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承認財務造假兩月後:中概股遭獵殺

2020-12-11 新浪科技

來源:36氪

原標題:獵殺!中概股

過去七八年裡,市場已經習慣相信中概股講述的好故事了,直到它們中的一些被證實劣跡斑斑。誰才能成為那個戳泡泡的人?是時候反省了。

文 | 楊林 彭孝秋 喬芊

做空大潮

陸正耀可憐嗎?

瑞幸咖啡承認數據造假的兩個月後,這家公司收穫了一份納斯達克要求它摘牌退市的通知。這一處罰堪稱嚴厲,「納斯達克不等最終調查結果就要求公司退市,出乎意料,對此我個人深感失望和遺憾。」瑞幸咖啡董事長陸正耀在事件後的首次公開聲明中寫到。

一些同情之聲不絕於耳,有人還喊出「中國人應該團結起來支持民族品牌」,」薅資本主義羊毛」的口號。他們並不清楚,在此背後是怎樣的血雨腥風:一場做空大潮正悄悄來臨。

「4000塊1小時,聊不聊?」多名在線教育公司「跟誰學」的離職員工,最近正密集收到各種諮詢公司和投資公司的電話邀約,開價希望拿到更多關於跟誰學的造假爆料。而且,如果能再介紹一名在職或離職同事,對方還會付2000元/人的佣金。

渾水在獵殺瑞幸後,又迅速抽出幾十名研究人員,持續幾個月調查做空跟誰學,已經通過200多名付費用戶數據發現可能其超八成收入是假的。渾水高級副總裁Zach Kouwe對36氪表示,除了進行財務分析,渾水也和很多熟悉跟誰學的人員進行了訪談交流。這些爆料正在和即將出現在針對「跟誰學」的做空報告中。

伴隨著漂亮的財務數據,跟誰學股價從去年夏天上市時10.5美元的發行價,僅八個月時間裡,就一路拉升到46美元。一家對衝基金的董事總經理對36氪表示,他也加入了做空跟誰學的大潮,與瑞幸一樣,跟誰學也符合典型的做空目標特徵:「Too good to be true」。

不止是機構,嗅到機會的人也聞風而動。一個曾在某醫美公司工作了數年的人士對36氪透露,他最近在收集該公司造假證據,他曾用技術分析發現,該公司用半小時增長了十幾萬假用戶;此外,他發現該平臺上的商家幾乎很難賺錢——一旦找到證據,他就會找做空機構接洽。「你們36氪對發我這個報告有興趣嗎?」他問。

「現在正是做空最好的時機」,上述對衝基金人士對36氪說,除了跟誰學外,他還在準備針對另一家港股上市中國公司的做空。所謂「好時機」的意思是指,過去七八年裡,市場已經習慣相信中概股的好故事了。但瑞幸事件致命的負面意義不僅僅在於這家公司及其相關投資機構的帳面損失,更在於它讓中國公司多年來在外建立的信譽大幅受損。

不少中概股公司變得緊張焦慮。

一位上市公司高管對36氪說,但自從瑞幸財務造假被抓典型後,公司不敢再輕視做空機構。為了避免被做空機構盯上,他所在公司財務團隊已經連續加班很長一段時間進行自查和規範。「怎麼能不緊張?再出現類似事件,性質就太惡劣了。」

一位投資人對36氪表示,瑞幸事件後,德勤不希望像安永那樣被質疑,所以對其負責審計的網際網路公司進行了一圈重點排查,審核標準一下提高了很多,這才有後面的好未來自曝約1億美元銷售造假的事;而當時正被第一次做空的跟誰學為了「自證清白」、自己並非下一個瑞幸咖啡,被迫提前發布了年報。

做空的人在變多,願意託底的人則在變少。

一名接近瑞幸前十大機構股東之一的投行人士透露,在瑞幸這項投資上,其幾億美金持倉基本要全報虧損了,因此,這家基金暫時不會考慮只有概念的中概股。在美國是問責制,虧錢就要下崗,瑞信的基金經理恐怕也難逃懲罰。此外,他身邊很多老外基金經理都要減少中概股的比重,尤其是中小型中概股。

一家紐約著名基金曾參與瑞幸小几千萬美元定增,瑞幸自爆後它緊急全部拋售但也損失約80%,這家機構隨即緊急召開內部會,認為瑞幸嚴重破壞了投資者對中國企業的信任,內部已要求暫停對中概股的投資。而且他們還在討論,可能它投的所有基金未來幾年都不能投資中概股;未來拿放大鏡觀察中概股,只要發現問題就要做空。

