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4月下旬,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出「凝聚你我力量 讓消費更溫暖」大型社會公益活動倡議,得到了越來越多的地方消協組織和行業協會及企業的積極響應,活動覆蓋面正在不斷擴大。
《中國消費者》雜誌社及旗下新媒體平臺自即日起,將發起主題社會公益活動——「溫暖消費」大型系列報導,為消費者真實呈現有溫度的消費和消費者平時看不到的「另一面」。
題記:
品質消費升級的重點在於企業源頭和過程控制。
為響應中國消費者協會「凝聚你我力量 讓消費更溫暖」社會公益活動,拼多多同步啟動「溫暖消費季」主題活動,活動內容包括:開設「溫暖消費」專區,提供商品品質保障承諾、暢通消費者投訴維權渠道和開展三期走進原產地消費體驗活動。
雲南富民縣「多多農研科技大賽」及雪蓮果種植基地是消費體驗活動的第一站。
烈日晴空下,位於昆明市富民縣幽靜山谷的8個溫室裡「章姬」草莓正在滋滋生長。與普通的草莓種植不同,這8個獨立溫室的草莓是由全球最頂尖的青年農業科學家與國內最會種草莓的頂尖農人來負責種植、管理的。
多多農研科研大賽兩排8個獨立溫室
據了解,在拼多多第一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上,由來自荷蘭瓦赫寧根大學、屯特大學、阿姆斯特丹大學的7位青年科學家組成AiCU,昆明市農科院、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的智多莓、南京農業大學教授帶隊的NJAI·莓、中國農業大學、比利時根特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國家農業智能裝備工程研究中心學者混組的CyberFarmer·HortiGraph4支人工智慧方隊和傳統種植的紀榮喜勞模工作隊、聖野漿果富民隊、豔九天隊、神農小隊4支頂尖農人方隊展開為期120餘天的高原草莓「人機」種植競賽。這次競賽也是國內首次農業領域的人工智慧VS頂級農人擂臺賽,由聯合國及農業組織指導,拼多多和中國農業大學共同發起並主辦。
8月4日,這些被現代農業技術精細管理的草莓苗陸續進入花期,多多農研科技大賽決賽開放日迎來了特別的消費體驗團。中國消費者協會副秘書長慄元廣、《中國消費者》雜誌社總編輯呂金波、雲南省消費者協會秘書長馮俊龍、昆明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消協副會長張建華、昆明市消費者協會秘書長李長纓、消費者代表及媒體一行走進草莓大棚比賽基地,聽取了項目介紹,了解草莓種植現代農業技術,並實地消費體察了草莓種植基地。
慄元廣副秘書長(左二)一行在AI草莓種植溫室體察
種草莓還能AI(人工智慧)?怎樣給草莓施肥,才能有效提高肥效?怎麼樣種出的草莓甜度高,農藥殘留還少?哪些種植技術更具創新性?這些消費體驗團感興趣的問題得到了一一解答。
據了解,此次之所以選擇在雲南開展高原草莓種植競賽,一是雲南是國內作物品類和氣候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地區,二是草莓的成熟周期短,收益較高,但對種植、栽培的技術管理要求也比較高,而且比賽所使用的「章姬」也是雲南種植最多的品種。在這裡的探索,挑戰難度會更大,但也會給國內其他產區帶來更多的啟發。
主辦方表示,頂級農業技術間的碰撞為人工和AI技術提供了切磋交流的平臺,比賽通過老一代農人和新一代技術的同臺,將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與農事生產結合,為中國眾多的農產品產業帶和小農戶,提供一種更低成本、易於操作的數字農業生產管理方法。
溫室溼度過大,溫室會自動開啟內循環通風;下大雨了,頂棚自動關閉;乾燥了,溫室自動啟動噴淋系統;草莓缺水缺肥了,系統還會自動進行灌溉施肥……這一切的實現依賴科學家建立起的標準溫室控制系統,簡單說這套草莓生長模型,被錄入了溫度、溼度、水肥等大數據,並建立起與甜度、產量、效益等相關曲線,根據歷史數據和事實數據,讓「大腦」更聰明,利用人工智慧及算法,讓草莓生長到最佳。
現代農業技術與人工智慧的結合讓消費體察團感受了科技創新的震撼,好品質的消費品背後依賴的,一定是技術的創新和生產管理的規範。
「希望主辦方不僅把比賽組織好,還要將比賽的成果推廣出去,實現規模化、產業化效益,為傳統農業生產帶來創新技術,帶來生產規範和標準,進而為廣大消費者提供品質可靠的農產品,讓特色、優質農產品端上普通消費者的餐桌。」在消費體驗中,慄元廣副秘書長肯定了現代農業技術給農業帶來的改變,更提出了生產優質、標準化農產品的要求。
