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裡沒有要上幼兒園的孩子,但歌爾幼稚園我經常去。」
第一次去幼稚園,我就被園內造型獨特的建築所吸引。無論是小橋流水、沙灘吊籃,還是鑽桶滑梯等各種耀眼的兒童玩具,哪怕是諾大的三百多平的繪本館,神奇地從院子伸到建築主體二樓的木梯,院子大木屋中間那棵鑽天一樣高大的樸樹,都獨有屬於它的韻味。
跟著園長進了一間教室,隨處可見的都是孩子們用的「零零碎碎」的玩具,從這些玩具中我並沒有看出什麼端倪,可是園長說,僅這一屋子的「小教具」,就價值20多萬。你手摸眼看視聽感知的每一個教具,都是教育領域裡,蒙氏教育的頂端用品。一個孩子,從進到這個園,只在這間教室裡,就能把整個小學、中學,乃至一生所需的知識做好足夠的鋪墊和經驗累積。
身為教師的我,教了這麼多年學,對「教具」這個詞,只停留在它是個名詞上。這麼昂貴的教具,真有這麼大的作用?
我有了對幼稚園再了解的興趣,仿佛劉姥姥進大觀園一般再次走進幼稚園,而這次,我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
像商店一樣豐富的教室
蒙臺梭利創始人瑪麗亞·蒙臺梭利,對世界的最大貢獻是提出了敏感期和吸收性心智。她認為,兒童在不同的成長階段,都有發展的敏感期。在兒童的敏感期內,恰當的引領,會幫助孩子快速吸收和成長,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蒙氏教學理念的優勢就是,滿足了孩子不同成長敏感期的吸收需求。
我進的這間教室,是名副其實的蒙氏教室。教室裡就像居家的客廳,有秩序地擺著各種樣式的柜子,有兩層的,有三層的,有斜插式的,有豎立擺放的。柜子裡擺放著各種各樣的教具,如同商店裡的商品,任孩子挑選。
起初,我以為這些東西孩子們是可以像逛超市一樣隨便取放的。園長說,進到這個教室,先要熟悉和學習這個教室的規則:怎樣走路,怎樣搬小椅子,怎樣打招呼,怎樣開關門......教室裡的每樣教具都只有一套,沒有經過老師的示範,是不可以操作這套教具的。對孩子們來說,這不只是簡單的玩,我們稱之為「工作」。我數了數,有幾十個不同的種類,大約得有二三百種工作。
比如,一個小盤子裡有兩個玻璃杯,一個玻璃杯裡有一個吸管。玻璃的材質非常好,鋥亮透明,輕輕一敲,聲音清脆響亮。可是,小小的孩子,拿玻璃杯,不怕杯子被打碎,不怕劃傷孩子的手嗎?
正當我有疑惑時,園長輕輕地走到教具櫃前,親自做起了示範。她雙手端著託盤的兩端,託盤裡放著那兩個玻璃杯,其中一個杯子裡有半杯水和一根吸管。用兩個手指捏住吸管的軟皮上端,輕輕捏一下,水進到了吸管裡,放到另一個空杯子裡再捏一下,水又進到了杯中。再回到有水的杯子裡,捏——吸水——捏——放水,不斷重複,直到將一個杯子裡的水全部轉移到另一個杯子裡。
園長說,六歲前的孩子,手指發育是不完全的。這些工作,不止鍛鍊孩子的專注力、手眼協調能力,還特別鍛鍊孩子手部小肌肉精細動作的能力。手指靈活了,將來握筆、坐姿等都不是難題。
不給孩子灌輸我們認為他該學習的東西,不讓孩子被動地學習,不限制孩子在某些特別擅長領域的發展,讓孩子自由學習他們想學的東西,這就是歌爾幼稚園。教室和課堂,保護了孩子們的好奇心、動手能力、思考熱度,而那些無聲的教具,也真正是良師萬兩啊!