「瑞幸是中國企業的罪人。」有投行人士對36氪措辭激烈地表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華爾街會用瑞幸事件來定義中國企業,而我們需要用非常長的時間來扭轉這個極度負面的形象。」他認為未來中概股在美國上市,一定會面臨投資人更嚴格的審查,並且在估值上會大打折扣。

瑞幸醜聞爆發後,有史以來第一次,美國證監會主席在電視媒體上,公開提醒投資人不要投資中概股。

近在眼前的影響是,一些公司暫時無法赴美上市了——伴隨著對瑞幸退市的要求,納斯達克對要上市的中國公司增加了新限制,即IPO籌資規模達到2500萬美元或至少上市後市值的1/4,這也是納斯達克首次對IPO規模設定最低數額。

這件事也將矛頭指向了審核不嚴的一級市場。

多位投行人士對36氪表示,大鉦和愉悅的 LP(出資人) 都是主流的歐美機構投資者,這些機構LP很有可能從此開始質疑中國的GP(基金管理人) 是否有能力確認被投公司的財務準確性,對未來中國的美元基金募資恐有「非常負面的影響」。

「對中國一級市場的影響是,所有快速發展、持續燒錢的公司,商業模式都會面臨GP和資本市場的嚴重質疑,」一位剛投出了幾家上市公司的投資人對36氪表示,同時,「IPO 的可能性很低了,目前資本市場投資者對中概股的態度是,必須賺錢才能來 IPO。」

獵殺!不死不休

在此輪獵殺行動之前,恐怕所有人都以為,「這屆做空機構不行了」——過去幾年,在新東方、好未來做空案上,他們均遭遇滑鐵盧——自己可以高枕無憂。

但做空者一旦開始獵殺,廝鬥過程可謂慘烈。

畢竟,一旦做空失敗,做空者就將血虧。

一家知名華爾街對衝基金曾在瑞幸股價正猛漲階段對其做空。幾個分析師發現一些財報數據違反商業常識——瑞幸每年新開200家店的情況下,單店業績還能增加幾倍。

但這個過程中,瑞幸的股價卻從30美元漲到50美元,讓這家機構虧空了幾千萬。這位不願吐露姓名的華人基金經理對36氪回憶,被迫止損那天,他喝了一天悶酒,然後打了離職報告。「當時腦子的唯一想法就是,買張機票回國找深度調查下,「他說,」這麼假的公司非得拉出來吊打不可。」

做空並非易事。因為認為公司股價高估就做空?市場的樂觀情緒,可以對做空者極度不利。以明星公司拼多多和京東來說,今年以來屢創新高。拼多多開年以來的股價漲幅為57%(從37美元到60美元),京東漲幅接近50%(從35美元到56美元)。據S3 partners統計,今年做空拼多多的機構總共損失了近10億美元,而京東的做空者損失近7億美元。

因此,專業做空機構很少僅憑認為某家公司價格被高估而去做空,他們往往要以業績和財務造假為擊破點來痛下殺手。「有能把作假公諸於眾的實力才敢(做空),因為風險是無限的。」天灝資本侯曉天對36氪說。

做空機構自有一套找到獵物的方法。比如,香櫞是根據美股每周漲幅數據意外發現,上市當日破發的跟誰學,股價之前一直表現平平,直到公布8個股東要拋售的消息後,股價猛漲:從30億美金到70億美金,再到突破100億美金——這是典型的拉高股價割韭菜手法。

一場獵殺便開始了。在真正公諸於眾前,調查工作早已秘密展開。

灰熊Grizzly Research是第一個跟誰學做空機構。它對36氪稱,它已經研究跟誰學近4個月時間。4個月裡,香櫞通過自己特殊的手段拿到了跟誰學向SEC(美國證監會)提交的信用報告,然後找到多名離職員工和專家」發現跟誰學在關聯交易中操縱財務「,進而潛水進各種付費班級」發現其刷單嚴重「。

與此同時,法國巴黎銀行亞太區執行董事朱泉星告訴36氪,做空機構已經悄悄從市場上借入一大批股票。

在跟誰學剛突破歷史新高110億美元之時,其估值也高達200多倍時,灰熊在自己的官方推特發布了做空報告。雖然只有2693個關注者,卻轉發給了近80個做空同行和基金經理。半小時後傳遞到國內投資者們手裡。

跟誰學起初並不以為意,其創始人兼董事長陳向東當天對36氪給出寥寥幾字的否認回應。直到兩個月後,瑞幸和好未來自曝銷售造假,跟誰學才在倉促間召開發布會——會前只預留了兩個半小時用來通知媒體。陳向東親自主持,「我們要向媒體和投資者們澄清,跟誰學絕對不是下一個瑞幸。」接著,該公司還召開了全球投資人會議,對做空內容進行一一解釋,甚至貼出了帳上現金存放情況。

