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這個字——墳!

2020-12-09 芹草草

「墳」這個字,說你不認識,那不可能,這是一個常用字。

看到它,直接就想到就是「墳墓」「墳包」,俏皮話說「土饅頭」,劉寶瑞相聲說的「偷墳掘墓」。對,這都沒有錯,這確實是「墳」字的常用含義。但是,有兩點值得注意的,普通人可能不知道。

墳和墓不同,與冢相近。

首先,「墳」「墓」兩個字是近義詞,也經常合在一起使用,但是這兩個字的含義卻不完全相同。

《禮記·檀弓》說:「古者墓而不墳。」意思是說,遠古時候人死了之後只有墓沒有墳。既然有「墓而不墳」的說法,可見兩個字是有區別的

實際上,墓指的是墓室,地下埋的部分。墳,是指的墳包兒、土堆。屈原《九章·哀縈》中有「登大墳以遠望兮」的詩句,屈原並不是登上別人的墳頭而遠望,而是高大的土堆遠望。所以墳指的是墳墓地上部分的土丘。

與「墳」相近的一個字是「冢」,漢代許慎《說文解字》說:「冢,高墳也。」可見,冢也是有土丘的。兩版電視劇《紅樓夢》處理不同,87版似乎沒有小土堆,新版有小土堆。

補充:這樣,我們就可以思考一個問題,黛玉葬花有沒有土包兒?應該是有的:首先,黛玉葬花這回的回目是「埋香冢飛燕泣殘紅」,是將其稱作冢的。第二,林黛玉《葬花詞》中有「天盡頭,何處有香丘」。丘,「土之高也」,也說明是有土堆的。第三,清代孫溫所繪《紅樓夢圖》,在黛玉葬花這一部分,也是有土堆的。

墳的另外一個重要含義

「墳」,除了指墳包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含義,指的是重要的文獻

這是因為,上古時期的文獻有所謂的「三墳五典八索九丘」的說法。《左傳·昭公十三年》記載楚國左史倚相,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何為「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尚書序》稱:「伏羲、神農、黃帝之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少昊、顓頊、高辛(嚳)、唐(堯)、虞(舜)之書,謂之《五典》」

