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陸良:「一村一品」助力精準扶貧

2020-12-23 陸良縣廣播電視臺

陸良縣活水鄉示範蔬菜種植基地內,蔬菜長勢喜人,村民忙著採收蔬菜 活水鄉供圖

近年來,陸良縣在精準扶貧過程中,堅持把「一村一品」作為發展現代農業、推進產業扶貧、實現群眾增收的重要抓手,通過「一戶帶多戶、多戶帶全村、一村帶多村」的「一村一品」種植模式發展特色種植,帶動當地貧困群眾增收。

陸良縣活水鄉有 738 戶貧困戶因病因殘及其他原因致貧,為了能讓這些貧困戶早日脫貧,活水鄉摸清每戶實際情況後,進行分類登記,按照貧困程度逐項幫助落實。為了能讓貧困村整體脫貧,活水鄉編制了產業興村的發展規劃,按照因地制宜,因村制宜的原則,依託資源優勢,推進「一村一品」向多元化發展,各個貧困村都已明確了適合自身的「一村一品」主導產業,確立「山地生態蔬菜、出口創匯蔬菜」產業發展新思路。

同時,爭取蔬菜產業示範基地農田建設項目,規劃實施面積8500畝,覆蓋全鄉7個村民委員會16個村民小組2560戶8130人;規划水、溝、路田間基礎設施配套建設,預計新建擴建8500畝蔬菜生產基地,著力打造雨麥紅、黑木兩個「一村一品」專業示範村。目前,活水鄉已完成雨麥紅山地蔬菜示範基地建設,主要種植大白菜、生菜、西蘭花、娃娃菜等葉菜、花菜系列,先後取得了「綠色食品生產基地」、「供港蔬菜備案基地」、「出口蔬菜基地」、GAP四項認證,山地蔬菜品質優、商品性好,產品遠銷香港、澳門、東南亞等地 。今年將以黑木村委會西蘭花、石槽河村委會美人椒等為重點推動項目,下一步著力建設活水村委會、新臺子村委會、龍家水塘村委會0.25萬畝辣椒等以零星種植為主的山地生態蔬菜種植基地,在盤活了閒置的土地資源的同時,「一村一品」也讓當地邁出了脫貧的新路子。

陸良縣活水鄉村民蔬菜大豐收,群眾收割忙 活水鄉供圖

打響活水「活水土雞」這個品牌,以「土」為賣點,為群眾量身訂製發展規劃,按照每戶1000元的標準予以補助,由村級合作社逐戶落實種養地塊並進行圈舍改造或場地平整,再由平臺公司統一採購雞苗、蜂箱、能繁母羊、石榴、柿子、花椒樹等物資,由農戶進行代種養;合作社組織禽、蛋、蜂蜜等土特產品回收;平臺公司負責產品分揀、包裝和銷售。按「一村一品」標準發展各類特色產業實現「大而精」,農戶用心經營實現「小而專」,讓優質的農產品直接進入超市、餐館、大中型企業,按戶均養殖30隻母雞,養殖95天後開始產蛋,每月每隻雞產15枚雞蛋,月收450枚,1.3—1.5元/枚,戶均月收入可達600多元。

陸良縣活水生態土雞養殖基地 活水鄉供圖

昔日不起眼的農家院落,如今成了農民致富的「增收盆」,村民在精耕細作的院落裡嘗到了甜頭,以大白菜、生菜等葉菜、花菜的庭院經濟種植為契機讓村民認識到不光大田裡有收入,小庭院照樣可以做岀大文章。活水鄉通過多方整合資金,把全鄉範圍內的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和部分邊緣戶進行了庭院經濟發展的規劃覆蓋,確保貧困群眾穩定增收,高質量脫貧。同時組織農業、畜牧、農機等涉農站所,開展「一對多」全程式跟蹤服務活動,徹底為貧困戶解決種植、養殖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全面拓寬產業扶貧路子。作為試點之一的圩上村,已實現「庭院經濟」對 14戶 39人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全覆蓋,以鄉級平臺公司為龍頭,村級合作社為陣地,每村配備2—3名產業指導員(防疫員從村中選擇,縣農業農村局負責培訓和指導),定期開展服務指導,種苗由鄉平臺公司統一採購供應,產品統一回收、包裝、銷售 ,外出務工的村民不少都回鄉就業,既掌握了種、養植技術,又增加了收入。