但做空者不會輕易作罷。

第二波做空跟誰學開始了。和渾水齊名的香櫞也在推特上發布了第一份做空報告,認為跟誰學是2011年以來最大的中概股造假案。不同於灰熊,香櫞還進行了技術爬蟲核實付費課程情況,稱發現虛增收入70%。

這次跟誰學反應迅速,先在當日凌晨12點07分予以否認,第二天早晨即給出了九條回應。

聞到血腥味後,鯊魚只會越聚越多。連非專業機構也入場做空跟誰學了。香櫞發布第一份做空報告一周後,天蠍創投也冒出來伺機絞殺。天蠍創投原本是阿里巴巴的營銷技術服務商,「也是受疫情影響,部分員工空閒,剛好碰上瑞幸事件,所以開始嘗試做空業務。」天蠍創投告訴36氪。它此次做空抽出了14人團隊,分成技術小組,材料小組,報告撰寫小組,耗時差不多1個月。

只要目標是打掉同一家上市公司,都是「朋友」。

據天灝資本侯曉天透露,在二級市場,一般都是基金經理一起抱團買賣,相互之間信息也共享。做空機構做空時,要麼提前建倉,報告發布後直接獲益拋售;要麼乾脆就避開不碰。截至目前,跟誰學已灰熊Grizzly Research、香櫞、天蠍創投、渾水四家機構做空6次。

跟誰學6次做空股價圖(製圖:36氪)

但做空的難度可能超出預計。儘管股價已跌掉27%,但跟誰學市值仍堅挺。安瀾資本執行董事陳達認為,跟誰學股價之所以很難大跌,原因在於流通股太少,資金控盤難度不大。連很多次看跌期權額度也一度緊張,做空的人太多或者出借方不願意繼續出借。Stone Forest Capital董事總經理李肇宇則表示,目前「還沒有看到(跟誰學)明顯的造假證據。」

看起來,做空還將繼續。一位在跟誰學做空中虧損10%的量化基金經理告訴36氪,「香櫞這些機構的策略是在時間上拖住跟誰學,後面還應有持續不斷的做空報告。香櫞和渾水創始人已雙雙在美國知名電視臺攻擊跟誰學,兩大頭部做空機構一起做空一家公司,實屬罕見。

香櫞則對36氪稱,除了已經發布的報告,還有很多「料」;目前SEC已經介入,正在和它們一起合作。灰熊也透露,預計6月3日公布下一個做空目標。

總之,一旦做空開始,空方和多方,一定會「死」一個。不死不休。

如何造假?

造假是怎麼開始的?

最開始,一些行為看起來似乎無傷大雅。

2017年國貿開了一個創投峰會,頭一天夜裡,「我們把北京東邊能找到的單車全部調度到會場門口,一眼望過去全是藍色,非常壯觀。」一名小藍單車前運營人員對36氪稱,當時該公司在談融資的關鍵階段,會在國貿、亮馬橋、燕莎等投資人經常出沒的地區集中投放,給投資人造成車子投放量大的印象。

一級市場的投資邏輯是,在創業早期更多是看團隊、看賽道,無需太多數字驗證,越往後期,越需要公司用業績數字證明自己。「B輪還能掙扎一下,到了C、D輪,(數字)壓力就大了。」一位就職過多家網際網路公司的財務人士對36氪說。

根據36氪拿到優信在2015年C輪後和2016年的兩輪融資BP,它自己寫就的這兩份BP,其核心業務B2B交易的數據有出入:

-2015年的BP顯示,2014年成交量為9.52萬臺,2013年為1.16萬臺,增幅為719%;

-但是其時隔一年新BP上,2014年成交量為6.6萬臺,2013年為2.4萬臺,增幅只有175%。

以善意揣測,優信可能並未對總成交量進行大幅篡改,只是在不同年份、季度間進行了一番騰挪。根據36氪對兩份BP在2013、2014、2015年的加總,交易量總額出入並不算太大——第一份BP三年加總交易額為28.73萬(其中2015年三、四季度為預估量);第二份BP加總交易額為22.2萬——行業人士也對36氪表示,二手車成交量一般是指用戶過戶和車管所批文動作完成,較難有太大出入。

優信最重要的動作是,通過一番騰挪,改變了成交量增幅。行業人士分析說,因為「如果按照前一份BP的增幅,優信很快就能做到市場的100%了。為了更符合邏輯,也顯得更真實,後面的BP上他們又做了調整。」

