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味覺、嗅覺、視覺和聽覺是人體感覺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藥物引起的味覺障礙(drug-induced taste disorders)是指由於藥物的使用導致味覺功能喪失、味覺異常改變和味覺減退。
味覺、嗅覺、視覺和聽覺是人體感覺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藥物引起的味覺障礙(drug-induced taste disorders)是指由於藥物的使用導致味覺功能喪失、味覺異常改變和味覺減退。味覺喪失是指分辨鹹、甜、酸和苦物質的能力喪失。味覺異常改變包括正常食物味道變酸、變苦、乏味等,對具體味道難以判斷,甚至有金屬味或其他怪味等。味覺減退則指對味覺的分辨能力降低。
由於藥物引起的味覺有時可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通過影響患者用藥依從性而影響藥物的治療效果,因此,醫務人員和患者知曉藥物引起的味覺障礙有關知識對於增加治療的依從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治療效果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致味覺障礙的藥物
藥物引起的味覺障礙通常可影響全舌和顎的味覺感受器。臨床使用的藥物中,很多可以引起味覺障礙。
抗感染藥物 氨苄西林、阿奇黴素、環丙沙星、克拉黴素、依諾沙星、乙胺丁醇、甲硝唑、氧氟沙星、諾氟沙星、磺胺異惡唑、替卡西林、四環素、米諾環素、特比萘酚、灰黃黴素、克林黴素、頭孢乙氰、頭孢羥氨苄、頭孢孟多酯鈉、頭孢泊肟酯、頭孢氨苄、氯己定、普魯卡因青黴素、哌拉西林、阿昔洛韋、金剛烷胺、更昔洛韋、幹擾素、印地那韋、利託那韋、沙奎那韋、奈非那韋、吡羅達韋(pirodavir)、奧司他韋(oseltamivir)、扎西他賓(zalcitabine)、雙脫氧腺苷(didanosine)、膦甲酸、碘苷、齊多夫定、去羥肌苷、司他夫定、拉米夫定、伊曲康唑、氟康唑等。
心血管藥物 胺碘酮、氨利隆、培哚普利、培他索洛爾、卡託普利、福辛普利、硫氮卓酮、依那普利、培哚普利、氯沙坦、硝苯地平、尼莫地平(劑量高於180mg/d時常見)、尼索地平、氨氯地平、硝酸甘油、普羅帕酮、普萘洛爾、託卡胺(妥卡尼,tocainide)、氟卡尼(flecanide)、莫雷西嗪、普魯卡因胺、二氮嗪、硝異山梨酯、甲基地高辛、呋塞米、阿米洛利、依他尼酸、氫氯噻嗪、乙醯唑胺、螺內酯等。
神經精神系統藥物 阿普唑侖、丁螺環酮(buspirone)、阿米替林、氯丙咪嗪、帕羅西汀、地昔帕明、多塞平、丙咪嗪、地昔帕明、三甲丙咪嗪、去甲替林(nortriptyline)、卡馬西平、苯妥因鈉、託吡酯、鋰、氯氮平、三氟哌嗪、苯丙胺(amfetamine)、安非他酮、右苯丙胺(dexamfetamine)、哌甲酯(methylphennidate)、右旋左匹克隆(eszopiclone)、咗吡坦、舒馬曲坦、那拉曲坦(naratriptan)、利扎曲坦(rizatriptan)、艾司唑侖、三唑侖、巴氯酚、東莨菪鹼、非氨酯(felbamate)、氟奮乃靜、利培酮、培高利特、曲唑酮、舍曲林、溴隱亭、左旋多巴、苯海索、苯環唑啉、佐匹克隆、氟甲沙明以及苯二氮卓類(如氟西泮、氟硝西泮、奧沙西泮)、苯丙胺等。
抗腫瘤藥物 據報導,癌症患者經化療後有36%~71%會出現味覺障礙,最突出的是味覺缺失(36%),感覺食物像砂紙、紙板,有金屬味(發生率31%),或感覺過於鹹、酸、甜、苦(發生率5%~9.5%)或無味道,進而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順鉑和多柔比星引起味覺障礙的報導最多,卡鉑、環磷醯胺、氟尿嘧啶、左旋咪唑、甲氨蝶呤、替加氟、長春新鹼、博來黴素、鎵、氮介、卡氮介等都可致味覺功能低下。
