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州縣永樂鎮發展「一村一品」特色種養殖業 精準發力促脫貧

2020-12-20 大慶市政府網

    永樂鎮在精準扶貧工作中,根據上級脫貧攻堅工作規劃安排,結合該鎮實際制定全鎮脫貧攻堅目標規劃。對貧困人口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事業發展需求等方面情況進行了全面細緻梳理,圍繞「脫貧摘帽」的目標,細化「路線圖」、明確「時間表」,紮實推進全鎮精準扶貧工作。

  永樂鎮在完善「兩不愁三保障」的基礎上,還根據鎮情實際,在產業扶貧上探索新路子,通過優先吸納貧困戶務工、幫助貧困戶自主創業等方法,提供綜合服務,使這部分貧困戶能有持續穩定的經濟收入。該鎮農民黃明新就是外出務工的貧困戶代表之一,由於家屬患病花掉了幾十萬元的高額費用,把這個幸福的小家拖進了貧困的序列,鎮黨委、政府根據黃明新的實際情況,幫他協調去本鎮的磚廠打工,每月兩千多元的收入遏制了家庭再度陷入貧困的步伐。

  協調外出打工只是產業扶貧中的一項,鎮黨委政府還在幫助貧困戶發展養殖業上做文章,為貧困戶協調雞雛、鵝雛等,並幫助銷售,讓他們通過發展養殖走上脫貧路。與此同時,永樂鎮針對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通過帶資、帶地加入合作社的方式開展扶貧工作。永樂村貧困戶孟慶海就是明年要加入合作社的貧困戶代表之一,他說如果沒有黨的好政策,他家連一年的日常開銷都沒有著落。

  孟慶海所說的合作社就是永樂村新成立的大鵝養殖專業合作社,永樂村將全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帶資入社、帶地入社的形式吸納到合作社中,實行合作社統一經營、統一管理,年終分紅。與此同時,為讓貧困戶多增加一份收入,村兩委還將符合條件的貧困戶吸收到小麥合作社中,在麵粉加工廠打工掙錢,實現多渠道增收。

  永樂鎮在精準扶貧工作中,緊緊圍繞我縣打造十大產業鏈的總體設計,引導各村發展「一村一品」特色種養殖業,採取村黨組織負責人領辦創辦、貧困戶帶地帶資入社、黨員大戶引領經營、鎮經管站監督管理、貧困戶定期按股分紅的產業運作模式。目前,各村先後成立小麥、藥材、穀子、黑珍珠玉米等多個合作社,將全鎮81戶187人全部吸收入社,並組織開展相關技能培訓、種養殖技巧培訓等,提高貧困戶脫貧致富能力,既授之以魚,更授之以漁,幫助他們最終脫貧。

