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那些事兒】美媒:巴基斯坦興起漢語熱 中文成為通向美好生活...

2020-12-14 中國日報網

巴基斯坦國立現代語言大學,漢語教師內亞•納瓦茲(Nayyar Nawaz)的課堂上,17歲的薩利姆•阿巴斯坐在第一排中間座位認真聽講。圖片來源:NPR網站報導截圖

中國日報網10月11日電 2015年,「中巴經濟走廊」項目正式啟動,該項目除了為巴基斯坦經濟發展帶來了項目和資金,還催生出「漢語熱」。

據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NPR)網站10月9日報導,薩利姆•阿巴斯(Saleem Abbas)是那種上課要坐前排,還要搶先回答問題的學生。課堂上,他很積極地跟著老師學習漢語表達:「這是你的家人嗎?」老師說一句,他學一句。接著又說:「我有一個媽媽。」

學習漢語對阿巴斯來說意義重大。阿巴斯今年17歲,來自巴基斯坦大山深處的一個小村莊。父親是一名退伍軍人,領著微薄的退休金,只能留在老家。阿巴斯還有四個兄弟姐妹。他和叔叔生活在伊斯蘭瑪巴德附近的一個小鎮上,這裡經常風沙漫天。他的房間裡只有一張單薄的床墊,無論睡覺還是學習,都只能在這張床墊上。老家還沒通網,阿巴斯只能每個月給母親打一次電話。

阿巴斯家裡供他上學,希望他能學好漢語,找份不錯的工作,讓弟弟妹妹也有學上。圖片來源:NPR網站報導截圖

他用磕磕巴巴的英語說道,「每月我都要問問媽媽身體好不好。她總是哭,但是我不能哭。」

為了供他讀書,家裡幾乎花光了積蓄。如果學會了漢語,他就可以申請去中國留學的獎學金。他相信有了中國大學的文憑,外加一口流利的漢語,回到巴基斯坦後,就有機會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這樣一來,他就能供弟弟妹妹上好學校讀書了。

在巴基斯坦,漢語儼然成了打開財富大門的鑰匙。

他說:「懂得漢語能讓巴基斯坦走向繁榮,能讓巴基斯坦人找到工作,中國也能幫助巴基斯坦向前發展。」

最近,阿巴斯學完了初級漢語第一年的課程。他說,「懂得漢語能讓巴基斯坦走向繁榮,能讓巴基斯坦人找到工作,中國也能幫助巴基斯坦向前發展。」 圖片來源:NPR網站報導截圖

阿巴斯剛剛學完伊斯蘭瑪巴德國立現代語言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Modern Languages)初級漢語第一年的課程。巴基斯坦掀起了學習漢語的熱潮,至少有三所名牌大學和三所私立學校為數百名學生開設了漢語課程,大部分都是近幾年才開始的。2015年,中國和巴基斯坦籤署了諒解備忘錄,「中巴經濟走廊」正式啟動,涉及一系列大型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

中國在巴基斯坦進行投資,提供貸款並派駐專家,修建新的公路、地鐵、港口和發電廠,改變了巴基斯坦。數以萬計的中國人跟隨項目來到巴基斯坦。官方表示,需要大量翻譯、律師和管理人員,但都要求會講漢語。

這體現了中巴關係的一個重要轉變。中巴友誼可以追溯到大約70年前,兩國關係建立在對安全問題的共同關註上。現如今,中巴兩國的友誼已成為兩國人民的友誼。

教師緊缺

阿巴斯就讀的國立現代語言大學高級漢語教師拉西達•穆斯塔法(Rashida Mustafa)表示,學校在上個世紀70年代初就開設漢語課了。那時候,一般會開三個班,兩個初級班,一個高級版,每班20人,大部分學生都是軍官。

