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墳」這個字,說你不認識,那不可能,這是一個常用字。
看到它,直接就想到就是「墳墓」「墳包」,俏皮話說「土饅頭」,劉寶瑞相聲說的「偷墳掘墓」。對,這都沒有錯,這確實是「墳」字的常用含義。但是,有兩點值得注意的,普通人可能不知道。
墳和墓不同,與冢相近。
首先,「墳」「墓」兩個字是近義詞,也經常合在一起使用,但是這兩個字的含義卻不完全相同。
《禮記·檀弓》說:「古者墓而不墳。」意思是說,遠古時候人死了之後只有墓沒有墳。既然有「墓而不墳」的說法,可見兩個字是有區別的。
實際上,墓指的是墓室,地下埋的部分。墳,是指的墳包兒、土堆。屈原《九章·哀縈》中有「登大墳以遠望兮」的詩句,屈原並不是登上別人的墳頭而遠望,而是高大的土堆遠望。所以墳指的是墳墓地上部分的土丘。
與「墳」相近的一個字是「冢」,漢代許慎《說文解字》說:「冢,高墳也。」可見,冢也是有土丘的。兩版電視劇《紅樓夢》處理不同,87版似乎沒有小土堆,新版有小土堆。
補充:這樣,我們就可以思考一個問題,黛玉葬花有沒有土包兒?應該是有的:首先,黛玉葬花這回的回目是「埋香冢飛燕泣殘紅」,是將其稱作冢的。第二,林黛玉《葬花詞》中有「天盡頭,何處有香丘」。丘,「土之高也」,也說明是有土堆的。第三,清代孫溫所繪《紅樓夢圖》,在黛玉葬花這一部分,也是有土堆的。
墳的另外一個重要含義
「墳」,除了指墳包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含義,指的是重要的文獻。
這是因為,上古時期的文獻有所謂的「三墳五典八索九丘」的說法。《左傳·昭公十三年》記載楚國左史倚相,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何為「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尚書序》稱:「伏羲、神農、黃帝之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少昊、顓頊、高辛(嚳)、唐(堯)、虞(舜)之書,謂之《五典》」
鄭玄說,「三墳五典」就是「三皇五帝之書」。因此我們可以簡單認為三墳即三皇之書,五典謂五帝之書。
至於《八索》與《九丘》是指「八卦」與「九州之志」。
正是因為有這樣一個傳聞,後世用「墳典」一詞指代典籍。唐代長安西市有所謂的「墳典肆」,就是販賣典籍的書店,絕對和墳墓喪葬行業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