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太湖縣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圍繞「綠色農業特色經濟和現代農業示範基地」的戰略定位,加快以茶業、生豬、蔬菜、大別山小黃牛等為主導產業的一村一品專業村發展,推動特色小鎮和美麗鄉村建設,促進鄉村振興。
截至目前,全縣發展國家級「一村一品」3個,省級一村一品示範村10個,一鎮一品2個,市縣級一村一品專業村74個。
寺前鎮去年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全國一鎮一品示範鄉鎮。寺前鎮全鎮茶園面積達2.1萬畝(全部通過無公害論證),開採面積達17626畝,其中無性系良種茶園12213畝,良種無性系茶苗育苗基地3個共120畝,年出苗數1000萬株。現有大中型茶葉加工廠27個,大型茶葉色選機4臺;年產幹茶750多噸,產值達1.5億元,現已成為該鎮的支柱產業。
寺前鎮政府鎮長張文學說道:「創建省和國家級茶葉一鎮一品示範鎮,是為了更有力地推進茶產業的發展,不斷提升茶葉基地的規模化、製作的規範化、運營的品牌化。今後我們將藉助國家一鎮一品的有力契機,使寺前茶葉走上市場化、工業化。」
近年來,寺前鎮圍繞茶葉做大文章,通過建茶葉育苗基地,擴大茶園面積,改造地產茶園,實施良種工程,舉辦茶葉發展論壇,多舉措推動茶產業發展。
在王畈村,蔡長源發展了70多畝的茶葉育苗基地,茶苗主要銷往周邊市、縣,非常暢銷,年收入達到了100多萬。「現在我們銷售不愁,因為效益好,我們帶動了周邊群眾在此務工,其中貧困戶有30多戶,幫助他們增收。」
北中鎮望天村自上世紀60年代就開始種茶,2006年以來,望天村緊緊抓住縣政府實施農業連片開發的大好機遇,積極爭取上級項目扶持,大力引導農民發展茶葉。到目前為止,全村茶園面積達到4920畝,年產幹茶4000多噸,茶葉總產值達到2500萬元。
望天村黨總支書記李根火說:「隨著我村茶葉面積不斷擴大,茶葉生產已形成規模,成為瞭望天村的支柱產業,我村於2017年被評為全國一村一品茶葉專業示範村。我村發揮合作社、企業、加工廠的示範作用,加強茶園的管理,狠抓產品質量安全,積極拓寬茶葉銷售市場,以市場化帶動農業產業化,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帶動村民致富增收。」
由於面積大,望天村的採茶、制茶全部實現了機械化操作,基本不用人工。新屋組的吳俠德今年68歲了,家裡的6畝多地全部種上了茶葉,一年能有3萬多元的收入。由於全部機械化操作,一年採4茬完全不怎麼費力,吳俠德只用把茶園維護好就行了。
下一步,太湖縣將按照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發揮優勢、突出特色的一村一品發展思路,進一步修改完善產業發展規劃,最大限度地發揮當地資源、地域、生態、傳統等優勢,增強一村一品在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中的積極作用。同時,還將依託農業、科技、勞動、職教等培訓陣地,以實用技術、現代農業、市場經濟、法律知識為重點,加強對示範村駐村指導員、村領導班子、農民技術骨幹和專業大戶的培訓,不斷提高帶動能力。
太湖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汪雁祥說:「我局緊扣現代農業發展目標,以市場為導向,充分發揮本地資源優勢,通過大力推進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和市場化建設,著力打造市場潛力大、區域特色明顯、附加值高的主導產業。在此過程中,我們一抓基地建設,擴大規模,取得規模效益;二抓產品加工,統一技術標準,做強品牌;三抓農機農藝有機結合,推廣機械化,提高農業效益;四抓市場開發,拓寬國內外市場,確保產品有溫定的銷售渠道。」(劉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