現在學校裡有500名學生在學習漢語,學校增設了早課和晚課。2014年只有10名漢語教師,現在增長到了40名,中國大使館還派來了2名漢語教師志願者。

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館公使銜參贊趙立堅說,「需求越來越大,大使館經常收到請求,許多名牌大學都想開辦漢語課程,都需要中國志願者。」

趙立堅說,但是他們缺少漢語教師。針對這一情況,2016年,中國政府和大學向巴基斯坦提供了5000個獎學金名額,遠遠多於其他國家。

中國希望,在享受獎學金的學生中,能有一部分回到祖國教授漢語,使巴基斯坦的學生一直能學到漢語。

伊斯蘭瑪巴德孔子學院外,阿巴斯和同學瓦加哈德•奧斯曼尼(WajahatUsmani)坐在一起。孔子學院正努力讓這些巴基斯坦的學生了解中國文化。圖片來源:NPR網站報導截圖

即使沒有獎學金,也有越來越多的巴基斯坦學生赴華學習。2016年,在華巴基斯坦留學生總人數約為2.2萬人,趙立堅指出,與過去6年相比,人數增長了「十多倍」。他還表示,目前,巴基斯坦是赴華留學生第四大生源國,僅次於韓國、美國和泰國。

儘管如此,在巴基斯坦開設漢語課程也遇到了難題。穆斯塔法說,大部分學生都退課了,因為他們都覺得漢語太難了。

她說,「剛開始學的時候,大概兩周左右,學生們就會抱怨道,『我的媽呀,太難了,漢字太難寫了。』」

大部分受過教育的巴基斯坦人都會講英語,精英階層還是會把子女送到西方留學。要追趕英文,漢語仍需努力。

周旭(音)是伊斯蘭瑪巴德國立現代語言大學的一名漢語教師志願者。該校現有500名學生在學習漢語,學校增設了早課和晚課。圖片來源:NPR網站報導截圖

伊斯蘭瑪巴德孔子學院中方院長張道建的學校有400名學生。他表示,孔子學院正努力讓這些巴基斯坦的學生了解中國文化,希望能減少文化上的隔閡。他的學生也慶祝春節等中國傳統節日。

巴基斯坦民眾對中國有著濃厚的興趣。對於巴基斯坦人而言,到澳大利亞或英國等國留學往往意味著高昂的學費和開銷,相對來說,中國大學的學費更低,獎學金覆蓋度更高。他們也說相比其他國家,中國的籤證更好拿。

許多巴基斯坦人來過中國,回國後對中國讚不絕口,這就使得巴基斯坦民眾普遍覺得中國很贊。

國立現代語言大學圖書館,阿巴斯正在看書。圖片來源:NPR網站報導截圖

阿納姆(Anam)今年21歲,來自伊斯蘭瑪巴德。她用英語說道,「我喜歡中國!我想去中國,我有朋友在那裡,他們都說住在中國感覺很棒,所以我想我這輩子一定要去一次。」

跨國婚姻

有時候,密切交往也能激發愛的火花。巴基斯坦姑娘祖奈拉•蒙塔茲(Zunaira Mumtaz)和她的中國丈夫尹航(音)結婚四年了,他們的女兒剛剛會走。他們開玩笑說女兒是個混血。蒙塔茲叫女兒巴基斯坦名字,孩子他爸則叫女兒的中文名,夫妻倆用英語交流。

小兩口相識於2011年的情人節。那時,蒙塔茲正在伊斯蘭瑪巴德一家酒店裡做免費的針灸治療,而尹航則是中國針灸師的翻譯。

蒙塔茲說,「那是我第一次見到他。」

尹航回憶道,「我記得那時她笑了,衝我笑的。」

尹航離開巴基斯坦後,兩人通過社交網絡取得了聯繫。沒過幾個月,尹航就飛到巴基斯坦向蒙塔茲求婚了。

巴基斯坦女孩嫁給中國人這種事太少見了,所以蒙塔茲的父親最初並不贊成這門婚事。夫妻倆用了4年的時間才讓父親接受了這個中國女婿。

尹航說這很值得。

他說,「結婚前,我總覺得缺點什麼。」結婚之後,「一切都圓滿了。」

蒙塔茲說,她發現在巴基斯坦中巴跨國戀越來越多,她覺得這是「中巴經濟走廊」的作用。

她說道,「你會發現,人們修路的時候(指大規模道路工程項目)其實也是打開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門。」