此外,此番調整中因為降低了2014年的成交量基數,優信在2015年需要完成的業績目標壓力也會隨之變小。

「相當一部分突然宣布自己單月盈利的公司,可能都存在作假,」一位資深投資人對36氪稱,這通過改變收入確認時間就能做到,或者「至少是在對外宣稱的口徑上打了擦邊球,而且這些公司通常是有融資需求的」。

口徑不一樣,數據可能大相逕庭。一名消費領域投資人表示,直播電商的退貨率經常可以高達30%以上,而很多平臺都會把退貨金額和未支付的也算進去,混淆為真實成交金額給投資人看。

一位電子菸品牌的離職員工對36氪稱,他們給投資人看的「2億銷售額」是這麼算出來的:近300元的零售價格乘以總銷量套數(其中還包括了不少刷單)。但實際上,電子菸的大部分交易都是走線下渠道,而該品牌賣給渠道的價格是每套不到80元,只有零售價的四分之一。

如果說口徑調整、騰挪確認收入的時間,還能算做是creative accounting(創意會計)的灰色地帶,一步之遙就是數據造假範疇。

2017年時,自媒體「侃科技」稱優信車源量誇大:優信二手車官網顯示的全國車源總量超過180多萬,但符合「可退車條件的」、「優信認證」等條件的,只有7萬輛左右。

在上市之後優信的車源數據也遭受質疑。美奇金(J Capital Research)在去年做空優信的報告中稱,優信不重複的可售汽車數量被誇大了一半,即便是最保守的上架車輛數量也大於優信的真實庫存,而具體做法是,同樣的車輛會在不同網站重複展示,並計算成不同的車源。

如果說車源量、PV這樣的數據造假,還算不上致命,那核心財務數據造假呢?

母嬰to B平臺海拍客的多名員工向36氪稱,該公司2019年12月拿到億元美金級別的D輪融資,靠的是「刷」出來的業績。

一名前採購人員稱,他在12月「完成」了超過1000萬銷售額,但其中360萬為「搬流水」所得——這是海拍客內部對於刷單行為的別稱,即請關係好的供應商把其線下客戶的單子,走線上用海拍客完成。具體操作是:門店在海拍客下單,貨款過海拍客一道手,然後流轉到供貨商手裡,供貨商再退給原本的門店,三方空轉一回流水。

上述人士稱,對於這部分「刷單」流水,海拍客作為平臺僅抽取1個點佣金,而他負責品類正常銷售佣金為8個點,而「這1個點其實也是幌子」。因為海拍客會提供補貼和價格優惠,參與刷單的其他兩方能分享這個優惠。

上述手法,與美奇金做空報告中寫到的優信「刷單」手法如出一轍:它調研發現,優信獲得「收入增長」的秘笈是一種特殊的POS機,機器內部嵌有的優信專屬軟體,能將其他無關的交易(比如車商自己在線下達成的交易)匯入優信的帳戶。有優信前員工稱,該公司為配合做這些交易的賣方或車商提供三到四個返點。優信多達40%的交易是虛假交易。

曾有知情人士告訴36氪,刷單情況其實發生得更早,早期還沒用POS機時,車商每拿來一張非通過優信交易的過戶發票,就可以獲得大概500元的感謝費。

但除非登上二級市場舞臺,被做空機構指出造假並做空,才會引發嚴重後果。

美奇金於去年4月16日(美國時間)發布針對優信的做空報告,優信當日股價兩次熔斷,一度跌超50%至1.4美元左右。

優信當時立刻作出否認,這份報告「嚴重失實」,「堅決否認數據造假等一系列毫無事實依據的指控」。此後,優信股價在3日內反彈至階段性高點3.65美元。

36氪此次向優信求證其兩份BP數據有差距、車源數據誇大、線下「刷單」三個問題,優信再次作出否認回應,稱「完全不屬實,純屬子虛烏有」,自己「接受監管部門嚴格審計,不存在數據造假」,並稱,「對發表惡意攻擊、誇大其詞、誤導性猜測和評論,導致優信聲譽和經營業務受損的機構和個人,保留向新聞出版局、網信辦、法院舉報投訴以及提起訴訟等權利。」

作假者、合謀者。得利者、受損者。

在整個鏈條裡,誰是作假的始作俑者和共謀?誰又能成為那個戳破謊言的人?

局外人一般很難釐清,「作假」究竟是羊毛黨鑽了漏洞、或員工自發所為?還是公司自己有意為之?

