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危機,右手轉型。講著「性感」新故事的維密,未來將會如何?
文丨曹瑋鈺
來源丨投中網
全球知名內衣品牌維多利亞的秘密(下稱維密),如今的處境卻一點都不「性感」。
2020年2月初,維密品牌因經營不善,被母公司L Brands以11億美元的估值出售給美國私募股權機構Sycamore Partners(下稱Sycamore)。
意想不到的是,已是低價「賣身」的維密,因為一場疫情卻遭到了Sycamore「退貨」,雙方甚至因此鬧上了法庭。有分析認為,如果維密品牌本次收購失敗,或將面臨破產危機。
與此同時,因過分強調「性感」而備受爭議的維密,正在進行著極富「求生欲」的轉型自救,近期首次官宣非超模的明星周冬雨、楊冪為新任代言人,一度引發熱議。
左手危機,右手轉型。講著「性感」新故事的維密,未來將會如何?
本該「喜結連理」,最後鬧上法庭
品牌走入低谷,賣個身都曲折。
近日,全球內衣品牌Victoria’s Secret維多利亞的秘密面臨賣身卻慘遭「退貨」的窘境。據CNBC報導,美國私募股權機構Sycamore Partners於4月22日告知維密的母公司L Brands將終止對維密品牌的收購交易,並向德拉瓦州法院提交了訴訟。
資料顯示,Sycamore Partners成立於2011年,總部位於美國紐約,是一家專門從事消費和零售行業投資的私募股權投資公司,擅長槓桿收購、不良收購、複雜的公司分拆和債務投資。
爆炸新聞一出,L Brands的股價應聲暴跌25%。
終止收購的理由似乎顯得有點「無理取鬧」。Sycamore在提交法院的訴訟文件中稱,L Brands自3月份關閉其美國門店,讓大部分員工停薪休假,同時未支付4月份租金,這些決定可能會損害維多利亞的秘密品牌,並違反了交易協議,因此尋求法院批准終止交易。
客觀來說,在疫情肆虐的情況下,維秘的做法在業界是普遍做法,稱得上合情合法。金融時報報導,美國已有超過63萬家零售門店因受疫情影響而關停。從百貨商場到各大連鎖品牌,基本無一倖免。
但從另一方面看,Sycamore的舉動也並非沒有依據。根據CNBC報導,雙方的交易協議有把流行病等潛在等因素的影響考量在內,本次疫情或觸發「重大不利影響」條款。通常來說,為了便於買方在業務受到異常影響時仍有重新談判的機會,交易協議都會包含此類條款。
從商業角度來看,Sycamore堪稱有預見性,但從「人品」層面考量,Sycamore似乎有「臨陣脫逃」的嫌疑。
面對對方的反悔,L Brands也不甘示弱,隨即發表一份聲明表示,Sycamore終止行為是無效的,公司將在訴訟中嚴防死守,尋求法律途徑維護合同權利,努力完成交易。
事實上,雙方早在2020年2月就已達成這筆交易。屆時,L Brands宣布以11億美元的估值將維密55%的股權轉讓給Sycamore,交易對價為5.25億美元。交易完成後,掌權L Brands多年的董事長、執行長LeslieWexner將離職。
在交易的伊始,雙方的關係曾十分融洽。L Brands董事長兼執行長Leslie Wexner曾公開表態,出售多數股權是讓維密恢復增長和盈利能力的最好途徑,而Sycamore Partners具備重振維密品牌所需要的「資源、專業知識和專注力」。彼時,Sycamore方面亦稱讚LBrands成功打造了世界級的內衣和美容品牌,期待與品牌團隊合作,重振業務。
一場魔幻的疫情,讓雙方看到了彼此的「兩副面孔」。
維密「性感」紅利已盡
尷尬的處境背後,是維密肉眼可見的衰落。
最直觀的是業績的滑坡。根據L Brands財報,2016年至2019年,維密的營收分別為77.8億美元、73.87億美元、73.75億美元和68.05億美元,2019年營業損高達6.16億美元。
伴隨著營收「四連降」的,還有維密市場份額的走低。根據CoresightResearch的報告,維密2018年在美國的市場份額已從2013年的31.7%下降至24%。
業績下滑的背後,還有維密大秀逐年走低的收視率。自1995年起,維密大秀憑藉著觀賞性和話題性,逐漸成為維密品牌最亮眼的標誌。但自2013年來,維密大秀的收視率一跌再跌,2018年的收看人次為327萬創到歷史新低,甚至不及2001年巔峰時期的三分之一。