只不過,通往新世界的道路也存在荊棘。蒙塔茲正在努力學習漢語,她表示,不會漢語,她就很難融入中國。

這對夫妻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了不一樣的中巴關係。在中國的影響下,巴基斯坦正在發生變化。不過,溝通兩種文化、拉近兩國民眾的距離可能不像學習一門語言那麼簡單。

(編輯:齊磊 劉世東)

相關焦點

  • 通向未來美好生活的語言——巴基斯坦興起漢語熱
    新華社伊斯蘭瑪巴德3月4日電  通訊:通向未來美好生活的語言——巴基斯坦興起漢語熱  新華社記者劉天  「現在會中文在巴基斯坦很好找工作,尤其可以進中國企業。」大三學生阿巴斯在回答記者為什麼學習中文的提問時說。
  • 通訊:通向未來美好生活的語言——巴基斯坦興起漢語熱
    新華社伊斯蘭瑪巴德3月4日電通訊:通向未來美好生活的語言——巴基斯坦興起漢語熱新華社記者劉天「現在會中文在巴基斯坦很好找工作,尤其可以進中國企業。」大三學生阿巴斯在回答記者為什麼學習中文的提問時說。前不久在巴基斯坦國立現代語言大學觀看「歡樂春節」文藝匯演時,阿巴斯正好坐在記者身邊。在得知記者身份後,阿巴斯便秀起了自己的漢語。他告訴記者,今年他要去中國學習中文,他家已經有3個親戚在上海學習中文。阿巴斯說:「現在中巴經濟走廊(項目正在建設),很多巴基斯坦人(在走廊項目上)工作,需要烏爾都語翻譯。」
  • 美媒:中國投資在巴基斯坦引發學中文熱 巴學生期待未來派上用場
    【環球網報導 記者 任梅子】中巴經濟走廊目前已在巴基斯坦動工,這個工程的目的是促進巴基斯坦經濟發展,推動基礎設施快速實現現代化。美媒稱,繁榮的前景給巴基斯坦帶來了學習中文的熱潮。美國媒體7月13日一篇題為「中國投資引起巴基斯坦中文熱」的報導稱,巴基斯坦的孩子們在一所孔子學院學習普通話。這些5到7年級的學生在學習如何讀寫中國的官方語言。李雪梅(音譯)在這所孔子學院已經工作四年多了。她說:「這些孩子們很好,對學習漢語有很高的熱情。漢字很難寫,這些學生剛開始學習書寫時遇到很大的困難。」
  • 漢語熱的背後:漢語熱等於中國軟實力的增強?
    □張志洲 《世界知識》2006年第11期背景與理由如果說中國已經持續了二十多年的英語熱,表明了中國走向世界的堅定願望,那麼最近幾年來興起的世界性漢語熱,則體現了一個正在崛起的中國開始顯示對於世界的日益深入的影響力。
  • 中俄合作日益緊密興起「漢語熱」 俄羅斯高考明年可選考中文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柳玉鵬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王逸「俄羅斯高考一項重要創新將出現在2019年——屆時,中文將成為選考科目。」 俄羅斯薩哈林新聞網稱,俄羅斯計劃在2019年全國統一考試(俄羅斯高考)中將漢語正式納入外語科目選項。目前,英語、德語、法語和西班牙語是俄羅斯高考的外語科目選項。
  • 美媒:巴基斯坦「中國味」越來越濃
    參考消息網6月19日報導 美國石英財經網站6月16日發表題為《巴基斯坦越來越像唐人街》的文章稱,隨著中巴經濟走廊帶來更多投資機會,巴基斯坦說漢語的人越來越多,超市貨架上擺放著中國食品。文章稱,如果你在喀拉蚩的這家電子市場裡路過穆罕默德·阿里·阿拉比的攤位,你會覺得他和其他年輕的巴基斯坦商人沒什麼不同。他沒有什麼特別之處,直到你聽到他用中國普通話跟別人打電話。阿拉比說:「我是2002年開始跟一位到巴基斯坦工作的中國女士學的漢語。她因為工作需要,要在喀拉蚩住一段時間,我幫了她不少忙。為了感謝我,她就教我學漢語。」