一名滴滴前員工稱,滴滴早期曾用技術手段對業務部門做刷單情況預警:5%以下標綠色,5%到10%為黃色,10%到20%為紅色,再往上則是「觸目驚心」的深紅色。公司會讓技術負責人定期統計各個城市的「異常數據」,然後「提醒紅色和深紅色標誌的城市負責人,讓他們注意一下,收斂一些」。

每一輪補貼大戰都證明,補貼一定會吸引羊毛黨批量刷單。也許雖非公司主動為之,但在處理機制上,公司卻可能「放水」。

一名網約車平臺員工稱,他們曾監測到一名司機在網上通過模擬機修改GPS,每天刷上十幾單。這種行為被「漠視」了兩個月後,公司才聯合公安一起去抓捕了那名司機。「如果平臺選擇把規則定得松一些,那麼外面人造假和公司造假,到底有什麼本質區別?」

員工本身也有刷單動力。一名OYO員工對36氪坦陳,為了完成KPI、拿到更多績效獎金,他習慣於找相熟的酒店老闆談,教會他們直接刷單。因為「業績」好,他還被主管叫去做內部分享。

誰是始作俑者?答案看起來很羅生門。36氪就刷單一事向海拍客求證,該公司回應:以上信息均來自海拍客因刷單、業績造假而被海拍客開除的員工,海拍客對刷單一直是零容忍態度,還有多名員工因此類情況被開除,在公司內網均有公告。而前述海拍客員工的說法是,當該公司要尋求融資時,數據造假是被默許和鼓勵的,但一旦階段性目標達成,造假就成了高壓線,他們也成為公司嚴懲的對象。他們要求:「請一定指名道姓把海拍客點出來。」

答案其實並不難找。就像瑞幸東窗事發後把鍋甩給了COO,但並不能服眾,因為這位80後新晉高管持股比例微不足道,不可能為此冒著巨大風險幫大股東提拉股價。對的發問應該是:誰獲益最大?

創始人們有著隱秘的焦慮。一位創業近三年的合伙人稱,自己月薪剛剛上萬,要等從項目退出的時候才有錢賺。但無論是做大上市,還是把公司賣掉,前提都要讓業務具有一定規模性。

一名曾在多家風口型公司工作過的員工稱,他們老闆曾算過一筆帳,花兩三億元的補貼做大數據和規模,然後就能再去融資2個億美金。「反正最終花的都是投資人的錢。」

投資人看似是「被騙」的一方,但他們果真對此毫無覺察?

大多數公司不同於瑞幸的地方在於,瑞幸在一級市場階段投資方僅限於大鉦資本、愉悅資本兩家機構及其關係緊密資方,BP和財務信息很難外流;但像優信這樣的公司,在一級市場融資時,BP可謂撒遍投資業,媒體和競爭對手都有可能拿到。

正因如此,早在一級市場時期,優信的造假爭議就有媒體寫過:2017年,自媒體「侃科技」曾稱優信車源量誇大;同一時期,「網際網路熱點分析」也寫過優信兩輪BP財務數據對不上。稱優信BP造假的自媒體「網際網路熱點分析」被優信起訴,被要求刪稿和賠償1000萬元。知情人士稱,最終雙方以和解告終。

儘管有質疑的聲音,但優信不僅拿到了D輪融資,且資方陣容堪稱豪華。D輪投資人包括華平、老虎、高瓴、KKR等。

一切源於TMT行業無以復加的馬太效應。基於這項認知,風險投資者們極度追逐行業第一。以優信C輪領投方、對衝基金Coatue為例,據36氪不完全統計,它投資的16家中國公司中,至少有12家是(或曾經是)其所處賽道的領先者。其決策邏輯正是:選擇最富有想像力的賽道,儘可能投資Top 1。投中美團、滴滴,都證明了這個策略的優越性。

而2015年C輪時的優信,看起來正是那個Top 1(該年底其重要對手瓜子才剛融天使輪)。而面對TOP 1 的爭搶無比兇猛。36氪曾報導,Coatue在中國的員工僅有寥寥幾人,且主要駐紮香港,通常是「出差一次就密集地看完一堆項目」。不止一人曾向36氪指出,Coatue非常敢於take bet(打賭),行動迅速。它初入中國就以迅雷之勢投資了滴滴、口袋購物、優信拍和馬蜂窩等,這些項目均在大半年之內完成。

一名頭部基金的投資經理稱,企業適當將業績美化其實是可以接受的,「包括我們自己投資的公司在融下一輪的時候,我們都會建議,避開弱點,如果數據不好的話就多講故事」。至於被投企業的用戶本身是否是真實的,上述投資經理說,他們採用的方式是根據企業發來的用戶信息表,抽樣打一些電話來核實。

多位業內人士對36氪表示,很多投資機構在請盡調團隊時,往往其實已經對被投企業確定了投資意向、發了TS(投資意向書),在機構內部也做完了推介工作,此時除非有極為嚴重的造假,否則一般不願撤回投資意向。

甚至,投資機構本身可能就是誇張數據的推手。

一家創業公司人士稱,在一次股東會議上,創始人問投資人,「你們是希望我們把業務做得紮實一點、慢一點,還是希望我們跑得更快」?他得到的答覆是,當然希望「跑得越快越好」。投資人還進一步對創始人暗示,「現在量有點少,拿出去(融資)不好看,(你們)可以大膽一點」。

之後,該投資機構不斷出面,為這家公司拉來了幾家潛在投資方,並指定了自己熟悉的FA來對接,協助盡調,「我猜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更少也更熟悉的人參與進來」,上述人士稱。這家機構正是最近在爭議風口浪尖上的一家PE。

那麼,誰才能成為那個戳泡泡的人?

