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與歸納法

2020-12-11 科學哲學愛好者

弗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 是英國伊莉莎白女皇的一位掌璽大臣的兒子。他十二歲進劍橋大學,畢業後在英國駐法國大使那裡服務,回國後從事法律工作,曾擔任掌璽大臣和英國國家大法官,後由於被指控受賄而被解除了職務。培根是近代英國唯物主義哲學的始祖,又是近代歸納法的創始人,他還是給科學研究程序進行邏輯組織化的先驅。培根本來計劃寫一部闡述知識原理的百科全書式的著作:《科學的大復興》, 但他未能完成,只寫了其中兩部分:《論科學的價值和發展》和著名的以表示和亞里斯多德的《工具篇》相區別的《新工具》。前者確定了科學研究的對象並對科學進行分類,後者闡明了培根所論證的歸納法。

弗蘭西斯·培根

培根是唯物論者,他的哲學觀點反映了十六世紀——十七世紀初生產和自然科學的發展,他主張藉助科學發明與發現的力量使人類能制馭自然界。培根是正統的宗教徒,但他主張哲學與神學分離,他激烈地批評了經院哲學。他與傳統的對經院哲學批判的著重點有所不同,他認為經院哲學是一種頹廢的學術,他們對自然的歷史懂得很少,只是長於辯駁和爭論,卻不能產生任何為人類生活謀福利的實踐效果。他還認為,由於經院哲學與科學以及產生新認識的基礎「經驗」割斷了聯繫,因此就變成一個死的東西了。

培根充分肯定科學的重要性。他主張人應當是自然界的主人,這主要取決於人們知識的水平。他提出:文明人與野蠻人之間的區別,幾乎是神與人之間的區別。而這種區別不是從土壤中來的、不是從氣候來的,也不是從種族來的,而是從學術來的。因此「知識就是力量」是他著名的格言,人類為了控制自然力就需要新的科學。在培根看來,客觀物質世界的存在是根本不用懷疑的,科學不認識自然界以外的任何東西。而「科學的真正合法的目標,就只是給人類生活提供新的發現和力量。」培根很重視實驗。他認為人類要支配、控制、改變自然,要達到這個目的,只是對自然進行描寫和分類是不夠的,還必須描寫人類幹涉、影響自然界的結果。科學的重要性就在於它能夠「更改、變化並基本上改變自然」。

培根所論述的實驗,意義比較廣泛,是指每一種有意識的對自然界的幹涉,其中包括一切勞動過程,一切與農業和手工業有關係的藝術和技術。他還指出,當時科學不發展的原因是人們輕視實驗的研究,進行實驗並與自然接觸的那些職業,諸如鐵匠、陶工、染匠的職業,總是被人視為卑賤的,這樣經驗被忽視,科學也沒有進步了;其次還由於學校中的傳統也是反科學的,學習局限於某些作家的作品,如有任何人對這些著作持有不同的意見,他就要被控為搗亂分子和標新立異之徒,「但是技術和科學應當象採礦一樣,在那裡,新的工作和新的進步的喧嚷聲到處都可以聽見」。

培根提倡從事觀察和實驗,並注重研究科學方法論。他把實驗科學中的歸納法,從自然科學搬到哲學中來,並且詳細進行了研究。培根不滿意簡單枚舉歸納法,他力圖找到比它更高明的方法。例如:他希望發現熱的本質,他的方法是作出各種熱物體的一覽表,各種冷物體的一覽表,以及熱度不定的表。他認為這些表能顯示出其種特性,它在熱物體中總有,而在冷物體中總無,在熱度不定的物體中,有不定程度的表現。他認為憑這種方法,可以得到初步的具有普遍性的某種性質。在這裡他得出了熱是由物體各個微小粒子不規則運動造成的。他還希望由歸納得來的最低級的普遍的法則,再依次類推歸納出更為普遍的法則。最後,歸納提出的法則還必須用新的情況來檢驗,假如在新情況下也是正確的,在這個範圍內便得到證實。培根的歸納法不是簡單事實的羅列,而是必須概括範圍更廣的事實,而且必須用排除法對所得的結論加以揀選,並注意用新的情況去驗證。培根還強調他的歸納法必須記住兩條規則:第一條,放棄所有先入為主概念而重新開始;第二條,暫時不要企圖上升到一般的結論或接近它們。

培根尖銳地批評了亞里斯多德以及後來經院哲學的演繹法,他認為三段論不能給人以新的知識。他批評經院哲學忽視經驗,只是注重教條,憑自己的臆想作出判斷,這種方法就象蜘蛛似的,他們只從自己肚裡抽絲結網。培根也反對只重視經驗的作法,他們就如螞蟻似的,只管採集來供實用。培根認為自己的方法最完善,他象蜜蜂所作的那樣,從花朵中採集來物質,而且用自己的力量變化它們、消化它們。培根把經驗從一向受鄙視的地位,上升為一種科學原則,並創立了新的歸納法,這在近代科學史和哲學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培根並不是一個科學家,他也從未提出或揭露某一具體學科中新的自然法則,他的貢獻是他在科學方法上作了一個革命的進展,他特別關心科學在人類生活中的地位,馬克思曾評價培根是英國的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始。