  • 「漢語是未來的語言」——漢語熱在摩洛哥北部悄然興起
    「漢語是未來的語言」——漢語熱在摩洛哥北部悄然興起 原標題:   新華社拉巴特3月27日電 通訊:「漢語是未來的語言」——漢語熱在摩洛哥北部悄然興起  新華社記者陳斌傑
  • 美媒:巴基斯坦「中國味」越來越濃 說漢語成潮流
    美國石英財經網站6月16日發表題為《巴基斯坦越來越像唐人街》的文章稱,隨著中巴經濟走廊帶來更多投資機會,巴基斯坦說漢語的人越來越多,超市貨架上擺放著中國食品。文章稱,如果你在喀拉蚩的這家電子市場裡路過穆罕默德·阿里·阿拉比的攤位,你會覺得他和其他年輕的巴基斯坦商人沒什麼不同。
  • 全球「漢語熱」興起 亟待信息技術手段支撐
    全球「漢語熱」興起 亟待信息技術手段支撐 他們紛紛表示,隨著漢語熱在全球持續升溫,海外漢語學生隊伍快速擴張,幫助其提高學習興趣和效率的技術手段亟待提升。  莫睿斯所在的肯尼索州立大學2008年只有2名中文教師,100名漢語課學生,而到了2012年該校已經有38名中文教師,報名漢語課程的學生達到1萬人次,增速驚人。
  • 通訊:因為喜愛而學習——納米比亞學生中興起「漢語熱」
    新華社溫荷克8月25日電 通訊:因為喜愛而學習——納米比亞學生中興起「漢語熱」  新華社記者吳長偉  近日,在納米比亞大學文化節上,26歲的當地青年史凱拿著手機,一邊變換著角度拍攝,一邊用漢語做解說。這引起一些身穿納米比亞民族盛裝的表演者的好奇。史凱解釋說,他正在做網絡直播,並邀請這些演員向中國觀眾問好。
  • 俄羅斯「漢語熱」是長期現象 俄媒:學好漢語等於有了「鐵飯碗」
    當地時間2017年12月14日,俄羅斯莫斯科一所中學,學生們在課堂學習中文。(視覺中國)參考消息網1月7日報導俄媒稱,俄羅斯「漢語熱」是長期現象。目前在俄羅斯共有22個孔子學院,在中國共有22個俄語中心和相關的辦學機構。俄羅斯「漢語熱」是一種長期現象據報導,最近十年,學習漢語的俄羅斯人數量增長兩倍。
  • 印媒:美五角大樓披露,巴基斯坦同意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
    近日,印度媒體表示,美國五角大樓披露,巴基斯坦同意中國解放軍進駐。印度政府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在邊境發起挑釁,完全是在自找苦吃,和平談判是唯一出路,如果真的爆發戰事,印度肯定是吃虧的一方。
  • 澳大利亞「漢語熱」如何持續深入
    新華社發  近年來,一些媒體紛紛報導澳大利亞「漢語熱」現象,聲稱漢語已經成為澳大利亞第二大語言,澳洲學校颳起了漢語學習熱潮。這些消息,在讓我們為中國語言文化「走出去」感到自豪的同時,也深深地引發了我們對澳洲的熱情。那麼,澳洲「漢語熱」緣何興起,如何進一步提升漢語和中國文化的影響力呢?
  • 美媒:華人新移民靠中文APP適應在美生活
    參考消息網5月3日報導 美媒稱,2014年,格雷絲·回(音)從中國移民到洛杉磯。當她在谷歌中輸入「洛杉磯移民」後,第一個搜索結果就是洛杉磯華人資訊網。報導稱,在聖加布裡埃爾谷和全美的華人聚居地,新一波中國移民——許多都是英語水平差但習慣於使用智慧型手機的學生——正在使用那些中文的APP和網站,幫助他們適應美國的生活。推薦餐廳的有「吃貨」,「兩顆紅豆」幫助說漢語的人士尋找真愛。叫車可以用「易達用車」,訂餐有「Togo626」。
