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科幻迷,想必會看過英國科幻作家道格拉斯-亞當斯40年前寫的《銀河系漫遊指南》。在這本科幻小說中有一種巴別魚,水蛭狀迷你黃色,食物是聲音中的語言概念,消化後排出的腦波與寄主同頻。所以,只要將巴別魚塞進耳朵,就會聽懂世界上各種語言。
亞當斯筆下的巴別魚在語言方面是不可比擬的,小說誕生後巴別魚也成為了即時語音翻譯的代稱。不過,這是40年前的小說,當時機器翻譯技術和巴別魚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2014年,來自加拿大蒙特婁大學一篇在機器翻譯領域應用神經網絡的論文引起了巨大轟動。正因為神經網絡的出現,機器翻譯迎來了曙光,基於神經網絡的機器翻譯取代了統計學派成為翻譯領域的主流研究方法。微軟、谷歌等科技巨頭迅速將這類新技術應用到自己相關的翻譯產品中。神經網絡翻譯的出現,以及大規模精準平行語料數據集的積累,機器翻譯的單詞錯誤率降低了50%,詞彙錯誤和語法錯誤率也都分別降低了15%以上。
在制約機器翻譯質量的因素中,數據是佔主導地位,數據量的大小和精準度決定了機器翻譯引擎效果。谷歌曾在機器領域有一個著名的論斷,那就是數據規模每翻一倍,自動評價指標就上升0.5個百分點。無疑谷歌的論斷是正確的,並且得到了驗證,同時也讓有著大規模精準數據積累的企業搶佔了先機。但是在垂直細分領域,機器翻譯存在著一定的盲區。
機器翻譯由於技術的進步在處理能力上正迅速趕超人類,普通用戶對機器翻譯的認可度越來越高。在目前比較成熟的智能語音硬體產品中,翻譯機拔得頭籌。進入2018年,翻譯機企業野蠻生長,也誕生了各式各樣的翻譯機品牌。無論從產品外觀還是內在核心都有或大或小的差距,這讓用戶在選擇時無從下手。
萬變不離其宗,翻譯機最主要的功能是翻譯。目前市場上各類翻譯機支持的語種數量不一,準兒、曉譯、有道翻譯蛋分別支持39、34、27種語言,全語通翻譯機則支持72種語言。在翻譯語言種類上,全語通翻譯機已經走在了前面。另外在其他功能上,全語通翻譯機還附加全球十萬景點自動講解、多語種環球對講、拍照翻譯等功能,徹底將翻譯機作用最大化,不僅僅局限於翻譯這一點。另外,在即將發布的全語通伴旅2.0這款翻譯機中,其自帶全球145國流量,同時解決上網與翻譯問題。更加人性化的是,一鍵開啟熱點之後,其他行動裝置也可以自由連接。對於出境遊用戶來說,這是最大的福音。據悉,新一代全語通伴旅將以租賃的形式面向用戶,性價比很高。
隨著人工智慧語音技術的進一步成熟,機器翻譯精準度將大幅度提升,無論是現在的翻譯機硬體產品還是其他硬體,都將會更好的為人類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