2020年上半年,在全鄉47個自然村中選出15個幹群發展意願強的自然村,建成一批「規劃布局美、村容整潔環境美、創業增收生活美、鄉風文明身心美」的美麗鄉村示範村,「以前不僅路太差,晴天一身灰,雨天滿腳泥,其它配套設施也特別落後,現在好了,喝的是安全水,住的是小洋房,走的是水泥路,用的是放心電,夜晚出行有路燈陪伴,休閒也有了好去處,『一村一品』產業越做越強,咱家鄉越來越美了,咱老百姓的日子也越來越好了!」每當談起村裡實實在在的變化,活水鄉的村民無不翹起大拇指,紛紛點讚,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偏遠落後的活水鄉實現了華麗轉身。

陸良縣活水鄉村民在庭院裡種植蔬菜 活水鄉供圖

貧困戶按照不同程度進行分類,依照實際情況助其脫貧,在陸良縣活水鄉引進的多個產業項目已開始實施,提出「一村一品」的發展道路,努力探索增收新途經即發展庭院經濟的新路子,以市場為導向,充分利用庭院有效空間引導農民大力發展庭院特色種、養殖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門路,有效促進了農民增收,加快了新農村建設步伐,以此打造「一村一品「特色農產品,努力讓貧困村充分利用產業脫貧,庭院經濟促進「一村一品」,己成為活水鄉增加農民收入,推動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化經營,加快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的重要途徑,有力地促進了全鄉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何玲芬文/活水鄉供圖