責任編輯:系統管理員

相關焦點

  • 雲南陸良:「一村一品」助力精準扶貧
    陸良縣活水鄉示範蔬菜種植基地內,蔬菜長勢喜人,村民忙著採收蔬菜 活水鄉供圖近年來,陸良縣在精準扶貧過程中,堅持把「一村一品」作為發展現代農業、推進產業扶貧、實現群眾增收的重要抓手,通過「一戶帶多戶、多戶帶全村、一村帶多村」的「一村一品」種植模式發展特色種植
  • 新田:實施「一村一品」發展特色農業
    紅網時刻4月2日訊(新田站記者 鄧提茂)「我們村種植的『三味辣椒』遠近聞名,每年到了成熟季節辣椒都是搶手的香餑餑。」4月2日,曾榮獲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的新田縣陶嶺鎮仁崗村支書鄭鼎紅介紹說,他們村種「三味辣椒」是群眾最穩定的增收渠道,同時也促進了辣椒加工企業的發展。新田縣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是湖南省「四大溫室縣」之一。境內998平方公裡土壤含有人體必需的微量營養元素硒,地下水富含微量營養元素鍶,是中國天然富硒農產品之鄉。
  • 肇州縣永樂鎮六烈村第一書記於文浩:全年吃住在村的300天
    一大早,肇州縣永樂鎮六烈村駐村第一書記於文浩來到村民劉學昆家中。此時的劉學昆正在餵羊。「於書記來啦,快來,看我這羊養得肥吧!」40多歲的劉學昆患有冠心病,妻子有甲狀腺病,曾經是貧困戶的他於去年年底脫貧,並貸款養起了羊。提起自家脫貧,劉學昆說,必須感謝於文浩。「我和媳婦身體不好,還得供孩子上學。」
  • 陳宏偉來到肇州縣 深入黨建聯繫點實地調研走訪
    6月30日,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陳宏偉來到肇州縣,深入到黨建聯繫點永樂鎮新隆村和繁榮社區進行實地調研,走訪慰問老黨員和貧困黨員,並與幹部群眾進行座談交流。
  • 新田:突出特色打造「一村一品」 助力脫貧攻堅
    紅網時刻6月5日訊(新田站記者 鄧提茂 通訊員 雨平 李宇 倬韜 思雨)近年來,新田縣依託富硒富鍶資源和青山綠水的自然生態優勢,立足本地農業資源,綜合考慮區位優勢、產業基礎和市場條件等因素,鼓勵各村充分發揮自身資源、地理等優勢,把發展「一村一品」特色農業作為提升農業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有力抓手
  • 彭水三義鄉:打造「一村一品」特色產業 持續穩固群眾增收渠道
    中國網1月13日訊 近年來,三義鄉按照「小規模、大群體」的產業發展思路,在鞏固原有傳統產業的基礎上,調整產業結構,著力打造羊肚菌、黑豬、中蜂等「一村一品」特色產業,取得顯著成效。如今,全鄉基本實現村村都有特色產品,戶戶都有增收門路的產業發展目標。日前,彭水三義鄉五豐村土豬肉入圍市級「一村一品」示範名單,成功將當地生豬養殖打造成為特色品牌,為全鄉養殖業發展樹立了榜樣。
  • 春節特別節目 | 寧德:發展「一村一品」特色產業 鄉村振興邁出新步伐
    「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經」,十三五期間,我市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以「滴水穿石」的精神立足我市資源稟賦,因地制宜抓好「一村一品」建設布局,全市形成了茶業、蔬菜、水果、中藥材、食用菌、畜牧業、漁業、林竹花卉和鄉村旅遊「8+1」特色產業,築牢了群眾脫貧致富的長久支撐。
  • 上杭湖洋鎮:加強黨建引領 助推精準脫貧
    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上杭縣湖洋鎮緊緊圍繞「黨建引領脫貧攻堅」的理念,落實責任、建強組織,通過脫貧攻堅重點貧困村的示範引領,整合各類資源,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助推精準脫貧,幫助群眾致富增收。
  • 大慶市肇州縣永樂鎮十個「回頭看」為教育實踐活動「補課」
    人民網哈爾濱7月23日電(楊海全、通訊員王鐵石)大慶市肇州縣永樂鎮黨委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及時組織「回頭看」。真正看問題、找差距,不足的要「補課」,不夠的要「加火」,走過場的要「返工」。 一看學習教育。共組織鎮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6次,專題研討3次,專題輔導18次。二看環節流程。
  • 青龍桲欏灘村靠發展林果和養殖業增加農民收入
    長城網秦皇島3月12日訊(記者 李興雙)秦皇島青龍滿族自治縣桲欏灘村靠發展林果和養殖業,使村民收入持續增加,力求實現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桲欏灘村是青龍最西北的村子,以前貧困人口多,基礎設施滯後,村集體沒有收入,農民增收渠道單一,農業產業效益低下。
  • 大慶市長石嘉興到肇州縣肇源縣調研時強調:一手抓脫貧攻堅 一手抓...
