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藝術與傳媒學院專業介紹

2021-01-11 高考網

  藝術與傳媒學院

  藝術與傳媒學院成立於2006年5月,現有全日制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1000餘人,教職工72人。其中專職教師58人,正、副教授共計25人。學院下設藝術設計系、新聞傳播系、音樂系三個教學單位。現有設計藝術學和傳播學兩個碩士點,環境藝術設計、資訊藝術設計、數字動畫、廣播電視新聞學、音樂製作與傳播、音樂表演與傳播等六個本科專業及專業方向。

  050408藝術設計(環境藝術設計方向)

  培養目標

  培養系統掌握藝術設計基本原理,綜合素質全面,具有較高藝術素養、創新思維和一定實踐能力,能獨立擔任環境景觀規劃設計、室內設計的專業設計人才。

  培養要求

  本專業方向學生主要學習環境藝術設計的基本理論和技能,注重美術基礎和藝術修養的全面培養,融匯貫通中外藝術設計的創意,得到環境景觀規劃設計、室內設計的基本訓練,具備一定的創新意識,為創造獨特的環境藝術設計風格建立一定的基礎。

  主幹學科設計藝術學、美術學。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文學學士

  辦學特色與就業領域

  藝術設計專業環境藝術設計方向注重綜合素質和創新意識的培養,具有較高藝術素養,強調手繪表現和計算機進行輔助設計的能力,專業基礎紮實,適應社會能力和動手能力較強。畢業生可廣泛在企事業單位就業,尤其是在環境藝術、城市園林規劃、建築業、室內裝飾業等部門從事工程項目規劃與設計、教學、研究和管理等工作。

  050408藝術設計(資訊藝術設計方向)

  培養目標

  培養知識面寬、綜合素質全面,系統掌握資訊藝術設計基本原理,具有較高藝術素養和創新思維,能獨立擔任廣告設計、包裝設計、網頁設計、平面媒體和媒體視覺形象創意策劃的專業設計人才。

  培養要求

  本專業方向學生主要學習資訊藝術設計的基本理論和技能,重視美術基礎和藝術修養的全面培養,強調信息技術領域高技術對資訊藝術設計的滲透,融匯貫通中外藝術設計的創意,得到資訊藝術設計的基本訓練,為創造獨特的資訊藝術設計風格建立一定的基礎。

  主幹學科設計藝術學、美術學。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文學學士。

  辦學特色與就業領域

  藝術設計專業資訊藝術設計方向注重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強調信息技術領域高科技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基礎紮實,動手能力較強。資訊藝術設計畢業生可廣泛在企事業單位就業,從事網頁設計、網絡廣告、三維動畫、媒體廣告與多媒體藝術設計等方面的工作。

  050408藝術設計(數字動畫方向)

  培養目標

  本專業方向是全新的媒體藝術,是數位技術與設計、造型藝術的完美結合,培養掌握數字動畫與視覺特效設計所需要的專業知識、理論與設計方法,能從事動畫與原畫設計、動畫創意與編導以及數字動畫製作的複合型專業設計人才。

  培養要求

  本專業方向學生主要學習藝術設計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學習中外動畫設計的藝術創意,具備一定的創新意識,注重藝術修養和綜合素質的全面培養,強調信息技術領域高科技與動畫設計的交叉結合應用學習,得到動畫設計與動畫技法、動畫製作的基本訓練,具有動畫編導、設計、製作的基本能力。

  主幹學科設計藝術學、美術學、電影學、計算機科學。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文學學士

  辦學特色與就業領域

  藝術設計專業數字動畫方向注重綜合素質、創新精神的培養,強調信息技術領域高科技在設計過程中的理解與應用,要求學生基礎紮實,動手能力較強。學生畢業後可在影視媒體單位、動畫公司、廣告公司、遊戲設計公司等進行各種平面動畫、三維動畫、計算機遊戲、影視特效等設計工作。

  050401音樂學

  音樂製作與傳播方向

  培養目標

  本專業方向是數位音樂製作與音樂學相結合的一個藝術專業方向,致力於培養具有創新的藝術思維能力,綜合紮實的音樂理論素質,以計算機高新科技為輔助手段,具備音樂製作、編輯、策劃與傳播能力的複合型人才。

  培養要求

  學生主要學習音樂製作的基本理論和技能,注重音樂基礎、藝術修養和綜合素質的全面培養,注重音樂製作的實踐,融合貫通中外音樂製作的創新成果,為培養出色的音樂製作能力和音樂傳播能力建立一定的基礎。

