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種苦瓜、豆角,下市再種草莓,郟縣堂街鎮「一村一品」帶動群眾...

2020-12-22 騰訊網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紅汛 通訊員 高鵬程

「現在草莓已經快沒了,這四個棚裡我已經套種了苦瓜,剩下三個棚裡套種了豆角,等到苦瓜和豆角都下市了,就又可以種草莓了!」3月29日,郟縣堂街鎮石橋店村扶貧專幹陳亞鉻站在自己的草莓大棚門口說。

陳亞鉻是石橋店村扶貧專幹,在做好村內扶貧工作的同時,她最經常考慮的就是如何帶動村內群眾致富。經過鎮政府的指導,陳亞鉻決定發展草莓、苦瓜種植。

由於疫情原因,今年的草莓銷售受到了影響,陳亞鉻就利用抖音、微信等渠道開展線上宣傳,打造成了「網紅草莓園」。疫情防控形勢日趨向好的同時,草莓銷量也越來越好,不時有群眾從平頂山市區、寶豐等地駕車前來,上午到臨灃寨、紫雲寺等地參觀遊覽,中午到農家樂吃飯,下午到草莓園採摘草莓,開闢了鄉村旅遊的新路線。

「草莓一個棚能產3000斤,如果種苦瓜,一個棚大概能產4000多斤,如果種豆角,一個棚大概能產1800斤,算下來一個棚收益能有7萬多塊錢,今年如果賣得好,技術成熟了,我準備帶著村民一塊種,共同致富!」陳亞鉻開心地說。

在該鎮小寨村,有一個佔地28畝的菸葉育苗大棚,每年可育出3200畝煙苗,育苗期間帶動40人就近就業,每人增收3000元;每年6月,種植苦瓜,年產苦瓜7萬斤,帶動60餘人就近就業,每人穩定增收6000元;每年10月,開始種植菠菜,年產菠菜1.5萬斤,帶動60餘人就近就業,每人增收1000元。

該鎮圈李村,目前由村幹部試點發展羊肚菌種植,每年可收羊肚菌1季,甜瓜1季,同時利用第一書記專項資金建成花生加工場,輻射帶動周邊9個村種植花生;岔河村,發展紅牛養殖、西藍花、辣椒種植,每年可收西藍花2季、甜瓜1季;寺後、小謝莊等山區村利用荒山種植核桃、石榴等果木……