    日前,大慶市委副書記、市長石嘉興重點就打好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春耕生產等工作到肇州縣和肇源縣調研。至此,全市四縣一區首批謀劃推進鄉村振興的10個鄉鎮,石嘉興已逐一踏查「現狀」,要求各鄉鎮堅持「掛圖作戰」,把資金用到辦好最急需最緊迫和打基礎利長遠的事兒上,確保讓廣大農民群眾看到變化、擁有強烈獲得感、過上更加幸福的新生活。
  • 齊心破「窮局」 精心發力「五大振興」 ——三亞5年來脫貧攻堅工作...
    打好脫貧攻堅戰,關鍵在人。抓黨建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示範培訓班、精準脫貧攻堅專題培訓班、新選派脫貧攻堅駐村幹部動員會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系列專題培訓班……常態化開展教育培訓,目的就是讓廣大扶貧幹部更有信心、更有底氣地投入到脫貧攻堅中去。
  • 黑龍江肇州縣永樂鎮蘑菇種植大戶的致富經
    肇州縣永樂鎮永樂村農民王春曉,幾年來,靠發展棚室經濟,搞蘑菇種植,走上了致富路,更成為遠近聞名的蘑菇種植大戶。時下,又到了蘑菇收穫的季節,對於王春曉來說,這個收穫季節註定要在忙碌中度過。  走進王春曉家的棚室內,200㎡的空間裡,整齊的、一層層地擺放著菌袋,一朵朵乳白色的蘑菇恣意生長,甚為喜人。
  • 精準幫扶暖人心 魚水情深助脫貧
    坑坑窪窪的土路變成了平坦通達的水泥路,破舊的農村危房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間間寬敞明亮的新房;房前屋後、荒山野嶺的小塊地種滿了橘紅,禽圈裡豬肥雞壯……近日,記者隨同玉林軍分區官兵一起來到陸川縣烏石鎮陸河村,處處都能感受到精準扶貧帶來的新變化。
  • 「脫貧攻堅·村村道」黎平縣下洋村:傳統村落裡的脫貧故事
    全村轄下洋、岑利2個自然寨,7個村民小組,共247戶1063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24戶561人,截止2019年底,已脫貧115戶537人,未脫貧戶9戶24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2.26%。  「高洋村屬於省級深度貧困村,是侗族聚居村寨,農民經濟收入主要來源於種養殖業和外出務工。」
  • 助力發展特色產業 扶貧工作隊加快楊嶺鎮脫貧步伐
    盤活荒山,帶動群眾致富應城市人民檢察院扶貧工作隊進駐楊嶺鎮團山村以來,從當地自然資源和產業基礎著眼,從提高群眾經濟收入入手,把發展特色產業作為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抓手和主導產業來抓,不斷加快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步伐
  • ...這個村躋身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億元村,永順兩鎮榮獲全國一村一品...
    日前,農業農村部公布了2020年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十億元鎮億元村名單,湖南省19鎮、4鎮2村入選,其中,我州永順縣小溪鎮(柑橘) 、毛壩鄉(莓茶) 和古丈縣默戎鎮牛角山村榜上有名。
  • 【中國發展門戶網】畜禽特色養殖助推科技精準扶貧
    通過發展畜牧業實施精準扶貧,是產業扶貧中較為常見和較為重要的一種方式,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推進解決農村相對貧困長效機制的主導方向之一。因此,在脫貧攻堅的決戰時刻,針對貧困地區自身條件限制、畜禽養殖水平落後和科技基礎薄弱等問題,通過科技創新發展畜禽特色養殖,引進高新技術企業,對推動貧困地區畜禽產業發展、繁榮產區經濟、帶動產區農民脫貧致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 「一村一品、一鎮一業」造富佛山農村
    規模化、專業化、區域化發展農業產業,是佛山積極調整農業生產結構,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手段,也是佛山實施「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的重要體現。如今,隨著越來越多具有本地特色的農產品湧現,各個生產特色作物的村鎮也蓬勃發展。
  • 桂平市石龍鎮形成「一村一品」特色產業扶貧格局
    土地流轉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關鍵第一步,但僅僅依靠企業難以實現,桂平市石龍鎮在三年的時間內流轉土地20000多畝,成功打造了八大產業扶貧基地,推動形成了「一村一品」特色產業扶貧格局。閩航科技富硒火龍果產業核心示範區是石龍鎮打造的八大產業扶貧基地之一,項目採用「公司 黨支部 合作社 貧困戶(農戶)」產業扶貧模式,通過土地出租、務工就業、承包經營和入股分紅,與貧困戶、貧困村形成利益聯結,土地出租共惠及農戶685戶,吸納石龍鎮及其他5個鄉鎮共15村的集體經濟項目資金和45戶貧困戶以獎代補資金,共387萬元實行入股保本分紅獲得收益,安排周邊群眾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