  主幹學科音樂製作、音樂傳播學。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文學學士

  就業方向電影、電視、音像、網絡等多媒體機構或文化館、社會文藝團體、藝術研究單位、文化機關。

  音樂表演與傳播方向

  培養目標

  本專業方向是音樂學與音樂表演相結合的一個新的專業方向,致力於培養音樂理論知識紮實、綜合素質全面、專業技能出色、有藝術創新追求、具備歌舞表演、創編、策劃與傳播能力的綜合型人才。

  培養要求

  學生主要學習音樂表演的基本理論和技能,注重音樂基礎、藝術修養和綜合素質的全面培養,注重表演藝術的實踐,融合貫通中外表演藝術的創新成果,為培養獨立的音樂表演能力和音樂傳播能力建立一定的基礎。

  主幹學科音樂表演、音樂傳播學。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文學學士

  就業方向企事業單位、專業文藝表演團體以及文化館、社會文藝團體、藝術研究單位、文化機關等。

  050302廣播電視新聞學

  培養目標

  培養具備廣播電視新聞學基本理論和寬廣的文化科學知識,能在廣播電視及其他新聞宣傳部門,從事編輯、採訪、節目主持與管理等工作的新聞傳播學高級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新聞學、廣播電視學以及與廣播電視有關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受到廣播電視新聞採訪、寫作、編導、播音、節目主持等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廣播電視節目策劃、編輯、採訪、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幹學科新聞學、傳播學。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文學學士

  辦學特色與就業方向我院的廣播電視新聞學在電視節目策劃、電視專題片製作、電視編輯等方面具有優勢。畢業生可在新聞媒體、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傳播製作公司就業。