「這些產業,只是我們推動「一村一品」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堂街鎮以「鄉村振興,產業先行」為指導思想,堅持政府主導,立足菸葉、辣椒、花生、紅牛等優勢,合理優化產業布局,根據各村情況因地制宜制定產業發展規劃,由村兩委帶領群眾共同參與,各行政村發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產業,群眾的致富路子越來越寬。」該鎮黨委書記高永偉說。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郟縣堂街鎮貧困學生復學記
    12月9日上午,郟縣堂街鎮堂東村貧困戶魏山娃緊緊拉著該鎮黨委書記高永偉的手說道。魏山娃今年68歲,家裡只有魏山娃和孫子孫女。2014年,魏山娃唯一的兒子因病去世,留下一兒一女無人照料,魏山娃就又當爹又當媽的撫養著兩個孩子。2017年,魏山娃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兩個孩子享受了「兩免一補」等相關教育扶貧政策。
  • 郟縣堂街鎮中心幼兒園園長李惠娜「讓每一個生命都燦爛綻放」
    河南經濟報記者 吉娜 通訊員 張鴻雨她是一個柔弱女子,為了一所幼兒園的發展壯大,她紮根農村深耕6年;她吃住在校,用慈母般的愛心溫暖著幼兒的心靈,被孩子們稱為園長媽媽。她就是堂街鎮中心幼兒園園長李惠娜。2014年,郟縣第一批8所鄉鎮中心幼兒園建成,秋季招生前,公開選拔園長。在城裡工作生活固然安逸,但考慮到家鄉幼教力量軟弱,她積極響應「把最優質的教育資源帶到農村幼兒園」的號召,義無反顧地報名下鄉。通過學校推薦、公開面試等程序,她被任命為堂街鎮中心幼兒園園長。就這樣,帶著家人的反對和朋友的不解,她又回到了農村。
  • 平頂山的那些古寨:郟縣臨灃寨,看了就不想再來了
    臨灃寨原名水田村,位於河南省平頂山郟縣堂街鎮境內。據《水經注·河水》記載:「柏水經城(寶豐)北復南,豐溪自香山東北流入郟境,至水田村。一由村南而北,一由村北而東,環村一周,復東北至石橋入汝」,因村在二水之間,故稱「水田村」。現在村子處於半開發狀態,公共設施落後,主要景點不對公眾開放,只有少許建築可以觀看,部分建築尚未修繕,村落整體有待進一步開發保護。
  • 郟縣譜寫大有作為的「三農」新篇章
    豐收糧囤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秋收時節,豐收成為郟縣這片廣闊天地最美的風景,笑容舒展在群眾臉上,幸福蕩漾在農民心間。  抓好各項強農惠農政策的落實,穩定糧食生產,2018年郟縣全年實現糧食總產33.6萬噸,夏糧單產繼續保持平頂山市先進位次。2019年小麥單產375.8公斤,玉米預計單產411公斤,總產有望再創新高。
  • 郟縣男子拍製作桑杈的視頻,點擊量過億!
    「根棟真是能人,沒想到他一拍一發,我們的桑杈賣到了新疆庫爾勒,現在是供不應求,原來很多不想再種植的群眾今年又開始重視了,我走到哪裡都是『名人』,都說在抖音上見過我。」11月3日上午,在堂街鎮段李莊村西頭桑園內,正在攏杈的付留欽笑呵呵地說。付留欽今年76歲,是段李莊村三組村民,從小跟著爺爺管理桑園、捏桑杈。「像製作桑杈這樣的場景現在難得一見,它是我們農耕文化幾千年來留下的傳統,也算是根和魂吧。
  • 彭水三義鄉:打造「一村一品」特色產業 持續穩固群眾增收渠道
    中國網1月13日訊 近年來,三義鄉按照「小規模、大群體」的產業發展思路,在鞏固原有傳統產業的基礎上,調整產業結構,著力打造羊肚菌、黑豬、中蜂等「一村一品」特色產業,取得顯著成效。如今,全鄉基本實現村村都有特色產品,戶戶都有增收門路的產業發展目標。日前,彭水三義鄉五豐村土豬肉入圍市級「一村一品」示範名單,成功將當地生豬養殖打造成為特色品牌,為全鄉養殖業發展樹立了榜樣。
  • 太湖縣:抓好一村一品,助力鄉村振興
    截至目前,全縣發展國家級「一村一品」3個,省級一村一品示範村10個,一鎮一品2個,市縣級一村一品專業村74個。 寺前鎮去年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全國一鎮一品示範鄉鎮。
  • 雲南陸良:「一村一品」助力精準扶貧
    陸良縣活水鄉示範蔬菜種植基地內,蔬菜長勢喜人,村民忙著採收蔬菜 活水鄉供圖近年來,陸良縣在精準扶貧過程中,堅持把「一村一品」作為發展現代農業、推進產業扶貧、實現群眾增收的重要抓手,通過「一戶帶多戶、多戶帶全村、一村帶多村」的「一村一品」種植模式發展特色種植
  • 保定順平「塑料大王」回鄉種草莓
    李千戶村民在保定巖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現代化草莓大棚內進行日常管理。河北新聞網11月27日訊 今天,走進順平縣高於鎮李千戶村的保定巖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巖田公司)草莓種植基地內,只見100座現代化鋼構大棚有序排列,非常壯觀。大棚裡立體種植的草莓已經開花,預計元旦便可上市,趕上「兩節」消費旺季。
  • 濟寧12個鎮村榮獲「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
