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這個問題,其實從家長們給孩子選幼兒園時就已經存在。
教育部在發布的《學前教育法草案(徵求意見稿)》中明確表示,幼兒園不能教授小學階段的內容。按照3-6歲孩子的發展特徵來看,這個階段的孩子主要掌握獨立能力、培養行為習慣。
提前教授小學知識,實際上是違反了孩子的發展規律。
但是「不得教授小學知識」的這個規定,只在公立幼兒園中有效,大多數私立幼兒園依然在教授小學內容。這就導致上公立幼兒園的孩子,在剛上小學的時候跟不上已經有基礎的私立幼兒園的孩子。
而且大部分小學老師默認孩子上小學前都會上幼小銜接班。
比如我家孩子學拼音的時候,他語文老師問:「有多少人是學過拼音的?」
當時班級裡大部分孩子都舉了手,老師在講拼音的時候就粗略講講,剩下沒學過的孩子學起來就非常費力。
其實,只要輔導過孩子的家長都知道,教拼音可不是什麼簡單事。
老師上課不全都講清楚,孩子放學後就要去報班,每天還要多上兩個小時課,輔導作業也是難上加難。很多家長都不理解,又不是每個孩子都上過幼小銜接班,為什麼上了小學後,本應該重點教授的內容就可以粗略教教了?
反而是家長浪費了大量的精力去教。
事實上,因為大部分家長都抱著「不能輸在起跑線」的想法,上小學前給孩子報了各種幼小銜接班。
等孩子上了小學,老師發現大部分孩子的知識水平已經超過一年級新生應有的程度,就會加快進度避免學生懈怠。
這種情況下就會委屈沒有上過幼小銜接班的孩子了。
其實,有專家對上海1100所以上的小學進行調查,發現上幼小銜接產生的差距,在二年級後就會逐漸消失。所以,家長們也不必太焦慮。
家長要怎樣做好「幼小銜接」?
相比於小學前讓孩子掌握多種知識,不如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
小學三年級後,知識難度會出現斷崖式升級,只擁有知識卻沒有一定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的孩子,會被遠遠落在後面。而小學一二年級是孩子學習完全依賴家長和老師的階段,此時是培養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
家長們要抓住這段關鍵期。
對於孩子來說,知識很容易忘記,但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會刻在骨子裡,隨著知識的升級逐漸成為孩子不可替代的優勢。而這種優勢會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在上初高中後成為孩子的核心競爭力。所以我推薦《歪歪兔獨立成長童話學會管自己》這套讀本。
針對小學階段孩子的這10大教育常見問題:
做作業馬虎、上課不認真、做事拖拉、遇事找藉口、碰到困難就放棄、做事冒冒失失、盲目聽信別人的話、不懂發現自身長處以及不懂分享。
每個問題以生動形象的故事展現出來,不會讓孩子有被說教的感覺,讓孩子正視自己的問題。
每個教育問題都是以孩子的思維角度出發,用孩子感興趣、能看懂的故事來闡述這些問題,既避免了死板的說教,又能讓孩子輕鬆改正一些壞的學習習慣。
我家孩子上小學前,就在看這套繪本了,因為提前打好了基礎,上小學後跟同班同學比,馬虎粗心等問題的確少了很多。
想提前給孩子看,5-6歲時可以進行親子閱讀,7-9歲就可以獨立閱讀了。
如果家裡有快要上小學的孩子,不要錯過這套《歪歪兔獨立成長童話學會管自己》,儘早培養他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
這裡是龍龍媽媽,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育兒乾貨。希望我的一點經驗和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孩子能更好地成長!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