相關焦點

  • 桂平市石龍鎮形成「一村一品」特色產業扶貧格局
    土地流轉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關鍵第一步,但僅僅依靠企業難以實現,桂平市石龍鎮在三年的時間內流轉土地20000多畝,成功打造了八大產業扶貧基地,推動形成了「一村一品」特色產業扶貧格局。閩航科技富硒火龍果產業核心示範區是石龍鎮打造的八大產業扶貧基地之一,項目採用「公司 黨支部 合作社 貧困戶(農戶)」產業扶貧模式,通過土地出租、務工就業、承包經營和入股分紅,與貧困戶、貧困村形成利益聯結,土地出租共惠及農戶685戶,吸納石龍鎮及其他5個鄉鎮共15村的集體經濟項目資金和45戶貧困戶以獎代補資金,共387萬元實行入股保本分紅獲得收益,安排周邊群眾260
  • 雲南陸良:展現「爨鄉」農業新畫卷
    眼下,正值疫情防控和農業生產的關鍵時期,在這個充滿希望的春天裡,在雲南陸良廣袤的土地上,隨處可見疫情防控、忙備春耕、搶抓節令的忙碌景象,爨鄉兒女勤勞樸實的身影,與轟轟隆隆的農機聲、鬱鬱蔥蔥的鮮嫩蔬菜、含苞待放的各色花卉交織繪就成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爨鄉農業發展新畫卷,譜寫成一首首催人奮進的春天交響曲,爨鄉沃野正孕育著無限生機與活力。
  • 雲南累計上榜88個!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有啥特點看這裡
    近日,農業農村部啟動第十批全國 「一村一品」示範村鎮認定工作。據悉,自2011年來,雲南累計已有88個村鎮入選全國 「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包括因鮮花入選的呈貢縣鬥南鎮鬥南村、以遮放貢米聞名的芒市遮放鎮等。什麼是「一村一品」?我省上榜的村鎮都有哪些特點呢?今天,小編就來帶你一探究竟。
  • 華僑城:精準扶貧的六大路徑|扶貧榜樣
    「六大路徑」助力脫貧攻堅在人才扶貧上,華僑城堅持掛職培養一批、解決就業一批、勤勞脫貧一批、培訓帶動一批「四個一批」模式精準賦能「造血」扶貧。產業上,則探索「摘帽—脫貧—致富」可持續幫扶模式,選擇地域支柱產業打造「一縣一品」龍頭產品,確保脫帽後不再返貧,脫貧後繼續致富。
  • 新田:突出特色打造「一村一品」 助力脫貧攻堅
    紅網時刻6月5日訊(新田站記者 鄧提茂 通訊員 雨平 李宇 倬韜 思雨)近年來,新田縣依託富硒富鍶資源和青山綠水的自然生態優勢,立足本地農業資源,綜合考慮區位優勢、產業基礎和市場條件等因素,鼓勵各村充分發揮自身資源、地理等優勢,把發展「一村一品」特色農業作為提升農業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有力抓手
  • 雲南陸良:繪就「爨鄉農業新畫卷」 奏響「七部春天交響曲」
    疫情防控工作從全民防控,聯防聯控、群防群治及「外防輸入、內防擴散」階段轉入「科學防治、精準防治」和分區分級防控階段,做到疫情防控和社會經濟兩手抓,兩不誤,兩促進。田園公司作為陸良為數不多的外資、外貿進出口企業,自2007年9月入駐陸良至今已有13年,不僅為當地提供近400個就業崗位,還帶動周邊農民提高種植技術;陸良綠佳蔬菜種植有限公司打造1021畝露天無公害蔬菜扶貧產業示範園,引導農戶(貧困戶)以土地經營權、技能技術、勞動力等資源打包量化折股入;今年27歲的劉凱檳在陸良縣馬街鎮成立逸禾花卉專業種植合作社,吸收周邊花卉種植戶為會員,將他的「玫瑰花」事業做成產、
  • 肇州縣永樂鎮發展「一村一品」特色種養殖業 精準發力促脫貧
    永樂鎮在精準扶貧工作中,根據上級脫貧攻堅工作規劃安排,結合該鎮實際制定全鎮脫貧攻堅目標規劃。對貧困人口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事業發展需求等方面情況進行了全面細緻梳理,圍繞「脫貧摘帽」的目標,細化「路線圖」、明確「時間表」,紮實推進全鎮精準扶貧工作。
  • 路雖遠行則必至——農業銀行雲南昭通鎮雄縣支行推進精準扶貧紀實
    雲南昭通市鎮雄縣作為全國52個未脫貧縣之一,既是革命老區又是高寒山區。農業銀行鎮雄縣支行積極推進精準扶貧,蹚出一條適合縣情的扶貧路徑。截至今年5月末,該行各項貸款餘額48億元,比年初增加8.2億元,其中精準扶貧貸款餘額2.08億元,比年初增加2921.32萬元。
  • 雲南陸良:打好康養牌廣納天下客
    這,就是獨步南境,卓爾不群的滇東明珠——七彩陸良,美麗爨鄉。、三九藥業等校企為龍頭,培育中醫藥全產業鏈融合發展,讓國粹中醫和獨特的雲南民族醫學發揚光大。生態宜居:小鎮在城郊村的自然稟賦之上,繪就「三生融合」的美好畫卷。依託原有的水庫、壩體、農林等鄉村底色,鋪設長達10公裡的健康步道和濱湖水系景觀,打造1千多畝天然氧吧,環湖厚植近千株銀杏為「金色葫蘆」添彩,為頤養小鎮代言,彰顯中醫懸壺濟世的樸素願景。