財務部門異動往往是危險信號。一位上市公司前財務人士36氪透露,一次集團財務會議上,領導問下屬去年的收入,「問後覺得太少了,暗示把報表上的數字手工調高」。被指派這個任務的財務不願意承擔這個風險,並且發現了公司內部極為機密且手段低級的造假行為,出於擔心,他很快就離職了。

但也並非所有財務人員都會規避風險、珍視籤字。上述財務人員稱,據他所知,一家公司曾花了10萬元買通一個會計所的人,在有問題的審計報告上簽字(認同)了。

而且,如果真如美奇金所言,優信這樣的公司通過POS機刷單,會計師事務所在審計時面對小票和現金流水,也很難審計出問題。還有一個造假案例是,曾經有一家上市公司自己裝修了兩家銀行營業部,專門用於接待審計師,等到審計師進了銀行,根本沒想到裡面全是企業自己的人。

一位從事美股IPO承銷的投行人士曾告訴36氪,他們撰寫公司招股書的工作流程有時是「對號入座」,比如會去公司後臺核查數據,"但是這些數據能不能偽造呢,理論上也可以」。

唱空往往風險巨大,但唱多卻往往有利可圖。美奇金做空優信後,摩根大通(J.P.Morgan)馬上發布報告,對做空作出反駁,並給出了增持(Overweight)評級,目標價8美元——優信目前股價為1.4美元——摩根大通是優信的上市承銷商,正如唱多瑞幸並為其高位增發的中金正是瑞幸的上市承銷商。

好在只要謊言足夠大,做空的利益就足夠多。而只要給戳穿謊言者足夠的利益,他們就有足夠的動力去掀翻整個造假鏈條。這是機制的勝利。

但不同於2011年時期、以東南融通為代表的中概股做空潮,現在中概股的質量已經整體性提高。只是「中概股要利用這次機會好好反思,加強內控和內部管理。「一位投行人士對36氪說,以向資本市場重新證明自己。

「很少會有早期投資機構花大投入在市場調研上,」一家被認為參與瑞幸做空調查的諮詢公司人士告訴36氪,瑞幸承認造假之後,新的生意不斷上門——原本其客戶多是PE,而現在,很多VC也開始找過來了。

畢竟沒有一家機構希望自己投出第二個瑞幸。這大概是瑞幸風暴帶給我們的唯一收穫。

(劉旌、嶽佳彤、郭宇對本文亦有貢獻)

