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長安網訊 「我的土地糾紛解決了,多虧了民警同志的現場測量。」近日,利辛縣武寨村武老莊村民武傑致謝雙橋派出所,為其解決了與武某的土地糾紛。
近年來,利辛縣城關雙橋派出所搭建警民聯調工作平臺,司法所、國土所、村(社區)依託「一村一輔警」進行無縫對接,練強「腳力」,沉下心、俯下身,把一起起土地糾紛丈量,進一步夯實「訴調對接」「訪調對接」「警調對接」根基。
輔警武亞強、司法所調解員李東方在詳細了解武傑所在生產組土地明細後,在雙方當事人的見證下,對武傑自留地的面積進行實地測量,確定了武傑實有面積少於應有面積,武某實有面積多於應有面積的事實,在調解小組積極的溝通下。「只要確定我的土地面積確實多出我的應有面積,我不裝孬。」武老莊村武某如是說。最終武某主動將自家多出的土地退回了訴求人武傑,雙方握手言和。
「我們文化程度不高,有些事情我們描述不好,就感覺民警同志你們一來,啥都看清了。」武傑如是說。
據了解,目前,利辛縣排查矛盾糾紛2509件,調處2413件,其中土地、水利資源類糾紛佔比40.81%,排查1024件,調處966件。由此可見,群眾在土地宅基、水利資源領域矛盾糾紛佔比較大。
「咱當地老百姓有一個習慣,不管啥事先報警再說。但是有些糾紛就不適合在所裡調解,有的調解要走出辦公室,與村(社區)幹部實時互聯。走進現場,才能提升調處糾紛的底氣,才能真正走入老百姓的心中,這樣糾紛調解起來效果才能好。」雙橋派出所所長李梅介紹說。
古有「六尺巷」今有「三丈尺」,只有把依法維護群眾合法權益作為人民調解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人民群眾才能在每一起調解案件中感受到「法治的溫度」,群眾安全感、滿意度才能深深根植於基層的土壤。
據悉,截至目前,城關雙橋派出所調解糾紛警情146起,調解交通事故警情93起,調解打架警情27起,處理救助類警情104起。
【來源:安徽長安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