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自考《中國文化導論》模擬試卷及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當一種現象以同樣的形式反覆出現時,其中就含有規律性,成為某一時期、某一國家文化發展中帶有典型和標誌作用的事情,這些現象稱為( )
A.文化現象 B.文化事象C.文化思潮 D.文化觀念
2.儘管中國歷史上的分裂不在少數,時間也不算短,但始終追求的政治觀念中的基調是 ( )
A.和睦 B.統一C.和平 D.友好
3.古代中國文明的成功依靠的不是戰爭而是( )
A.威脅與恐嚇 B.和親與共存C.吞併與兼併 D.聯合與融會
4.新石器時代結束於距今4000年左右,延續時間長達( )
A.五六千年之久 B.四五千年之久C.三四千年之久 D.二三千年之久
5.中國獨特的地理條件,制約著它的獨特文明形態和( )
A.文化體系 B.文化內涵C.文化結構 D.文化方向
6.周人極端重視的是( ) A.漁業 B.農業C.林業 D.手工業
7.中國清一色農耕形態的形成,實際上與幾千年來盛行的「重農主義」是( )
A.毫無關係 B.本末關係C.交叉關係 D.大有關係
8.建國之初編造賦役黃冊和魚鱗圖冊的朝代是( )
A.宋 B.元C.明 D.清
9.中國歷史上,南方把定期貿易的場所稱作( )
A.市 B.集C.廟市 D.墟
10.《周禮• 地官• 遂人》把大小不同的道路分為五等,下列選項中從小到大排列正確的是( )
A.徑、塗、畛、道、路B.徑、畛、塗、路、道C.徑、畛、塗、道、路 D.畛、塗、徑、路、道
11.七巧板可以闡明若干重要的( )
A.運算法則B.幾何原理C.力學原理 D.代數理論
12.下列有關制度文化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它是人們創製出來的一種無序化體系 B.它是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的中介 C.它是物質文化的反映形式 D.它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態
13.下列有關「皇帝」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始皇帝是秦政B.天子自稱「朕」C命令稱為「制」或「詔」 D.總攬天下大權
14.秦朝的中央「三公」是( )
A.太師、太傅、太保B.丞相、太尉、御史大夫C.尚書、中書、門下 D.太尉、太常、太僕
15.學術界一般認為科舉制度創立的年代是( )
A.開皇三年(583) B.開皇十八年(598)C.大業三年(607) D.大業五年(609)
16.傳說,制定婚姻「六禮」的人是( )
A.周文王 B.周武王C.周公 D.孔子
17.下列文獻記載,體現中國傳統類比思維模式的是( )
A.「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 B.「上下與天地同流」 C.「聖人抱一以為天下式」 D.「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壁」
18.「天人合一」的觀念起源於( )
A.夏 B.商C.西周 D.漢代
19.從殷墟卜辭來看,殷商時期已完成了對天上最高權威神的創造,這種神叫( )
A.日神 B.月神C.上帝 D.星神
20.周代,人們四時祭祀祖先,冬祭叫( )
A.礿 B.禘C.嘗 D.烝
二、多項選擇題
26.長江中下遊平原的構成有( )
A.江漢平原B.成都平原C.華北平原D.東北平原E.長江三角洲平原
27.隋朝大運河西以洛陽為中心,偏向東北一支和偏向東南一支的包括( )
A.永濟渠B.通濟渠C.廣濟河D.惠民河E.金水河
28.兩漢時期選官方式多種多樣,最重要的方法有( )
A.孝廉B.徵辟C.考試D.舉人E.察舉
29.下列選項中,屬於自然範圍內的服飾文化標誌的有( )
A.環境標誌B.等級標誌C.性別標誌D.年齡標誌E.體型標誌
30.下列選項中,屬精神文化的有( )
A.藝術B.政治C.道德D.風俗習慣E.宗教
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31.廣義文化:
32.儒家:
33.中和之美:
34.諺文:
35.「返本開新」: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36.簡述五帝至商的宗教崇拜分野。
37.我國歷史傳說中解釋的工匠有哪三個特點?
38.秦漢以後,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制度有哪些特點?
39.簡述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作用。
40.簡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綱領。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41.試述構成區域文化的幾個因素。
42.試述中國古代家訓族規的禮俗教育與規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