相關焦點

  • 瑞幸咖啡承認財務造假後的魔幻24小時
    這都是源於昨日晚間資本圈的驚雷:瑞幸咖啡方面對外發布「財務造假」。公告稱,在審計2019年年報發現問題後,董事會成立了一個特別調查委員會。委員會發現,公司2019年二季度至四季度期間,偽造了22億元人民幣的交易額,相關的成本和費用也相應虛增。
  • 瑞幸咖啡承認財務造假後的24小時,該來的還是要來
    近日,瑞幸咖啡可以說佔滿了各大頭條。微博實時熱搜榜Top1,門店排長龍,外賣小哥跑斷腿,瑞幸咖啡App和小程序雙雙宕機... ...這次瑞幸咖啡的爆火,不是因為折扣,也不是因為當紅明星的代言,而是因為瑞幸咖啡突然發布公告稱,公司COO實施22億元的財務造假。美東時間4月2日,瑞幸咖啡開盤暴跌81.6%,盤中熔斷6次並暫停交易。
  • 瑞幸咖啡涉嫌虛假交易被罰,還曾「自爆」財務造假22億
    9月22日消息,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官網發布公告,針對瑞瑞幸咖啡(中國)有限公司、瑞幸(咖啡)北京有限公司(以下合稱瑞幸公司)涉嫌虛假交易等不正當競爭行為進行了處罰。2019年5月,成立僅兩年的瑞幸咖啡,以「中概股」最快速度IPO,登陸美國
  • 瑞幸咖啡造假暴跌後,中概股頻繁遭遇做空,問題出在哪裡?
    來源:郭施亮中概股因被揭露財務造假引發市場高度關注的瑞幸咖啡,在短短一周多的時間內,股票價格暴跌超過80%。截至目前,瑞幸咖啡的股票總市值僅有10.55億美元,較高峰值時的市值規模縮水大半。據悉,有資料顯示,瑞幸咖啡在2019年二季度至四季度期間,偽造了22億元的交易額,瑞幸咖啡的財務造假風波由此掀起。實際上,在A股市場中,財務造假的現象並不少見,但在美股市場中,當上市公司牽涉到財務造假的問題,恐怕需要承受巨大的風險,對企業的品牌形象無疑會構成深刻性的衝擊。
  • 瑞幸自爆22億財務造假,到底誰才是幕後造假受益者?
    瑞幸咖啡自曝22億流水造假,美股盤前一度跌超80%。開盤後,瑞幸咖啡股價就觸發熔斷機制,隨後在40分鐘內觸發了 6 次熔斷,最終瑞幸咖啡當天股票從前一日的26.20美元暴跌至6.40美元,跌幅75.57%。瑞幸稱,此事系營運長劉劍以及向他報告的幾名員工從事了某些不當行為,包括捏造交易。目前相關人員已停職。
  • 瑞幸咖啡財務造假 A股市場的看點在哪裡?
    來源:皮海洲近日,瑞幸咖啡造假一事東窗事發。4月2日,該公司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成立了一個特別調查委員會,發現公司於2019年二季度至四季度期間虛增了22億元人民幣交易額,相關的費用和支出也相應虛增。
  • 偽造銀行流水,狂刷1.23億單,瑞幸咖啡再遭處罰
    瑞幸面臨的何止200萬處罰今年4月2日,瑞幸咖啡公告,稱自查發現公司營運長劉劍財務造假,牽涉約22億元交易額,公司董事會成立特別委員會,進行內部調查。瑞幸財務造假醜聞正式爆發。4月27日,中國證監會已派駐調查組進駐深陷財務造假醜聞的瑞幸咖啡,首次行使長臂管轄權。6月29日,瑞幸咖啡正式在納斯達克交易所停止交易,進入退市程序。
  • 瑞幸咖啡:已與SEC就財務造假達成和解,將持續配合監管
    瑞幸咖啡:已與SEC就財務造假達成和解,將持續配合監管 澎湃新聞記者 王啟帆 2020-12-17 09:47 來源:
  • 揭露造假醜聞細節,瑞幸咖啡還能堅持多久?
    從2018年5月到2019年1月的半年時間裡,瑞星咖啡的門店由500多家變成了2500多家,平均每天要新開門店11家左右,門店越多,意味著要送更多的打折券,也意味著大量的「燒錢」。2019年5月,成立僅兩年的瑞幸咖啡,以中概股最快速度IPO,登陸美國納斯達克。從數量上來看,瑞幸咖啡仍在全國擁有4000餘家門店,是中國最大的連鎖咖啡品牌。
  • 「財務造假風波」半年後,瑞幸咖啡過得咋樣?
    今年4月,瑞幸咖啡經歷22億人民幣造假風波後停盤至今,期間經歷了經營狀況的幾番波動。8月,瑞幸咖啡公開宣布實現盈虧平衡。風波過去半年後,瑞幸咖啡現狀如何?近日,速豹新聞網·山東商報記者走訪獲悉,目前濟南的瑞幸咖啡門店經營狀況基本正常,有較穩定的客流量,但部分籌備營業的門店遲遲沒有推進,全國多地門店擴張速度放緩。
  • 大起底:瑞幸咖啡為何「自爆」22億元造假?
    4月2日,美股上市公司瑞幸咖啡宣布,在審計2019年年報發現問題後,董事會成立了一個特別調查委員會。委員會發現,公司2019年二季度至四季度期間,偽造了22億元人民幣的交易額,相關的成本和費用也相應虛增。公開「自爆」財務造假,瑞幸咖啡讓所有人大跌眼鏡。當天股價暴跌75.6%,市值縮水至16億美元。