解熱鎮痛抗炎藥 金諾芬(auranofin)、倍氯米松、布地奈德、秋水仙鹼、地塞米松、氟尼索松(flunisolide)、氟替卡松、金製劑、青黴胺、阿司匹林、雙氯芬酸、甲氯芬那酸、保太松、布洛芬、酮洛芬、氟比洛芬(flurbiprofen)、吲哚美辛、萘丁美酮、舒林酸、二氫埃託啡等。
內分泌系統用藥 卡比嗎唑、甲巰咪唑、左甲狀腺素鈉及其相關化合物、丙硫氧嘧啶、甲苯磺丁脲、二甲雙胍、苯乙雙胍、格列吡嗪等。
調脂藥物 阿託伐他汀、氟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考來烯胺、吉非羅齊、氯貝丁酯等。
抗組胺藥物和減充血劑 氯苯那敏、氯雷他定、特非那定、異丙嗪、偽麻黃鹼、去氧腎上腺素、oxmetazolime等。
其他藥物 苯佐卡因、利多卡因、普魯卡因、芬氟拉明、馬吲哚、苯甲曲嗪、戒菸藥菸鹼、胰酶、丹曲林(dantrolene)、抗膽鹼藥物、比託特羅(bitolterol)、吡布特羅(pirbuterol)、馬來酸雙氫麥角鹼、美託拉宗、左旋咪唑、甲氧氯普安、奧美拉唑、門冬氨酸鳥氨酸注射液、納洛酮等。
致病機理
藥物通過直接或間接途徑影響味覺感受器而導致味覺障礙,已知的途徑可能有:藥物本身的味道;通過直接的或繼發過程(例如酸通過胃食管反流)而損害味覺受體;免疫抑制和有關的後遺症(如口腔念珠菌病)的影響;紊亂的神經元衝動散播(如通過影響鈣內流,使外周神經元脫髓鞘);神經遞質功能改變;與味覺相關的更高級的感覺信息過程改變;口腔黏膜的乾燥限制了化學物質通過受體部位;抗精神病藥物可致口腔乾燥症候群而影響味覺;改變唾液和黏液成分的產生和化學組成,雖然唾液的基本作用是提供口腔水分並起滑潤作用,但它對於緩衝酸鹼及增加可溶性化學物質到味覺受體是必需的;在藥物所致味覺功能低下的患者中,約50%的患者血清鋅濃度是降低的,其原因可能是藥物及其代謝產物與鋅形成水溶性絡合物,或某些藥物增加尿中鋅的排洩,從而導致體內鋅不足而引起味覺障礙。
預防與處理
預防應從多方面入手。首先,可改變飲食結構,多食富含鋅的食物,如牡蠣、豬血、豬肝、肉類、芝麻、松蘑、黃豆等。其次,測定血鋅濃度,如果血鋅濃度低可通過加服鋅製劑以提高血清鋅濃度。第三,如果明確了致味覺障礙的藥物,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減量使用看能否改變味覺障礙狀況,如無效則換用作用相同而致味覺障礙作用低或無此作用的藥物。
多數情況下味覺障礙與藥物劑量呈相關性,減量或停藥後可恢復,如果藥物引起的障礙嚴重到影響生活質量,就應該考慮停藥。鋅製劑可糾正藥物引起的味覺障礙,茶鹼、氟化物、鎂等促進環磷酸鳥苷(cAMP)合成的藥物對部分患者也具有較好療效。有報導稱口服柴胡龍骨牡蠣湯(浸膏、顆粒劑)及大黃甘草丸治療3個月,可使抗精神病藥物所致的味覺障礙恢復30%,用藥1年後,味覺障礙完全恢復。
總之,能引起味覺障礙的藥物種類不少,但以抗感染藥物、心血管藥物、神經系統藥物、抗腫瘤藥物多見。雖然藥物引起味覺障礙的臨床後果並不嚴重,但能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營養狀況,降低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從而影響藥物的治療效果,因此預防和積極處理藥物引起的味覺障礙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實習編輯:張利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