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溫杯裡泡枸杞,雖是一句調侃,但對不少人來說,保溫杯已經成了日常必備。照理說保溫杯「大佬」日本象印應該在銷售額上節節攀升,但現實的情況卻恰恰相反。當地時間25日,日本保溫杯製造商象印魔法瓶發布了2019財年的財報,由於中國需求的下降,此前盈利能力堪稱一絕的象印似乎陷入困境。
據日經中文網報導稱,2019財年象印淨利潤同比減少8%至40億日元,銷售額減少7%至791億日元,其中象印在中國的銷售額大幅減少了27%,在日本國內象印銷售額也減少了2%。由於面向跨境電商和訪日外國人的銷售陷入低迷,雖然面向日本人的高價位電飯煲的銷售實現了增長,但並未能彌補象印整體的減幅。數據顯示,象印2019財年營業利潤減少了13%至54億日元。
智能電飯煲和保溫杯是象印的王牌產品。據了解,2018財年的數據顯示,當年象印營收的63%來自電飯煲等廚房家電產品,31%來自不鏽鋼保溫杯等生活用品。而在「高品質」的招牌之下,象印的產品也大多比當地企業的產品價格更高。過去數年間,象印產品幾乎是中國旅客赴日遊「必買清單」上的常客。
象印的高光時刻出現在2015年,那一年象印的淨利潤達到了63億日元,比去年同期增長68%,創下了歷史新高。而在外國遊客赴日掃貨的帶動之下,象印銷售額也同比增長了17%,達到897億日元,同樣創下歷史紀錄。
但2016年,象印就走上了下坡路。財報顯示,象印那一年的銷售額微減到892億日元,值得注意的是,在當時的財報發布會上,象印社長市川典男提到了一個關鍵的數據,即2016財年免稅店的銷售額為19億日元,幾乎比上財年的36億日元減少一半。
「從爆買恢復了正常」,這是市川典男給出的評價。而這樣的評價也透露出一個問題――免稅渠道及其背後的訪日遊客很可能是象印十分依賴的一個存在。
據了解,在象印的海外營業收入中,佔到約4成的中國是其最大的市場。但近兩年,在中美貿易摩擦及人民幣貶值等影響之下,中國遊客在日本的購物勢頭開始下滑。今年年初,日本觀光廳的統計數據顯示,去年訪日外國遊客達到3119萬人,旅行消費約4.5萬億日元,均創歷史新高。中國遊客人數依舊穩居第一,但在人均消費額上,2017年居首的中國大陸卻跌至第四位。比起「爆買」,中國人的旅行方式也發生了轉變,比如更注重體驗。
「爆買」現象的退潮讓日本企業變得憂心,象印便是其中一個。但這種下滑或許並不僅僅只是因為訪日遊客的消費問題,在海外市場上,象印並不是一家獨大,其最大的競爭對手虎牌魔法瓶也在加速進軍海外。亞馬遜中國2017年的跨境網購趨勢報告中,虎牌保溫杯便位列第一。而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了象印的另一個弱點――尚未踏足電商。
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對於2019財年的財報,市川典男提到,「由於擔憂低價銷售,遲遲沒有涉足電商網站也產生了影響」。因此象印預計將在中國涉足電商,同時推出新產品。與此同時,象印預計2020財年銷售額將同比增長2%,達到805億日元,營業利潤增長1%,達到55億日元。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的象印已經不止發力中國市場。今年2月在德國法蘭克福舉行的全球最大規模日用品展銷會「Ambiente」上,已經缺席了16年的象印再度回歸,而象印此舉也是為了進入歐洲市場。此外,印度也是象印的潛在市場質疑。
北京商報記者楊月涵
來源: 北京商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