    資料圖齊魯網濟寧7月26日訊記者從濟寧農業局網站獲悉,近日,國家農業農村部公布了前六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監測合格和新評定的「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名單》,濟寧市魚臺張黃鎮於梅村(毛木耳)、金鄉卜集鄉楊莊村(大蒜)
  • 休寧縣海陽鎮 以「一村一品」帶動農村經濟
    這是海陽鎮積極引導村民實施「一村一品」的結果。  海陽鎮農村區劃調整後,由原來的11個行政村增加到22個,區劃調整後的海陽鎮繼續堅持「一村一品」,要求各行政村結合各自村情,制定農業發展計劃,調整農業產業化結構,發揮原有經濟條件,打造品牌效益,增加農民收入。
  • 「一村一品」凸顯品牌效應(組圖)
    「軟功夫」啃下「硬骨頭」  「一村一品」不是跟風  記者在採訪中明顯感覺到,在薊縣這些「一村一品」特色村中,大多有自己的比較優勢,譬如,有的地方區位優勢明顯,有的地方經商傳統悠久,有的地方人文底蘊深厚。他們堅持宜種則種、宜養則養,把「優勢」變為「特色」,變成品牌。形成了苗木花卉、無公害蔬菜、優質果品、生態養殖、農家旅遊等專業特色村。
  • 草莓居然可以套種這麼多作物?
    套種是指在前季作物生長後期的株行間播種或移栽後季作物的種植方式,也叫套作、串種。那麼草莓可以跟哪些作物套種呢?大棚草莓9月中下旬定植,12月份進入採收季節,第二年4月陸續罷園。共生病蟲害有紅蜘蛛等,套種模式下甜瓜爭奪營養會讓草莓產量會略微降低,不過從下表可以看出來套種收益較草莓單獨種植增加67344元/hm ,換算出來每畝收益增加4489.6元。
  • 第二屆中國郟縣美食文化周進入倒計時
    郟縣鑄鐵鍋郟縣紅牛:郟縣紅牛全國唯一以縣名命名的中國八大良種黃牛之一,被列入《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年存欄量6萬頭以上。今年,已有2億多元的菸葉豐收資金「砸向郟縣菸農」,成為郟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帶動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產業之一。目前,遍布全縣的10多個菸葉收購站的收購場景,將成為您感受美麗鄉村變遷、體驗香菸生產部分流程的一大景觀。
  • 來看廣東平遠這個村「一村一品」致富...
    今年11月,這裡剛剛獲評以油茶產業為主導的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但楊奕良的「種茶史」已經有七八個年頭。「沒種油茶前,我在當地做泥水工,收入不穩定,日子過得緊巴巴的。」他回憶說,2012年前後,村裡大力推廣油茶種植,「原價3元的茶苗5毛錢優惠給農戶」。他也成為一名茶農,慢慢拓出致富路。 繞過楊奕良家的三層小樓,後院的2畝茶園剛過採摘時節,茶花初綻,朵朵飄香。
  • 發展「一村一品」 特色種植與「農家樂」助村民增收(圖)
    大江網訊 記者喻雲亮報導:「以前才種幾萬株,現在種植80多萬株,收入翻了幾番。」說這話的是共青城甘露鎮雙橋村嶺背熊家自然村村民張淑萍,她對記者說,省環保廳幫建他們村大力發展花卉苗木業以來,收入增加了許多,很多農戶都走上了致富路。  建設鄱陽湖生態文明示範村,發展生態經濟是前提,農民增收是關鍵。要因地制宜,重點增強當地農民的活血造血功能。
  • 十三省目的地旅業聯盟探索郟縣文旅發展新模式
    大公網(段曉燕)3月12日—13日,2019年十三省目的地旅業聯盟大會——郟縣旅遊推介暨郟縣旅遊發展論壇在郟縣召開,來自北京、河南、山東、山西等13個省市自治區的旅遊管理部門
  • 順平縣:「塑料大王」轉行種草莓
    11月27日,走進順平縣李千戶村的保定巖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草莓種植基地內,只見100座現代化鋼構大棚有序排列,非常壯觀。大棚裡立體種植的草莓已經開花,預計元旦便可上市,正好趕上消費旺季。李千戶村是個貧困村,全村有858戶、2537人,人均耕地1.6畝,村裡種植草莓有30多年的歷史。然而,由於分散種植,形不成規模,只能靠商販上門收購或到周邊集市售賣,價錢賣得非常低。發展高峰時,幾乎家家種草莓,而現在全村種植戶不過二三十戶,村民大多外出打工謀生。
  • 郟縣李明星 種雪桃成就致富「明星」
    本報訊(記者丁需學通訊員李世旭)5月17日,午後的陽光灑在郟縣茨芭鎮明星雪桃園裡,掛在高高低低樹枝上的黃色紙袋在陽光下格外醒目。李明星走在桃樹林裡,隨手把樹上新發的旺長枝條打掉。    「過密的新枝會影響桃樹通風透光,還浪費養分,必須得打掉。
  • 一村一品:小樓鎮羅坑村(紫玉參薯)
    日前,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發布《關於首批省級「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村和第二批省級「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鎮名單的公示》通告。採收紫玉參薯必須選擇晴天進行先割掉藤蔓,拔掉支架用鋤頭在離薯塊5-10釐米處掏土直至整叢薯塊露出用手小心將薯塊取出,再去除泥土和毛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