  • 「一區一品」模式打造旅遊扶貧新引擎
    「一區一品」模式打造旅遊扶貧新引擎 2018-07-19 16:  旅遊扶貧成為精準扶貧戰略重要組成  北京市旅遊委史安平巡視員在此次烏蘭察布平臺大會上表示,打造各省市特色的旅遊品牌,形成地區名片,並帶動聯動產業整合性推進,實現品牌式創新,進一步促進旅遊資源,特別是落後地區優質資源的合理性開發與推廣,將是「旅遊扶貧」的核心任務。
  • 踐行社會責任 助力精準扶貧 大唐財富青海扶貧結碩果
    做好產業扶貧是各級政府一直思考的問題,大唐財富也希望能夠在產業扶貧工作中有所貢獻。2019年,青海省稅務局定點對接村的扶貧工作進入關鍵階段,其中青海省海東市互助縣丹麻鎮拉莊村和化隆縣牙什尕鎮塘沙一村、塘沙三村,三個重點村相關項目已經啟動,且急需升級相關設施以更好地組織生產,滿足市場需求。
  • 愛心社的「大醫」西大屯助力精準扶貧!
    愛心社的「大醫」西大屯助力精準扶貧! 為響應縣委組織部的「專家人才基層行」活動,助力當前全縣精準扶貧脫貧行動
  • 旅遊精準扶貧燃動劍川「幸福引擎」
    雲南網訊(記者 李熙臨 通訊員 楊毅)近年來,大理白族自治州劍川縣依託旅遊資源富集、生態環境優美、民族文化濃鬱的獨特優勢,以發展全域旅遊為抓手,按照景區帶村、能人帶戶、把貧困群眾組織起來、把貧困村帶動起來、把利益聯結機制建立起來、把文化特色弘揚起來「兩帶四起來」的思路,逐步走出了一條旅遊精準扶貧的創新之路。
  • 雲南陸良華僑農場秋糧喜獲豐收
    【解說】10月,正值秋糧收穫的季節,雲南陸良華僑農場裡也是一片豐收的景象,最後一批葡萄已經採摘完畢,連片的水稻植株清秀,稻花飄香,飽滿的稻穗已經灌漿低頭,不少農家的院子裡曬滿了金燦燦的玉米。
  • 華聲直播>>「2018湖南省張家界市『一縣一品』電商扶貧專項活動
    華聲直播>>「2018湖南省張家界市『一縣一品』電商扶貧專項活動 2018年12月4日上午,為拓展張家界市農產品銷售渠道,打造張家界市特色農產品品牌,增加貧困群眾的收入,助力精準脫貧。
  • 鄧州小楊營鎮:舉辦電商扶貧培訓 助力脫貧攻堅
    映象網訊(記者 申連偉 通訊員 肖威鵬)11月30日,小楊營鎮舉辦電子商務精準扶貧抖音短視頻宣講培訓會,駐村第一書記、帶貧企業負責人及有意從事電商行業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代表等60餘人參加了培訓。此次培訓,是在新形勢下為推進精準扶貧收官之年而新開闢的一條致富途徑,旨在普及和強化電商知識,推動「網際網路+電商」與扶貧攻堅的深度融合,助力貧困群眾增收致富,借力電商助推經濟發展。
  • 停車體驗大升級,雲南陸良打造智慧停車新名片
    (原標題:停車體驗大升級,雲南陸良打造智慧停車新名片) 「以前停車總免不了因為時長的問題和收費員爭執
  • 助力金融精準扶貧 勇擔大行責任擔當_江西_江西網絡廣播電視臺
    比如,寧夏分行探索出了「產業引領+能人帶動+金融幫扶」的金融扶貧「蔡川模式」,累計向寧夏固原市蔡川村發放貸款超1.26億元,幫助蔡川村1238人脫貧,並於2016年末實現整村脫貧。在積極推廣「蔡川模式」的同時,郵儲銀行精準幫扶急需生產發展資金的貧困戶,形成了「金融+產業+貧困戶」的金融扶貧思路和機制,面向不同地區、產業、貧困群體,精準創新完善金融扶貧產品體系,幫扶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步入內生式發展的軌道。一是面向貧困地區特色產業,郵儲銀行因地制宜創新推出拉麵貸、養殖貸、茶農貸、民宿貸、核桃貸、香菇貸、畜牧貸等特色產品,推進產業金融精準扶貧。
  • 2020吳川消費扶貧月暨第二屆穩村番薯文化節開幕
    8831戶23727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當天的開幕式,還啟動了吳川市消費扶貧月扶貧產品認購活動;湛江穩田香食品公司與品牌戰略夥伴籤訂合作協議,並現場公布穩村獲得「廣東貧困村創建名村」稱號;並為「消費扶貧突出貢獻單位」「決勝脫貧攻堅·助力鄉村振興」公益攝影比賽、湛江市「最美家庭」、吳川市「最美庭院」等獲獎者頒獎。
  • 廉江23個村入選首批省級「一村一品」專業村
    8月13日,記者從廉江市農業農村局獲悉,廉江市有23個村進入省《關於首批省級「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村和第二批省級「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鎮名單的公示》名單,農業主導產品包含紅橙、荔枝、茶葉、沃柑、辣椒、水稻、木薯、蛋雞、南美白對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