這邊是井然有序競技場地,那邊還有火熱勞作的田間地頭。結束草莓種植競賽基地消費體察後,體察團隊又馬不停蹄地來到了位於雲南文山州丘北縣膩腳鄉阿落白村的多多農園,這裡也是「滬滇協作雪蓮果種植示範基地」。
丘北縣地處雲南省東南部,是我國優質雪蓮果核心產區。丘北縣膩腳鄉屬於高寒獨特山區,氣候、土壤等條件優勢明顯,適宜發展綠色產業,雪蓮果是膩腳特色產業之一。
成熟的雪蓮果水分充足,口感清脆微甜,是去火解暑聖品。「爬山爬得累了、渴了,買一個雪蓮果吃,真是又解渴又清爽。」消費體察當地消費者代表告訴記者,茶餘飯後,他們也願意吃一個雪蓮果。在雲南眾多藥食同源的食品中,雪蓮果深受當地消費者喜愛。當然,隨著雪蓮果的宣傳推廣,這一極具地方特色的小品種果品越來越多地走進了全國消費者的「覓食」視野。
丘北縣還是上海市松江區、虹口區對口幫扶對象。2018年6月,拼多多「多多農園」第二站落戶雲南丘北縣,膩腳鄉被選中作為示範產地。
「拼多多提供資金、技術和銷售渠道支持,先後投入了101萬元,引導膩腳鄉阿落白、膩腳、大鐵、魯底村委會聯合成立了阿大魯雪蓮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阿落白村村民舒躍文,一位大學畢業後回村當村官的90後告訴記者,目前合作社吸引了4個村22個村民小組的14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622人入股,完成了雪蓮果種植200畝。「隨著項目的發展,還將覆蓋全鄉55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2523人,為他們提供穩定的增收。」
舒躍文告訴記者,合作社的成立會改變一直以來存在的生產管理粗放、缺乏專業技術指導的難題,改變「散」「小」「亂」的現狀。在「多多農園」工作人員的幫助下,雲南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的專家走進雪蓮果種植基地,並發起制定、申報了雪蓮果種植地方/國家行業標準。10位專家組成的團隊深入開展了雪蓮果生產種植環節、加工技術研究,「雪蓮果的品質有了質的提升,土特產成了拼多多平臺的搶手貨。」
通過在拼多多平臺開店,農民種植的雪蓮果直接通過公司的網店出售,砍掉所有中間環節,利潤全部歸農戶所有。
體察團消費者代表體驗給雪蓮果苗打杈
此次,消費體驗團來到雪蓮果種植示範基地,下到田間地頭,了解了雪蓮果這一特色農產品的種植規模、氣候及土壤要求、食用藥用價值等情況,還採摘和品嘗了雪蓮果。雖然,還不到成熟季節,但雪蓮果清脆微甜的口感還是俘獲了消費體驗團成員的味蕾。
在「線上線下消費市場新融合」雲南多多農園消費體察座談會上,消費體察團聽取縣扶貧局工作人員對「多多農園」雪蓮果種植項目的情況匯報後,充分肯定了「公司+合作社+村集體+農戶」這一「輸血扶貧」變「造血扶貧」的運營模式,對上海拼多多公司助農增收的社會擔當表示了讚賞。
馮俊龍表示,雪蓮果是典型的小品種,大項目,把這一富有地方特色的農產品推廣到雲南省外,並通過拼多多注入的技術、標準制定,真正讓全國消費者消費到綠色、健康、高品質的農產品,既幫助了當地農民脫貧,又扶持了地方特色產業發展,是「造血扶貧」的一種創新嘗試,值得肯定。
「新一代有知識、有想法的新農人紮根農村,紮根田間,為生態環境良好但是缺少技術的農村帶來了新技術、渠道的扶持,帶動當地農民致富,給他們帶來了希望。」在座談會上,慄元廣副秘書長還對該項目提出了要求,「希望你們堅持做下去,不是做1年、2年,而是要長期堅持下去,5年、10年地紮根下去。扶植一個產業很艱難,但毀掉一個產業卻很容易。好產品要做好,秉承誠信,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讓消費者真正享用到優質產品。」
「從拼多多平臺消費大數據分析來看,一般消費品出現了新消費趨勢,
一是向上趨省,向下趨好,消費者願意去消費高性價比的產品;
二是消費者越來越關注產品的『內在品質』,更注重消費體驗;
三是消費者權益保護不斷升級,消費者不僅關注自身合法權益是否受到傷害,更關注產品是如何生產的,企業是怎樣做質量控制的。」
」拼多多公共事務總監(北京)王春豔在座談會發表觀點認為,消費發展的三個動向與我們國家經濟高品質發展趨勢同步。「多多農園」項目正是呼應這種消費需求,從供給側控制品質,減少供應環節,讓消費者買到優質平價的商品,提升消費者的滿意度和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