  • 從學中文到教中文
    我是巴基斯坦人,中文名字是哈希卜。在我很小的時候,看過一部電影——《龍爭虎鬥》,對我影響很大。我很欣賞那部電影,電影中的中國武術很吸引我。從那以後,我開始關注中國,並對與中國相關的一切事情都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正是這種好奇心將我帶到中國文化世界中。時光流逝,我長大了,還知道了漢字。那些奇妙的方塊字,與我們國家的文字完全不一樣,每個漢字背後都有著豐富的文化信息。從此,我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學會漢語。漢字雖然難寫,可真的很美!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對中國的了解越來越多,在我們國家也常見中國製造的商品。
  • 從學中文到教中文
    我是巴基斯坦人,中文名字是哈希卜。在我很小的時候,看過一部電影——《龍爭虎鬥》,對我影響很大。我很欣賞那部電影,電影中的中國武術很吸引我。從那以後,我開始關注中國,並對與中國相關的一切事情都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正是這種好奇心將我帶到中國文化世界中。
  • 普通話將成為巴基斯坦官方語言?別再只會教老外說「你好」了
    今天早上,一條新聞霸佔了圈哥的眼球:   「漢語普通話被批准成為巴基斯坦官方語言!」   圖片來自Abb Takk   不過,近幾年「漢語熱」真的愈演愈烈,外國人會說會念的中國詞兒真的變多了!   昨天圈哥去看演出,和身邊的外國人聊起來對劇目的看法,一個62歲的銀髮倫敦大爺竟然冒出了一句「馬馬虎虎」!
  • 伊斯蘭瑪巴德孔子學院漢語教師:從學中文到教中文
    從學中文到教中文我是巴基斯坦人,中文名字是哈希卜。在我很小的時候,看過一部電影——《龍爭虎鬥》,對我影響很大。我很欣賞那部電影,電影中的中國武術很吸引我。從那以後,我開始關注中國,並對與中國相關的一切事情都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正是這種好奇心將我帶到中國文化世界中。
  • 漢語熱引爆市場需求 漢語教師供給仍顯「短板」
    「漢語熱」導致對外漢語教學人才日益短缺  「受幾所韓國學校的委託,現面向全國招聘赴韓國進行漢語教學的中文教師,辦理工作許可。」、「受泰國學校的委託,現面向全國招聘150名赴泰國進行漢語教學的中文教師。」、「受新加坡學校的委託,現面向全國招聘赴新加坡進行漢語教學的中文教師」——這是筆者最近在「對外漢語教師網」上所看到的信息。
  • 「巴基斯坦要將中文列為第三個官方語言?」假的!
    【環球時報駐巴基斯坦特派記者 徐偉】「巴基斯坦將中文列為第三個官方語言」,這一消息近日出現在印巴媒體報導中,並進入中國讀者視野。目前,巴基斯坦官方語言是烏爾都語和英語。20日,巴基斯坦參議院澄清了這一「假消息」。19日,巴參議院通過決議,建議向正在或計劃參與中巴經濟走廊建設的人士提供官方漢語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