像「私教」一樣辛苦的教師
園長是一位非常沉靜的大姐,園裡的孩子和教師都叫她「媽媽」。我也開始虔誠地叫她「蒙媽媽」,因為是她帶領全園教師貫徹實施蒙氏教育。
「蒙媽媽」告訴我,在歌爾幼稚園,老師是孩子和環境互動的助手。這個園所裡的每一位老師,都經過了2-3年的蒙氏教育培訓,每個「工作」符合什麼年齡段的孩子,如何使用,與它關聯的各科知識是什麼,老師們都必須了如指掌。當孩子們在環境中探索的時候,老師會跟在他們身邊,認真記錄和觀察他們的每一點變化。
「能做到如此沉得住氣的,都不是普通人。一點也不吹牛,咱們的教師,都是名牌大學畢業,全部受過正規培訓,能夠把各科知識貫穿到至少高中水平!」談到自己的老師,「蒙媽媽」滿臉驕傲地笑。
她又心疼地說:「在咱們這個幼稚園裡當老師很辛苦,因為除了是私教,她們每個人,都必須是一個『環境創設師』。老師們用不同的策略、方法讓孩子參與進來,讓他們對手裡的工作感興趣,愛與智慧的功夫不能少。」
他們常常跟著孩子觀察分析,忍住成人總想「幫助孩子」的想法,任憑孩子犯錯誤,給孩子們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他們也時刻在學習與孩子溝通交流的技巧,每個人都練就了一身「比兒童還兒童,讓兒童是兒童」的本領。
像水一樣平和的孩子
在歌爾幼稚園,孩子的每一分鐘都在學習。
不過,你可別盼望孩子認識了多少字,算了多少道題。這裡的孩子一直在「工作」,通過操作不同的教具來學習。比如,用筷子夾小球,用勺子把珠子從一個碗舀到另一個碗裡,把不同顏色的豆子分離出來......看似簡單的工作,重複性卻很強,能訓練孩子的專注力和手眼協調能力,這些都是孩子學習的基礎。
蒙臺梭利通過對全世界兒童的多年觀察,認識到自由的兒童具有一個可預見、可用圖表來反映的明顯的工作周期。這個周期持續大約3小時左右,且具有兩個峰頂和一個峰谷。因此,幼稚園以3小時為工作單位,儘量保證每個孩子都能夠獲得3小時不受打擾的自由時間,他們可以在這個3小時工作周期內盡情學習。當孩子們都在安安靜靜地學習,互不打擾地工作時,學習就產生了。
園長說,居家學習期間,一個孩子突然有一天跟媽媽說,「媽媽,我好想做二項式的工作。我要做20遍。」什麼是二項式啊?園長給我做了演示。
一個由a,b兩項組成的立方體,其中的每一部分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長方體或正方體。孩子們在將這個立方體打亂後拼起來的過程中,默默地知道了一個立方體的組成,即(a+b)³=a³+3a²b+3ab²+b³。
可是,這已經是初中的數學知識了。
孩子在玩知識,而且樂此不疲。他不會背公式,但已經把這個教具玩到閉著眼睛也能把它拆分成幾部分,並完整地再還原。這個孩子的媽媽說,看似簡單的道具,卻無形中培養了孩子的獨立性,而且思路清晰,連她都覺得很不可思議。
越簡單,越本真。每一個簡單的教具,都有一個完整的工作周期。這個周期,就是根據孩子的發展敏感期和吸收新性心智,從而培養孩子精細、秩序、獨立、自由、堅持等品質。孩子們一副平和、心中有數的樣子,就是蒙臺梭利環境下成長的標誌。因此,他們會比其他同齡的孩子更加獨立,做事情更加有條理,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更長,更不用說他們超出同齡人的學習能力了。
聽完了「蒙媽媽」的介紹,我再重新回看這個到處擺滿了教具的教室,和這所由日本設計師全程設計裝修的幼稚園,感覺它更像一個俱樂部。那個食育廚房,那間寬大溫馨的繪本館,大大的落地窗,幼稚園的每一個小物件,原來都是蒙臺梭利教室的標配。「蒙媽媽」說,孩子要從環境中吸收自己需要的知識的,所以,這裡的環境,處處都優雅、自然、平和、有美感,深深地吸引著孩子們。
有人說,歌爾幼稚園收費太貴了。對這個園所為什麼貴,我有了真切的感受:蒙氏教育理念,尊重兒童成長規律,培養孩子高自律高自尊,培植孩子學習興趣,打下良好的思維基礎。蒙氏教具,每一件都是知識的孵化器,充滿著教育的玄機。每天,每個孩子都有幾個私教。老師們圍著孩子轉,但從不代替孩子。
「蒙媽媽」正帶領著一批接受了培訓的優秀教師,陪孩子們完成童年最溫暖的記憶,為他們一生的滋養,培養根基。這所幼稚園,貴得有理!
作者 | Claire
編輯 | Mia
審核 | 艾君
籤發 | 趙桂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