相關焦點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藝術與傳媒學院師生描繪戰「疫」中的女性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藝術與傳媒學院師生描繪戰「疫」中的女性 2020年03月08日 19:52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明海英 劉妍慧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作者簡介: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藝術類專業招生概況
    學校簡介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 是國家批准設立研究生院的大學,是國家「211工程」、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中國地質大學位於武漢東湖之畔,南望山麓,學校以地球科學為主要特色,學科涵蓋理學、工學、文學、管理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藝術學等門類,地質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2個一級學科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創建於1952年,前身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唐山鐵道學院等院校的地質系(科)合併組建而成的北京地質學院。學校於1960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院校。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環境學院專業介紹
    環境學院  環境學院現有水資源與水文地質系、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生物科學與技術系、環境地質系和湖北省教學實驗示範中心等5個教學機構,並隸屬有生物地質與環境地質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育部城市環境與可持續發展華中分中心、廢物地質處置與環境保護湖北省重點實驗室、中匈聯合環境科學與健康實驗室、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水資源研究所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2020年藝術類招生看這裡就夠了!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2020年美術專業招生簡章》《2020年音樂專業招生簡章》已經發布啦!今年的藝術類招生政策是什麼?招生專業是什麼?錄取原則是什麼?小錘君帶您了解一下▼▼▼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招收哪些藝術專業?我校藝術類招生專業包括美術類專業、音樂類專業。美術類包括設計學類和產品設計(珠寶首飾設計)兩個招生單元,其中設計學類包括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和數字媒體藝術,音樂類招生專業為音樂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藝術專業招生是否組織校考?
  • 2018年武漢傳媒學院普通專升本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招生計劃
    [導讀]湖北湖北普通專升本網權威發布《2018年武漢傳媒學院普通專升本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招生計劃》,由胡老師整理髮布,更多2018年武漢傳媒學院普通專升本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招生計劃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遠程與繼續教育學院
    中國地質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教育部「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項目的大學;是國家批准設立研究生院的大學;是以地球科學為主要特色,擁有地質學和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兩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以理、工、文、管、經
  • 什麼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地質部時任部長李四光主持籌建北京地質學院。由北京大學地質系、清華大學地學系地質組、天津大學(原北洋大學)地質工程系、唐山鐵道學院(現西南交通大學)採礦系地質組以及西北大學地質系等著名大學的地質系、科合併而成立北京地質學院,是為八大學院之一。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奏響就業戰疫「協奏曲」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質工程專業的畢業生熊燦陽說。疫情期間,他「逆行」為家鄉湖北麻城運輸救援物資,這次疫情的經歷讓他對就業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面對疫情防控和畢業生就業升學的雙重壓力,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及時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適應的畢業生就業工作機制,深入開展「最後一課」思政教育,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和就業攻堅戰。
  • 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專業介紹
    藝術與傳媒學院   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的藝術學科具有90餘年的悠久歷史。許多著名音樂家、美術家、戲劇家、電影家如蕭友梅、李抱塵、賀綠汀、洪深、老志誠、焦菊隱、蔣風之、衛天霖、張肖虎、吳冠中等曾在此任教。
  • 全球最大的地質學院,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在地球科學領域享有盛譽
    說起武漢的好大學數不勝數,比如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範大學等全國重點高校。其實,作為高等教育發達的武漢還有一所非常具有實力的全國重點大學,在世界地球科學領域享有盛譽,並且是全球最大的地質學院,這所高校就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2020年湖北省本科專業錄取分數線統計
    湖北省武漢市有不少有名的大學,比如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範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華中農業大學、中國地質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等。前幾所高校已經在以往文章中介紹過了,本文將介紹一下中國地質大學,看看這所高校在湖北省本科專業錄取情況!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遠程與繼續教育學院怎麼樣?
    中國地質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教育部「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項目的大學;是國家批准設立研究生院的大學;是以地球科學為主要特色,擁有地質學和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兩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以理、工、文、管、經、法、教、哲、農、藝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珠寶學院填補人才空缺
    本報訊(通訊員曹南燕、曹金芳)成立10年的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珠寶學院迄今已培養出1648名國際公認的寶石鑑定師——GIC證書獲得者。其中獲得英國皇家寶石學院頒發的雙重鑑定師證書有354人次。據地質大學珠寶學院院長袁心強教授介紹,GIC寶石鑑定證書是借鑑英國的培訓模式創辦的,嚴格按照英國寶石鑑定師的培養標準,並加修翡翠、古玉器兩門課程。我國的珠寶業幾千年來都是經手工藝的形式在民間流傳,並沒有形成相當的學科體系,這為中國人進入外國珠寶界製造了障礙。1991年,中國地質大學同世界最早成立的寶石學機構——英國寶石協會協商,建立了國際級寶石鑑定師培養基地。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2010年招生問答
    答: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校,也是全國76所獲得自主招生資格的大學之一。學校創建於1952年,前身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唐山鐵道學院的相關係(科)合併組建而成的北京地質學院,1987年經國家教委批准更名為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北京兩地辦學,分開招生、獨立培養。
  • 滇西應用技術大學珠寶學院向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珠寶學院捐贈一批...
    滇西應用技術大學珠寶學院向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珠寶學院捐贈一批抗疫物資 2020-03-02 19: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2019年自主招生簡章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批准設立研究生院的大學,是國家「211工程」、國家「雙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是以地球科學為主要特色,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大學。法學 按專業招生 不限 外國語學院 文理兼招 英語 按專業招生 不限 藝術與傳媒學院 文理兼招 廣播電視學 按專業招生 不限 馬克思主義學院 文史 思想政治教育 按專業招生 不限 備註:1.
  • 中國地質大學你了解嗎?中國地質大學排名前五的專業有哪些呢?
    、藝術等學科門類,被譽為&34;。中國地質大學創建於1952年,前身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唐山鐵道學院等校的地質、工程等系科合併組建的北京地質學院;1960年被中央確定為全國重點高校;1975年整體遷至武漢,更名為武漢地質學院;1987年,國家教委批准武漢地質學院更名為中國地質大學,在武漢、北京兩地辦學,總部設在武漢;2000年,學校由國土資源部劃歸教育部管理,學校進入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序列;2005年,大學總部撤銷,武漢、北京兩地獨立辦學;2006
  • 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專業簡介
    播音主持藝術學院  播音主持藝術學院成立於 1996年9月16日,前身是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始建於1963年。播音主持藝術學院是中國建立最早、影響最大的培養廣播電視播音主持藝術專業高層次人才的教學基地,也是中國廣播電視語言傳播研究和應用語言學研究的科研基地。
  • 2018年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世界排名、中國排名、專業排名!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是國家領先的大學,由教育部直接領導,是國家「211」項目中首批入選的大學之一。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擁有一個佔地面積約113萬平方米的校園,東臨風景秀麗的東湖,毗鄰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和「中國光谷」。
  • 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轉設進入教育部公示名單,南京傳媒學院將至
    日前教育部發布擬同意設置本科高等學校名單,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專設為南京傳媒學院進入名單;意味著學院的專設工作進入了快車道,南京傳媒學院在不久之後或將到來,作為傳媒領域院校的重鎮,也將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