培根的科學思想和方法論有其歷史的局限性。他提倡歸納法和實驗科學,但卻輕視演繹推理和數學。培根的歸納法對於假說不夠重視,他希望僅僅是把觀察資料加以系統整理,正確的理論結論就會自然產生,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僅僅只靠歸納是上升不到理論的。而科學工作中的假說,又是研究工作中最困難的部分,迄今為止,人們也還沒有找出方法,能夠按某一規定程序創造出假說,而通常某種假說甚至是收集事實資料的必要先決條件。

培根儘管對科學感興趣,儘管他的一般科學見解也是正確的,但他卻忽視當時科學中正在研究的問題。他否定哥白尼學說,他對克卜勒的《新天文學》也不甚了解,他對當時生物學的進展也缺乏認識,哈維是他的私人醫生,但他對哈維的研究工作也不甚了解。他只是研究一般的方法,沒有汲取最新的科學研究成果。培根在哲學上的唯物主義帶有形上學的性質,他雖然承認物質的運動,但又認為運動只是已知的十九種固定的運動形式的不斷重複。所有這些不足的方面,同樣對以後的科學思想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文章來源摘錄自《科學技術史講義》清華大學出版社

相關焦點

  • 培根哲學:自然科學與歸納法
    培根作為中世紀哲學晚期和近代哲學早期的哲學大家,至今影響力仍然深遠。作為典型的經驗主義哲學家,培根雖未提出任何實際的哲學體系,但其為近代哲學打下了堅實的根基。培根中世紀哲學晚期,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並舉,隨著資本主義萌芽的興起,大批學者認識到一味的追求超自然哲學,發展神學對科學進步毫無意義,必須徹徹底底的改變哲學發展思路。
  • 培根是歸納法的代言人,他十分重視實驗在科學發現中的作用
    在這方面作出最傑出貢獻的當屬弗蘭西斯培根、笛卡爾和伽利略。科學歸納法弗蘭西斯培根,1561-1626年在科學史上的地位頗具爭議的,因為他並不是一名科學家,他甚至無視克卜勒和哈維的科學獻,拒絕接受哥白尼學說,忽略伽利略的偉大科學發現。培根提倡「知識就力量」,我們應當運用科學技術來改造世界。他還是歸納法的代言人,十分重視實驗在科學發現中的作用。人們通常認為,培根對科學的貢獻主要有四個方面。
  • 世界文化:科學歸納法,是培根在亞里斯多德「三段論」
    世界文化:科學歸納法,是培根在亞里斯多德「三段論」科學歸納法科學歸納法是培根在亞里斯多德「三段論」基礎上提出的認識自然的新工具,是近代納邏輯的主要代表。其主要內容為:第一步,儘可能充分地收集事實材料。可靠、不可懷疑的真理。
  • 培根和牛頓,誰是近代自然科學的締造者?小編認為,要判給培根!
    大家或許認為是牛頓,其實,在牛頓以前,還有一位著名的科學家,走在了人類思想的前面,這個人就是弗朗西斯·培根。培根和牛頓到底有什麼不同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我們知道,自古希臘以來的學術傳統,都是非常重視道德哲學、政治哲學和神學,又非常輕視自然科學的,尤其是到了中世紀,自然科學基本上處於停滯階段。
  • 「蠢蠢的死法」——培根
    在教招考試當中,有一個聽起來就很有食慾的名字——「培根」,他有一句名言,也很讓人很有食慾——「芝士就是力量」。當然,這只是玩笑話,但是培根的確有一些讓人覺得很有意思的逸聞趣事。不過,還是要先回歸正題,在教師招聘考試當中,培根會有哪些考查內容,總結起來,培根的考察內容只有三點,科學歸納法(新工具)、馬克思對他的稱呼,以及他對教育學作出的貢獻。下面,我們來一個一個的介紹。
  • 倡導知識就是力量的培根
    「知識就是力量」,這是英國著名科學家、哲學家培根的名言。他竭力倡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他推崇科學、發展觀科學的進步思想和崇尚知識的進步口號,一直推動著社會的進步。
  • 精選了弗蘭西斯培根的32句名言,肯定有一句戳中你!
    上高中時,學校的過道牆上經常掛有世界著名大師的名言名句,有馬克思的、列寧的,有陶行知、魯迅的,還有亞里斯多德、柏拉圖的,除了這些人之外,還有就是弗蘭西斯·培根的。後來上了大學,去外面吃自助餐,竟然吃到一個叫培根卷的食物,超級好吃不說,名字也總讓我聯想到英國的這位哲學家。
  • 把「英文」作為哲學—弗蘭西斯-培根
