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19日電 近日,第二屆北京對口地區旅遊合作促進平臺大會(以下簡稱平臺大會)在烏蘭察布舉行,來自全國十八個省市的旅遊從業人員齊聚此地,就旅遊資源共享、旅遊項目的拓展、區域旅遊產業帶動等諸多問題展開了深入的探討。
旅遊扶貧成為精準扶貧戰略重要組成
北京市旅遊委史安平巡視員在此次烏蘭察布平臺大會上表示,打造各省市特色的旅遊品牌,形成地區名片,並帶動聯動產業整合性推進,實現品牌式創新,進一步促進旅遊資源,特別是落後地區優質資源的合理性開發與推廣,將是「旅遊扶貧」的核心任務。
在此背景下,為了適應我國現階段旅遊發展戰略,進一步整合以旅遊為導向的社會資源,北京對口地區旅遊合作促進平臺通過智力幫扶、產業規劃、專業運營等方式,探索出一條全新的旅遊品牌發展新思路,為促進各區域合作幫扶、實現精準旅遊脫貧尋找新的發展方向。史安平同時表示,旅遊的品牌化發展,是平臺對精準扶貧工作做出的系統性、創新性、模式化的貢獻。平臺所推進的「旅遊扶貧」不僅僅是輸出輸入的工作,更是一種加強合作和優勢互補的途徑,是從單向幫扶走向雙向共贏,為實現聚焦小康、聚力脫貧,助力受援地區順利完成脫貧攻堅任務起到示範作用。
區域發展不均衡 旅遊品牌式發展促成多元產業聯動
中國廣告主協會副會長,北京大量之旅董事長,清華大學特邀研究員徐凌宇發表了主題為「旅遊品牌式發展為精準扶貧打造新模式」的主旨演講,他指出,國內外旅遊品牌的建設,在廣度和深度上存在差異。「國內應該著重於區域品牌建設,集中有限資源,打造特色。」他表示,通過市場需求,整合區域相關資源,形成聯動將是未來的方向。
而在此次平臺大會上啟動的烏蘭察布親子旅遊季,成為區域旅遊品牌的一個示範。烏蘭察布旅遊委的相關負責人介紹道,目前國內親子旅遊市場大約客源量有2個億,《爸爸去哪兒》等親子節目的熱播,帶動了親子旅遊相關產業的迅猛發展,伴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未來將具有更廣闊的前景。談到烏蘭察布親子旅遊品牌的建設,這位負責人表示,「自然教育、生態教育、環保教育、文化教育,是烏蘭察布親子旅遊特色。」 「旅遊品牌式發展模式不光有效利用當地特有的自然資源,還結合文化、科研、教育、體育等多個產業形成多元聯動,打造新的發展方向。同時,新思路也將為平臺引入更多的資源,幫助平臺成員地區實現旅遊產業創新開發的目標,使豐厚的旅遊資產與時代產業相結合,滿足更多人群的需要,實現創新產業鏈條。」平臺秘書長荊彬對此表示。
平臺整合初見成效 特色旅遊產品打造「一區一品」創新精準扶貧
「烏蘭察布是內蒙古深度貧困地區,15個貧困縣,烏蘭察布有八個。」 此次平臺大會的東道主,烏蘭察布市旅發委副主任趙亮與會中著重提及了地區的貧困現狀,他表示,「我們開展了旅遊扶貧三年行動計劃,通過招商引進、人才引進等多種方式與平臺合作,希望三年脫貧的目標可以完成。」但貧困地區的旅遊資源如何能轉化為發展優勢,是擺在面前亟待解決的課題。
目前平臺通過「一區一品」的發展新思路,已經打造出具有鮮明特色和創新模式的標籤,相信隨著平臺的不斷完善與發展,必將引領對口地區旅遊行業走向脫貧致富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