2019年,維密取消了舉辦了二十多年的大秀。從某種程度上說,大秀的停辦象徵著維密輝煌時代的終結。
Luxury Activist的分析師 Jose Amorim曾指出,無論試圖打造多麼豪華的形象,維密的本質是零售品牌而非奢侈品。即使天價款大秀上展示的Fantasy Bra(夢幻胸罩)價值高達1000萬美元,支撐起該品牌的仍是購買幾十美元基礎款胸衣的普通女性。
不難看出,收視與業績雙雙下滑的背後,是維密核心消費者不再為產品買帳。
事實上,隨著新時代女性意識的覺醒,迎合男性審美的「性感」設計早已不再是唯一的標準。女性內衣市場也開始朝著休閒、舒適、運動風格的趨勢迭代。
在維密沉迷「性感」紅利帶來的成功時,並未感知到消費群體的心態變化。近年來,西方性別運動回潮,仍然過度販賣性感、追求超模般完美身體的維密逐漸成為了眾矢之的。
頻發的性騷擾事件進一步挫傷了維密的品牌好感度。2019年,維密掌門人Leslie Wexner被《紐約時報》曝出與性侵醜聞的Jeffrey Epstein關係密切;2020年2月以來,多家主流西方媒體揭露 L Brands公司內部存在嚴重的欺凌和性騷擾情況,矛頭直指維密的前首席營銷官Edward Razek。
據彭博社報導,在維密和Sycamore的交易中,Wexner離開維密會對挽回品牌形象有一定幫助。
「對於維密這種品牌來說,本身其實更依賴於品牌魅力,性騷擾問題對品牌會產生非常負面的影響。從品牌定位來看,如今的大趨勢是女性悅己審美,不再、甚至排斥取悅男性。這都是維密品牌走低的原因。」某時尚品牌顧問Evelyn向投中網表示。
「性感」的新故事
不可否認,這家全球最著名的內衣品牌,骨子裡有著深厚的「直男」基因。多年以來,不論產品設計或是營銷策略,都在近乎偏執打著「性感」牌。
如今,已經被逼到懸崖邊的維密,終於開始了自救。
2019年,取消大秀的維密首次啟用了跨性別模特和大碼模特,2020年的廣告中甚至囊括了50歲的「高齡」模特。
然而維密的多樣化策略似乎來得有些晚。截至2020年2月1日的最新季度,維密的銷售額還是同比下降10%,頹勢依舊。
尚未深耕但潛力巨大的中國市場,或許會成為維密的救命稻草,也是維密如今重點的發力市場之一。根據CBNData與天貓2019年發布的《內衣行業趨勢研究》顯示,在中國年輕女性消費群體中內衣品牌銷量維密排名第7,在少女人群中的排名落到10名之後。
近日,維密先後官宣人氣「小花」周冬雨、「帶貨女王」楊冪為大中華區和亞洲品牌代言人。值得注意的是,這是維密史上首次請非模特的明星作為品牌代言人。
在最新的廣告文案中,「自信」、「獨立」、「不迎合」、「舒適」、「重新定義性感」等成為高頻關鍵詞,轉型的意圖十分明顯。有分析指出,維密的舉措透露出了一個訊號,即該品牌苦心經營多年的「內衣神話」已成為過去式,維密將另闢蹊徑。
此舉引發了業界和消費者熱議。有不少網友力挺,紛紛表示「性感是多樣的,不一定只有超模身材」、「自信就是性感」、「想get代言人同款」。但也有觀點認為,過分強調舒適已經背離了維密的品牌核心,甚至有網友犀利指出「跑偏了,過分迎合了所謂多元化」、「維多利亞已經沒有秘密了」……
對此,時尚品牌顧問Evelyn向投中網表示:「對於維密而言,『性感』是維密品牌的核心魅力,轉型不能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最怕的就是喧賓奪主、失去自我。對於轉型時期的維密,先樹立起精準的形象或許比流量帶貨更加重要。」
但值得注意的是,若要補救短板、重新消費者的青睞,也並非換個新代言人這麼簡單。
近年來,更加多元化的品牌和產品早已開始瓜分女性內衣市場的份額。根據Coresight Research的報告,主打舒適和大碼的內衣品牌Thirdlove和SavagexFenty等新興競爭對手的市場份額從2013年的28.1%增長到2018年的36.2%。在中國市場,亦有例如內外Neiwai、蒛一這類網生品牌打入了年輕女性消費群體。
如今,講著新「性感」故事的維密,能否扳回一城?
(應受訪者要求,Evelyn為化名。)