鄭玄說,「三墳五典」就是「三皇五帝之書」。因此我們可以簡單認為三墳即三皇之書,五典謂五帝之書。

至於《八索》與《九丘》是指「八卦」與「九州之志」。

正是因為有這樣一個傳聞,後世用「墳典」一詞指代典籍。唐代長安西市有所謂的「墳典肆」,就是販賣典籍的書店,絕對和墳墓喪葬行業無關。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說「地空不葬墳,天空不起屋」,知道啥意思嗎?
    農村文化歷史淵源流長,在不同的農村地區,有著不一樣的文化習俗,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差別甚大。甚至就連同一個鎮的不同的村莊裡面的文化習俗都是有一定的差別的。在民間,不管是喜事還是白事,不管是建房還是挖地,搬遷或是置辦家具等大小事全部都有講究,有說法。
  • 墳不立碑對子孫都好?這個說法的依據是什麼
    墓碑是逝者去世後,人們在一塊石板上刻寫逝者生前的信息,讓後人知道墓中是何人,方可世傳萬古流芳。在很多陵園墓碑看到有些沒有墓碑的墳墓,這些墓碑大都是逝者去世未滿一年或三年,再來是提前預定墓地的人,有墳必有碑,可能當下因為種種緣故沒有立碑,但是不代表長期墳不立碑對子孫都好。
  • 你在一年中上幾次墳墳
    中國人的信仰是祖先,比其他民族的節日都要多,在一年當中有固定時間要祭祖上墳,還有其他不固定的時間也要上墳祭祖,大大小小也有四五次,地域的不同祭祖的時間也不一樣。春節前需要去上墳,這個日子不是太固定,進入臘月以後都能去,但大多數人都會選著接近在春節前的祭祖,有一種說法是把老祖宗接回家過年;在春節後也要祭祖,這個必須選著在正月十五前的日子去祭祖,這個說法是年過完了,要把老祖宗們送走,不同的地方說法也不一樣。
  • 老人們常說:「門前墳房後水,家敗子不歸」,你知道是啥意思嗎?
    因此很多農村俗語都與房子的位置有關,比如有這麼一句俗語叫:「門前墳房後水,家敗子不歸」,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什麼是「門前墳」?所謂的「門前墳」並不是說門前真有一座墳丘,如果是那樣的話,人們當初也不會在這地方蓋房子。
  • 傳統文化中修墳立碑有什麼講究?
    但是,如果是剛修建不到一年的新墳,是不能移動的。如果工程較大,不能立即修繕的,可以回去商量之後,再選吉日、擇吉時,重新來修墳。如果不是太急,又不在清明前後,那就要「選吉日,擇吉時」才能動土修繕。後人因為這個作用,將墳前立的這塊功德記錄板稱為「碑」,放置「碑」的過程,就叫「立碑」。二、立碑有那些講究?立碑要講究「立向」,碑的朝向非常重要。
  • 你能分得清墳、墓、冢、陵嗎,分別是什麼意思?看完漲知識!
    說起墳或是墓我們都知道是死者最後的安身之所,但是類似的還有陵、冢這樣的稱呼,那你知道墳、墓、陵、冢之間的區別嗎?一起來長長見識吧!墳-土之高者謂之墳墳在農村比較多,因為墳一般都是用土堆成的墳包,也就是說有土堆攏起的埋葬死者的地方是墳,農村的墳都是在一些空曠的田地裡都會有的!
  • 杭州嶽廟的公交站名改成嶽墳 聽起來涼颼颼的?
    原站名其實就叫嶽墳公交近幾年一直在梳理和規範站名杭州公交集團相關負責人解釋說,其實這個地方的原站名就是叫嶽墳,老底子杭州人都知道的。「嶽墳站至少叫了有二三十年,老的公交志裡,這個站點都是叫嶽墳的,現在只是把它改回來。同時,嶽墳也是一個標準的地名,這裡的門牌號也是嶽墳××號。而且,曾經也有乘客提出過,嶽廟作為站名不妥當,這個地方要麼應該叫嶽墳,要麼應該叫嶽王廟。」梳理和規範公交站名,是杭州公交集團最近這幾年陸陸續續在整理的一項工作。
  • 「瓦罐墳」是何物?子女送60歲老人入墳,送一餐砌一塊磚
    不過這個歷史記載並沒有得到真實性的考核,只是在野史中有所記載。今天我們要說的惡習和秦朝的惡習差不多,這個就是「瓦罐墳」其實有關於瓦罐墳的記載,很多地方都只是有這個傳說而已,但是當你去查找史書的時候,卻什麼也查不到。不過根據野史裡面的記載,這個是在雲南等地的一個風俗。
  • 老人們常說:「地空不葬墳,天空不起屋」,「地空」指的是什麼?
    以前的農村人最在意的事情就是蓋房子,從選址到動工日期都會找人看一看,如果說房子是給活人住的,那麼給去世的人蓋房子就叫「打墓」,當然都是要選日子的,有句農村俗語叫「地空不葬墳,天空不起屋」,你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
  • 不忘初心,一家五代人堅持守護紅軍墳83載
    80多年來,鄒家人五代人不忘初心,世代守護這位紅軍墳已83載,這份特殊的「守護」還在繼續……莊嚴的掃墓儀式這時,鄒學孔才知道,這名18歲的紅軍叫趙文榮,畢節人,是蕭克、王震率領的紅六軍團的一名戰士,在雲南省富源縣城東門外遭遇敵機轟炸,因此身負重傷。儘管得到了鄒學孔的悉心救治,但由於那個年代缺醫少藥,趙文榮的傷勢還是惡化了,兩個月後犧牲了。
