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緊扣「注入科技資源、引入企業資源、抓好消費扶貧」三個環節,為雲南鳳慶縣落地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核桃油、茶籽油生產線,助力打造核桃全產業鏈條;持續兩年幫助舉辦大健康產業高峰論壇,鑄造「核桃技術產業高地」。校友企業在雲南臨滄市建成茶葉加工廠和2000畝茶山基地。2018年至今直接購買鳳慶農特產品1850多萬元,助推鳳慶縣農特產品走出大山,走進粵港澳大灣區。
中山大學黨委副書記國亞萍介紹了中山大學在雲南省鳳慶縣的幫扶工作以及通過高校旅遊扶貧聯盟探索開展「組團式幫扶」的有關情況。
一、集結全校資源,在鳳慶探索開展「三個三」扶貧工程
一是開展「三個一批」建設,為山區醫療強基提質。中山大學積極探索「造血式醫療幫扶」模式,十家附屬醫院共同參與,大力培養一批醫療人才隊伍、長期派駐一批專家醫療團隊、精心打造一批重點科室基地。在學校幫扶下,鳳慶縣人民醫院新增科室10個,獲得7個雲南省臨床重點專科,建設五大中心,鳳慶縣人民醫院醫、教、研、管全方位獲得提升,手術臺次和出院病人數實現「雙倍增」。幫扶前,鳳慶醫療水平在雲南省內排名倒數。今年11月雲南省已公示,鳳慶縣人民醫院成功進入三級醫院晉級公示名單,鳳慶縣48萬老百姓將終於迎來家門口的「三級醫院」,在鳳慶縣具有裡程碑意義。
二是聚焦「三個領域」發展,為鄉村教育扶智扶志。中山大學聚焦基礎設施完善、實施遠程+派駐培訓、開展實踐育人教育三個領域,為貧困地區教育扶智扶志,促進教育事業發展,已整合校友和社會資源捐贈超過2000萬元用於改善教育基礎設施、開展「一幫一」助學、發展特殊教育、獎學獎教金項目等,切實助力實現義務教育有保障。
三是緊扣「三個環節」發力,為當地產業增勢賦能。中山大學緊扣「注入科技資源、引入企業資源、抓好消費扶貧」三個環節,為鳳慶縣落地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核桃油、茶籽油生產線,助力打造核桃全產業鏈條;持續兩年幫助舉辦大健康產業高峰論,鑄造「核桃技術產業高地」。校友企業在臨滄市建成茶葉加工廠和2000畝茶山基地。2018年至今直接購買鳳慶農特產品1850多萬元,大力助推鳳慶縣農特產品走出大山,走進粵港澳大灣區。
二、建立「高校旅遊扶貧聯盟」,打造「組團式幫扶」力量
在教育部指導下,為進一步集聚和發揮高校學科優勢,推進高校組團式開展扶貧工作,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貢獻高校更大力量,今年9月底,由中山大學牽頭,22所教育部直屬高校(含部省合建高校)自願組成的高校組團式扶貧協作組織——高校旅遊扶貧聯盟正式成立。我們的聯盟工作圍繞三個方向開展:
一是搭建資源共享平臺,高校旅遊扶貧聯盟搭建了溝通聯繫平臺,組建了專家委員會,聯盟內高校有相關旅遊扶貧需求可以尋求聯盟支持,進行資源整合。今年10月底,我們聯合相關高校、科研機構共同在雲南省鳳慶縣舉辦綠色生態與大健康產業高峰論壇,用實際行動探索實踐了教育系統共享資源、匯聚合力、跨校聯合、組團式幫扶的模式。
二是搭建人才培養平臺,聯盟成立當天,中山大學作為牽頭高校舉辦了高校旅遊扶貧的專題培訓,並由八所理事高校代表向聯盟成員高校介紹旅遊扶貧特色工作和經驗做法。下一步,我們還將組織聯盟高校實地培訓。
三是搭建共同研究平臺,今年10月,中山大學旅遊學院長江學者、保繼剛教授團隊在雲南省紅河州元陽縣阿者科村開展的旅遊扶貧實踐「阿者科計劃」入選了「世界旅遊聯盟旅遊減貧案例」。根據聯盟章程,我們22所聯盟高校都要致力於每校探索一個自己扶貧點的旅遊扶貧典型案例,聯盟也會提供專業上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