  • 關於瑞幸咖啡,需要搞明白的十個問題
    沒有股份的神州系老兵在瑞幸咖啡內部,瑞幸的COO(劉劍)負責監控效率指標、財務指標等公司關鍵的運營數據,並直接報告給執行長。有4月3日,中國證監會發布公開聲明,表示高度關注瑞幸財務造假事件,並對其財務造假行為表示強烈的譴責。隨後有網友評價,別人美國上市,關你何事?瑞幸雖在境外上市,中國證監會還是管的著的。
  • 瑞幸咖啡被罰200萬元,刷單造假、偽造銀行流水...
    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2019年4月至12月,瑞幸咖啡(中國)有限公司及瑞幸北京公司在多家第三方公司幫助下,採用「個人及企業刷單造假」、「API企業客戶交易造假」,虛增收入,通過開展虛假交易、偽造銀行流水、建立虛假資料庫、偽造卡券消費記錄等手段,累計製作虛假咖啡卡券訂單1.23億單。
  • 證監會:高度關注瑞幸咖啡財務造假事件 強烈譴責
    4月3日消息,針對瑞幸咖啡財務造假一事,中國證監會發文表示高度關注,並對該公司財務造假行為表示強烈的譴責。不管在何地上市,上市公司都應當嚴格遵守相關市場的法律和規則,真實準確完整地履行信息披露義務。瑞幸咖啡昨天晚間發布公告稱,發現公司2019年二季度至四季度期間虛增了22億人民幣交易額,相關的費用和支出也相應虛增。受此消息影響,瑞幸咖啡股價盤前暴跌超80%,開盤後多次熔斷。
  • 瑞幸咖啡暴跌熔斷,在美上市企業財務造假,後果很嚴重
    根據在美中概股新聞報導,瑞幸咖啡稱調查顯示公司營運長兼董事在2019年Q2到Q4偽造了22億元的銷售額,瑞幸盤中遭遇多次熔斷,收盤下跌75.57%。瑞星造假其實早有端倪,在今年1月份的時候,就有國際做空機構發布長達89頁的報告,分析瑞星可能存在財務造假問題。這個報告是根據通過該機構的92名全職人員和1400名兼職的調查人員持續跟蹤。
  • 聊聊我所親歷的中概股造假和做空往事
    在看了瑞幸事件的諸多細節後,我只能說,這真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財務造假這東西,玩來玩去也還是那些手段。在識破如何財務造假上,也沒有什麼新鮮的花樣,無非也還是數人頭、錄視頻、做模型、僱專業公司、做實地調研之類的常規動作。所以,財務造假這事過去有,現在有,將來還會有的。
  • 瑞幸財務造假22億元,會賠到破產嗎?
    公開「自爆」財務造假,瑞幸咖啡讓所有人大跌眼鏡。當天股價暴跌75.6%,市值縮水至16億美元。事情似乎早有端倪。兩個月前,讓很多中概股聞風喪膽的做空機構——渾水(Muddy Waters Research),公開了一份匿名的做空報告,指控瑞幸咖啡涉嫌財務造假,門店銷量、商品售價、廣告費用、其他產品的淨收入都被誇大,2019年第三季度瑞幸的門店營業利潤被誇大3.97億元。
  • 被爆財務造假的瑞幸咖啡,App Store商店擠滿了前來「消費」的人
    財務造假事件爆出之後,一家要和星巴克鬥爭的咖啡品牌看似"搖搖欲墜"了。瑞幸咖啡2017年才有首家門店出現,短短不到三年的時間就已經成為了上市公司500強中的第199名,並且處於瘋狂的擴張期,各種線下門店不斷開放,也許還有許多的消費者沒有聽說過瑞幸咖啡,但是當你知道了這次財務造假事件之後,勾起你欲望的搜索讓你忍不住去下載瑞幸咖啡的軟體了。
  • 退市前先復牌,瑞幸咖啡能否逃過生死大考?
    去年5月17日,瑞幸咖啡成立不到兩年,赴納斯達克上市,刷新全球最快IPO紀錄;今年5月19日,財務造假22億的瑞幸咖啡,收到納斯達克的摘牌通知。閃電上市的瑞幸咖啡,或迎來閃電退市的結局。收退市通知,瑞幸今晚復牌5月19日夜間,瑞幸咖啡公告表示,5月15日收到納斯達克交易所的退市通知。瑞幸咖啡稱,公司計劃申請舉行聽證會,在聽證會結果出爐前,將繼續在納斯達克上市。聽證會通常在提出要求後約30至45天後舉行。
  • 瑞幸咖啡財務造假追蹤!中國證監會深夜回應:就跨境監管合作事宜...
    瑞幸咖啡財務造假追蹤!、工商部門接管以及證監會進駐一事,瑞幸咖啡發布聲明稱,公司正在積極配合市場監管部門對瑞幸咖啡經營情況相關工作的了解。針對瑞幸咖啡財務造假事件,中國證監會27日深夜回應稱,自瑞幸咖啡自曝財務造假以來,中國證監會第一時間對外表明嚴正立場,並就跨境監管合作事宜與美國證監會溝通,美國證監會作出了積極回應。中國證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國證監會一向對跨境監管合作持積極態度,支持境外證券監管機構查處其轄區內上市公司財務造假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