    培根所闡述的思想模式與英國精神的重實際和實證的成就密切相關。這樣,培根就並非完全正確地被人們看做不僅是英國哲學的創始人,而且是英國哲學精神特殊性格的代表。培根生於1561的倫敦,1626年驅車外出時走出車外進行雪的防腐性能實驗,受寒而死。(筆者寫作至此時,屋外也正大雪紛飛,不禁背後一涼)生時,培根在日理萬機的法律和政治工作中奔波,卻從未忘卻他的更加宏大的抱負,即「科學的偉大復興」。
  • 歸納法、演繹法、數學歸納法之間的關係
    1.歸納法,指的是從許多個別事例中獲得一個較具概括性的規則。
  • 歸納法
    這是學習劉潤5分鐘商學院的第一百七十課,《邏輯思考力》第十節課歸納法:有時叫做歸納邏輯,是指人們以一系列經驗事物或知識素材為依據
  • 弗朗西斯·培根《培根隨筆》名著閱讀知識點
    【作者簡介】弗朗西斯·培根(1561年一1626年),第一代聖阿爾本子爵,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散文家、哲學家。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實驗科學的創始人,是近代歸納法的創始人,又是給科學研究程序進行邏輯組織化的先驅。主要著作有《新工具》、《論科學的增進》以及《學術的偉大復興》等。
  • 歸納法控制風險,演繹法獲取利潤 - 新浪財經
    來源:路財主什麼叫歸納法?從經驗出發,用過往經驗判斷事物,有10個雞蛋,前面的9個都是好的,所以,推斷第10個也是好的,這就叫歸納法。什麼叫演繹法?當然,嚴格來說,歸納法可以分為完全歸納法和不完全歸納法,完全歸納法,就是總結所有研究對象的某種屬性,然後得出結論——例如,亞洲有礦藏,非洲有礦藏,歐洲有礦藏……,列舉了7個大洲之後得出結論,世界七大洲都蘊含有礦藏,因為考察了所有對象,所以就稱之為「完全歸納法」。
  • 歸納法與演繹法
  • 高中數學:數學歸納法
    由這兩步可以看出,數學歸納法是由遞推實現歸納的,屬於完全歸納。運用數學歸納法證明問題時,關鍵是n=k+1時命題成立的推證,此步證明要具有目標意識,注意與最終要達到的解題目標進行分析比較,以此確定和調控解題的方向,使差異逐步減小,最終實現目標完成解題。運用數學歸納法,可以證明下列問題:與自然數n有關的恆等式、代數不等式、三角不等式、數列問題、幾何問題、整除性問題等等。
  • 我的數學歸納法!
    由這兩步可以看出,數學歸納法是由遞推實現歸納的,屬於完全歸納。  運用數學歸納法證明問題時,關鍵是n=k+1時命題成立的推證,此步證明要具有目標意識,注意與最終要達到的解題目標進行分析比較,以此確定和調控解題的方向,使差異逐步減小,最終實現目標完成解題。
  • 培根創立17世紀唯物主義哲學,提出知識就是力量,馬克思大為讚揚
    十七世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序幕時期的資產階級唯物主義哲學的首創者是弗蘭西斯·培根。馬克思稱他是「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培根出身於貴族宮僚家庭。他作為新興資產階級的思想代表,反對經院哲學和唯心主義。他的主要著作有《學術的進步》、《新工具》、《新大西島》等。
  • 歸納法和演繹法
    歸納法,指的是從許多個別事例中獲得一個較具概括性的規則。這種方法主要是從收集到的既有資料,加以抽絲剝繭地分析,最後得以做出一個概括性的結論。歸納法也是邏輯推理的一種方法,我們很多理論其實都是來自歸納法,僅僅從一兩個案例得到的歸納,結論是大概率不靠譜的,就像前面說的案例。但如果有很多案例的歸納得到的結論呢?
  • 培根並不是這麼說的
    (第二卷第四條語錄)顯然,人們所熟知的「知識就是力量」,是對培根在《新工具》中一系列論述的濃縮並格言化的結果。當然,這並不妨礙人們將這頂知識史上的語言桂冠戴在培根頭上。對知識史進行考察,人們有理由認為,是弗朗西斯·培根重新定義了「知識」。
  • 邏輯思考力——歸納法
    歸納法: 有時叫做歸納邏輯,是指人們以一系列經驗事物或知識素材為依據,尋找出其服從的基本規律或共同規律,並假設同類事物中的其他事物也服從這些規律,從而將這些規律作為預測同類事物的其他事物的基本原理的一種認知方法。
  • 高中數學學習指導:數學歸納法
    由這兩步可以看出,數學歸納法是由遞推實現歸納的,屬於完全歸納。  運用數學歸納法證明問題時,關鍵是n=k+1時命題成立的推證,此步證明要具有目標意識,注意與最終要達到的解題目標進行分析比較,以此確定和調控解題的方向,使差異逐步減小,最終實現目標完成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