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自考《中國文化導論》重點試題及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人類文化發展過程中呈現的某種外部狀態和聯繫,通常稱為( )
A.文化產品 B.文化內涵C.文化現象 D.文化事象
2.南北朝時出現在歷史記載中,到唐代變得相當強大,與唐代和平交流居多,且主要居住在今西藏地區的民族是( )
A.羌 B.吐蕃C.鮮卑 D.回紇
3.「書楚語,作楚聲」一語說的是( )
A.中原文化 B.齊魯文化C.巴蜀文化 D.屈原文學
4.中華民族的祖先在創建它的古代文明時,首先面臨的特點是( )
A.大地域上自然環境優越 B.大地域上社會環境優越 C.大地域上人口構成多族群 D.大地域上人口構成較鬆散
5.紅山文化的神廟和祭祀遺址,實際上維繫著附近相當大地區人群的( )
A.社會生活 B.精神生活C.物質生活 D.家庭生活
6.夏作為我國第一代王朝,歷時近( )
A.七百年 B.六百五十年C.六百年 D.五百年
7.重農主義是為保護小農而打擊工商業的一種( )
A.政治觀念 B.經濟觀念C.國家觀念 D.文化觀念
8.我國市商貿易有一定的發展,並已開始使用貨幣是在( )
A.夏朝時期 B.商周時期C.春秋時期 D.戰國時期
9.古算中的「韓信點兵」就是現代數學中的( )
A.一次同餘式組解法 B.二次同餘式組解法C.三次同餘式組解法 D.高次同餘式組解法
10.明代大醫學家李時珍所著的藥學百科全書是( )
A.《神農本草經》 B.《傷寒雜病論》C.《素問》 D.《本草綱目》
11.在下列先秦典籍中,對辯證思維作了大量簡明而深刻論述的是( )
A.《孫子》B.《尚書》C.《春秋》D.《詩經》
12..在傳統倫理道德規範方面,從孔子到孟子再到董仲舒,列為眾德之首的是( )
A.孝B.仁C.義D.禮
13.關於中國古代教育的總體目標,有集中反映的典籍是( )
A.《論語》B.《孟子》C.《禮記·大學》D.《荀子·勸學》
14.中國古代建築在布局上的顯著特點是( )
A.木結構B.左右對稱C.講究裝飾D.廊柱結構
15.「六經」中在戰國時代就已失傳的是( )
A.《書》B.《樂》C.《禮》D.《易》
16.下列語系中,不屬於...中國五大語系的是( )
A.漢藏語系B.蒙古語系C.阿爾泰語系D.南島語系
17.利用語言進行趨吉避兇,反映了人們對語言的( )
A.禁忌B.崇拜C.恐懼D.避諱
18.就文化交匯的典型性與影響的深遠性而言,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的交匯最主要有( )
A.兩次B.三次C.四次D.五次
19.義大利耶穌會士利瑪竇來華的年份是( )
A.1482年B.1582年C.1682年D.1782年
20.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的核心是( )
A.道家思想B.儒家思想C.佛家思想D.雜家思想
二、多項選擇題:
26.下列關於「文」字的說法正確的有( )
A.「文」的本義是「錯畫」,即花紋B.「文」引申為後天形成的品德、修養
C.「文」在政治領域裡,引申為「文治教化」D.「文」字還有「演化」和「分化」的含義
E.中國古代對「文」的認識還反映在對天文和人文的區分
27.在先秦時期的區域文化中,源於南楚的包括(AD)
A.道家文化 B.儒家文化C.法家文化 D.楚辭文學E.雜家文化
28.老子說「道法自然」,取法「自然」則需要( )
A.「治心」 B.「清虛自守,卑弱自持」C.「為物不貳」 D.「生物不測」E.「潛心靜氣」
29.下列選項中,體現中國古代法律制度以儒家倫理學說作為立法指導思想這一文化特色的有( )
A.天人合一,觀物比德B.以「三綱」為核心的封建禮教指導立法、司法
C.以德為主,德刑並用 D.引經斷獄,引經注律E.以《道德經》作為斷獄依據
30.以下選項屬誕生禮俗的有( )
A.催生禮 B.洗三C.滿月禮 D.百日禮E.抓周禮
三、名詞解釋題
31.文化政策:
32.「大一統」意識:
33.血親五服制:
34.引經注律:
35.祖先崇拜: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36.簡述多種族群向黃帝族聚攏的原因。
37.簡述自然範圍內的服飾文化標誌。
38.簡述中國古代類比思維的特徵。
39.簡述漢字的特點。
40.簡述禪宗的傳播。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41.試述古代利用自然方面的成就。
42.試述人生禮俗的家族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