  • 風水故事:孫子動爺墳
    就這樣過了二十幾年,劉小的父親也去世了,在大家的幫忙下,把父親的遺體葬在了爺爺墳的下面。安葬了父親,劉小在這個小村子裡也沒什麼牽掛了,於是帶上家裡的錢財就出去闖蕩。劉小還是很有經商頭腦的,生意做的也很順遂,沒幾年的功夫就積累下了不少的財富,也娶了媳婦,生了孩子,日子也過得很得意。不過從出村後他就不曾回去過,現在日子過的好了,就想風光的回家去祭祖。
  • 渦陽老子墳:傳說中的「李聃之墓」
    不識道,不足以成智者;不用道,不足以馳騁人生!【新朋友】點擊標題下面藍色字「天下道源」關注。代代相傳,渦陽老子墳,就在所謂的「李聃之墓」遺址處,與老子誕生地渦陽天靜宮僅一河之隔,即原老子廟南山門所在處。老子廟南山門,古稱為「李氏石門」或「石門王」。山門處有石柱、石臺階、石山門等建築,山門上方懸有壯觀的「李氏石門」與「李聃之墓」字樣的類似石牌坊的匾額。下方有粗壯的橫梁,左右的石柱與橫梁,均有偌大的字。
  • 農村俗語:「餓死不敲寡婦門,窮死不挖絕戶墳」是啥意思?
    前幾天上網,在網上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餓死不敲寡婦門,窮死不挖絕戶墳」。至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我並沒有弄明白,於是,便向一位老農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餓死不敲寡婦門寡婦一語出自《詩·小雅·大田》「彼有遺秉,此有滯穗,伊寡婦之利。」
  • 陰宅絕技:看墳知男女
    另一徒兒,只得師傅三字,省十年光陰。這三個字是:「閱此卷」!!!這就叫師傅領進門。師傅的話分量有多大?或值千金!或不值一文!此弟子出師下山,扶貧救世,技術精湛,一路走來,萬眾擁戴。弟子成名。官貴下馬迎,同行變乞丐。後來,有一人受他指點,得官貴。
  • 息烽瓢爾慶王三娘墳
    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因為一座無人入葬的空墳而被外界津津樂道,時不時一些外地的陌生人三五成群慕名前來查訪一番。 通常名曰「花墳」,其建築風格與苗族、布依族、彝族等墓葬區別較大。花墳的建築規模更高更大,同時在碑刻及石雕方面更講究美觀和生動大氣。
  • 墳,墓,冢,陵都是什麼意思?有什麼不同?
    墳,墓,冢,陵都是表示人死後下葬的地方,為什麼會有不同的 叫法,其實這和我們封建社會等級觀念相關。在封建社會關於住宅是有詳細的規定的,比如說皇帝居住的地方稱為「宮」,王侯居住的地方稱為「府」,官員居住的地方稱為「宅」,平常百姓居住的地方稱為「家」。
  • 俗語「餓死不敲寡婦門,窮死不挖絕戶墳」,啥意思?
    餓死不敲寡婦門,窮死不挖絕戶墳,這句俗語不難理解,只看字裡行間的意思,我們就能明白這句俗語要表達的意思。但是,也有很多人不能夠理解,一個人,在快被餓死的時候,為什麼不能去敲寡婦家的門?去要一點吃的呢?這是不是有些不太近人情了?我們要完全理解這句俗語,還要從過去說起。在過去,人們的思想非常守舊,人們的生活也非常貧困。
  • 農村蓋房講究「門前墳,屋後水」啥意思?蓋房要規避什麼?
    今天我們要繼續給大家分享一個蓋房選址俗語,這個老祖宗智慧的結晶,通過俗語是想告誡我們後來人要規避一些問題:這句俗語是「門前墳,屋後水」,這句話簡單六個字,卻道出了農村蓋房子的精華。其實,這句話還有下半部分,這樣我們才能了解它說的本意,後半句是「家破人亡子不歸」,整句話是「門前墳,屋後水,家破人亡子不歸」,這樣我們才知道,說明農民在蓋房子的時候要規避門前有墳墓,而屋後有水的情況,否則會出現家破人亡的情況。
  • 我國名字最難寫的一個村莊,99%的人都不認識這個字,你認識嗎?
    今天要說的這個村子你可能沒有聽說過,或者你聽說過,但是你也未必能寫出它的名字!爨底下村位於北京西郊門頭溝區齋堂鎮,距京90公裡,川底下村,實名爨底下。爨底下的「爨」字,共有三十筆,發cuàn音,為了方便記憶可拆開說: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加火燒,大火燒林,越燒越興,豈不很熱?所以住在這裡的村民都姓韓,取諧音(寒)則為冷意,冷與熱在五行之中可以互補。相傳是明代由山西洪洞縣大槐樹下移民而來,原村址在村西北老墳處,後因山洪暴發,將整個村莊摧毀。
  • 俗語:「地空不葬墳,天空不起屋」,有什麼說法?
    俗語:「地空不葬墳,天空不起屋」,有什麼說法?我們歷史的文化是非常博大精深的,那麼歷史上的古人也為我們留下了很多的文化遺產,而說起這些遺產當中有一些俗語,詩詞,也有一些字畫,古董等等。那麼說起俗語也是有一些非常具有哲理性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