越黑暗的經歷讓她在無形中有了樂觀堅韌的性格……再次和熹微晨光相伴的日子是在雲南。清晨6點起床,一路小跑到比賽基地,打開遮光棚,「叫醒」自己的草莓田。過去的120天,孫鬱晴和母親沈海燕一起在雲南的土地上種下一片草莓田。12月16日,歷經4個月的激烈角逐,兩人所在豔九天隊名列傳統農人組的第一名,獲得「首屆多多農研大賽卓越獎」。
  • 探索新路促增收 生活更上一層樓(決戰脫貧攻堅一線故事·我們脫貧...
    核心閱讀  黑龍江省樺川縣多措並舉鞏固拓展脫貧成果:在壯大主導產業的基礎上,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特色產業,不斷探索致富新路;發揮資源優勢,拓寬產品銷售渠道,帶動農戶持續增收;實行積分激勵,樹立脫貧典型,開展技能培訓,扶志又扶智,激發群眾內生動力。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
  • 西盟:刺竹上市農戶增收
    雲南日報訊(記者沈浩)近年來,西盟縣因地制宜發展林下經濟,發展產業助農增收,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目前,西盟縣林下刺竹種植面積共7000餘畝,帶動全縣積極發展竹筍、砂仁、石斛等林下產業,林下經濟產值達4000多萬元,成為山區群眾持續增收的綠色產業。在西盟佤族自治縣的群山裡,這幾個月正是林間刺竹發芽的季節。
  • 葡萄草莓混搭種 觀光增收兩兼顧
    本報訊 (記者蔣穎)俗話說「一地不打二糧」,但4月24日,記者在石橋苗族土家族鄉葡萄種植園看到了一種創新的模式,葡萄架上種葡萄,架下種草莓,讓人眼前一亮。「草莓的生長期在冬季,採摘期在春季,而這幾個月正好是葡萄的『休眠』期,地可利用起來種一季草莓,去年我們用2畝地來試種,效果不錯。」葡萄園主人張紅說,草莓從春節期間開始採摘,一直要到5月初才採完。當草莓採完後,葡萄又要開始掛果了,到6月下旬,葡萄又可以採摘了,一直要採到8月到10月,接著種上草莓,時間銜接得剛剛好。
  • 打造田園民宿促增收
    上海金山朱涇   打造田園民宿促增收  早春三月,春風和煦。記者走進上海金山區朱涇鎮新涇村一農5組,只見農家房屋白牆黛瓦,植物小景點綴其間,更添江南韻味。  目前,這5幢房屋的外牆已經粉刷一新,周邊種上了綠植,施工人員正在抓緊時間對房間進行整修和裝飾。這裡的改造在充分保留農宅原有風貌的前提下,融入現代民宿元素。上海朱涇泰萊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紅梅說:「在設計之前,我們先徵求村民的意見。改造中,採用的是一種先進的施工方法——幹法施工,全部是裝配式施工,既快速又環保。此外,自住區和商業區實行動線分離,避免影響居住環境。」
  • 衡陽蒸湘區:發展草莓種植 助農脫貧增收
    一排排嶄新的草莓大棚和滴灌管道整齊碼放在側,田邊的耕地機轟鳴聲不絕於耳,不一會兒,一條平整筆直的草莓種植田溝便開墾出來了。(新竹村莫雅塘組果蔬示範園內正在開墾草莓田溝)據了解,新竹村主導產業以農業為主,特色產業便是草莓及其他優質果蔬種植。
  • 草莓採收忙
    原標題:草莓採收忙   連日來,玉溪市紅塔區研和街道可官社區的草莓種植戶在地裡忙著採收草莓。今年,研和街道共種植草莓1400餘畝,越來越多的農戶加入草莓種植行列,小草莓成了當地農戶的 「致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